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数词考点全面梳理与深度剖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数词考点全面梳理与深度剖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4-01 10: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数词考点全面梳理与深度剖析
初中要求
1.基数词的读写和应用:学生需熟练掌握基数词从简单的个位数到复杂的千位数以上的读写规则,并能在各种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如描述数量、编号、年龄等。
2.序数词的读写和应用:清晰理解序数词的构成方式,准确读写不同数位的序数词,在表达顺序、日期、楼层等场景中恰当使用。
3.分数、小数、百分数及其他用法: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学会在数学运算、数据描述、日常表达等方面运用;同时熟悉时刻、世纪、年代、年月日等时间相关的数词表达以及数量表示法。
考点一、基数词和序数词
一、基数词
基数词即表示数目的词。其形式多样,具体如下:
1.1-10:这是最基础的基数词,分别为“one”(一)、“two”(二)、“three”(三)、“four”(四)、“five”(五)、“six”(六)、“seven”(七)、“eight”(八)、“nine”(九)、“ten”(十)。
这些词是构建其他基数词的基石,同学们务必牢记,因为在日常计数、描述数量等场景中频繁使用。比如在购物时说“I want two apples.(我想要两个苹果。)”,在教室里数人数“Ten students are absent today.(今天有十个学生缺席。)”。
2.11-19:“eleven”(十一)、“twelve”(十二)、“thirteen”(十三)、“fourteen”(十四)、“fifteen”(十五)、“sixteen”(十六)、“seventeen”(十七)、“eighteen”(十八)、“nineteen”(十九)。这里面“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eighteen”为特殊形式,需要特别记忆。
而“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则是在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 teen”构成。
例如在描述年龄时,“He is fourteen years old.(他十四岁了。)”,在说数量时,“There are fifteen books on the shelf.(书架上有十五本书。)” 。
学习这部分基数词时,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和书写来加深记忆,比如制作单词卡片,一面写英文,一面写中文,随时拿出来复习。
3.20-99:整数几十中,“twenty”(二十)、“thirty”(三十)、“forty”(四十)、“fifty”(五十)、“eighty”(八十)为特殊形式。“sixty”(六十)、“seventy”(七十)、“ninety”(九十)是由其个位数形式后添加后缀“ ty”构成。
当表示几十几时,要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添加连字符“-” 。像“21”写作“twenty one”,“76”写作“seventy six” 。在日常生活中,如描述价格“These shoes cost seventy five yuan.(这些鞋子花费七十五元。)”,描述时间“Class begins at eight twenty.(八点二十分开始上课。)”时会经常用到。
记忆这部分基数词时,可以将整十数和两位数分开记忆,先熟悉整十数的构成规律,再通过练习组合出两位数。
4.百位数:用1-9的基数词形式加“hundred”,表示几百。若不是整百数,就在后面数字与“hundred”间加上“and” 。
例如“101”写作“a hundred and one”,“320”写作“three hundred and twenty”,“648”写作“six hundred and forty eight” 。在描述物品数量、房间号等场景中会用到,比如“There are five hundred and thirty students in our school.(我们学校有五百三十名学生。)”,“My room number is two hundred and five.(我的房间号是二百零五。)” 。
5.千位数以上:从数字的右端向左端数起,每三位数加一个逗号“,” 。从右开始,第一个“,”前的数字后添加“thousand”(千),第二个“,”前的数字后添加“million”(百万),第三个“,”前的数字后添加“billion”(十亿) 。然后一节一节分别表示,两个逗号之间最大的数为百位数形式 。
例如“2,648”读作“two thousand and six hundred and forty eight”,
“16,250,064”读作“sixteen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and sixty four” 。
在描述较大的数量,如人口数量、金钱数额等时会用到,“The population of this city is about eight million five hundred thousand.(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是八百五十万。)” 。
6.基数词的句法功能
(1)作主语:基数词在句中可充当主语,代表一定数量的人或事物执行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
“The two happily opened the box.(两个人高兴地打开了盒子。)”,这里“the two”指代两个人,是“opened”这个动作的执行者。
再如“Three of them are from China.(他们中有三个人来自中国。)”,“three”作为主语,明确了来自中国的人数。
(2)作宾语:当句子中的动作涉及到具体数量的对象时,基数词可作宾语。
“I need three altogether.(我总共需要三个。)”,“three”是“need”这个动作的对象,即需要的数量。
类似的,“He bought five books yesterday.(他昨天买了五本书。)”,“five books”整体是“bought”的宾语,其中“five”表示书的数量。
(3)作定语:基数词修饰名词时,作定语,说明名词的数量。
“Four students are playing volleyball outside.(四个学生在外面打排球。)”,“four”修饰“students”,表明打排球的学生数量。
