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作文
说明的顺序
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合理地安排顺序是一篇说明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一篇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外,还必须做到言之有序。
怎样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说明文及说明顺序了解
01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02
链接教材,教考结合
03
学以致用,实践演练
04
目录
教学目标
结合写作知识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
01
02
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的说明顺序。
03
通过例文分析和写作训练,理解并学会合理 安排说明顺序,使语言表达讲究分寸,条理清晰。
PART ONE
说明文及说明顺序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的文体。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时间的推移(早晚、先后、古今)
举例: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白色丝帛上面的文字,这种书叫做帛书。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特征:表空间转换。(里外、上下、左右、南北,X国到Y国等等。)
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天安门城楼前的河成为外金水河,与位于午门内的内金水河内外呼应,外金水河上共建有七座汉白玉石拱桥,称为外金水桥,犹如七条美丽的玉带飘落在水面上。中间一座正对着天安门,为皇帝专用。东西两侧则对称分布皇桥、品级桥(四品以上行走)和公生桥各两座。
《天安门广场》节选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内在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
由一般到特殊,如《中国石拱桥》先说世界上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按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的了解由浅入深,从总貌到具体。
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在四大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就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总之,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PART TWO
①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
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意义: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一般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
2.安排文章说明顺序就是构思写作框架。
那么,该如何安排说明顺序呢?
(1)确定说明对象,选择说明顺序。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确定说明对象,选择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要学会在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使用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则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
(2)运用语言标志,“亮”出说明顺序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大自然的语言》
(2)运用语言标志,“亮”出说明顺序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需要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需要将几种方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3)分清主次,综合考量。
(3)分清主次,综合考量。
《梦回繁华》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确实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但在第4、5段,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在第4、5段之外,还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把这幅画的相关知识作了介绍。
(3)分清主次,综合考量。
一篇文章里的说明顺序并非是单一的,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至于什么时候采取哪一种顺序,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可以按照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比如由创作背景、作者、内容再到特点价值的《梦回繁华》,再比如由现象到本质的《恐龙无处不有》、由总说到分说的《苏州园林》、由概括到具体的《中国石拱桥》。
PART THREE
链接教材,教考结合
回顾以下课文在说明时采用的顺序,尝试将表格补充完整。
回顾以下课文在说明时采用的顺序,尝试将表格补充完整。
空间顺序:画面开卷→中段→后段
时间顺序:出动→上树→脱壳→成虫
由概括到具体:总说特点→分手四个特点
由现象到本质:恐龙化石现象→质疑→解疑→介绍板块学说
小结
我们可以按照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选择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包括一下几种:
空间顺序:常用来说明一个事物的外观。
时间顺序:常用来说明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或者工序流程。
逻辑顺序:常用来说明科学道理或事物的内在联系,遵循的是人的普遍认知规律,目的都是呈现便于读者理解接受的内容。
小结
如:
由概括到具体:先概括整体,再从多个角度具体介绍。
由现象到本质:从某些现象入手,深人本质介绍事理。
由主要到次要:对若干说明内容进行恰当的主次排序。
由个别到一般:罗列个体案例,并归纳总结一般特征。
由性质到作用:从介绍事物本身到介绍该事物的功用。
由原因到结果:介绍事物或现象的成因。
由质疑到解疑:从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
由简单到复杂:由浅人深地介绍某事理。
PART FOUR
学以致用,实践演练
写作实践一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 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写作实践一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从话题“我的小天地”以及“自己的房间”、“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可以看出,所选择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而且是要选取某一个局部来描写,这样才能把地方介绍全面,描写的生动细致。如写校园中的假山,就可以先写假山,再写假山周围;如写假山的植物,就可以按不同的季节来写,这样我们就可以使说明内容井然有序。要注意观察的角度,描写要细致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寓情于景,有自己真挚情感的表达,准确使用方位词,可以使说明层次清楚。
写作实践二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读者,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
写作实践二
【思路点拨】这是要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从题目要求看,是要介绍科技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所以在介绍时,我们要仔细说明它对人们有什么作用,如何来使用的。至于外形,可以写,但要简略写。写作对象选择上,要选取自己熟悉的物品,自己了解它的功能、作用,这样才能把物品介绍的详细、清晰。是侧重于介绍他的某一方面的功能,还是全部都介绍,要结合自己对该物品的了解来构思。
写作实践三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 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