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马可·波罗
(1254-1324)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行纪》
农业的发展
一
1.农业发展的原因
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这时南方气温变幅小于北方,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南宋中后期正值温暖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南方地区的耕作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①为现今的温度水平。作为标准比较我国五千年来的气温升降。并不代表我国五千年来的气温平均线。
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两宋气温变化示意图
原因: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结合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辽夏金的统治者对农业也相当重视,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
①
2.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小麦、粟、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得到大面积推广。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1)粮食作物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库
秧马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①茶: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材料一 四川的很多人家“以种茶为业,有如五谷……采茶货卖,以充衣食”。
材料二 至治平(北宋英宗)中,岁课增六十余万,而茶税钱居四十九万八千六百。
——摘自《宋史》
(2)经济作物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3.南粮北运
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有哪些变化?
变化:元朝运河在隋朝大运河基上裁弯取直,并新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
手工业的兴盛
二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南宋·缂丝翠羽秋荷
南宋·缂丝蛱蝶山茶花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①丝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②棉纺织业
③棉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毡毯、毡靴毡帽等成为党项人的生活必需品。
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棉毯
1966年在浙江兰溪南宋墓中曾出土一条棉毯,一条长约2.5米,宽约1.2米,重约1600克的棉毯,平纹组织,双面起绒,绒头丰满厚实,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这表明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归来,将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改进棉纺织工具,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印染工艺水平。她对棉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松江从事棉布生产的有1000多户,织出的内“乌泥泾被”远近畅销。
2.制瓷业
①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各具特色。②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③辽金的制瓷技术也相当进步。辽的瓷器鸡冠壶,反映出契丹人善于骑马的民族特色。金的耀州瓷以青瓷为主。
④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
3.矿冶业
瓜州榆林窟第3窟风箱与冶铁图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苏轼《石炭·并引》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庄绰《鸡肋编》
北宋
煤得到大量开采,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金
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
辽
铁制农具制作水平较高,铁甲、马镫等是铁器中的精品。
西夏
兵器制作精良,西夏剑锋利无比。
4.造船业
宋朝时,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金还造出了撞冰船。
南宋海船
这艘南宋海船于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出土时,海船残存长24.2米、宽9.15米。宋代海船设置水密隔舱,增加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一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商业的繁荣
三
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大都,人口多达百万。
1.商业城市
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与唐代相比,宋代商业活动有什么变化?
经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李嵩《货郎图》(局部)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草市),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市镇)。
辽夏金的商业和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辽的上京、西夏的兴庆府和金的燕京,商业都很繁盛。金在一些地方还对往来商旅征收商税。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2.纸币的出现
②影响: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①概况: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纸币制造成本低,易于携带、保管和运输。
半两钱
五铢钱
开元通宝
交子
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代货币
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
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中国古代主要货币变化
金属货币
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
四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至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提供动力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地区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国家根本(财政收入),仰给东南。”
——《宋史·范祖禹传》
①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③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
——周学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课堂小结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南方相对比较安定
中原人口大批南迁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原因
表现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