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怡情养性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有四
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1984年奥运会上,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0”纪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遮盖了这个“0”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0”,涂上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 B.①④③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①④②③⑤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分)
登上山顶后,美妙的景色和鸟鸣在面前铺展开来。首先 眼帘的是石兰灌木丛,这些灌木生长得很浓密,里面不见一点空地。远处则是层层叠叠、轮廓秀丽的山脉。这片土地无论近看还是远观,都令人惊叹:高大的山峰 在一处,其间有闪亮的河水流淌,河流在岩间勾勒出高底不平的起伏,却没有一处突兀的岩角,一切仿佛用砂纸细细打磨过一般顺滑,让人 。究竟是什么样的 ,才能造就这地形、这岩石、这植物、这动物、这气候
(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灌(guàn) B.廓(guō) C.淌(tǎng) D.勒(lè)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浓密 B.层层叠叠 C.高底不平 D.顺滑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映入 簇拥 随声附和 鬼斧神工
B.进入 拥挤 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C.映入 簇拥 叹为观止 鬼斧神工
D.进入 拥挤 随声附和 巧夺天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登上山顶后,美妙的景色在面前铺展开来。
B.登上山顶后,悦耳的鸟鸣在耳边回荡。
C.登上山顶后,美妙的景色、悦耳的鸟鸣,在耳边回荡,在面前铺展开来。
D.登上山顶后,美妙的景色在面前铺展开来,悦耳的鸟鸣在耳边回荡。
5.古诗文填空。(5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胡为乎中露 (《式微》)
(3)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衿》)
(4)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朱自清散文式的语言使得《经典常谈》生动活泼,读之酣畅。请结合阅读,将下面的阅读任务单补充完整。(6分)
《经典常谈》阅读任务单
内容呈现 我的批注
《说文解字》篇,作者先从民间流传的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写起:“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1)
《战国策》篇写苏秦游说秦惠王而遭冷落,“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 (2)
(续表)
《经典常谈》阅读任务单
内容呈现 我的批注
《诗经》篇写诗的源头:“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运用很规范的白话文,并纯熟地在文中运用口语,让经典具有亲和的力量
7.古诗就像一朵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是漫长的,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2分)
(2)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并写出诗中的成语。(2分)
示例: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
成语:
(3)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惹人遐思的季节。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写出相应的古诗句。(2分)
花: , 。
雨: , 。
二、阅读(28分)
(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注释】,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有删改)
【注释】地著: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具答之( ) (2)无论魏晋( )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1.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2~15题。(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③得罪,例出④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⑤,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⑥停蓄⑦,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⑧于山水间。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注释】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④例出:按规定遣出。⑤居闲:公事清闲。⑥泛滥:文笔汪洋恣肆。⑦停蓄:文笔雄厚凝练。⑧肆:放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B.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
C.下见小潭/明灭可见
D.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13.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语段甲中第2段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描写水 体现出水怎样的特点 (3分)
15.语段乙说明了语段甲的写作背景,请简要说说。(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4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说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中“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2分)
17.《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三、写作(40分)
18.心中装着名山大川的自然胜景,心中奔腾着故乡田园的溪流,心中沉淀着纷繁的社会景象,心中流泻着多彩的人生哲思……
请以“ 在我心中”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正确,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B(A类/同;B均为语气助词;C存在/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又”;D寻找/随即,不久)
2.C(A“要”同“邀”;B“诎”同“屈”;D“衡”同“横”)
3.C
4.(1)B(“廓”应读kuò) (2)C(“高底不平”应为“高低不平”) (3)C(“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含贬义。“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从第三空的语境看,用“叹为观止”更为合适,据此可排除A、D。再看“簇拥”指许多人紧紧围着,这里是把许多山比拟作人;而“拥护”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从第二空的语境看,用“簇拥”更合适。据此可排除B,最后选C) (4)D(画线句中“鸟鸣”与“铺展开来”搭配不当。A、B所改句子内容不完整。C所改句子语序颠倒,应把“在面前铺展开来”与“在耳边回荡”互换位置)
5.(1)天涯若比邻 (2)微君之故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波撼岳阳城
6.(1)示例:开篇引入语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内容,富有吸引力和生活气息 (2)示例:穿插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故事性强,突显经典的生命活力
7.(1)示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他们的旷达胸襟吧!(2)诗句: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成语:①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②折戟沉沙 (3)花:示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示例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雨:示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示例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8.(1)详细 (2)不要说,更不必说 (3)怎么
9.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10.(1)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中人)都感叹惋惜。(2)即使有很高的城墙和很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和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制止百姓做邪恶的事。
11.甲文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乙文是“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要社会安定,抓好农业生产,把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好。
【附译文】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务农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即使有很高的城墙和很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和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制止百姓做邪恶的事。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按照人之常情,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
12.C(看见。A用/因为;B逗乐/以……为乐;D停留/居住)
13.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4.主要采用了侧面(间接)描写的方式描写水,体现出水清(清澈)的特点。
15.语段乙主要介绍语段甲是在作者被贬的情况下,纵情于山水之间写的。
【附译文】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子厚)又升为礼部员外郎。碰上当权的人获罪,他也照惯例被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他)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公事清闲,自己更加刻苦为学,勉力记诵和阅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且他还放情于山水之间。
16.包含着自由愉悦、天真美好、轻松悠闲的情味。
17.《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这也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