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专题过关检测练
题组一
1.人蛔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受精后的蛔虫子宫中游离着许多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受精卵。某同学进行“观察人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观察过程仍需要先使用低倍镜
B.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解离、漂洗实验操作
C.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生理盐水
D.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用甲紫溶液等进行染色
2.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它的活性被严密调控(APC、SCR是与SEP活性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如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时期,SCR能与SEP紧密结合,阻止SEP水解黏连蛋白
B.b时期,APC含量上升,使SCR分解
C.若在细胞分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则最可能会抑制APC的活性
D.若APC的活性被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就难以分离
3.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该研究揭示了UHRF1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结构和染色体行为的新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TPX2是纺锤体装配因子
A.UHRF1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
B.UHRF1缺失可能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被阻滞
C.TPX2确保有丝分裂后期EG5在纺锤丝上的正确分布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4.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的进行受不同周期蛋白的影响,其中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胸苷(TdR)双阻断法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TdR使处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去掉TdR后,其抑制作用会消除。如图是某动物细胞(2n=8)的细胞周期及时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活的CDK2可能参与DNA聚合酶、解旋酶合成的调控
B.图中G1期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为8条,此时细胞内有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C.加入TdR约15 h后,除处于S期的细胞外其他细胞大部分都停留在G1/S交界处
D.第二次加入TdR之前,需要将细胞在无TdR的环境中培养,时间大于7小时即可
5.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图中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a
B.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图示细胞完成分裂后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6.基因型为Aa的雄性(XY型性别决定)个体,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而且含A的一条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着丝粒横裂(正常为纵裂),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先后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
C.仅考虑A、a基因,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种类有3种或4种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都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
7.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8.斑马鱼幼鱼皮肤中的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细胞分裂,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细胞。该“无复制分裂”得到的子SEC的细胞体积与母SEC的细胞体积一致,能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SEC的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
B.母SEC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C.该机制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D.母SEC和受精卵分裂方式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9.(新教材·甲基化)细胞中GPX4酶含量下降直接导致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研究发现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会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衰老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可以激活免疫机制,进而使细胞凋亡
B.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进而大量生成脂质过氧化物
C.GPX4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GPX4酶的含量,但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D.通过药物促进癌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可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思路
10.(不定项)Holliday模型是同源染色体间基因重组的模型,揭示了互换的分子机制。其过程是①在四分体的两个非姐妹DNA的相应位点上,分别切割每个DNA的一条链,形成四个断裂点;②不同的断裂点间交互连接,形成被称为Holliday连接体的交联体;③Holliday连接体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完成互换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olliday连接体的观察,应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来判断互换是否完成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过程,会出现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DNA间的互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前期可以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阶段。偶线期主要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如图为联会复合体形成和解聚的过程。
(1)染色体A中含有 个DNA分子。正常情况下,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染色体A、B部分片段不配对现象。减数分裂时联会出现的意义是 (答出两点)。
(2)利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偶线期细胞,则不会出现联会现象,说明偶线期还可以进行DNA的 。
(3)联会复合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会逐渐降解,若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某个卵母细胞中的联会复合体没有降解,可能会导致 ,形成的卵细胞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题组二
1.在甲、乙、丙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核膜、核仁已消失
B.甲组与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均不相同
C.原料A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显微镜下观察丙组细胞染色体条数可能是32条
2.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草剂乙草胺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研究者探讨了乙草胺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棉田安全有效地使用乙草胺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B:微核——多个微小的核;C:染色体桥——
