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作文
学写读后感
书海泛舟,学思共鸣
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 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外之意是,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妙处无穷,书香浸润人生。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效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
了解读后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01
能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02
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03
教学目标
PART ONE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作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是不是觉得自己明明经常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段时间之后,回头一想空空如也,原本的海洋就像蒸发了一样,还是只有一片干涸的沙漠呢?原因就在于你光顾着读书,却缺少了思考,并且把你的思考整理汇聚成一篇“读后感”。
“读后感”才是你读完长篇大论之后真生能剩下留给你的知识。
因此,当你兴奋看完一本好书,或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第一件事应该是完成自己的“读后感”,输出、检验自己刚刚学到了什么。
那么,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笔记种类多样,但之前所做的读书笔记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动笔墨”。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总会有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高端的读书笔记,侧重于记录自我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批注或记载。
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
这就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读后感如何写
PART TWO
1.读好原文
首先是读“好”然后才能有“感”,写好“感”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发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读后感写作方法
如何读好原文?
如果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读的书或文章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把握文章内容。
二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
如果读“好”了,又应怎样写好“感”呢
如何拟好读后感的题目?
拟一个好的题目能为作文增色不少。确定阅读材料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
题好一半文
学拟题目
(1)直接拟题。
“《……》读后感”,如“《傅雷家书》读后感”;“读《……》有感”,如“读《傅雷家书》有感”。
(2)以感点为正题,
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如:一颗赤子之心——读《傅雷家书》有感;
做人的艺术——读《傅雷家书》有感;
大爱无言——读《傅雷家书》有感。
小结:一个明确精巧的标题能瞬间吸引眼球,让读者第一时间明确文中的感点。围绕感点,正副标题配合使用,感点更加明确,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拟题目
读后感写作方法
2.选准感悟点。
所谓“感点”,就是自己感受很深、很有新意、最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感点”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也可以来自于作品的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悟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悟,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读后感写作方法
3.叙述要简明。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发“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明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点明篇名,抒发感情
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点
介
联
议
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写作技巧一正文结构
结
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引
正文结构:
一点:点即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和总的感受。
(1)作者
(2)篇名
(3)总的感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印象最深的话,这些话深深触动了我。
(选自《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直接引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最能触动自己的句子作为文章的开端,简洁入题,直接明了。
点明篇名,抒发感情
点
写作技巧——介(引)
写读后感,不要花大量的笔墨写你读到的内容,只把与你读书感受相关的内容概括写出来就行了,
静静地翻开《傅雷家书》,书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送别傅聪以后,傅雷写道:“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怎样的严肃,怎样的理智都在离别的一刻分崩离析。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
介,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用的原文,深沉而浓烈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
紧扣原文,概括内容(或引用原文)
介
议感点,即紧扣原文所引述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
如何寻找感点
1、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
2、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写。
3、抓住最令你感动的一个人物写。
4、抓住一句或者几句闪光的语言写。
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议
故事的主人公保尔经历了工作、生活、家庭、爱情、友情等种种考验,由一个普通的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体验了艰苦的劳动生活,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无私无畏、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状态。
保尔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高尚纯洁的品行也在不断激励着我。
(选自《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在概括故事相关情节的基础上,作者提炼出“保尔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高尚纯洁的品行也在不断激励着我。”的观点,这是文章议论的中心。
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议
联就是联系实际,即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1)联系收集的资料(由古及今)评价
(2)联系自己的思想、言行、经历评价
(3)联系别人评价。(4)联系社会现象评价。
我们常常以“00后”自居,崇尚的是与时俱进,所以很厌烦家长和老师絮叨他们当年生活条件多么不好,他们学习又是多么刻苦,好像我们的衣食住行也要“苦”回去他们才心理平衡!看到阿廖沙的成长历程,我终于懂了:长辈们忆苦并不是让我们回到过去,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思甜”,并且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珍惜今天的“甜”。
(选自《读〈童年〉有感》)
拿“我们”跟阿廖沙的童年进行对比,联系现实进行分析,发出“像他们一样珍惜今天的’甜’”的感慨,见解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联
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结——就是收束全文,升华感受。读后感的“结”,既可以照应前文,强化感受,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怎样都应回归所读文本,做到“读”与“感”相交融,使整篇文章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生活是善变的,但永恒的是我们对友谊的那一份憧憬与追求。看完小说《夏至未至》,我懂得了:对善变的生活需报以平和之心,对友谊需怀以珍视之情。
(选自《〈夏至未至〉读后感》)
选段前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后一句是对作品的感悟,做到“读”与“感”相交融,使整篇文章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结
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PART THREE
写好读后感注意点
内容杂乱无中心。
引述原文量过大。
脱离原文空写感想。
1
2
4
3
感受认识太肤浅。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