在描述物品数量、人员数量等场景中,基数词作定语很常见,“There are twenty desks in the classroom.(教室里有二十张桌子。)”,“twenty”修饰“desks”。
(4)作表语:用于说明主语的数量或年龄等情况。
“I’m sixteen.(我十六岁了。)”,“sixteen”作为表语,表明主语“我”的年龄。
又如“The number of apples is ten.(苹果的数量是十个。)”,“ten”作表语,说明苹果的数量。
(5)作同位语:对前面的名词或代词进行补充说明,强调数量。
“They three tried to finish the task before sunset.(他们三个人尽力在日落前完成任务。)”,“three”是“They”的同位语,
进一步明确执行任务的人数。“The girls five went to the park together.(五个女孩一起去了公园。)”,“five”对“The girls”进行补充说明。
二、序数词
序数词用于表示顺序。其形式构建有一定规律,具体如下:
1.从第一至第十九
“one”对应的序数词是“first”(第一),例如“He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他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描述比赛名次、楼层顺序等场景中常用。
“two”变为“second”(第二),“She came second in the race.(她在赛跑中得了第二名。)”,在各种排名场景中经常出现。
“three”的序数词是“third”(第三),“This is the third time I’ve been here.(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用于描述次数顺序。
“four”变为“fourth”(第四),“The fourth question is a bit difficult.(第四个问题有点难。)”,在列举问题、事物顺序时会用到。
“five”对应的是“fifth”(第五),“My birthday is on the fifth of June.(我的生日在六月五日。)”,在表达日期顺序时常用。
“six”变为“sixth”(第六),“The sixth chapter of this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这本书的第六章非常有趣。)”,在描述书籍章节顺序等场景中使用。
“seven”的序数词是“seventh”(第七),“He lives on the seventh floor.(他住在七楼。)”,在说楼层顺序时经常提及。
“eight”变为“eighth”(第八),“The eigh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an important day in some regions.(农历正月初八在一些地区是重要的日子。)”,在描述传统节日日期顺序等方面会用到。
“nine”对应的是“ninth”(第九),“This is the ninth time he has made the same mistake.(这是他第九次犯同样的错误。)”,用于强调错误、事件发生的顺序。
“ten”变为“tenth”(第十),“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ir marriage is coming.(他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快到了。)”,在描述周年纪念等顺序时常用。
“eleven”变为“eleventh”(第十一),“November is the eleventh month of the year.(十一月是一年中的第十一个月。)”,在说月份顺序时会用到。
“twelve”变为“twelfth”(第十二),“Christmas is on the twelfth of December.(圣诞节在十二月十二日。)”,在描述节日日期顺序时常见。
“thirteen”变为“thirteenth”(第十三),“The thirteenth page of this magazine has an interesting article.(这本杂志的第十三页有一篇有趣的文章。)”,在描述页码顺序等场景中使用。
“fourteen”变为“fourteenth”(第十四),“He finished the fourteenth item on the list.(他完成了清单上的第十四项。)”,在列举事项顺序时会用到。
“fifteen”变为“fifteenth”(第十五),“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the Lantern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描述传统节日日期顺序时常用。
“sixteen”变为“sixteenth”(第十六),“The sixteenth studen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is right.(第十六名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正确的。)”,在课堂提问等场景中用于确定顺序。
“seventeen”变为“seventeenth”(第十七),“This is the seventeenth letter he has received from her.(这是他收到她的第十七封信。)”,在描述信件等物品的顺序时使用。
“eighteen”变为“eighteenth”(第十八),“The eighteenth century witnessed many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十八世纪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描述世纪顺序时会用到。
“nineteen”变为“nineteenth”(第十九),“He was born in the nineteenth of May.(他出生在五月十九日。)”,在表达出生日期顺序时常用。
2.从第二十至第九十九
整数第几十的形式由其对应的基数词改变结尾字母“y”为“i”,再加“ eth”构成。
例如“twenty”变为“twentieth”(第二十),“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a century full of changes.(二十世纪是充满变革的世纪。)”,
在描述世纪、年代等顺序时常用。“thirty”变为“thirtieth”(第三十),“Her thirtieth birthday party was very grand.(她的三十岁生日派对非常盛大。)”,在描述生日顺序等场景中会用到。
表示第几十几时,用几十的基数词形式加上连字符“-”和个位序数词形式一起表示。
