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2 10: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点,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其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后续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学情特点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有直观感受,但缺乏对历史背景的深度理解。部分学生易混淆“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问题的关系,需通过史料对比、情境模拟强化认知。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拨乱反正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思想解放意义;对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转折性作用。
二、教学资源准备
1. 多媒体资源
纪录片片段《邓小平》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片段(时长2分钟)。
历史照片: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少奇追悼大会现场。
数据图表:1978年前后中国GDP增长率对比图。
2. 文献史料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节选。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键段落。
3. 学生活动材料
角色扮演卡片:“真理标准讨论会”中不同立场人物(如理论工作者、农民、工人)的发言要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新导入:时空穿梭者的抉择(8分钟)
情境创设
教师手持“时光遥控器”道具,创设穿越情境:“同学们,我们即将回到1976年的中国。此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如果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如何带领中国走出困境?”
启发性提问
有人认为应该完全继承毛泽东晚年的政策,有人认为必须彻底否定过去,你会如何选择?
展示1977年高校招生考试现场照片:“恢复高考”与“两个凡是”有何矛盾?
设计意图
通过穿越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引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做铺垫。
(二)核心探究一:破冰之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5分钟)
环节1:思想冰层的裂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小组合作探究)
1. 史料实证活动
分发两组材料:
材料A:华国锋“两个凡是”原话(1977年)。
材料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摘要(1978年)。
任务:对比两种观点的本质差异,用思维导图归纳讨论的影响。
2. 角色辩论会
学生分饰“保守派”与“改革派”,模拟1978年理论界辩论场景。教师适时补充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如果照‘两个凡是’办,我就不能出来工作!”
核心素养渗透
历史解释:理解“实践标准”对打破思想禁锢的意义。
家国情怀:体会思想解放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环节2:春雷惊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解析(史料研读)
1. 核心文件解密
投影展示会议公报原文节选,学生标注关键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2. 历史纵横对比
教师提供遵义会议内容卡片,学生分组讨论:
两次会议如何实现“生死攸关”与“伟大转折”?
播放短视频《从遵义到北京:中共的两次自我革新》。
案例辅助
展示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大包干”契约书图片,说明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践。
环节3:历史天平上的转折——会议意义深度剖析(概念建构)
1. 数据实证
对比19501978年中国GDP增长率折线图,分析全会后经济增速变化的原因。
2. 家书里的历史
阅读1980年知青家书片段:“父亲平反了,我终于能考大学了……”引导学生理解拨乱反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教师总结
“这次会议不仅改变了国家航向,更让千万普通中国人重获尊严与希望。”
(三)核心探究二:重塑山河——拨乱反正的展开(15分钟)
环节1:平反冤案的人性之光(情境体验)
1. 数字背后的故事
展示数据:“55万右派改正”“440万人摘掉地主帽子”,学生计算平均每天平反人数(约1500人),感受工作力度。
2. 模拟听证会
学生扮演“刘少奇案复查组成员”,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条文,论证平反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环节2:法治重建的基石(案例分析)
1. 法律条文对比
对比1975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表述差异,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
2. 生活变迁见证
展示粮票、布票等实物,播放《平凡的世界》片段,说明经济领域拨乱反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总结升华:历史的回响与少年的责任(7分钟)
1. 时间轴绘制
学生在黑板上接力标注“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案→改革开放”关键节点,形成完整历史脉络。
2. 青春对话
播放当代青年对改革开放看法的采访视频,学生撰写“致1978年的一封信”,分享对历史转折的感悟。
教师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你们将如何续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篇章?”
四、板书设计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思想破冰
1. 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
冲破“两个凡是”
2.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组织路线:邓小平领导核心
二、重塑山河
1.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右派改正/440万人摘帽
2. 法治重建
1982年宪法颁布
三、历史回响
遵义会议(1935)——生死攸关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起点
五、分层作业设计
1. 基础任务
绘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思维导图(含背景、内容、意义)。
2. 拓展探究
访谈祖辈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撰写200字口述史片段。
3. 挑战任务
以“如果没有1978年的转折……”为题,撰写历史推论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预设
1. 情境创设是否有效调动了历史共情?
2. 对比分析环节是否达成了难点突破?
3. 如何优化史料选取以更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