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27:虽有嘉肴(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精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训练27:虽有嘉肴(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16:54:53

文档简介

文言文知识训练
第 27课时,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文学文化常识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 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嘉肴》节选
自《 》。《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
论文。
2.词语解释
(1)虽有至.道.:
(2)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反.也:
3.古今异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4.通假字
学.学半:
5.一词多义
其: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6.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 用作 ,意为
7.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56/93
文言文知识训练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8.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嘉肴”和“至道”的类比,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 ”。
9.问题探究
(1)请从句式的角度,试举三例分析本文作者是如何增强文章气势的。
(2)[同主题·读书学习]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
重点有何不同。
孔子谓.南宫敬叔
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
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
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
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 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57/93文言文知识训练答案
第27课时,《虽有佳肴》
1.儒家论著学记学记
2.(1)最好的道理(2)困惑(3)自我反思
3.味美
意义;用意;目的
4.同“敩”,教导
5.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
6.形容词名词好处
7.(1)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5)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8.教学相长
9.(1)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①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
证,导出议题;②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③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2)课文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上文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