如“thirty -first”(第三十一),“The thirty -first day of December is New Year’s Eve.(十二月三十一日是除夕。)”,在描述日期顺序时常见;
“fifty sixth”(第五十六),“He ranked fifty sixth in the exam.(他在考试中排名第五十六。)”,在描述考试排名等场景中使用;
“seventy third”(第七十三),“The seventy third anniversary of the school is coming.(学校的七十三周年校庆快到了。)”,在描述周年纪念顺序时会用到;
“ninety ninth”(第九十九),“This is the ninety ninth time I remind you.(这是我第九十九次提醒你。)”,用于强调提醒等行为的顺序。
3.第一百以上的多位序数词
由基数词的形式变结尾部分为序数词形式来表示。
例如“one hundred and twenty first”(第一百二十一),“This is the one hundred and twenty first edition of this magazine.(这是这本杂志的第一百二十一版。)”,在描述书籍、杂志版本顺序等场景中使用;
“on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twentieth”(第一千三百二十),“The on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twentieth page of this encyclopedia has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这本百科全书的第一千三百二十页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描述页码顺序等场景中会用到。
4.序数词的缩写形式
有时,为了书写简便,序数词可以用缩写形式来表示。主要缩写形式有:
“first”缩写为“1st”,在写日期时经常使用,如“January 1st”(一月一日);
“second”缩写为“2nd”,“He came in 2nd in the competition.(他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third”缩写为“3rd”,“This is the 3rd time I’ve told you.(这是我第三次告诉你。)”;
“fourth”缩写为“4th”,“The 4th of July is Independence Day in the United States.(七月四日是美国的独立日。)”;
“sixth”缩写为“6th”,“His birthday is on the 6th of August.(他的生日在八月六日。)”;
“twentieth”缩写为“20th”,“The 20th centur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十世纪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twenty third”缩写为“23rd”,“She was born on the 23rd of September.(她出生在九月二十三日。)” 。同学们在书写日期、记录比赛名次等场景中要学会正确使用这些缩写形式。
5.序数词的句法功能
(1)作主语:在句中,序数词可充当主语,代表顺序中的某一个。“The second is what I really need.(第二个是我真正需要的。)”,这里“the second”作为主语,明确了所需要的对象在顺序中的位置。再如“The fifth is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others.(第五个比其他的更贵。)”,“the fifth”作主语,描述了第五个物品在价格方面的特点。
(2)作宾语:当动作的对象是顺序中的某个事物时,序数词可作宾语。“He chose the second.(他选了第二个。)”,“the second”是“chose”这个动作的对象,即选择的目标。类似的,“She likes the fourth song best.(她最喜欢第四首歌。)”,“the fourth song”整体是“likes”的宾语,其中“the fourth”表示歌曲的顺序。
(3)作定语:序数词修饰名词,作定语,表明名词在顺序中的位置。“We are to carry out the first plan.(我们将实施第一个计划。)”,“first”修饰“plan”,说明计划的顺序。在描述顺序相关的事物时,序数词作定语很常见,“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book is very exciting.(这本书的第三章非常精彩。)”,“third”修饰“chapter”。
(4)作表语:用于说明主语在顺序中的位置或排名等情况。“She is the second in our class.(在我们班她是第二名。)”,“the second”作为表语,表明主语“她”在班级中的排名。又如“The building is the fifth tallest in the city.(这座建筑是这座城市中第五高的。)”,“the fifth tallest”作表语,说明建筑在城市建筑高度顺序中的位置。
另外,基数词也可以表示顺序。只需将基数词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后即可,不需要添加定冠词。如“the first lesson”可写成“Lesson 1”,在课程编号中经常这样使用;“the fifth page”可写成“Page 5”,在书籍页码标注时常用;“the twenty first room”可写成“Room 21”,在房间编号等场景中会用到。同学们要注意这种基数词表示顺序的特殊用法与序数词表示顺序的区别,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
三、数词和冠词的关系
1.一般情况:通常,序数词前要加定冠词“the”,用来明确特定的顺序,而基数词前一般不加冠词。
“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星期天是一周的第一天。)”,这里“the first”明确了星期天在一周中的顺序位置。
再如“He lives on the second floor.(他住在二楼。)”,“the second”强调了楼层的顺序在“the second floor”这个表达中,“the”和序数词“second”搭配,精准地指出了特定的楼层位置。
相比之下,基数词在单纯表示数量时,如“There are five books on the table.(桌子上有五本书。)”,“five”前不需要添加冠词,只是单纯陈述书的数量。
2.“a/an + 序数词”:此结构表示“又一、再一”的含义,侧重于在已有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次或一个。