染色体倒位诱发;D:染色体不均等分离)
A.②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发生的现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等
B.②与③细胞中的核DNA、染色体数量都相同
C.图2中BCD均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其中D可能与纺锤体异常有关
D.若乙草胺处理使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一个核DNA分子上的基因突变,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性状一定不同
3.Hela细胞是1951年从一位美国病人海瑞塔·拉克斯宫颈分离得到的宫颈癌细胞,图1为Hela细胞细胞周期示意图及各时期时间。cAMP(环化—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学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Hela细胞的G2/M/G1期均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图2所示。信号分子1和信号分子2可结合在细胞膜的受体上从而影响cAMP的合成水平,继而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
图2 cAMP作用机理
A.Hela细胞至今仍存活,说明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A时期Hela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的增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C时期
C.根据图2可知,信号分子1促进Hela细胞的G2/M/G1期
D.以足量的cAMP刺激Hela细胞再用培养液培养,预计约6.1 h后,所有Hela细胞的增殖进程都会停滞
4.细胞周期被阻滞时,若细胞生长则会出现不可逆衰老,而细胞不生长则不会出现衰老现象。为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家用HT细胞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血清中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药剂X可诱导蛋白L的表达,蛋白L具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L使细胞停滞在G1期
B.在有无血清的情况下,药剂X均可诱导蛋白L的合成
C.将乙组细胞转移至不含药剂X的培养液中,细胞周期不能恢复正常
D.存在药剂X时,血清中的生长因子是引起细胞衰老的必要条件
5.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图为玉米(2n=20)单倍体(配子体)世代与二倍体(孢子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孢子体占据绝对优势,配子体仅为数个细胞(如胚囊、花粉粒等),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核DNA数最多为40个,基因重组发生在该环节
B.从c过程结束开始,到a、b开始前为止属于孢子体
C.由配子体直接发育成的玉米植株矮小且所结籽粒小
D.推测配子体阶段时间较短,通过某种方式从孢子体上获取营养
6.如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2n)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初步判断:A至D为减数分裂Ⅰ,E和F为减数分裂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是A→B→C→D→E→F
B.在该水稻花粉母细胞的所有显微镜视野中,可能观察到4种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C.处于图B、C、D的细胞均可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细胞进入F后,虽然着丝粒分裂,但同源染色体对数依然为0
7.科学家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黏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2中的a、c、b、e细胞类型
C.图1中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图2中c类型细胞也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8.1个精原细胞在含有3H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得到2个子细胞,将一个子细胞转入不含有3H的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在进行核DNA复制之前,1个DNA分子的2个胞嘧啶自发脱氨基转变为尿嘧啶(U)。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若有丝分裂一次,一个子细胞含有3H的染色体上可能无尿嘧啶
B.若有丝分裂一次,子细胞中含有尿嘧啶但不含3H的细胞占1/2
C.若有丝分裂两次,发生碱基对替换的细胞占比为75%
D.若为减数分裂,四个精细胞中含有尿嘧啶又含3H的细胞占1/4
9.某高等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DdXRY,其中基因A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动物体内某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d所在的染色单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最终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Y。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
B.产生该生殖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YY
C.该次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DXRd的生殖细胞
D.该次减数分裂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DXR的生殖细胞
10.一个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如图乙的细胞分裂图,最后产生了含ABb的卵细胞,试分析下列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中,不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4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B)
B.减数分裂Ⅰ时1和4号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成了次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中4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形成了卵细胞
D.1、3和4号三条染色体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出现
11.果蝇(2n=8)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会产生多种突变品系,是遗传研究中重要的模型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若要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果蝇的长翅和短翅受B/b基因控制(B基因纯合致死),灰身和黑身受D/d基因控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灰身长翅×灰身长翅→F1:灰身∶黑身=3∶1;长翅∶短翅=2∶1。已知D/d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B/b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
那么F1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通过翻阅资料发现,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如表所示。某研究小组将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R/r表示),在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 导致,其基因型是XrY:第二种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基因型是 ;第三种可能是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时期)发生异常,产生的异常配子受精后导致该个体的基因型是XrO。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发育情况
XX、XXY 雌性,可育
XY、XYY 雄性,可育
XO(没有Y染色体) 雄性,不育
XXX、YO(没有X染色体)、 YY(没有X染色体) 胚胎期致死
专题过关检测练
题组一
1.人蛔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受精后的蛔虫子宫中游离着许多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受精卵。某同学进行“观察人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观察过程仍需要先使用低倍镜
B.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解离、漂洗实验操作
C.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生理盐水
