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专题过关检测练
1.(教考衔接:必修2第6章第3节&第4节)达尔文发现了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奇异物种——长距彗星兰。这种兰花的唇瓣后面有一条绿色鞭状的花距,长达30 cm。他大胆推测,应该有一种口器也是30 cm的昆虫为这种花距长达30 cm的兰花传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获取花蜜,昆虫的口器发生了拉长的变异
B.若彗星兰变为短距,则与昆虫口器相关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长距彗星兰之间、昆虫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昆虫发生的口器变宽的变异不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遗传是生命的根基,变异是进化的源泉。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
B.猫的前肢和鲸的鳍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猫和鲸有不同的原始祖先
C.由碱基对的改变引起DNA分子碱基序列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D.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不定向的
3.(教考衔接:必修2第6章第1节科学·技术·社会)中国科学家在贵州获得了一块距今约10.2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代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大熊猫与古大熊猫所有DNA序列之间的差异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B.通过对古大熊猫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比例测定,来进行线粒体DNA的测序分析和比较
C.适合大熊猫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才是其进化的原材料
D.大熊猫以冷箭竹为主食竹,是两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4.科考人员对泰山不同海拔高度的鸟类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鸟类的进化及分布图(数字代表不同物种的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
B.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鸟类与鸟类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C.②③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相同,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海拔高度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无影响
5.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6.科学家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时,开创性采用从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DNA,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在现代欧洲和亚洲人类基因组中竟然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特有的基因组信息,而非洲原住民则没有,这表明现代人走出非洲后与尼安德特人有过基因交流,他们的后代成为现代人的祖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证据支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
B.推测尼安德特人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完全适合其当时所生活的环境
C.现代人是尼安德特人之间、人类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该研究结果可为现代欧洲人和亚洲人有共同的祖先的理论提供证据
7.基因渐渗是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国宝”,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山羊在3 000~5 000年前才迁徙至青藏高原,通过与捻角山羊的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将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渐渗现象可能会使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
B.基因渐渗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打破生殖隔离现象
C.我国西藏山羊通过基因渐渗主动适应了青藏高原的严酷生态环境
D.可以通过对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进行基因组测序来验证这一现象
8.在群体遗传学中,把小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数有所变动而引起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如图表示种群个体数(N)分别是25、250、2 500时A基因频率的变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从而引起生物进化
B.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迁移都可能影响图中种群的A基因频率
C.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D.若群体随机交配且满足遗传平衡定律,第125代时,N为250的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比N为2 500的群体的大
9.大脑容量大小和认知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正常进行。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个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神经干细胞中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合基因组数据和化石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推断出灵长类动物各主要类群的演化大致时间
B.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进行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C.与非人灵长类相比,CENPJ基因在人类大脑中的甲基化水平低,这种低甲基化水平可以遗传给后代
D.推测人类神经干细胞中的CENPJ蛋白含量较低,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0.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抗性,原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引起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如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 纯合子 (%)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 地 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8 20 2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35 40 25
乙 地 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6 20 4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50 32 18
A.题中所述蛋白质上氨基酸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基因中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
B.乙地区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量可能低于甲地区
C.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个体的基因型
D.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甲地区的果蝇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2%
11.(不定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生物进化的两种天然对立的观点
B.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
C.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可通过降低浅色桦尺蛾的出生率来降低浅色基因频率
12.(不定项)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红眼是显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W基因控制。选用若干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作为亲代杂交,每代果蝇再随机交配,统计各代雌、雄果蝇中w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每代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和XwY
B.每一代果蝇群体中w基因频率均为2/3
C.每代雌性与雄性中W基因频率之和与下一代雌性个体中W的基因频率相等
D.子三代雌性中w基因频率为11/16,雄性中w基因的频率为5/8
专题过关检测练