“Although I had failed twice, my father encouraged me to have a third try.(尽管我已经失败了两次,但我父亲鼓励我再试一次。)”,这里“a third try”并非强调第三次这个顺序,而是表达在两次失败后,额外再进行一次尝试的意思。
类似地,“I have eaten two apples, and I want a third one.(我已经吃了两个苹果,还想再吃一个。)”,“a third one”表示在已吃两个苹果的基础上,再要一个苹果。这种表达在日常交流中,描述重复做某事或增加数量的情境时经常使用。
同学们在理解和运用时,要注意与单纯表示顺序的序数词用法区分开,关键在于语境中所表达的是额外增加的含义,而非严格的顺序排列。
3.“of the + 基数词”:该结构用于表示“范围”,通常在对一群人或事物进行描述时,明确所提及的对象在特定数量范围内的情况。“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of the three.(她是这三个女孩中最漂亮的一个。)”,“of the three”限定了范围是这三个女孩,说明“她”在这三个女孩所构成的范围内是最漂亮的。
再比如“He is the tallest boy of the ten.(他是这十个男孩中最高的。)”,“of the ten”明确了是在这十个男孩的范围内进行比较,突出了“He”在这个特定群体中的身高特征。
在写作或口语中,当需要进行比较、描述在一定数量群体中的特定情况时,就会用到这种结构来精准界定范围。
四、其他
1. 基数词表示确切与不确切数字
确切数字:基数词在表示确切的数字时,不能使用百、千、百万、十亿的复数形式。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students in this grade.(这个年级有三百名学生。)”,“three hundred”就是确切的数量,“hundred”不能写成“hundreds”。
同样,“The company made a profit of five million yuan last year.(这家公司去年盈利五百万元。)”,“million”保持单数形式。
这是英语中基数词表示确切数量时的基本规则,同学们在描述具体数量时务必遵循,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
不确切数字:当基数词表示不确切的数字,如成百、成千上万、三三两两时,基数词则以复数形式出现。
“There are hundreds of people in the hall.(大厅里有数以百计的人。)”,这里“hundreds of”表示数量很多但不确切,是大概成百的意思。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come to visit the Museum of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every day.(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秦陵兵马俑博物馆。)”,“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生动地描绘出参观人数众多且不确定的情况。
“They went to the theatre in twos and threes.(他们三三两两地去了剧院。)”,“in twos and threes”表示他们去剧院的方式是零散的、不成群的,也是一种不确切的数量描述。
在写作或口语中,当不需要精确表达数量,而是强调数量的大致范围或状态时,就可以运用这些表示不确切数字的基数词复数形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表示“人的不确切岁数或年代”:用几十的复数形式来表示人的不确切岁数或年代。
“He became a professor in his thirties.(他三十多岁时成为教授。)”,“in his thirties”表示他成为教授的年龄在三十岁到三十九岁这个区间内,是一个不确切的年龄段描述。
“She died of lung cancer in her forties.(她四十多岁时死于肺癌。)”,同样,“in her forties”说明了她去世时的年龄范围。
在描述年代时,“It was in the 1960s.(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the 1960s”代表从1960年到1969年这十年时间。
这种表达方式在讲述人物经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方面经常使用,同学们要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比如在写人物传记或历史故事相关的作文时,就可能会用到描述人物年龄阶段或事件发生年代的这种表达。
考点二、分数、百分数及其他用法
一、分数表示法
1. 构成规则:分数由基数词和序数词共同表示,基数词作分子,序数词作分母,当分子大于1时,序数词要用复数形式。
“3/4”可以读作“three fourths”或者“three quarters” 。在描述部分占整体比例的场景中会用到,比如“A quart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like math, and three fourths like English.(我们班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数学,四分之三喜欢英语。)” 。这里用分数清晰地表明了不同喜好学生在班级中的占比情况。
“1/3”读作“one third”或“a third” 。例如“One third of the cake has been eaten.(蛋糕的三分之一已经被吃掉了。)” 。在涉及到物品分割、比例分配等问题时经常出现。
“24/25”读作“twenty-four twenty-fifths” 。假如有一个项目,完成了“Twenty-four twenty-fifths of the project has been finished.(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二十五分之二十四。)” 。通过这样的分数表达,能准确地说明项目的完成进度。
“3又1/4”读作“three and one fourth”或“three and one quarter” 。比如在描述时间时,“It took me three and one quarter hours to finish this work.(完成这项工作花了我三又四分之一小时。)” 。在日常生活中,像计算工作时长、路程比例等情况,都会用到带分数的表达。
“1/2”常见的读法是“a half” 。“Cut the apple into two parts, and I want a half.(把苹果切成两半,我要一半。)” 。在简单的物品分割场景中,“a half”这种表达很常用。
