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中历史第10课)
授课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渗透
1. 唯物史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时空观念:构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坐标
3. 史料实证:运用党代会文献等一手资料进行历史解释
4. 历史解释: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逻辑
5. 家国情怀:感悟改革开放进程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脉络(通过时间轴构建+文献研读)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运用比较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原典与邓小平论述对比)
改革开放决策层的思想演进(角色扮演模拟中央工作会议讨论)
难点化解:
理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设计"理论拼图"活动)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引入1992年股票交易所影像资料)
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组织社区调查数据对比分析)
四、创新教学导入设计(8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1978年凤阳小岗村"生死契约"按手印照片与2023年深圳前海自贸区全景图的时空对比
问题链驱动:
1. 两张图片间隔45年,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这期间中国发生的变化?
2. 假设你是当时的村干部,签订契约时最担心什么问题?
3. 国家层面需要哪些制度保障才能让改革持续推进?
4. 这些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实物展示:陈列《邓小平文选》不同版本、党代会报告原件影印件
认知冲突:出示1984年《时代周刊》邓小平封面与西方学者"历史终结论"观点的对比材料,引发学生对道路自信的思考
五、主体教学环节
第一阶段:理论奠基期(1978-1992)
任务驱动:组建"历史档案馆"研究小组,每组分配原始文献摘录
文献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论
文献2:1982年十二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文献3:1992年南方谈话录音文字稿
探究活动:绘制"关键术语演变图谱"
示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变化
案例教学:模拟1992年某国企改革研讨会
角色分配:厂长(主张扩大自主权)、党委书记(担心国有资产流失)、青年技术员(建议股份制改革)、退休工人(关注医疗保障)
第二阶段:体系完善期(1992-2012)
时空定位:在电子白板标注十四大至十八大召开时间节点
对比分析:将十五大报告与七大党章关于指导思想的表述进行对照
数据可视化:呈现2001年加入WTO前后进出口贸易额曲线图
情境辩论: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淡化阶级属性"设置正反方
教师提供2000年《求是》杂志相关讨论文章作为论据支撑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期(2012至今)
现实关联:播放十九大中外记者会视频片段(习近平阐述新时代)
概念辨析: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区分"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现代化强国"三阶段目标
实践活动:"我给2035写封信"——结合二十大报告描绘个人发展愿景
跨学科整合:用数学函数图像演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解决路径
六、深度学习拓展
1. 史料研习工作坊
提供1987年十三大报告原件扫描件,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
红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蓝色:基本路线表述
绿色:"三步走"战略部署
2. 概念建构游戏
"理论拼图"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素制成卡片,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传统文化精髓、新时代矛盾判断等
学生分组进行关联性匹配
3. 历史场景再现
模拟联合国会议:各国代表讨论"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提供参考资料:世界银行中国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变化表
七、教学资源整合
多媒体资源包:
1. 纪录片《邓小平》精选片段(南方谈话实况)
2. 数据可视化:1978-2020年GDP增长动态图表
3. 虚拟展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云展览链接
文本资料库:
1. 《中国共产党简史》相关章节
2. 外媒报道精选(《费加罗报》关于十九大的评论)
3. 学术论文摘要(知网收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实践基地对接:
1. 本地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参观方案
2. 老红军、改革亲历者口述史采集指南
八、教学评估设计
过程性评价:
1. 小组合作档案袋(含文献分析报告、讨论记录)
2. 课堂发言质量评估表(观点清晰度、史料运用度)
终结性评价:
1. 命题论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谈改革方法论演进"
2. 创新作业: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主题网页框架
九、板书设计
板书主体框架:
左板区:理论发展轴
1978 真理标准讨论→1982 特色社会主义→1987 初级阶段→1992 南方谈话→1997 邓小平理论→2002 三个代表→2012 科学发展观→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右板区:核心要素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步走战略
新时代主要矛盾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下板区:动态生成区
随堂记录学生提出的优质问题:
如何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理论自信?
十、教学反思预设
预期成效:
1. 90%学生能准确梳理理论发展脉络
2. 85%学生可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历史解释
3. 培育道路认同感的教学目标达成度80%
改进方向:
1. 对城乡学生知识储备差异需更精准把握
2. 当代案例的时效性需要持续更新
3. 理论概念的具象化呈现还可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