D.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用甲紫溶液等进行染色
答案 D
2.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它的活性被严密调控(APC、SCR是与SEP活性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如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时期,SCR能与SEP紧密结合,阻止SEP水解黏连蛋白
B.b时期,APC含量上升,使SCR分解
C.若在细胞分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则最可能会抑制APC的活性
D.若APC的活性被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就难以分离
答案 C
3.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该研究揭示了UHRF1调控有丝分裂纺锤体结构和染色体行为的新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TPX2是纺锤体装配因子
A.UHRF1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
B.UHRF1缺失可能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被阻滞
C.TPX2确保有丝分裂后期EG5在纺锤丝上的正确分布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答案 C
4.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的进行受不同周期蛋白的影响,其中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胸苷(TdR)双阻断法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TdR使处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去掉TdR后,其抑制作用会消除。如图是某动物细胞(2n=8)的细胞周期及时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活的CDK2可能参与DNA聚合酶、解旋酶合成的调控
B.图中G1期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为8条,此时细胞内有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C.加入TdR约15 h后,除处于S期的细胞外其他细胞大部分都停留在G1/S交界处
D.第二次加入TdR之前,需要将细胞在无TdR的环境中培养,时间大于7小时即可
答案 D
5.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图中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a
B.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图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图示细胞完成分裂后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答案 D
6.基因型为Aa的雄性(XY型性别决定)个体,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而且含A的一条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着丝粒横裂(正常为纵裂),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先后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
C.仅考虑A、a基因,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种类有3种或4种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都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
答案 A
7.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答案 D
8.斑马鱼幼鱼皮肤中的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细胞分裂,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细胞。该“无复制分裂”得到的子SEC的细胞体积与母SEC的细胞体积一致,能保障生长中幼鱼的体表覆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SEC的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
B.母SEC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C.该机制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D.母SEC和受精卵分裂方式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 A
9.(新教材·甲基化)细胞中GPX4酶含量下降直接导致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研究发现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会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衰老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可以激活免疫机制,进而使细胞凋亡
B.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进而大量生成脂质过氧化物
C.GPX4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GPX4酶的含量,但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D.通过药物促进癌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可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思路
答案 B
10.(不定项)Holliday模型是同源染色体间基因重组的模型,揭示了互换的分子机制。其过程是①在四分体的两个非姐妹DNA的相应位点上,分别切割每个DNA的一条链,形成四个断裂点;②不同的断裂点间交互连接,形成被称为Holliday连接体的交联体;③Holliday连接体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完成互换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olliday连接体的观察,应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来判断互换是否完成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过程,会出现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DNA间的互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 AC
1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前期可以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阶段。偶线期主要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如图为联会复合体形成和解聚的过程。
(1)染色体A中含有 个DNA分子。正常情况下,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染色体A、B部分片段不配对现象。减数分裂时联会出现的意义是 (答出两点)。
(2)利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偶线期细胞,则不会出现联会现象,说明偶线期还可以进行DNA的 。
(3)联会复合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会逐渐降解,若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生物某个卵母细胞中的联会复合体没有降解,可能会导致 ,形成的卵细胞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答案 (1)2 不存在 联会有利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卵(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联会会出现互换增加卵(精)细胞的多样性 (2)复制 (3)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 不一定
题组二
1.在甲、乙、丙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核膜、核仁已消失
B.甲组与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均不相同
C.原料A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D.显微镜下观察丙组细胞染色体条数可能是32条
答案 D
2.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草剂乙草胺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研究者探讨了乙草胺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棉田安全有效地使用乙草胺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B:微核——多个微小的核;C:染色体桥——
染色体倒位诱发;D:染色体不均等分离)
