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17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专题练--第17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11: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专题过关检测练
题组一
1.(新情境·PIN蛋白影响生长素运输)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顶端优势的现象。PIN蛋白是生长素流出载体,PIN蛋白网络系统决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它在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决定细胞间生长素运输方向。干旱胁迫状态下,顶端优势现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IN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个体,顶端优势现象会更明显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胁迫下,棉花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速度可能会降低
D.干旱时,棉花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2.将正常生长且生长情况相同的油菜幼苗分为多组,每周向各组油菜叶片上分别喷洒等量不同浓度(mg/L)的色氨酸溶液1次,6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叶片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吸收色氨酸
B.喷洒的色氨酸主要通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生长
C.从100 mg/L开始,随着喷洒色氨酸浓度升高抑制油菜生长的效果逐渐增强
D.喷洒色氨酸对促进茎叶生长的效果高于根部
3.通常植物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称为顶端优势,如图为顶端优势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主茎中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B.图示表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往往受多种激素和其他因子的共同调节
C.该植物去顶后IPT基因才能表达,在IPT作用下CK形成并激活侧芽的发育
D.图示表明生长素既能催化也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4.(教考衔接:选必1第5章第2节P97)拟南芥的ABCB19蛋白一直被认为是生长素的运输蛋白,我国科学家近期发现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并不完全一致,研究人员发现油菜素内酯能显著促进ABCB19蛋白能量的消耗,并进一步追踪到了ABCB19蛋白运输油菜素内酯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组别构成相互对照实验,不需另设对照组
B.ABCB19蛋白既能运输生长素又能运输油菜素内酯,不具有特异性
C.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花粉管伸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等不同于生长素的作用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5.花瓣常因缺乏能量而发生脱落,蔗糖是植物体内能量运输的主要载体。为检测蔗糖和NAA对乙烯诱导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可能不同
B.实验中的各组均应在含适宜浓度且等量乙烯的环境中进行
C.NAA可能通过参与蔗糖运输减缓花瓣的脱落
D.在花瓣脱落过程中,蔗糖和NAA均能提高花瓣对乙烯的敏感性
6.拟南芥种子中含有一种能感受蓝光的受体隐花色素(CRY1),可调控种子萌发。为了进一步探究CRY1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缺失突变体的种子进行4 ℃低温处理2~3 d,先打破休眠,分别放在MS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A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推测CRY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
C.实验结果说明ABA能抑制种子萌发,且在一定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正相关
D.脱落酸与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7.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8.玉米幼苗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均等分布在根冠的各个部位;将玉米幼苗水平放置时,幼根会向地生长。科研人员建立了如图所示模型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幼根和成熟组织中,IAA均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若除去根冠,会抑制根尖伸长区伸长生长
C.平衡石细胞中淀粉体的分布影响根尖IAA的分布
D.根尖在水平状态时向地生长与根对IAA的敏感度高有关
9.(不定项)利用超富集植物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提取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龙葵能超量富集镉,蜈蚣草能超量富集砷。IAA和KT(激动素,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配合施用后,龙葵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IAA和KT探究了利用龙葵对土壤中重金属镉提取的最佳方案,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号:不加激素的对照;2号:单加IAA龙葵单种;3号:单加KT龙葵单种;4号: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单种;5号:单加IAA龙葵和蜈蚣草间作;6号:单加KT龙葵和蜈蚣草间作;7号: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和蜈蚣草间作
A.KT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IAA和KT配合施用可能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
C.2~7号均增加了龙葵根中镉的含量,其中7号处理增加幅度最大
D.2~7号土壤中镉含量均降低,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和蜈蚣草间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题组二
1.未成熟的向日葵花序会随着太阳的移动,发生从早上向东到下午向西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向日性。关于向日性的机理曾有两种假说: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②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于假说①,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向东弯曲是由于夜间茎尖中生长素在东侧重新积累
C.基于假说②,支撑向日葵花序的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
D.向日性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
2.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图中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1 9.0
A.甲、乙两组实验三块琼脂中的生长素均可促进去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
B.保留顶端的该种胚芽鞘出现向光生长,与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无关
C.若提高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再进行实验,其α角可能不变
D.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3.研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与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SL)对生长素(IAA)的调节有关。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M)与野生型豌豆植株(W)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1所示,其中嫁接类型用A·B/C表示。图2表示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L是由豌豆植株顶芽和侧芽合成的
B.SL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M·M/M嫁接类型能合成IAA
D.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约30 cm
