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1一次函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一次函数写成的形式,则k与b的值分别为( )
A. B. C. D.
2.对于圆的面积公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与成正比例 B.S与R成正比例 C.S与成正比例 D.S与成反比例
3.函数y=(m-4)x+2m-3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如果点在直线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为( )
A. B.2 C. D.
5.已知一次函数y=mx-(m-2)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m>2 B.m<2 C.m=2 D.不能确定
6.设圆的面积为S,半径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是R的一次函数 B.S是R的正比例函数
C.S与成正比例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函数①y=2x﹣1,②y=πx,③y=,④y=x2中,一次函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8.若y=x+2–b是正比例函数,则b的值是( )
A.0 B.–2 C.2 D.–0.5
9.如右图所示,直线m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则k的值是( )
A.-1 B.-2 C.1 D.2
10.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非负数,且a使得一次函数图象不过第四象限,那么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在直线y=﹣2x+1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直线y=kx+2上,则k的值为( )
A.2 B.2.5 C.﹣2 D.﹣3
12.如图,分别是直线上的动点,若时,都有,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已知一次函数y=﹣2x+5,若﹣1≤x≤2,则y的最小值是 .
14.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1没有交点,且过点,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15.在关系式中,当时,x的值是 .
16.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a= ,图像过 象限.
17.若一次函数,则= ,若=4,则= .
三、解答题
18.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1); (2); (3); (4).
19.随机调查了10名九年级男生的身高和体重,整理如下表:
(1)以体重为纵坐标,身高为横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
(2)选用一条适当的直线近似地表示男生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函数表达式;
(3)估计身高为190cm的一名男生的体重是多少.
20.如图,在△ABC中,∠C=90°,AC=9cm,BC=6cm,点D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cm,△BCD的面积为ycm2.当x从小到大变化时,y也随之变化.
(1)求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完成下面的表格
x(cm) 4 5 6 7
y(cm2) 6
(3)由表格看出当x每增加1cm时,y如何变化?
21.如图,的底边BC的长是12cm,当顶点A在BC的垂线PD上由点D向上移动时,三角形的面积起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如果AD为x(cm),面积为y(),可表示为y=
(3)当AD=BC时 ,的面积为
22.已知y=(a-1)x2-a2+b-3.
(1)当a,b取何值时,y是x的一次函数?
(2)当a,b取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3.写出下列各小题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x的正比例函数?
(1)长方形的面积为20,长方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某地西瓜刚上市时的价格为3.6元/千克,买西瓜的总价y(元)与所买西瓜x(kg)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地面气温为28 ℃,高度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5 ℃,气温y(℃)与高度x(km)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4)小林的爸爸为小林存了一份教育储蓄,首次存入10000元,以后每个月存入500元,存入总钱数y(元)与月数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1(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
(1)已知点A(﹣),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2)如图2,已知C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最小时,相应的点C的坐标.
《21.1一次函数》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C C B C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B
1.C
【分析】去括号化简,然后对应系数即可.
【详解】解:.
所以.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化为一般形式,掌握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C
【分析】将R2看做整体,继而对S与R2的函数关系作出判断.
【详解】解:由于圆的面积公式中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且是常数, ≠0,则S是R2的正比例函数.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依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时,应注意三点:①x的次数就为1;②x的系数不为零;③常数项为零.
3.B
【分析】先根据函数y=(m-4)x+2m-3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函数y=(m 4)x+2m 3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 ,解得.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题关键在于列出不等式组.
4.B
【分析】把点代入直线求出k,即可点P到x轴的距离.
【详解】解:把点代入直线得:
,
∴点P到x轴的距离为.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C
【详解】试题解析:∵一次函数y=mx (m 2)过原点,
∴ (m 2)=0,解得m=2.
故选C.
6.C
【分析】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函数关系式,从而判断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则S是的正比例函数,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k为常数,且)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7.B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解:①②是一次函数;
③是反比例函数;
④最高次数是2次,是二次函数.
则一次函数的个数是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的定义条件是:k、b为常数,k≠0,自变量次数为1.
8.C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关于b的方程,解出即可.
【详解】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b=0,
解得:b=2.
故选C.
【点睛】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条件是:k为常数且k≠0,自变量次数为1.
9.D
【分析】将图像经过的两个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k的值.
【详解】将点(1,0),(0,-2)代入y=kx+b,得
,解得,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利用图像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准确表示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10.C
【分析】由题意,先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结合解为非负数得到a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解方程组,得:,
∵方程的解是非负数,
∴,
解得:,
∵一次函数图象不过第四象限,
∴,
∴,
∴a的取值范围是,
∴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有:0,1,2,3,共4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算法则,正确求出a的取值范围.
11.B
【分析】由点A的坐标以及点A在直线y=﹣2x+1上,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可求出m值,即得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点B的坐标,由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k值.
【详解】解:∵点A在直线y=﹣2x+1上,
∴m=﹣2×2+1=﹣3,
∴点A的坐标为(2,﹣3).
又∵点A、B关于y轴对称,
∴点B的坐标为(﹣2,﹣3),
∵点B(﹣2,﹣3)在直线y=kx+2上,
∴﹣3=﹣2k+2,解得:k=2.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关于x、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点B的坐标.
