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马说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马说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1 21: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祗(  ) 粟(  ) 骈死(  ) 食马者( )槽枥(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故虽有名马   
(3)策之不以其道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不以千里称也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心如意
B. 才美不外见 见异思迁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曲径通幽
D. 执策而临之 如临大敌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也”的语气。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
(3)其真不知马也 (  )
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才美不外见
6.辨析下面句子中的“其”各属于哪种用法,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虚词“其”的几种用法:
①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②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默写填空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4).《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
(5).《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加点词。
(1)一食或尽粟:
(2)是马也:
10.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各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往见伊尹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今 有 药 于 此 食 之 则耳 加 聪 目 加 明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
(3)是子不欲吾善也( )
(4)因下彭氏之子(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君将何之?

18.【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意常不足(        )
(2)度终不可禁(        )
(3)亦如是(        )
(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
20.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
2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



23.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 选出正确的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2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答案
1、zhǐ sù pián sì lì 2.(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虽然 (3)方法 (2)有时 (5)著称 3.D 4.(1)肯定语气 (2)反问语气 (3)感叹语气 5.C
6.(1)② (2)③ (3)① (4)① (5)① (6)①
7.(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3)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8.(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时 这
10.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1、B
12、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的现实。
13、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要有能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15.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
16(1)有时(2)方法(3)好(4)于是
17.(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您这是要去哪里?
18.【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19.(1)满足 (2)估计,推测 (3)这样 (4)买
20.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21.C 
22.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23.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24.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