4.(不定项)取长势相同且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分组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条件 现象
Ⅰ 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黑暗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10.3°
Ⅱ 将含有与Ⅰ组相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光照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8.6°
Ⅲ 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 光照 直立生长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B.组Ⅲ切去尖端后仍能直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胚芽鞘内残留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结合组Ⅰ和组Ⅱ可知,光照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弯曲角度低于黑暗情况
D.植物具有能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外光和远红光
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L)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L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L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
B.BL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
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D.BL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
6.脱落酸(ABA)参与许多植物生理过程的调节,其中有如种子成熟等长期反应,也有如气孔运动等短期反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ABA的情况下,负调节因子抑制正效应因子的活性,使其和响应基因处于静止状态
B.正效应因子被激活并磷酸化其下游响应因子,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C.ABA通过与受体结合,组成细胞结构,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D.短期生理反应可能是ABA诱导的膜两侧离子流动的结果
7.(不定项)高等植物的侧芽由于顶端优势的抑制,往往处于休眠状态。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顶端优势的形成与多种植物激素密切相关,如图所示。其中,IAA、SL和CTK分别表示生长素、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IPT为细胞分裂素合成酶,MAX3/4为独脚金内酯合成酶基因,BRC1为转录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侧芽生长过程中,蔗糖既是能源物质,又是信号分子
B.SL与IAA均能抑制侧芽生长,且作用环节相同
C.IAA可直接与MAX3/4基因结合并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D.利用IAA极性运输抑制剂可消除顶端优势,增加分枝
8.(不定项)NAC是植物中较常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水稻多种生命活动。NAC和脱落酸(ABA)均抑制种子萌发,关于二者在抑制种子萌发中的机制,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ABA通过NAC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2:NAC通过ABA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3:ABA和NAC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互独立。
根据假设,研究者选用野生型、NAC缺失突变体和NAC过表达突变体三种水稻种子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能够传递信息,同时也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参与种子萌发调控的常见激素有赤霉素和ABA,二者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C.NAC缺失突变体在施加ABA后,种子萌发率降低
D.NAC可以增加种子中ABA的含量,支持假设2
9.种子成熟过程受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调控。为研究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者以某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实验。
(1)ABA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主要作用有
             (答两点)。
(2)研究发现,种子成熟阶段J蛋白和S蛋白均有表达。研究者检测了不同类型该植物种子的成熟程度,结果如图1。根据图1分析,J蛋白和S蛋白对种子成熟的调控作用分别是     (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3)S蛋白可与J蛋白结合。为探究两蛋白在该植物体中的作用关系,研究者在纯化的J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野生型及S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细胞裂解液,使用药剂M进行相关处理,检测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S蛋白可使J蛋白     。
(4)检测发现,S蛋白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体内的ABA含量低。编码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有转录调控因子T蛋白的结合序列,可被ABA激活。J蛋白也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为研究T、J蛋白对S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者构建了图3所示质粒并转化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实验结果如图4。
图4结果说明:  。
(5)种子成熟对于种子提高萌发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研究,分析ABA对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  。
题组三
1.(不定项)草莓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下图甲表示草莓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各阶段中不同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下列基于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的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理论依据 推论
A 发育的种子可合成生长素 开花后第7天除去草莓的瘦果,会明显减缓草莓果实的膨大
B 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果实膨大期大量喷施外源生长素可使草莓增产
C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促进果实发育具有协同作用 生长素合成基因或赤霉素合成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草莓果实的发育
D 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是各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 用一定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开花后第20天的果实,可延迟草莓果实的成熟
2.(不定项)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会抑制胚根的生长。JA和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激素,为探究盐胁迫下,JA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按下表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①组加入等量的清水,②~⑦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NaCl溶液,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①对照组1 ②对照组2 ③乙烯组 ④乙烯+JA 合成抑制剂组 ⑤JA组 ⑥JA+乙烯 合成抑制剂组 ⑦乙烯+JA组
胚根长度 (cm) 9.01 8.02 4.80 8.02 4.80 4.81 3.92
A.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B.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在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乙烯合成抑制剂对JA导致的水稻胚根生长抑制几乎无缓解作用