12.B
【分析】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交于点,当时,符合题意,同理将点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交于点,当时,符合题意,
,即,
解得
如图,将点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
,即,
解得
综上所述,,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3.1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其增减性,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解:∵一次函数y=﹣2x+5,k=﹣2<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x≤2,
∴当x=2时,y的最小值是1,
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其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y= 2x+3.
【分析】根据互相平行的两直线解析式的k值相等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点(2,-1)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
【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2x+1平行,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b,
∵一次函数经过点(2, 1),
∴ 2×2+b= 1,
解得b=3,
所以这个一次的表达式是y= 2x+3.
故答案为y= 2x+3.
【点睛】此题考查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15.38
【分析】把y的值代入解析式,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详解】解:把y=122代入中,
得:122=3x+8,
解得:x=38.
故答案为38.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自变量的值,利用已知条件代入式子求解,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16. 3 一、三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以及图象的性质可知.
【详解】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a+3≠0,a2 9=0,
∴a=3,此时a+3=6>0,
∴图象过一、三象限.
故答案为3;一、三.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条件: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条件是:k为常数且k≠0,自变量次数为1.
17. 21
【分析】将x=1代入函数求解即可;将x=a,=4代入函数求解即可得到a的值.
【详解】解:;
若=4,则,
解得a=21.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取值确定的时候,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18.(1)(4)是一次函数,(1)是正比例函数.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1)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2)自变量在分母中,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3)自变量的次数是2,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4)是一次函数,不是正比例函数.
所以(1)(4)是一次函数,(1)是正比例函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形如 (k、b为常数,且 )的形式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 时,一次函数 (k、b为常数,且 )变为 ,此时的函数称为正比例函数是解题的关键.
19.(1)见解析,(2)y=2x-290.见解析,(3)90kg.
【分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学生身高为值的横坐标,学生的体重为值的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即可
(2)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使点近似的在直线两侧,在表格中任意找到两个点(例如可选取序号7和序号8)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将自变量身高的值带入(2)中求得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函数值体重.
【详解】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图中的直线可近似表示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若用x表示身高,用y表示体重,设这条直线的表达式为y=kx+b,将点(175,60),(171,52)代入函数表达式,得解得∴男生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函数表达式约为y=2x-290.
(3)由y=2x-290,当x=190时,y=2×190-290=90,故可估计身高为190cm的一名男生的体重约是90kg.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
(1)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k0)
(2)根据条件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k,b的值,从而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0.(1)y=27﹣3x;(2)15,12,9;(3)当x每增加1cm时,y减少3 cm2.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写出关系式即可;
(2)由(1)的关系式代入计算;
(3)用面积后一列的数减前一列的数即可.
【详解】解:(1)依题意,得:CD=9﹣x
∵y=CD×CB=(9﹣x)×6=27﹣3x
∴y与x的关系式为:y=27﹣3x;
(2)当x=4时,y=15;当x=5时,y=12;当x=6时,y=9;
故答案为:15,12,9;
(3)由表格看出当x每增加1cm时,y减少3cm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结合,解题的关键是写出面积的表达式,再进行计算.
21.(1)△ABC是底边BC边上的高AD的长,△ABC的面积;(2);(3).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函数的概念即可得;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的面积与高的关系,可得答案.
(3)由面积公式即可得到.
试题解析:(1)自变量是△ABC是底边BC边上的高AD的长,因变量是△ABC的面积;
(2)如果AD为x(cm),面积为y (),可表示为;
(3)当AD=BC时,△ABC的面积为.
22.(1)当a=-1,b取任意数时,y是x的一次函数(2)当a=-1,b=3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到方程和不等式,再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求得a、b的值即可.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
所以a=-1.
所以当a=-1,b取任意数时,y是x的一次函数.
(2)由题意得
所以a=-1,b=3.
所以当a=-1,b=3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3.(1)y=,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2)y=3.6x,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3)y=28-5x,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4)y=10000+500x,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详解】(1)y=,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2)y=3.6x,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3)y=28-5x,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4)y=500x+10000,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
考点:由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解析式.
24.(1)①(0,2))或(0, 2);②
(2),
【分析】(1)①根据点B位于y轴上,可以设点B的坐标为(0,y),由“非常距离”的定义可以确定|0 y|=2,据此可以求得y的值;②设点B的坐标为(0,y),,据此即可求得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最小值;
(2)设点C的坐标为,根据材料:若|x1 x2| |y1 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 x2|知,C、D两点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 x0=x0+2,据此可以求得点C的坐标.
【详解】(1)解:①∵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
∴设点B的坐标为(0,y),
∵,
∴|0 y|=2,
解得y=2或y= 2;
∴点B的坐标是(0,2))或(0, 2);
②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
(2)解:如图2,取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时,
根据运算定义“若|x1 x2| |y1 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 x2|”知:|x1 x2|=|y1 y2|,即AC=AD,
∵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点D的坐标是(0,1),
∴设点C的坐标为,
∴ x0=x0+2,
此时,x0= ,
∴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x0|=,
此时.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的运算方法,求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对于信息给予题,一定要弄清楚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理解本题中的“非常距离”的定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