“1/4”可以读作“one quarter”或“a quarter” 。例如在说时间时,“It’s a quarter past three.(现在是三点一刻。)” 。在时间表达和物品分割等场景中频繁出现。
“1又1/2”读作“one and a half” 。“I drank one and a half bottles of water.(我喝了一瓶半水。)” 。在描述数量为一个半的物品时经常用到。
2.分数修饰名词时的主谓一致:当分数后面接名词时,如果分数表示的值大于1,名词用复数;小于1,名词用单数。
“1又1/2 hours”表示一个半小时,这里分数值大于1,所以“hour”要用复数形式,读作“one and a half hours” 。在描述时长时,如果时长超过1小时,就需要注意小时的复数形式,比如“Two and a quarter hours are needed to finish this task.(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两又四分之一小时。)” 。
“2又3/4 meters”表示二又四分之三米,分数值大于1,“meter”用复数形式,读作“two and three fourths meters” 。在描述长度等度量单位时,如果数值大于1,相应的单位名词要用复数,“Three and a half meters of cloth is enough for this dress.(做这件连衣裙三米半的布料就够了。)” 。
“4/5 meter”表示五分之四米,分数值小于1,“meter”用单数形式 。“The length of this rope is four fifths meter.(这根绳子的长度是五分之四米。)” 。在描述小于1个单位的长度、数量等情况时,名词用单数形式,“Three fifths of an apple is on the plate.(盘子里有五分之三个苹果。)” 。
同学们在使用分数修饰名词时,一定要根据分数值的大小来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二、小数和百分数表示法
1. 小数表示法
读法规则:小数用基数词来表示,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字为一个单位,表示整数,数字合起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字为一个单位,表示小数,数字分开来读;小数点读作“point”,0读作“zero”或“o / / ”,整数部分为零时,可以省略不读。
“0.4”读作“zero point four”或“point four”,即零点四 。在描述价格、比例等场景中会用到,“The price of this book is 0.4 dollars.(这本书的价格是零点四美元。)” 。
“10.23”读作“ten point two three”,即十点二三 。例如在记录测量数据时,“The temperature is 10.23 degrees Celsius.(温度是10.23摄氏度。)” 。
“25.67”读作“twenty-five point six seven”,即二十五点六七 。在财务数据、统计数据等方面经常出现,“The company’s profit increased by 25.67% last year.(这家公司去年的利润增长了25.67% 。)” 。
“1.03”读作“one point o three”,即一点零三 。在描述精度较高的数值时常用,“The weight of this object is 1.03 kilograms.(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3千克。)” 。
2. 小数修饰名词时的主谓一致:当数字值大于1时,小数后面的名词用复数,数字值小于1时,小数后面的名词用单数。
“1.03 meters”表示一点零三米,数字值大于1,“meter”用复数形式 。“The height of this building is 1.03 meters higher than that one.(这座建筑比那座高1.03米。)” 。在描述长度、高度等度量时,如果小数数值大于1,单位名词要用复数,“2.5 tons of goods are needed for this project.(这个项目需要2.5吨货物。)” 。
“0.49 ton”表示零点四九吨,数字值小于1,“ton”用单数形式 。“The weight of this box is 0.49 ton.(这个箱子的重量是0.49吨。)” 。在描述重量、数量等小于1个单位的情况时,名词用单数形式,“0.8 liter of milk is in the bottle.(瓶子里有0.8升牛奶。)” 。
在实际运用中,要特别注意根据小数数值来确定名词的单复数形式,确保句子的语法正确性。
3.百分数表示法:百分数用“基数词 + percent”表示,这里的“percent”前半部分“per”表示“每一”,后半部分“cent”表示“百”,所以百分之几中“percent”不用复数形式。
“50%”读作“fifty percent”,即百分之五十 。在描述比例、概率等场景中经常使用,“Fif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girls.(我们班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是女生。)” 。
“3%”读作“three percent”,即百分之三 。例如在说增长率时,“The population of this city increased by 3% last year.(这个城市的人口去年增长了3% 。)” 。
“0.12%”读作“zero point one two percent”,即百分之零点一二 。在一些精确的统计数据中会出现,“The error rate of this experiment is 0.12%.(这个实验的错误率是0.12% 。)” 。
同学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涉及到比例相关的表达时,要正确使用百分数的表达方式,注意“percent”的拼写和形式。
三、时刻表示法
1. 整点表示法:表示几点钟用基数词加“o’clock”表示,当然在口语中,“o’clock”也常常省略。“5:00”可以读作“five o’clock”或“five” 。
在日常生活中,如约定见面时间,“Let’s meet at seven o’clock.(我们七点见面。)”或者“Let’s meet at seven.(我们七点见面。)”都很常见。
同学们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添加“o’clock”,但要注意在较为正式的书面表达中,建议加上“o’clock”,使表达更规范。
2.几点过几分表示法:表示几点过几分,在分钟后加“past”,再加小时。
“five past seven”表示七点过五分,即7:05 。在日常交流时间时经常用到,“The train will leave at ten past eight.(火车将在八点过十分离开。)” 。
