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11 敬畏自然11 敬畏自然整 体 感 知4.《敬畏自然》谈论了_______与_______的关系,作者否定了“____________”的口号。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看法。 人 自然 征服自然 敬畏自然 11 敬畏自然合 作 交 流5.内容探究:“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解析] 可以结合原文从深层次上来理解“敬畏自然”含义。现代人的“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答案]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中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11 敬畏自然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都是神奇的,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大自然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大自然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11 敬畏自然6.主题探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解析]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解答此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敬畏自然,更应该爱护自然。 11 敬畏自然[答案] 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都是神奇的,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只有认识到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 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11 敬畏自然7.写法探究: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赏析。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解析] 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把其包含的哲理或蕴含的感情指出来。 11 敬畏自然[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的矿坑比作陷阱,形象地写出了人类面临的危机。
(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表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11 敬畏自然8.难点探究: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答案] 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生物学家研究得越精细,越觉其精巧。苍蝇怎么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够吸血,这些不能不让人觉得奇妙。灰尘也是物质,假如深入地探究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其精巧。11 敬畏自然归 纳 总 结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达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文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还唤起了我们对保护环境的理性思考。11 敬畏自然敬
畏
自
然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 本论 人类智慧 自然智慧 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关系 宇宙的生命 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课件10张PPT。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整 体 感 知4.曾经美丽的罗布泊,如今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的悲剧,作者以________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文学 要树立全民环保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合 作 交 流5.内容探究: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答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被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6.主题探究:文章表现了作者对罗布泊怎样的感情?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解析] 作者对罗布泊的感情要分两个阶段来说:昔日和现在。写作目的即是文章的主旨。 [答案] 对昔日罗布泊,作者深情赞美和艳羡;对罗布泊的消亡,作者感到无比的痛心、深深的遗憾和愤怒。文章呼吁人们珍惜现有的美好资源,增强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7.写法探究: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答案] 作者将现在和过去罗布泊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起伏,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8.难点探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它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解析] 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原因,从中获得启发。[答案]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只图自己的利益,不顾整体利益。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地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
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归 纳 总 结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实地考察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想象着描绘了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水域广阔的情景,深情地赞美它宛如生命绿洲;也满怀悲痛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茫茫戈壁、荒凉死寂的景象。作者还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和数据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呼吁人们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事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消
逝的仙湖 今日的罗布泊:荒漠、神秘保护
生态
环境 昔日的罗布泊:绿洲、繁华消逝的原因:改道、“四盲”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课件9张PPT。13 旅鼠之谜13 旅鼠之谜整 体 感 知4.本文饶有趣味地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难解之奥秘,这三大奥秘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旅鼠奇特的行为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殖能力惊人 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 人类应主动控制繁衍速度 13 旅鼠之谜合 作 交 流5.内容探究:作者是如何揭示旅鼠之谜的?有什么作用?[答案] 作者采用与丹尼斯对话的形式,由丹尼斯讲述,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引人深思。13 旅鼠之谜6.主题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该怎么理解?有什么作用?[解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质的小品文,向读者介绍了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旅鼠的奇异特点和反常现象,并由此引发人们对人口现状的忧思。 [答案] 这句话是说,如果人类不控制繁衍速度,有一天,人口总数就会超过地球所能承载的极限,人类就不得不像旅鼠一样采取自杀的方式来控制自身数量。这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13 旅鼠之谜7.写法探究:本文通过讲故事向我们传授了关于旅鼠的科学知识,又用列数据等方式来具体说明旅鼠的一些情况,你觉得这样传播科学知识好吗?为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本文的写作特点以及它的优越性。以叙述为主的科学文艺作品既讲究科学性,也讲究文艺性,其中科学性是第一位的。 13 旅鼠之谜[答案] 好。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而又趣味横生。作者不仅借故事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还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意识。而时不时地列举具体的数据,能把一些复杂的知识说明得翔实而准确,确保了说明的科学性。 13 旅鼠之谜8.难点探究:从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解析] 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和文章的结尾来理解。 [答案] ①“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待继续探究。②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13 旅鼠之谜归 纳 总 结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个神秘谜团。开篇宕开一笔,写自己在寻找一些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时,无意中发现一只小老鼠,自然轻松地引入文章的主角。然后以对话的方式,借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将有关旅鼠的三大难解之谜一一道出,第一个谜团引出第二个,第二个引出第三个。最后设置一个轻松幽默的场面引出对人类现状的思索,指出人类应该向旅鼠学习,主动控制繁衍速度。 13 旅鼠之谜旅
鼠
之
谜 第一部分
(1~6) 寻纪念物,捉到老鼠 高个白人,突然出现 协会行家,指点旅鼠捉鼠巧遇第二部分
(7~27) 第一奥秘:繁殖力强 第二奥秘:自杀减员 第三奥秘:集体海葬 难解之谜 第三部分
(28) 边走边谈,来到悬崖 他佯跳海,“我”力相救 若有所思,感慨很深人类应向旅鼠学习主动控制繁衍速度控制繁衍课件9张PPT。14 大雁归来14 大雁归来整 体 感 知4.本文通过具体介绍大雁的一些生活习性,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充满乐趣。 善性、友情、亲情 14 大雁归来合 作 交 流5.内容探究:请总结作者在大雁身上发现了哪些可贵之处。[答案] ①大雁是春天的使者,是它们每年在冬天还未完全结束时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②大雁是友好的,当它们发现一块美好的栖息之地时,会很高兴地与同伴分享;③大雁在每年的长途迁徙中有着坚强的意志、执着的信念。14 大雁归来6.主题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大雁在他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从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流露出对大雁的由衷钦敬和喜爱,借此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4 大雁归来7.写法探究: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写了主教雀和花鼠,这与大雁有关吗?为什么要写它们?[答案] 有关。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的动物,像主教雀和花鼠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能真正预示天气的变化。这显然与写大雁有关。14 大雁归来8.难点探究: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作赌注。
(4)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解析] 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14 大雁归来[答案]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迎来春天,欣欣向荣。(3)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4)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物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14 大雁归来归 纳 总 结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介绍了大雁的一些生活习性,说明大雁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4 大雁归来大
雁
归
来 南飞的大雁 大雁归来 春雁觅食 孤雁 4月夜间大雁
群居的鸣叫 感受
到大
雁的
善性
友情
亲情 ——抒发爱鸟之情 课件8张PPT。15 喂——出来15 喂——出来整 体 感 知4.本文通过记叙人们突然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并把它当做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到报应的故事,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垃圾处理场所 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15 喂——出来合 作 交 流5.内容探究:请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案] 开端:台风卷跑了村里的小庙,留下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发展:围绕洞,各色人物发表意见,洞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高潮:洞容纳了所有的垃圾。结局:城市的环境变美了,但忽然传来了奇怪的叫声,一会儿又飞来了一块小石头。 15 喂——出来6.主题探究: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它的主题是什么?[答案] 阐释了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15 喂——出来7.写法探究:这篇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答案] 结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本文结尾采用循环式的结构:开头一个年轻人喊“喂——出来”想根据回声来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接着向洞里扔小石头来试探也无结果。文章写到“喂——出来”的回声传来,扔下去的小石头也掉了下来。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余地加以想象。其实,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切不难想象,“谁制造祸害,谁去承受”的结果也不言自明。 15 喂——出来8.难点探究: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解析] 本题抓住小说显露主旨之处,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结尾的含义。 15 喂——出来[答案] 叫声和小石头都是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的。 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 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原先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就将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将要飞出来了,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将要飞出来了,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和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等都会飞将出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造的苦果。 15 喂——出来归 纳 总 结这篇科幻小说生动地记叙了人们突然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并把它当作城市垃圾处理场所,最后得到报应的故事,告诉人们,破坏环境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喂——出来 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出现(洞满) 破坏环境
必遭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