D.JA最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间接抑制水稻胚根生长的
3.高温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图中PIF4为一种与光敏色素互作的因子;PIN3(一种IAA转运蛋白)是否磷酸化会影响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位置;SAUR19-24是一类生长素应答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可以解除光敏色素B对PIF4的抑制,促进IAA合成
B.高温促进PIN3磷酸化进而使IAA在叶柄分布不均
C.IAA可作为信息分子促进SAUR19-24在下胚轴中的表达
D.图中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环境因素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共同完成
4.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后,均等地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根尖处于水平状态时,幼根会弯向下方生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衡石细胞是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
B.向伸长区运输的生长素由平衡石细胞合成
C.平衡石细胞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幼根弯曲生长过程中,远地侧的伸长区细胞比近地侧的生长得更快
5.(不定项)隐花色素(CRY1)是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能吸收蓝光的分子。为研究蓝光通过CRY1对植物下胚轴的生长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用野生型、突变体A(无法合成CRY1)、突变体B(CRY1过量表达)三种不同品种的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通过CRY1等接受光信号刺激
B.X是突变体A,其无法合成CRY1,能接受蓝光的刺激
C.Y中的CRY1过量表达,导致蓝光的促进作用更强
D.蓝光能通过CRY1促进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
6.(不定项)光周期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光周期响应因子(CO)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测量了不同光照条件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植物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
B.长日照条件通过促进CO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种子增大
C.长日照、CO蛋白与乙烯对种子大小有相同的调节作用
D.图示结果说明环境、基因和激素三者共同影响种子大小
7.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激素和光等因素的影响,图1为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光在莴苣种子萌发时的影响是            。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角度看,莴苣种子萌发体现了      。
(2)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在种子萌发时与脱落酸(ABA)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①该实验应选取波长为    nm的光。根据图2分析可知,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
②光敏色素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光受体,其主要吸收      光,莴苣种子需要光才能萌发,光作为信息分子其作用是          。莴苣的种子较小,见光萌发的益处为                。
③由图3可知,    (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专题过关检测练
题组一
1.(新情境·PIN蛋白影响生长素运输)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顶端优势的现象。PIN蛋白是生长素流出载体,PIN蛋白网络系统决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它在细胞中的不对称分布决定细胞间生长素运输方向。干旱胁迫状态下,顶端优势现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IN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个体,顶端优势现象会更明显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胁迫下,棉花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速度可能会降低
D.干旱时,棉花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答案 A 
2.将正常生长且生长情况相同的油菜幼苗分为多组,每周向各组油菜叶片上分别喷洒等量不同浓度(mg/L)的色氨酸溶液1次,6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叶片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吸收色氨酸
B.喷洒的色氨酸主要通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生长
C.从100 mg/L开始,随着喷洒色氨酸浓度升高抑制油菜生长的效果逐渐增强
D.喷洒色氨酸对促进茎叶生长的效果高于根部
答案 D 
3.通常植物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称为顶端优势,如图为顶端优势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主茎中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B.图示表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往往受多种激素和其他因子的共同调节
C.该植物去顶后IPT基因才能表达,在IPT作用下CK形成并激活侧芽的发育
D.图示表明生长素既能催化也能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答案 D 
4.(教考衔接:选必1第5章第2节P97)拟南芥的ABCB19蛋白一直被认为是生长素的运输蛋白,我国科学家近期发现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并不完全一致,研究人员发现油菜素内酯能显著促进ABCB19蛋白能量的消耗,并进一步追踪到了ABCB19蛋白运输油菜素内酯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B19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其他生长素运输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组别构成相互对照实验,不需另设对照组
B.ABCB19蛋白既能运输生长素又能运输油菜素内酯,不具有特异性
C.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花粉管伸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等不同于生长素的作用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答案 D 
5.花瓣常因缺乏能量而发生脱落,蔗糖是植物体内能量运输的主要载体。为检测蔗糖和NAA对乙烯诱导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可能不同
B.实验中的各组均应在含适宜浓度且等量乙烯的环境中进行
C.NAA可能通过参与蔗糖运输减缓花瓣的脱落
D.在花瓣脱落过程中,蔗糖和NAA均能提高花瓣对乙烯的敏感性
答案 D 
6.拟南芥种子中含有一种能感受蓝光的受体隐花色素(CRY1),可调控种子萌发。为了进一步探究CRY1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缺失突变体的种子进行4 ℃低温处理2~3 d,先打破休眠,分别放在MS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A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推测CRY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
C.实验结果说明ABA能抑制种子萌发,且在一定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正相关
D.脱落酸与赤霉素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答案 C 
7.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答案 B 
8.玉米幼苗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均等分布在根冠的各个部位;将玉米幼苗水平放置时,幼根会向地生长。科研人员建立了如图所示模型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幼根和成熟组织中,IAA均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若除去根冠,会抑制根尖伸长区伸长生长
C.平衡石细胞中淀粉体的分布影响根尖IAA的分布
D.根尖在水平状态时向地生长与根对IAA的敏感度高有关
答案 A 