“half past six”表示六点半,即6:30 。这是表达半点的常用方式,“I usually get up at half past six in the morning.(我通常早上六点半起床。)” 。
“a quarter past eight”表示八点一刻,即8:15 。在描述时间点时很常用,“The meeting will start at a quarter past nine.(会议将在九点一刻开始。)” 。
“seven past eight”表示八点过七分,即8:07 。在与他人沟通时间安排时,“The movie will begin at seven past nine.(电影将在九点过七分开始。)” 。
3. 差几分几点表示法:表示差几分几点,在分钟后面加“to”,再加小时。
“ten to eight”表示差十分八点,即7:50 。在告知他人时间时,“Hurry up! It’s ten to nine.(快点!现在差十分九点了。)” 。
“a quarter to twelve”表示差一刻十二点,即11:45 。在描述临近整点的时间时常用,“The plane will take off at a quarter to one.(飞机将在差一刻一点起飞。)” 。这里的“to”表示“差”的意思,与“past”的用法相反。
4.简单时间表示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简单的时间表示方法,就是以小时、分钟为单位分别读出数字。“6:31”读作“six thirty-one”,“10:26”读作“ten twenty-six” 。这种表达方式在口语交流中非常便捷,比如在询问时间时,对方可能会直接回答“twelve forty-five”(12:45) 。
同学们在日常对话中要习惯这种简洁的时间表达方式,同时也要能理解和运用前面提到的“past”和“to”的时间表达法。注意在时刻表上,大多采用24小时表示法,这样就不需要用“a.m.”表示上午,“p.m.”表示下午。例如“14:30”就直接读作“fourteen thirty”,代表下午2点30分。在查看火车时刻表、飞机时刻表等场景中,要熟悉24小时表示法的时间读取和理解。
四、世纪、年代和年月日表示法
1. 世纪表示法
定冠词加序数词加世纪“century”:可以用定冠词加序数词加世纪“century”表示世纪。
“the sixth / 6th century”表示公元6世纪 。在学习历史知识、描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会用到,“Many great inventions emerged in the sixth century.(许多伟大的发明出现在公元6世纪。)” 。
定冠词加百位进数加“’s”:也可以用定冠词加百位进数加“’s”表示世纪。
“the 1900’s”表示20世纪 。在写作或讨论历史时期时经常出现,“The world changed a lot in the 1900’s.(20世纪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
同学们要记住这两种世纪的表达方式,并且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比如在写历史论文、介绍历史文化等场景中,要能准确使用世纪的英文表达。
2. 年代表示法:年代由定冠词及基数词表示的世纪加十位整数的所有格或复数形式构成。
“in the 1930s”(也可以写成“in the thir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或“in the nineteen thirties”)表示在20世纪30年代 。在描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发生的年代时常用,“The Great Depression happened in the 1930s.(大萧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
“in the 1860s”(也可以写成“in the sixties of“in the 1860s”(也可以写成“in the sixties of the 19th century”或“in the eighteen sixties”)表示在19世纪60年代。
例如,“In the 1860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in full swing.(在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正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许多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如,“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ez Canal was completed in the 1860s.(苏伊士运河于19世纪60年代竣工。)” ,这类表达在讲述历史事件、分析时代特征时频繁出现。
另外,“In the 1870s when Marx was already in his fifties, he found it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 in Russia, so he began to learn Russian.”,在这个句子里,“in the 1870s”明确了时间背景,即19世纪70年代,而“in his fifties”则表明马克思当时处于五十多岁的年龄阶段 。这既体现了年代的表达,又展示了用“in one's + 整十数复数形式”来描述某人大概年龄范围的用法。通过这样的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年代和年龄表达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3. 表示某年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可以在定冠词后、年代前添加“early”“mid”“late”。
“in the early 1920s”表示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在这一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于调整阶段,比如一些国家在经历一战后开始恢复经济建设 。
像在描述当时的科技发展时,可以说“ In the early 1920s, radio technology started to gain popularity.(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无线电技术开始普及。)” 。