1.(教考衔接:必修2第6章第3节&第4节)达尔文发现了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奇异物种——长距彗星兰。这种兰花的唇瓣后面有一条绿色鞭状的花距,长达30 cm。他大胆推测,应该有一种口器也是30 cm的昆虫为这种花距长达30 cm的兰花传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获取花蜜,昆虫的口器发生了拉长的变异
B.若彗星兰变为短距,则与昆虫口器相关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长距彗星兰之间、昆虫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昆虫发生的口器变宽的变异不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 B
2.遗传是生命的根基,变异是进化的源泉。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
B.猫的前肢和鲸的鳍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说明猫和鲸有不同的原始祖先
C.由碱基对的改变引起DNA分子碱基序列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D.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不定向的
答案 A
3.(教考衔接:必修2第6章第1节科学·技术·社会)中国科学家在贵州获得了一块距今约10.2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代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大熊猫与古大熊猫所有DNA序列之间的差异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
B.通过对古大熊猫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比例测定,来进行线粒体DNA的测序分析和比较
C.适合大熊猫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才是其进化的原材料
D.大熊猫以冷箭竹为主食竹,是两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4.科考人员对泰山不同海拔高度的鸟类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鸟类的进化及分布图(数字代表不同物种的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
B.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鸟类与鸟类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C.②③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相同,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海拔高度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无影响
答案 A
5.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答案 A
6.科学家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时,开创性采用从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DNA,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在现代欧洲和亚洲人类基因组中竟然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特有的基因组信息,而非洲原住民则没有,这表明现代人走出非洲后与尼安德特人有过基因交流,他们的后代成为现代人的祖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证据支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
B.推测尼安德特人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完全适合其当时所生活的环境
C.现代人是尼安德特人之间、人类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该研究结果可为现代欧洲人和亚洲人有共同的祖先的理论提供证据
答案 D
7.基因渐渗是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国宝”,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山羊在3 000~5 000年前才迁徙至青藏高原,通过与捻角山羊的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将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渐渗现象可能会使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
B.基因渐渗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打破生殖隔离现象
C.我国西藏山羊通过基因渐渗主动适应了青藏高原的严酷生态环境
D.可以通过对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进行基因组测序来验证这一现象
答案 C
8.在群体遗传学中,把小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数有所变动而引起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如图表示种群个体数(N)分别是25、250、2 500时A基因频率的变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从而引起生物进化
B.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迁移都可能影响图中种群的A基因频率
C.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D.若群体随机交配且满足遗传平衡定律,第125代时,N为250的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比N为2 500的群体的大
答案 B
9.大脑容量大小和认知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正常进行。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个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神经干细胞中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合基因组数据和化石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推断出灵长类动物各主要类群的演化大致时间
B.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进行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C.与非人灵长类相比,CENPJ基因在人类大脑中的甲基化水平低,这种低甲基化水平可以遗传给后代
D.推测人类神经干细胞中的CENPJ蛋白含量较低,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 D
10.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抗性,原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引起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如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 纯合子 (%) 抗性杂 合子(%) 抗性纯 合子(%)
甲 地 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8 20 2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35 40 25
乙 地 区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 76 20 4
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 50 32 18
A.题中所述蛋白质上氨基酸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基因中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
B.乙地区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量可能低于甲地区
C.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个体的基因型
D.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前,甲地区的果蝇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2%
答案 B
11.(不定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生物进化的两种天然对立的观点
B.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
C.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可通过降低浅色桦尺蛾的出生率来降低浅色基因频率
答案 ABD
12.(不定项)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红眼是显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W基因控制。选用若干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作为亲代杂交,每代果蝇再随机交配,统计各代雌、雄果蝇中w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每代能繁殖出足够数量的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和XwY
B.每一代果蝇群体中w基因频率均为2/3
C.每代雌性与雄性中W基因频率之和与下一代雌性个体中W的基因频率相等
D.子三代雌性中w基因频率为11/16,雄性中w基因的频率为5/8
答案 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