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1 23: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通过观察图文、分析史料,了解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感受中国先贤们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标: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
培根提到的“这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对世界产生影响的?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新工具论》
1.雕版印刷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材料一: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结合课本思考活字印刷术的背景?
缺点:费工费时,成本高、利用率低。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是 匠人 发明的
北宋
毕昇
毕昇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材料: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
优点: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观看视频,概括活字印刷的工序
2.活字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以后活字印刷术有何发展?
雕版
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
王祯发明
转轮排字法
隋唐时期
北宋
元代
元朝中期
锡活字
印刷
发明
木活字
出现
泥活字
活字印刷术
东南亚地区
丝绸之路
波斯
欧洲
蒙古西征
朝鲜半岛
日本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5.影响:
材料一:“正是有了宋版书,当时的绝大部分著作以及到宋代尚流传的更早著作得以保留至今。”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北宋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该技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有利于书籍保存、普及和流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利用天然磁铁制
成指南工具司南
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战国时期
北宋
北宋末年
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
辨别方向
利于远航
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阅读课本77页,梳理不同时期指南针的发展变化。
这样我们就可以全天候航行啦!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阿拉伯国家
欧洲
(2)传播:
(3)影响:
中国
指南针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地区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火药
发明
火药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
唐朝时期
唐朝末年
宋元时期
元朝
发明火铳
阅读课本77页,梳理不同时期火药的发展变化。
人类从冷兵器时代开始进入热兵器时代。
火药是在炼丹
过程中发明的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火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欧洲
阿拉伯地区
材料: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2)传播:
(3)影响:
中国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冷兵器→热兵器)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封建→资本主义)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印书成本,有利于图书的普及和文化传播;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意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结合教材78-79页,完成下列内容
时期 人物 成就 影响/评价
北宋 沈括
苏颂
元朝 郭守敬
①创制“ ”;②著有 一书
《梦溪笔谈》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十二气历
《梦溪笔谈》
主持创制了 。
水运仪象台
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编成新的历法《 》
授时历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研制简仪等20种天文仪器
郭守敬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的公历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三、天文学的发展
(1)沈括:
宋元时期,古人对星空、天体的仰望观测取得了新的发展。
1.创历法“十二气历”
2.著有《梦溪笔谈》
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
有利于农事安排
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北宋时期科学家
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
沈 括
三、天文学的发展
(2)苏颂:
北宋中期科学家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十一世纪末中国杰出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主持创制水运仪象台
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苏颂
三、天文学的发展
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苏颂:水运仪象项台
浑仪:观测天体
浑象:演示天象
使浑仪:计时
(3)郭守敬:
元朝科学家
郭守敬
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
简仪
研制、发明了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
1.制订出《授时历》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2.研制仪器
3.测定年时
三、天文学的发展
1.理学
(1)形成

孔子创立
孟子
荀子
魏晋南北朝
韩愈
战国
春秋
继承发展,显学
焚书坑儒
秦朝
西汉武帝
尊崇儒术
吸收佛道,新发展
“三教合一”挑战
儒学复兴运动
晚唐
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了理学
隋唐
四、文化华章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人物 主张 价值
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宇宙观)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人生观)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渐成为我国古代的统治思想。还传到日本、朝鲜半岛乃至欧洲。
宋代理学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因此理学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2)代表: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指出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四、文化华章
(3)影响: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积极:重视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消极: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精神追求。
四、文化华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生活时代
派别
风格情怀
苏轼
北宋
豪放派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婉约派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
结合教材完成表格,思考宋词具有怎样的特点?
词人
南宋
多抒发爱国情怀
陆游
豪放派
四、文化华章
2.文学: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1)宋词:
宋词和元曲
宋词代表人物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创作),宋诗大家、豪放派代表,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豪放派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和元曲
豪放派
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诩,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代表人物
宋词和元曲
婉约派
李清照,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代表人物
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形式有散曲和杂剧。
姓名 代表作及介绍
关汉卿 《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汉宫秋》(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表现了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土的深切依恋。)
郑光祖 《倩女离魂》(讲述了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因倩女母亲的悔约意图,倩女魂魄离体追随王文举进京赶考的故事。)
白朴 《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 《西厢记》(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
最优秀
四、文化华章
(2)元曲:
《窦娥冤》描写写弱小寡妇窦娥,被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
血溅白绫
六月飞雪
天下大旱
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
代表作品:《窦娥冤》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韵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诗、词、曲的区别
元曲
宋词
说一说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其形式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通俗化、自由化、平民化;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唐诗
3.史学: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
体例:
内容:
目的:地位: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学两司马
司马光
史学家、政治家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通史: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地史实。
使君主以历代政治兴衰为借鉴
四、文化华章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你们知道“史学两司马”是谁吗?
史学双壁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
年代
体例
记述时间
司马迁
西汉
纪传体通史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四、文化华章
比一比: 请从作者、生活朝代、起止年代、体例 、史学价值等方面列表对比。
目录
卷65·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66·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67·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68·商君列传第八
卷69·苏秦列传第九
卷70·张仪列传第十
目录
卷第192 太宗(贞观元年~二年)
卷第193 太宗(贞观二年~至五年)
卷第191 太宗(贞观六年~十一年)
卷第195 太宗(贞观十一年~十四年)
卷第196 太宗(贞观十五年~十七年
卷第197 太宗(贞观十七年~十九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你们知道“史学两司马”是谁吗?
史学双壁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
年代
体例
记述时间
司马迁
西汉
纪传体通史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四、文化华章
比一比: 请从作者、生活朝代、起止年代、体例 、史学价值等方面列表对比。
以下历史人物哪些记载于《史记》?哪些记载于《资治通鉴》?
四、文化华章
4.书法与绘画:
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代表人物:赵孟頫、倪瓒、黄公望等
题材:山水、花鸟和风俗画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局部)
四、文化华章展
米芾
《苕(tiáo)溪诗卷》
瘦金体:宋徽宗
文化自信
青少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①热爱中华文化,批判性的继承。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类别 方面 概况 影响
科 技 活字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天文学
文 化 理学
宋词元曲
史学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代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朝发明,唐末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
沈括《梦溪笔谈》;苏颂水运仪象台;郭守敬《授时历》
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窦娥冤》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