“in the mid1950s”表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发展。例如,“In the mid1950s,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to gain momentum.(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
4. 年月日表示法
年份表示法:年份用基数词表示,一般写为阿拉伯数字,读时可以以“hundred”为单位,也可以以世纪、年代为单位分别来读。
“1949”可以读作“nineteen hundred and forty-nine”,这种读法是以“hundred”为单位,先读世纪“nineteen hundred”,再读后面的具体年份“forty-nine” 。也可以读作“nineteen forty-nine”,直接按数字顺序读,这是更为常见和简洁的读法。在描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时,如“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 。
“1800”读作“eighteen hundred”,因为是整百年份,直接读成“世纪 + hundred”的形式 。
例如,“The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1800.(这所大学建于1800年。)” 。
“253”读作“two hundred and fifty-three”或“two fifty-three”,两种读法都可以,前一种较为正式,后一种在口语中更常见 。比如在提及某个历史文献的出版年份时,“This ancient book was printed in 253 AD.(这本古籍于公元253年印刷。)” 。
“1902”读作“nineteen hundred and two”或“nineteen o two”,同样,两种读法都被认可,后一种“nineteen o two”在日常交流中更顺口 。如在讲述某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时,“The story happened in 1902.(这个故事发生在1902年。)” 。
表示在哪一年,一般在年份前加介词“in”,使用“year”时,“year”放在数词之前。“in the year two fifty-three B.C.”表示在公元前253年 。但通常采用更简洁的“in + 表示年份的阿拉伯数字”,“in 300 BC”表示在公元前300年 。在涉及历史时间的写作或对话中,要注意年份的正确读法和介词搭配。
月份表示法:在哪个月用介词“in”加月份词表示。“in May”表示在五月;“in July”表示在七月 。为了简便起见,月份与日期连用时,月份常用缩写形式表示。
“January”缩写为“Jan.”,“February”缩写为“Feb.”,“March”缩写为“Mar.”,“April”缩写为“Apr.”,“June”缩写为“Jun.”,“July”缩写为“Jul.”,“August”缩写为“Aug.”,“September”缩写为“Sept.”,“October”缩写为“Oct.”,“November”缩写为“Nov.”,“December”缩写为“Dec.”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缩写形式后面加的点不能省略,因为它是表示缩写形式的符号 。例如,“Th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Sept.(会议将在九月举行。)” 。在写日期、安排日程等场景中,要熟练使用月份的缩写形式。
日期表示法:日期用定冠词“the”加序数词表示,“the”常被省略,但需读出来。在哪一天要添加介词“on”。
“National Day is on Oct. 1st.”,国庆节是十月一日,读作“October the first” 。此句也可以表示为“National Day is on the 1st of October.” 。在描述节日日期时,这两种表达都很常见 。
“May 5(th)”表示五月五日,读作“May the fifth”,也可以表示为“the fifth / 5th of May” 。在写日记、制定计划等记录具体日期的场景中,要正确运用日期的表达方式 。
“Mar. 1(st)”表示三月一日,读作“March the first”或“the first of March” 。同学们可以通过制作日历表,用英文标注日期、月份和重要事件,来加深对年月日表达方式的记忆和理解 。
五、数量表示法
1. 表示长、宽、高等:用“基数词 + 单位词(meter, foot, inch, kilogram等) + 形容词(long, wide, high等)”表示,或者用“基数词 + 单位词 + in + 名词(length, width, height, weight等)”表示。
“two meters long”或“two meters in length”都表示2米长 。
在描述物体长度时,“The rope is two meters long.(这根绳子2米长。)”或者“The length of the rope is two meters in length.(这根绳子的长度是2米。)” 。
类似地,“three feet high”或“three feet in height”表示3英尺高 。
在介绍建筑物高度时,“The wall is three feet high.(这堵墙3英尺高。)”或者“The height of the wall is three feet in height.(这堵墙的高度是3英尺。)” 。“four inches wide”或“four inches in width”表示4英寸宽 。
在描述桌子宽度时,“The desk is four inches wide.(这张桌子4英寸宽。)”或者“The width of the desk is four inches in width.(这张桌子的宽度是4英寸。)” 。
“This box is 2 kilograms in weight.”表示这个盒子有两千克重 。在说明物品重量时常用这种表达 。“The city wall of Xi’an is 12 meters wide and 12 meters high.”,西安城墙有12米宽、12米高,同时运用了两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城墙的宽度和高度 。
2. 表示时间、距离时:使用数词加名词所有格形式作定语。
“five minutes’ walk”表示步行五分钟(的路程) 。在回答距离相关问题时,“How far is the school from here It’s five minutes’ walk.(学校离这儿有多远?步行五分钟的路程。)” 。“It’s one hour’s ride from my hometown to our university.”表示从我的家乡到我们大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在介绍两地之间的距离时经常用到 。“It’s three kilometers’ distance from our campus to the Bell Tower.”表示从我们校园到钟楼有三千米远 。在描述距离时,要注意名词所有格的正确形式,当数词大于1时,名词要先变复数再加“’” 。