A.②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发生的现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等
B.②与③细胞中的核DNA、染色体数量都相同
C.图2中BCD均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其中D可能与纺锤体异常有关
D.若乙草胺处理使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一个核DNA分子上的基因突变,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性状一定不同
答案 C
3.Hela细胞是1951年从一位美国病人海瑞塔·拉克斯宫颈分离得到的宫颈癌细胞,图1为Hela细胞细胞周期示意图及各时期时间。cAMP(环化—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学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Hela细胞的G2/M/G1期均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图2所示。信号分子1和信号分子2可结合在细胞膜的受体上从而影响cAMP的合成水平,继而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 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
图2 cAMP作用机理
A.Hela细胞至今仍存活,说明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A时期Hela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的增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C时期
C.根据图2可知,信号分子1促进Hela细胞的G2/M/G1期
D.以足量的cAMP刺激Hela细胞再用培养液培养,预计约6.1 h后,所有Hela细胞的增殖进程都会停滞
答案 C
4.细胞周期被阻滞时,若细胞生长则会出现不可逆衰老,而细胞不生长则不会出现衰老现象。为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家用HT细胞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血清中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药剂X可诱导蛋白L的表达,蛋白L具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L使细胞停滞在G1期
B.在有无血清的情况下,药剂X均可诱导蛋白L的合成
C.将乙组细胞转移至不含药剂X的培养液中,细胞周期不能恢复正常
D.存在药剂X时,血清中的生长因子是引起细胞衰老的必要条件
答案 C
5.植物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图为玉米(2n=20)单倍体(配子体)世代与二倍体(孢子体)世代构成的生活史模式图,其中孢子体占据绝对优势,配子体仅为数个细胞(如胚囊、花粉粒等),自然条件下不能独立生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核DNA数最多为40个,基因重组发生在该环节
B.从c过程结束开始,到a、b开始前为止属于孢子体
C.由配子体直接发育成的玉米植株矮小且所结籽粒小
D.推测配子体阶段时间较短,通过某种方式从孢子体上获取营养
答案 C
6.如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2n)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初步判断:A至D为减数分裂Ⅰ,E和F为减数分裂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是A→B→C→D→E→F
B.在该水稻花粉母细胞的所有显微镜视野中,可能观察到4种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C.处于图B、C、D的细胞均可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细胞进入F后,虽然着丝粒分裂,但同源染色体对数依然为0
答案 B
7.科学家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黏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2中的a、c、b、e细胞类型
C.图1中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图2中c类型细胞也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答案 D
8.1个精原细胞在含有3H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得到2个子细胞,将一个子细胞转入不含有3H的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在进行核DNA复制之前,1个DNA分子的2个胞嘧啶自发脱氨基转变为尿嘧啶(U)。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若有丝分裂一次,一个子细胞含有3H的染色体上可能无尿嘧啶
B.若有丝分裂一次,子细胞中含有尿嘧啶但不含3H的细胞占1/2
C.若有丝分裂两次,发生碱基对替换的细胞占比为75%
D.若为减数分裂,四个精细胞中含有尿嘧啶又含3H的细胞占1/4
答案 C
9.某高等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DdXRY,其中基因A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动物体内某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d所在的染色单体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最终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Y。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
B.产生该生殖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YY
C.该次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DXRd的生殖细胞
D.该次减数分裂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DXR的生殖细胞
答案 C
10.一个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如图乙的细胞分裂图,最后产生了含ABb的卵细胞,试分析下列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中,不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4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B)
B.减数分裂Ⅰ时1和4号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成了次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中4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形成了卵细胞
D.1、3和4号三条染色体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出现
答案 D
11.果蝇(2n=8)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会产生多种突变品系,是遗传研究中重要的模型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若要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果蝇的长翅和短翅受B/b基因控制(B基因纯合致死),灰身和黑身受D/d基因控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灰身长翅×灰身长翅→F1:灰身∶黑身=3∶1;长翅∶短翅=2∶1。已知D/d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B/b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
那么F1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通过翻阅资料发现,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如表所示。某研究小组将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R/r表示),在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 导致,其基因型是XrY:第二种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其基因型是 ;第三种可能是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时期)发生异常,产生的异常配子受精后导致该个体的基因型是XrO。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 发育情况
XX、XXY 雌性,可育
XY、XYY 雄性,可育
XO(没有Y染色体) 雄性,不育
XXX、YO(没有X染色体)、 YY(没有X染色体) 胚胎期致死
答案 (1)2 5 (2)不位于 若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即D/d和B/b两对等位基因连锁,若D与B连锁,则F1中应该长翅和短翅、灰身和黑身之比均为2∶1,若d与B连锁,则F1中应全为灰身,长翅∶短翅=2∶1,与实验结果不符,说明B/b和D/d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6 (3)基因突变 XRY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