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9短 诗 三 首
冰心
《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二者系姊妹篇,最早发表于《晨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作品介绍
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她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取自 “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创作涉足小说、诗歌、散文等领域,早期受泰戈尔影响,创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更是中国儿童文学奠基之作 。她一生笔耕不辍,以 “爱的哲学” 为核心,作品影响深远,备受赞誉 。
知识梳理
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朗读要求:
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体会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
2.找到韵脚,注意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
我会认
永不漫灭 波涛
màn
tāo
加一加识记法
识字方法
寿 + 氵 = 涛 组词:波涛
曼 + 氵 = 漫 组词:漫不经心
漫灭: 指磨灭,模糊难辨。
造句:这是一件难以漫灭的往事。
藤萝:紫藤的通称。亦泛指有匍匐茎和攀缘茎的植物。
造句:细雨如丝,墙角里的藤萝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波涛:较大的波浪。比喻心中起伏不定的思潮。
造句: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
词语解释
我会写
fán
màn
miè
téng
luó
xī
tāo
繁
灭
漫
涛
藤
萝
膝
duǒ
躲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繁”上宽下窄,上半部分“每”字去勾,下半部分不是“系”,不要多写撇。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糸
繁
fán
造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到处是高楼大厦和繁忙的商业街。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灭”上宽下窄,火上加一横。
结构:上下结构
造句:一阵风吹过,蜡烛的火苗晃动了几下,最终熄灭了,房间陷入了黑暗之中。
部首:火
灭
miè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结构:上下结构
造句:花园的围墙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它们相互缠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部首:艹
藤
téng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萝”上宽下窄,下面的“四、夕”要写的扁一些。
结构:上下结构
造句:冬天到了,妈妈买了很多萝卜回家,准备腌制萝卜干,那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
部首:艹
萝
luó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涛”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上面是三横一撇,不要多写捺,下面是一个“寸”字。
结构:左右结构
造句:站在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那汹涌的波涛声震耳欲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部首:氵
涛
tāo
字词揭秘
书写指导:“躲”左窄右宽,左半部分的“身”最后一笔撇要写短,右半部分的“几”字不要写勾。
结构:左右结构
造句:外面下雨了,我急忙跑进附近的亭子里躲避雨水,以免被淋湿。
部首:身
躲
duǒ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说说三首诗各围绕什么主题展开?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谁来读一读?
课文讲解
月明的园中
藤萝:藤萝是指紫藤罗等攀缘植物,常生长得很繁茂,会攀附在架子等上面。文中提到“藤萝的叶下”,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静谧的场景,在那月光洒下的园子里,绿油油的藤萝叶子成了天然的“屋顶”,仿佛营造出了一个属于母亲和“我”的小天地,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温馨氛围。
藤萝的叶下
母
亲
的
膝
上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通过这三个短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画面:明亮的月光洒在园子里,藤萝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母亲的膝上,或许是在听母亲轻声哼唱摇篮曲,或许是在和母亲分享白天遇到的趣事。整个画面宁静而美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味,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那段童年时光以及母爱的珍惜,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样温馨的场景之中。
思考:这几个场景是诗人现在经历的吗?
不是,是诗人儿时的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回忆。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在这几个场景和母亲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背诵古诗
观察蚂蚁
窃窃私语
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童年美好时光以及母爱的珍贵回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怀念之情,让读者也不禁被带入到那充满温情的情境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结构梳理
园中
叶下
膝上
永不漫灭的回忆
依恋
繁 星
(七一)
知识梳理
格式不一
韵脚:ang
繁星(一三一)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读出反问语句。
思潮:“思潮”在这里指的是心里涌现出的想法和思路,就像潮水一波一波的,有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的意味。比如我们有时候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脑海里就会接连不断地浮现出好多感受和回忆,这些不断涌现的念头就可以说是思潮。在诗里,诗人提到“哪一次我的思潮里”,说明大海常常能让诗人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就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体现出大海带给诗人的触动是很深且很频繁的。
诗人通过借大海这一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一连串的发问形式,将星辰、花朵与心中的思潮和大海的波涛清响相联系,表达出对大海深深的眷恋以及思绪与大海紧紧交织的紧密情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如诗如画且饱含深情的意境。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几句连着的问句可太精彩啦!诗人用一种反问的语气,先从星星有光、花朵有香这些常见又容易被大家认可的现象说起,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觉得确实是这样呀,星星本就该有光,花朵也本就有香味。然后再话锋一转,落到自己思潮里每次都有大海波涛清响这件事上,通过这样的对比和铺垫,更加突出了大海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首诗歌,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同字成韵
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天上风雨来时鸟儿躲进巢里的情景与心中风雨来时“我”躲到母亲怀里的情景相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母爱是“我”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以及“我”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与感激之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对比
对比
当生活里遇到那些不开心、难过或者害怕的事儿,就像心里起了“风雨”一样,这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躲进母亲的怀抱呀。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儿的巢,既写出了母亲怀抱像巢一样能给“我”遮风挡雨、带来安全感,又体现出在“我”心里,母亲就是那个最温暖、最值得依靠的人呀。
“天上的风雨来了”和“心中的风雨来了”中的“风雨”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大自然中的风雨。
第二个“风雨”指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打击、痛苦、折磨等。
通过学习这一段内容,同学们要深刻体会诗人对母爱的这种细腻又真挚的情感表达呀,也要珍惜自己和母亲相处的时光,好好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呢。
再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由衷的感谢之情。
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文章结构
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童真、母爱
《繁星(一五九)》
天上的风雨:鸟儿躲到巢里
心中的风雨:
我躲到母亲怀里
母爱
《繁星(一三一)》
星、花、思潮
波涛的清响
赞颂、
思念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猛烈
( )的回忆 ( )的大海
( )的清响 ( )的母亲
( )的园中 ( )的风雨
难忘
幽静
波涛
伟大
汹涌
二、比一比,组成词。
漫( ) 灭( ) 藤( )
慢( ) 火( ) 滕( )
萝( ) 膝( ) 涛( )
箩( ) 漆( ) 铸( )
弥漫
灭火
藤条
快慢
消灭
滕州
萝卜
膝盖
波涛
铸造
油漆
箩筐
1.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