3. 表示温度时:用“below zero”表示零下温度,温度用“基数词 + degree(s) + 单位词(centigrade摄氏或Fahrenheit华氏)”表示。
“thirty-six degrees centigrade”或“36℃”表示36摄氏度 。在描述气温、水温等场景中常用,“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thirty-six degrees centigrade.(水温是36摄氏度。)” 。“four degrees below zero centigrade”或“4℃”表示零下4摄氏度 。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达 。“Water freezes at thirty-two degrees Fahrenheit.”表示水在32华氏度时结冰 。这里的单位词在人们都很清楚是什么时,可以省略。“It’s seven degrees below zero today.”表示今天是零下七度(摄氏) 。在日常生活交流温度情况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单位和表达方式 。
4. 由数词和其他名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作定语时:其中的名词用单数形式,复合形容词中各部分间要用连字符“-”来连接。
“It’s a five-minute walk from the library to the playground.”表示从图书馆到操场需要走五分钟,这里“five-minute”作定语修饰“walk” 。在描述路程所需时间时常用这种表达 。
“She’s a sixteen-year-old girl.”表示她是个16岁的女孩,“sixteen-year-old”作定语修饰“girl” 。在介绍人物年龄时经常用到 。
再如,“This is a three-hour meeting.(这是一个三小时的会议。)”,“three-hour”修饰“meeting”,明确会议的时长 。同学们在写作中,遇到用数词和名词构成复合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情况,要注意名词用单数以及连字符的正确使用 。
5.表示“比……大几倍”的说法:“This room is 3 times bigger than that one.”表示这个房间比那个(房间)大三倍 。在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时经常用到,通过倍数来突出大小差异 。“The dictionary is four times thicker than that book.”表示这本词典比那本书厚四倍 。在描述物体厚度、长度、面积等方面的倍数关系时,都可以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
二.知识拓展
another, other和more修饰数词的用法
1. another
表“另一个”时:“another”表“另一个”时只跟可数名词单数 。“I have one apple, and I want another apple.(我有一个苹果,我还想要另一个苹果。)”,这里“another”强调的是在已有一个苹果的基础上,再要一个同类的苹果 。
表“另外的、额外的、附加的”之意时:可跟带有“few”或具体数字的复数名词,此时可把“数词 + 复数名词”看成一个整体 。“—Have you finished your report yet ——你的报告完成了吗 ——No, I will finish it in another 10 minutes.——没有,再过10分钟就会完成了。”,这里“another 10 minutes”表示在原本的时间基础上,额外还需要10分钟 。
“There is room for another few people in the back of the bus.”表示公共汽车后面还能容下几个人,“another few people”体现了额外还能容纳的人数 。在实际运用中,当需要表达在现有数量基础上再增加一定数量时,就可以考虑使用“another + 数词 + 复数名词”这种结构 。
2.other
表“另外的”时:“other”表“另外的”时,后接复数名词 。“There are other ways to solve this problem.(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other ways”表示除了已经提到或想到的方法之外的其他多种方法 。
与具体基数词连用时:若与具体基数词连用,则置于基数词之后 。“Mr. Smith asked me to fetch three other recorders.”表示史密斯先生让我再去拿三台录音机来,“three other recorders”明确了要额外拿的录音机数量是三台 。
与定冠词“the”连用时:与定冠词“the”连用时,“other”要放在基数词前 。
“Do you know where he found the other two photos ”表示你知道他是在哪里找到另外两张照片的吗,“the other two photos”特指除了已经知道的照片之外的另外两张特定的照片 。在写作和口语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准确使用“other”与数词的不同搭配方式 。
3. more
位置:“more”一般位于数词之后名词之前,有时也可置于名词之后 。“One more step(或One step more), and I’ll shoot you.”表示再走一步,我就开枪打你了,“one more step”或“one step more”都表示额外的一步 。
“Where shall we be in ten more years ”表示再过十年,我们会在什么地方呢,“ten more years”表示在现有时间基础上再过十年 。
与其他词连用:“more”除跟数词外,还可与“a little”“a few”“a lot”“several”等词或短语连用,而且名词也可以是不可数名词 。
“I’d like to buy a few more copies of China Daily.”表示我想再买几份《中国日报》,“a few more copies”体现了在已购买数量基础上,再增加几份 。
“There are many more dictionaries on the desk.”表示课桌上有许多本词典,“many more dictionaries”突出了课桌上词典数量比预期或之前提到的数量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