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课时4 糖类(17页)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8.2 课时4 糖类(17页)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1 18: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糖 类
在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中,除了脂肪以外,糖类是另一种重要的人体供能物质。
分析上述糖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以及碳、氢、氧原子数的比例,说明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1、常见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
交流讨论
一般分子式符合均Cm(H2O)n
脱氧核糖C5H10O4 、 鼠李糖 C6H12O5 )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与结构比葡萄糖复杂得多
观察下列实验,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1】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用可溶性淀粉作样品)、纤维素(用脱脂棉作样品)的颜色、状态以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
2、糖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水溶性
溶于水
溶于水
不溶于冷水
不溶于水
白色晶体
无色晶体
白色粉末
白色纤维
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D.不能只听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A
【实验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边振荡试管,边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将试管在温水浴里加热3~5 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糖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形成光亮的银镜
实验结论:
葡萄糖可以将银氨溶液中的银元素还原为单质银。
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做银镜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
1. 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 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 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 银氨溶液现用现配,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多或过少(只能加到最初的沉淀刚好溶解)
5. 实验后,银镜用稀HNO3浸泡,再用水洗。
有效控制温度并使之受热均匀
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先用热烧碱溶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配得银氨溶液
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能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A
【实验3】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Cu(OH)2
悬浊液氧化为砖红色沉淀
实验注意事项:
过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Cu2++2OH-= Cu(OH)2↓
5%CuSO4溶液
10%NaOH溶液
2、碱NaOH一定要过量,保证碱性环境;
3、酒精灯直接加热至沸腾。
1、Cu(OH)2须新制:
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C
葡萄糖的其它性质:
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提供能量
葡萄糖易于被人体吸收,经酶的催化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低血糖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
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实验4】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 mL淀粉溶液。①向一 支试管中滴加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20%的硫酸溶液,加热4~5 min,待溶液冷却后分装在其他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碘水;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水解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淀粉遇碘水变蓝色
1、用碘水检验淀粉时,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发生反应
I2+2OH-=I-+IO-+H2O而使实验失败。
2、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时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水解液与检验试剂混合前要用NaOH溶液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并使溶液呈碱性。
注意事项: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生成葡萄糖。
含淀粉的物质可以用来酿酒,植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用来制造工业用途的酒精。这是因为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酒精。
一、常见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
二、糖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葡萄糖:
2、淀粉、纤维素:
(1)生理氧化
(2)银镜反应
(3)与新制Cu(OH)2 反应
(4)与酒化酶作用生成酒精
水解反应、淀粉的检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