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练--第16章 免疫调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练--第16章 免疫调节(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10: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第16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
考法 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辨别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辨别 1、5、7、12
五年高考
1.★★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3.★★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5.★★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防御)、监控和清除(监视、自稳)功能
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7.★★★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 (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8.★★★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已知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感染IAV后,胰岛  细胞分泌的      增多,从而促进    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以维持血糖水平。
(2)IAV感染引发小鼠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    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   反射。
(3)侵入机体的IAV经    摄取和加工处理,激活CD4+T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生成,增强机体   免疫。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据图分析,其机理为                         。
三年模拟
9.★★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如图是免疫细胞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不属于APC
B.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并特异性结合甲流病毒抗原
C.B淋巴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
D.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各类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C.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还具有抗肿瘤的功能
D.皮肤及其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生长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1.★★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从而不进行正常免疫应答的现象。而免疫抑制通常指机体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反应或反应低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由题可知,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均具有特异性
C.过敏患者经过治疗对虾脱敏是因为机体出现了免疫抑制
D.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2.★★如图为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其中甲~戊表示细胞,①~⑥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图中细胞只有丁不能识别抗原
B.细胞乙是辅助性T细胞,过程②是激活丙细胞的第一个信号
C.物质1能促进④过程,物质2能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中产生物质2的速度会更快
13.★★★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不会被酶水解
B.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C.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14.★★★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脾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    (填运输方式),该过程    (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体液免疫中,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15.★★★★已知S菌可由皮肤侵入机体并激活免疫防御功能,但不会引起皮肤受损和炎症反应,因此可以用S菌携带抗原进行免疫学研究。黑色素瘤是皮肤黑色素细胞癌变形成的肿瘤,研究人员将S菌和黑色素瘤抗原OVA进行改造,并将不同种类的改造S菌分别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检测针对OVA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1)细胞毒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        。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
(2)结合对照组,对比b、c组,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c、d组,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除抗原刺激外,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还需要     细胞的参与,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还参与激活B细胞。
(4)肿瘤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如下是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浓度的过程:用纯化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抗体的微孔中先加入待检样品,再加入HRP酶标记的肿瘤坏死因子a抗体,经过彻底洗涤后加TMB显色。TMB能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最后用仪器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与颜色深浅有关)。请分析,彻底洗涤的目的是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进行检测的原理是                              
                              。
第2节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
五年高考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2.★★★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3.★★★★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4.★★★★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胞因子外,B细胞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胞。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胞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5.★★★★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三年模拟
6.★★★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HBV与肝细胞结合后,先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将DNA运输至细胞核中,指导合成新的HBV,再通过“出芽”释放后,去感染其他的肝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BV的包膜来自被感染肝细胞的细胞膜
B.可根据表面抗原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C.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D.间隔接种3针乙肝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
B.抗HIV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过程③阻止HIV增殖
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8.★★★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不侵入血液,它会侵入周围神经系统,再传至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毒外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患者可出现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流浪犬咬伤后,只需注射狂犬病疫苗而不需要注射抗毒血清
B.狂犬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会降低被免疫系统发现的可能
C.感染狂犬病毒以后,可能会引起咽肌细胞Na+持续内流
D.患狂犬病的狗害怕喝水,有利于保持唾液中狂犬病毒的含量
9.★★★mRNA疫苗属于核酸疫苗中的一种,与传统抗原蛋白疫苗相比,其不仅能够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还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机理图,A、B、C代表不同的淋巴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细胞A、B、C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X、Y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B.mRNA疫苗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释放出的mRNA作为过程②的模板
C.将mRNA疫苗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更有利于mRNA进入细胞表达
D.抗原肽与内质网上的MHCⅠ结合后才能呈递到细胞表面,并激活细胞B和细胞C
1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物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时,Toll样受体(TLR)可以识别抗原并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B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促进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B细胞存活因子(BAFF)能抑制B细胞凋亡,形成正反馈循环。请根据上述资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与健康人相比,SLE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统计发现SLE在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其体内    激素含量较高有关。
(2)BLyS和BAFF在免疫系统中属于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数量会显著    ,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    以产生大量抗体。
(3)为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完成如下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
②实验试剂: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DHA),一定浓度的胸腺素(免疫增强剂),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可治疗SLE),生理盐水。
③实验步骤:
Ⅰ.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        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Ⅱ.甲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灌胃                              ;
丙组每天灌胃                              ;
Ⅲ:连续饲喂及灌胃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
④预期结果:若                              ,则可证明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
第16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
考法 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辨别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辨别 1、5、7、12
五年高考
1.★★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D 
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答案 D 
3.★★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答案 A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答案 A 
5.★★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防御)、监控和清除(监视、自稳)功能
答案 D 
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答案 C 
7.★★★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 (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 C 
8.★★★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中葡萄糖和BHB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已知干扰素-γ具有促免疫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感染IAV后,胰岛  细胞分泌的      增多,从而促进    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以维持血糖水平。
(2)IAV感染引发小鼠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    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   反射。
