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09: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属于人体生理系统的重要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人体如何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为理解人体各系统协调运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过程,认识排泄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生活意识,理解肾脏保护意义,同时发展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理系统打下基础。 教学分析 本节教学围绕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展开,主要介绍了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过程。通过讲授泌尿系统的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学生了解到尿液排出体外的路径。重点讲解了尿液的形成,涉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生成尿液。同时,强调了排泄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排出代谢废物方面的重要意义。教学采用讲授、图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过程,并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评估学习效果,确保学生掌握排泄的核心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掌握尿液形成的基本机制。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在排尿过程中的作用。 排泄途径:了解尿液排出、皮肤排汗和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排泄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滤过与重吸收:明确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理解物质选择性的滤过与重吸收过程。 区分排泄与排遗:区分排泄(排出代谢废物)和排遗(排出食物残渣),避免概念混淆。 联系生活实际: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习惯相结合,理解饮水、排尿等生理行为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需掌握排泄系统的组成、尿液形成过程及排泄的意义等核心知识。学习难点常集中于肾脏结构、尿液形成机制等抽象概念,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微观过程,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常见误解包括混淆排泄与排遗,或对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细节(如原尿与尿液的区别)把握不准。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模型、动画等直观教具辅助讲解,设计实验或探究活动加深理解,并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排泄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命活动,认识到排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运作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意义,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排泄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特点,理解尿液形成机制中的生物学原理,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排泄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尿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数据,能够描述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尿液形成的主要环节,提升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科学探究能力。 4.社会责任: 认识到排泄系统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如憋尿、饮水不足等)对排泄系统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并关注排泄系统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理解排泄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命活动,认识到排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运作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意义,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排泄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尿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数据,能够描述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尿液形成的主要环节,提升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认识到排泄系统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如憋尿、饮水不足等)对排泄系统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并关注排泄系统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课本想一想议一议来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观察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之后介绍肾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第二部分是重点——尿的形成和排出,首先介绍肾小球等相关知识,紧接着介绍尿的形成机理,最后是怎么排出尿液的,然后谈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憋尿的危害,课堂最后一部分是其他排泄途径,比如呼吸等。
教学流程 想一想议一议情景导入 观察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外界与肺产生气压差 尿的形成和排出 介绍其他排泄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 你做过尿常规检查吗 这项检查主要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排尿虽然会排出水分,但对人体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清除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还能调节水盐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并排出药物、毒素等外来物质,从而保持内环境稳定。尿常规检查则主要反映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检测尿液成分,可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等问题,是评估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标。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人体将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 人体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先学习排泄的概念,为后续内容打基础 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观察·思考 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 (交流讨论)讨论:①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②观察猪(羊)的肾的形状、颜色。观察肾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③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及其位置,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的 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学生认真观察肾脏实验材料
教师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学生回答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超过100万个结构功能单位,即肾单位。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的结构,像一个“( 小漏斗)”。 分析·讨论 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成分的比较 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主要成分的含量。请分析这些数据。 (讨论交流)讨论:①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量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交流探讨并得出答案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讲解,区别原尿和尿液,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知识探究)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对血液起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尿液的排出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学生认真理解该部分重点知识,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知识小结 结合示意图小结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路径,血液在肾单位中的路径,尿液的排出过程 听讲识记 总结形成系统知识
与生活的联系 正常情况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不好,憋尿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滞留,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可能引发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同时,长期憋尿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的正常运作;此外,憋尿还可能引起排尿困难、尿失禁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对生殖系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憋尿这一行为的看法 体现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他排泄途径 其他排泄途径 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底等处分布较多。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 学生总结归纳其他排泄途径
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若肾功能衰竭,尿液的形成将会出现困难,从而导致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无法排出。 血液透析(肾透析)是根据肾脏工作原理,对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血液进行过滤,以便及时排除体内废物。 了解尿毒症的治疗方式之一:血液透析
课堂 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及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 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