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八年级下册 (语文)期中情境模拟卷1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八年级下册 (语文)期中情境模拟卷1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4: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情境模拟卷01
八年级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情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 5 题。(10 分)
当古老的黄河从青藏高原逶迤而来,一路奔涌,在壶口骤然收束,那磅礴的气势,瞬间震撼了所有人。河水裹挟着泥沙,如千军万马般咆哮着,( )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瀑布飞泻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的水花似碎玉纷飞,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
站在岸边,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水汽,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里的一切,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古往今来,多少诗词歌赋,都在赞美着她的雄浑壮阔。
1.文段中加点字 “挟” 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jiā B. xié C. jiá D. xiá
2.文段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划 B. 画 C. 化 D. 华
3.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逶迤” 形容黄河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 “磅礴” 指黄河气势盛大,雄伟壮观。
C.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突出了瀑布声响之大。
D.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用在这里形容人对黄河的改造。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古老的黄河”“磅礴的气势” 都是偏正短语。
B. “河水裹挟着泥沙” 一句中,“裹挟” 是谓语。
C. “那磅礴的气势,瞬间震撼了所有人” 是陈述句。
D. “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 的形式,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对革命岁月的怀念。
B.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文章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C.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愉悦心情。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二、名著阅读(5分)
6.《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名著,书中对我国古代经典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请根据你的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1)《经典常谈》中提到的“四书”是指哪四部经典著作?(2分)
(2)朱自清先生在书中对《诗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请简要概括《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
【情景试题】
三、古诗默写填空(6分)
7. 阅读下面语段,填写空白。
踏入那片仿若《桃花源记》中与世隔绝的桃林,芳草鲜美, ,似是在诉说《诗经》的悠悠古韵。微风拂过,桃枝摇曳,恍惚间,《关雎》里 “ ,在河之洲” 的吟唱隐隐传来 ,那是恋人间质朴纯粹的告白。沿着蜿蜒小径前行,河畔芦苇丛生,恰似《蒹葭》描绘的景象,“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朦胧的雾气中,仿佛看到那位伊人独立水畔,勾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无限遐想。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林梢,又忆起《式微》中 “微君之故, ” 的声声叹息,饱含着对归乡的期盼。在这静谧的桃林深处,思念也如《子衿》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般蔓延,等待与眷恋,在这一方诗意天地中,悄然交织 ,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千古恋歌。
四、诗歌鉴赏(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请描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五、文言文阅读(17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节选
【乙】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游褒禅山记》节选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水尤清冽(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
(3)有泉侧出(______) (4)有怠而欲出者(______)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余 与 四 人 拥 火 以 入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小石潭记》和《游褒禅山记》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的主旨。(3分)
14.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和《游褒禅山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理解。(4分)
六、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13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桐、苹果、山楂、刺槐、桃、梨、杏、阿勒泰等的发芽期比较,1741年最早,1923年最迟,需要经过82年才能使春初七种乔木的发芽期推迟13天。就是说,春天提前3天。
15.本文主要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请简要概括这四个因素。(4分)
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7.“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中的“凡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写给生命(节选)
席慕蓉
(一)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间,用黑色和褐色的铅笔交替地描绘着。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黑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番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片云,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认出来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一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家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孩子们都已经做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了,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他永远写不完的功课,而我呢?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做。
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二)
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这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故事。我这个同学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实验了之后,再来开创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来。
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我已经画到野兽派了!”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不通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专家了。
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19.文章第一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通过这幅画面传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20.作者在第二部分讲述了一个大学同学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21.席慕蓉的散文语言风格淡雅剔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3分)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
22.散文常常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纯真的东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这句话的理解。(2分)
23.散文中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文中读出了作者对生命和创作的哪些思考?(2分)
七、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主题学习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参与了以下任务。
24.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明了。(1分)
25.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传统手工艺展示”展览。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文字,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传统手工艺。(3分)
26.活动结束后,班级要出一期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为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并简要说明每个栏目的内容。(2分)
(1)栏目一:______,内容:______
(2)栏目二:______,内容:______
八、作文(50分)
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B
2.A
3.D 解析:“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这里用来形容黄河自然景观的神奇,并非人对黄河的改造。
4.D 解析:“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母亲河,而非夸张。
5.C 解析:《小石潭记》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悲凉之情,并非愉悦心情。
二、名著阅读(5 分)
6.(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主要内容:《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艺术特色: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②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③四言为主的句式,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三、古诗默写填空(6 分)
7.落英缤纷;关关雎鸠;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胡为乎中露;子宁不嗣音
四、诗歌鉴赏(4 分)
8.示例:在长安,雄伟的城阙护卫着三秦大地,透过迷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又略带朦胧的画面,展现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即将赴任的地方。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豁达情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句,诗人以理性的思考,打破了传统送别诗的伤感基调,表达出只要心意相通,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咫尺的乐观情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则进一步劝勉友人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在分别时哭泣,要坦然面对离别 。
五、文言文阅读(17 分)
10.(1)清凉 (2)穿透 (3)从旁边 (4)懈怠
11. 余与四人 / 拥火 / 以入
1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13. 《小石潭记》主旨: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游褒禅山记》主旨:借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的观点,强调了在治学、做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14. 旅行的意义在于欣赏不同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欣赏到小石潭独特的水、石、树、鱼等景色;还能在旅行中获得人生感悟,《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从游洞经历领悟到做事要尽志的道理;同时旅行也可以放松心情,就像作者在旅行中能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自然与思考之中 。
六、现代文阅读(26 分)
1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6.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南京桃花和北京桃花、南京刺槐和北京刺槐开花时间差异的例子,并进行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7.不能删去。“凡是” 表示范围,强调了所有近海的地方都具有 “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的特点,若删去,就不能体现这种普遍性,“凡是”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8.示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农民可以根据这些物候现象来安排农事活动,合理规划种植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19.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月夜田野速写画面:月亮高悬,树影参差,阡陌纵横,番薯泛着光泽,天空洁净,星斗闪耀。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安定、安静,以及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
20.目的是通过同学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学习,最终成为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家的故事,引出关于艺术创作的思考:创作需要吸收知识,更要懂得排拒知识,找到自己的极限和独特之处才能走向极致。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在速写本上反映出的光辉比作柔白的轻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柔和、明亮,烘托出作者当时安静、平和的心境 。
22.“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 指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抛开一切杂念,专注于当下所做之事,内心平静、纯粹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23.对生命的思考:生命需要有澄澈、专注、安静的时刻;对创作的思考:创作要懂得吸收和排拒知识,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走向极致。
七、综合性学习(6 分)
24.示例:传承传统文化,点亮现代生活。
25.示例:我最喜欢的传统手工艺是剪纸。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花卉等。比如春节时,人们会剪出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贴在窗户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6.(1)栏目一:传统工艺今昔,内容:介绍传统手工艺在古代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创新,展示传统工艺的变化。
(2)栏目二:传统习俗新风尚,内容:讲述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的新形式、新内涵,如传统节日的新过法等 。
八、作文(30 分)
作文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 分数范围
一类文 紧扣题目,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有深刻的感悟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有一定的文采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5 - 30 分
二类文 符合题意,内容较具体,情感较真实,有一定感悟 语句通顺,用词较准确 结构较合理,层次较清楚 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 19 - 24 分
三类文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简单,有一定情感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尚清楚 书写较潦草,卷面有少量涂改 13 - 18 分
四类文 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情感不真实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 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0 - 12 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