9.(不定项)利用超富集植物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提取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法,龙葵能超量富集镉,蜈蚣草能超量富集砷。IAA和KT(激动素,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配合施用后,龙葵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IAA和KT探究了利用龙葵对土壤中重金属镉提取的最佳方案,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号:不加激素的对照;2号:单加IAA龙葵单种;3号:单加KT龙葵单种;4号: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单种;5号:单加IAA龙葵和蜈蚣草间作;6号:单加KT龙葵和蜈蚣草间作;7号: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和蜈蚣草间作
A.KT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IAA和KT配合施用可能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
C.2~7号均增加了龙葵根中镉的含量,其中7号处理增加幅度最大
D.2~7号土壤中镉含量均降低,IAA和KT混合施用龙葵和蜈蚣草间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答案 BD 
题组二
1.未成熟的向日葵花序会随着太阳的移动,发生从早上向东到下午向西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向日性。关于向日性的机理曾有两种假说: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茎尖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②生长抑制物质黄质醛分布不均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于假说①,向日葵向日性的发生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基于假说①,早晨向日葵向东弯曲是由于夜间茎尖中生长素在东侧重新积累
C.基于假说②,支撑向日葵花序的茎尖背光侧黄质醛分布较少,细胞伸长较快
D.向日性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向日葵的基因表达产物共同控制的结果
答案 B 
2.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图中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1 9.0
A.甲、乙两组实验三块琼脂中的生长素均可促进去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
B.保留顶端的该种胚芽鞘出现向光生长,与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无关
C.若提高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再进行实验,其α角可能不变
D.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 D 
3.研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与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SL)对生长素(IAA)的调节有关。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M)与野生型豌豆植株(W)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1所示,其中嫁接类型用A·B/C表示。图2表示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L是由豌豆植株顶芽和侧芽合成的
B.SL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M·M/M嫁接类型能合成IAA
D.预期W·W/M嫁接类型A、B侧芽长度为约30 cm
答案 A 
4.(不定项)取长势相同且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分组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条件 现象
Ⅰ 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黑暗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10.3°
Ⅱ 将含有与Ⅰ组相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光照 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弯曲角度是8.6°
Ⅲ 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 光照 直立生长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
B.组Ⅲ切去尖端后仍能直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胚芽鞘内残留的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结合组Ⅰ和组Ⅱ可知,光照导致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弯曲角度低于黑暗情况
D.植物具有能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就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吸收红外光和远红光
答案 ACD 
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L)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L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L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
B.BL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
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D.BL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
答案 B 
6.脱落酸(ABA)参与许多植物生理过程的调节,其中有如种子成熟等长期反应,也有如气孔运动等短期反应。脱落酸信号转导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ABA的情况下,负调节因子抑制正效应因子的活性,使其和响应基因处于静止状态
B.正效应因子被激活并磷酸化其下游响应因子,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C.ABA通过与受体结合,组成细胞结构,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D.短期生理反应可能是ABA诱导的膜两侧离子流动的结果
答案 C 
7.(不定项)高等植物的侧芽由于顶端优势的抑制,往往处于休眠状态。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顶端优势的形成与多种植物激素密切相关,如图所示。其中,IAA、SL和CTK分别表示生长素、独脚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IPT为细胞分裂素合成酶,MAX3/4为独脚金内酯合成酶基因,BRC1为转录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侧芽生长过程中,蔗糖既是能源物质,又是信号分子
B.SL与IAA均能抑制侧芽生长,且作用环节相同
C.IAA可直接与MAX3/4基因结合并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D.利用IAA极性运输抑制剂可消除顶端优势,增加分枝
答案 AD 
8.(不定项)NAC是植物中较常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水稻多种生命活动。NAC和脱落酸(ABA)均抑制种子萌发,关于二者在抑制种子萌发中的机制,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ABA通过NAC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2:NAC通过ABA抑制种子萌发;
假设3:ABA和NAC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互独立。
根据假设,研究者选用野生型、NAC缺失突变体和NAC过表达突变体三种水稻种子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能够传递信息,同时也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参与种子萌发调控的常见激素有赤霉素和ABA,二者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C.NAC缺失突变体在施加ABA后,种子萌发率降低
D.NAC可以增加种子中ABA的含量,支持假设2
答案 BCD 
9.种子成熟过程受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调控。为研究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者以某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实验。
(1)ABA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主要作用有
             (答两点)。