(3)侵入机体的IAV经    摄取和加工处理,激活CD4+T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生成,增强机体   免疫。
(4)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据图分析,其机理为                         。
答案 (1)A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交感 非条件 (3)抗原呈递细胞(或“APC”或“B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 细胞(或“特异性”) (4)采食量下降,机体产生BHB增多,促进CD4+T细胞增殖,干扰素-γ分泌量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
三年模拟
9.★★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如图是免疫细胞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不属于APC
B.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并特异性结合甲流病毒抗原
C.B淋巴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
D.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D 
1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各类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C.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还具有抗肿瘤的功能
D.皮肤及其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生长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D 
11.★★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从而不进行正常免疫应答的现象。而免疫抑制通常指机体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反应或反应低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由题可知,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均具有特异性
C.过敏患者经过治疗对虾脱敏是因为机体出现了免疫抑制
D.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 D 
12.★★如图为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其中甲~戊表示细胞,①~⑥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图中细胞只有丁不能识别抗原
B.细胞乙是辅助性T细胞,过程②是激活丙细胞的第一个信号
C.物质1能促进④过程,物质2能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中产生物质2的速度会更快
答案 B 
13.★★★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交感神经在情绪应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建立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组和用化学制剂6-OHDA选择性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组,并检测了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不会被酶水解
B.单独损毁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C.交感神经损毁能减弱应激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D.长期的情绪应激易诱发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答案 C 
14.★★★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脾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    (填运输方式),该过程    (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体液免疫中,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答案 (1)胞吐 消耗 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2)B细胞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个信号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3)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15.★★★★已知S菌可由皮肤侵入机体并激活免疫防御功能,但不会引起皮肤受损和炎症反应,因此可以用S菌携带抗原进行免疫学研究。黑色素瘤是皮肤黑色素细胞癌变形成的肿瘤,研究人员将S菌和黑色素瘤抗原OVA进行改造,并将不同种类的改造S菌分别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检测针对OVA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1)细胞毒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        。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
(2)结合对照组,对比b、c组,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c、d组,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除抗原刺激外,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还需要     细胞的参与,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还参与激活B细胞。
(4)肿瘤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如下是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浓度的过程:用纯化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抗体的微孔中先加入待检样品,再加入HRP酶标记的肿瘤坏死因子a抗体,经过彻底洗涤后加TMB显色。TMB能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最后用仪器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与颜色深浅有关)。请分析,彻底洗涤的目的是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进行检测的原理是                              
                              。
答案 (1)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免疫监视 (2)抗原在S菌外部引起的免疫反应强于在S菌内部 OVA仅有部分肽段能刺激机体使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 (3)辅助性T (4)洗去未结合的HRP酶标记的抗体 黄色的深浅和样品中肿瘤坏死因子a含量的多少呈正相关
第2节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
五年高考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答案 A 
2.★★★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答案 D 
3.★★★★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答案 D 
4.★★★★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胞因子外,B细胞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
(2)研究发现,肺中部分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可作用于ILC2细胞。通过小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多巴胺对ILC2细胞释放IL-4的作用为    (填“抑制”或“促进”)。对哮喘小鼠静脉注射多巴胺,待其进入肺部发挥作用后,与未注射多巴胺的哮喘小鼠相比,分泌IL-33、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和组胺的含量会   、   和   。
(3)以上研究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答案 (1)过敏原结合B细胞产生的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胞产生的信号 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2)抑制 不变 减少 减少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答案 (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受损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御 (4)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5)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都比较少,若人感染VZV,仍可能患病
三年模拟
6.★★★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HBV与肝细胞结合后,先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将DNA运输至细胞核中,指导合成新的HBV,再通过“出芽”释放后,去感染其他的肝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BV的包膜来自被感染肝细胞的细胞膜
B.可根据表面抗原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C.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D.间隔接种3针乙肝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 C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
B.抗HIV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过程③阻止HIV增殖
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艾滋病患者易患肿瘤的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答案 C 
8.★★★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不侵入血液,它会侵入周围神经系统,再传至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毒外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患者可出现恐水、咽肌痉挛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被流浪犬咬伤后,只需注射狂犬病疫苗而不需要注射抗毒血清
B.狂犬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会降低被免疫系统发现的可能
C.感染狂犬病毒以后,可能会引起咽肌细胞Na+持续内流
D.患狂犬病的狗害怕喝水,有利于保持唾液中狂犬病毒的含量
答案 A 
9.★★★mRNA疫苗属于核酸疫苗中的一种,与传统抗原蛋白疫苗相比,其不仅能够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还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图为mRNA疫苗的作用机理图,A、B、C代表不同的淋巴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细胞A、B、C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X、Y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B.mRNA疫苗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释放出的mRNA作为过程②的模板
C.将mRNA疫苗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更有利于mRNA进入细胞表达
D.抗原肽与内质网上的MHCⅠ结合后才能呈递到细胞表面,并激活细胞B和细胞C
答案 C 
1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物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时,Toll样受体(TLR)可以识别抗原并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B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促进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B细胞存活因子(BAFF)能抑制B细胞凋亡,形成正反馈循环。请根据上述资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与健康人相比,SLE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统计发现SLE在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其体内    激素含量较高有关。
(2)BLyS和BAFF在免疫系统中属于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数量会显著    ,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    以产生大量抗体。
(3)为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完成如下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
②实验试剂: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DHA),一定浓度的胸腺素(免疫增强剂),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可治疗SLE),生理盐水。
③实验步骤:
Ⅰ.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        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Ⅱ.甲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灌胃                              ;
丙组每天灌胃                              ;
Ⅲ:连续饲喂及灌胃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
④预期结果:若                              ,则可证明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
答案 (1)免疫自稳 雌 (2)免疫活性物质 增多 浆细胞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 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强的松 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少于甲组,且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接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