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1 13: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季高二3月质量检测卷
5.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他们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
380种著作,这些书中有关于神学的著作,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以及欧洲政治和教


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这些做法
A.直接引发了明清社会转型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B.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注意事项: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6.有学者指出:“‘同治中兴'的缔造者们一那些试图利用经过选择的西方文化来维护王朝的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保守主义者们一是对西方的坚船利炮而不是对西方的制度感兴趣。他们企望变革中国的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教育却不将变革的范围扩大到教育的社会普及上。”这可用于解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3》前三单元。
A.维新变法运动难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C.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封建顽固集团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1.有学者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
7.晚清时期,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后,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他于1902年创办了中国


江浙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六个区域,形成了类似“花朵”的结构,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
第一所师范学校一通州师范学校。此外,他还创办了多所职业学校,如纺织、农业和医疗等
他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该学者的观点
职业学校。张謇的实践反映出近代中国
A强调了中原文化的源头性和优越性
B.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同步性
A.传统教育模式已被完全摒弃
C.突出了中国早期区域文化的独特性
D.凸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实业救国道路异常艰辛曲折
2.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海盐(今浙江海盐)、沙中(今江苏常熟)等地设司盐校尉管理盐的产销。
C.教育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孙吴当时“俦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这集中反映了当时
D.民族工业发晨推动社会变革
A盐铁专卖制度形成
B.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8.图1是1938年初徐悲鸿创作的《负伤之狮》。图中的雄狮虽已赢弱消
C.官营手工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瘦至筋骨尽显,但仍然怒视后方,绝无低眉俯首之态。该画最可能表达
3.史载,“上(宋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
的是
A.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这有助于解释宋代
A.实施崇文抑武的统治策略
B.民族之间战争频繁的根源
B.对汪精卫等投降派的讽刺批判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的缘由
C.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深重灾难
C.边境贸易兴盛的基本条件
4.表1所示为部分文献关于元代行省制度的记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元代行省制度
D.中国抗战对国际社会贡献卓著
表1
9.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曾刊载一幅宣传画,画面上中国代表在国际会议中坚定地阐述
立场,一旁标注着:“独立自主展新颜,清除旧制对外宣,倒向友邦同奋进,国际舞台正义传。”
记我
文献
这幅宣传画所反映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都,与都省为表里。几钱粮、兵甲、屯种、潮运、军
《元史·百官志七》
A.旨在打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
国重事,无不领之
B.导致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
方伯(地方长官)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元文类》卷三十六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A.剥夺了地方长官决策权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着重国际发声展现“另起炉灶”
C.变革了地方的行政机制
D.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