(2)研究发现,种子成熟阶段J蛋白和S蛋白均有表达。研究者检测了不同类型该植物种子的成熟程度,结果如图1。根据图1分析,J蛋白和S蛋白对种子成熟的调控作用分别是     (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3)S蛋白可与J蛋白结合。为探究两蛋白在该植物体中的作用关系,研究者在纯化的J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野生型及S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细胞裂解液,使用药剂M进行相关处理,检测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S蛋白可使J蛋白     。
(4)检测发现,S蛋白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体内的ABA含量低。编码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有转录调控因子T蛋白的结合序列,可被ABA激活。J蛋白也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为研究T、J蛋白对S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者构建了图3所示质粒并转化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实验结果如图4。
图4结果说明:  。
(5)种子成熟对于种子提高萌发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研究,分析ABA对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  。
答案 (1)调节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2)抑制、促进 (3)降解 (4)T蛋白与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S基因的表达,而J蛋白抑制T蛋白与S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5)ABA激活T蛋白,促进S蛋白基因转录,S蛋白与J蛋白结合促进J蛋白降解,降低J蛋白对T蛋白的抑制,使S蛋白基因表达增加,从而促进种子成熟
题组三
1.(不定项)草莓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下图甲表示草莓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各阶段中不同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下列基于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的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理论依据 推论
A 发育的种子可合成生长素 开花后第7天除去草莓的瘦果,会明显减缓草莓果实的膨大
B 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果实膨大期大量喷施外源生长素可使草莓增产
C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促进果实发育具有协同作用 生长素合成基因或赤霉素合成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草莓果实的发育
D 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是各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 用一定浓度的外源生长素处理开花后第20天的果实,可延迟草莓果实的成熟
答案 AD 
2.(不定项)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会抑制胚根的生长。JA和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激素,为探究盐胁迫下,JA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按下表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①组加入等量的清水,②~⑦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NaCl溶液,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①对照组1 ②对照组2 ③乙烯组 ④乙烯+JA 合成抑制剂组 ⑤JA组 ⑥JA+乙烯 合成抑制剂组 ⑦乙烯+JA组
胚根长度 (cm) 9.01 8.02 4.80 8.02 4.80 4.81 3.92
A.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B.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在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乙烯合成抑制剂对JA导致的水稻胚根生长抑制几乎无缓解作用
D.JA最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间接抑制水稻胚根生长的
答案 AD 
3.高温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图中PIF4为一种与光敏色素互作的因子;PIN3(一种IAA转运蛋白)是否磷酸化会影响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位置;SAUR19-24是一类生长素应答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可以解除光敏色素B对PIF4的抑制,促进IAA合成
B.高温促进PIN3磷酸化进而使IAA在叶柄分布不均
C.IAA可作为信息分子促进SAUR19-24在下胚轴中的表达
D.图中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环境因素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共同完成
答案 D 
4.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后,均等地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根尖处于水平状态时,幼根会弯向下方生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衡石细胞是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
B.向伸长区运输的生长素由平衡石细胞合成
C.平衡石细胞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幼根弯曲生长过程中,远地侧的伸长区细胞比近地侧的生长得更快
答案 B 
5.(不定项)隐花色素(CRY1)是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能吸收蓝光的分子。为研究蓝光通过CRY1对植物下胚轴的生长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用野生型、突变体A(无法合成CRY1)、突变体B(CRY1过量表达)三种不同品种的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通过CRY1等接受光信号刺激
B.X是突变体A,其无法合成CRY1,能接受蓝光的刺激
C.Y中的CRY1过量表达,导致蓝光的促进作用更强
D.蓝光能通过CRY1促进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
答案 BCD 
6.(不定项)光周期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光周期响应因子(CO)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测量了不同光照条件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植物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
B.长日照条件通过促进CO基因的表达进而使种子增大
C.长日照、CO蛋白与乙烯对种子大小有相同的调节作用
D.图示结果说明环境、基因和激素三者共同影响种子大小
答案 B 
7.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激素和光等因素的影响,图1为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光在莴苣种子萌发时的影响是            。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角度看,莴苣种子萌发体现了      。
(2)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在种子萌发时与脱落酸(ABA)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①该实验应选取波长为    nm的光。根据图2分析可知,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
②光敏色素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光受体,其主要吸收      光,莴苣种子需要光才能萌发,光作为信息分子其作用是          。莴苣的种子较小,见光萌发的益处为                。
③由图3可知,    (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答案 (1)种子只有接受一定波长的光才能萌发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2)①600~700 光能降低种子中ABA的含量,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②红光和远红 引起受体(光敏色素)结构改变,最终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萌发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无光条件下萌发后“饿死” ③黑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