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2 15: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寓言二则》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两则寓言构成。
寓言,就是从一个浅显的故事中,得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两则寓言故事都是通过简短的文字讲述生动的故事,并将道理蕴含在与现实生活接近的故事中。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教材就接触过《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两则寓言学习的顺序。《揠苗助长》从种田人的视角写出了他盼望秧苗早日长大的心情,做法却违反自然规律的故事。《亡羊补牢》则从养羊人丢羊后要不要补救的这件事,从养羊人和邻居的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道理,最终在事实面前养羊人幡然醒悟。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5个生字,熟悉到能在练习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学期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结构安排。指导上下结构的生字书写,重点指导“筋”。
3.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4.积累语句,并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积累语句,并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
2.初步感知多维视角,在《寓言二则》的阅读中,培养并发展审辨式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请你把图转动180°,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的情况会在生活中出现吗?让我们来看看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两组词语是根据偏旁区分开的,人类在不同的地方建造的住所,有不同的名称。而这些住所,有的类似洞穴,有些建在地平面上,或者山崖下面。
5.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6.出示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这些图片上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寓言故事,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7.“寓言”这两个字中哪一个字表示故事呢?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把什么寄托在故事里呢?
板书:故事 道理
8.我们就先了解故事。看看这幅图,是哪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初解题目,说说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
拔起禾苗,帮助长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已顺利进入学习阶段。
环节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感悟寓意
1.学生自读后教师带读。
重点带读下列几个句子。
①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②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③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④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⑤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带读后让学生同桌互读、合作朗读,说故事,悟道理。
随文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这几个词语,其中“巴望”可以用同义词替代理解,盼望、急切地希望、眼巴巴地望着;“焦急”可以通过字形,学生在三单元学过“焦”的本义,这里是新的意义的学习;“筋疲力尽”联系下文,跟喘气、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有白费等一起学习,让学生描述该词语;一大截,可以让学生比画描述理解。
3.小组合作感受一个人的视角看问题带来的结果。
①四位同学一个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开始……接着……后来……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说说这个故事。
a.读和看的过程中进一步复现“焦、筋、疲、喘、截”等生字。
b.学生边听边思考,理解句子:
他在田里转来转去。
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c.同桌合作,借助顺接连词说说故事内容。
②指名读课文,感悟道理。
③小组合作讲故事,并感悟只从一个视角看问题往往会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达到识字学词的目的。培养合作能力,初步感受审辨式思维。
环节三:学习检测
1.以游戏的形式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
2.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重点指导“筋、疲”。
【设计意图】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课时
环节一:回顾导入,初解题目
1.听写生字。
2.回顾什么是“寓言”。
3.想一想《揠苗助长》中的种田人错在了哪里?
4.看图猜故事。
5.“亡羊补牢”的“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是什么意思?
牢字从牛,是养动物的圈,羊圈、牛圈、猪圈,关起来不自由,才有了现在牢狱等意思。
如果猜测亡、牢的意思有问题,也不必急于揭秘,可以通过下文阅读再来引导验证。
自读课文,然后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义项。
出示“亡”和“牢”两个字在字典中的选项。
6.复现生字,纠正读音。
7.试着说一说题目的字面意思。
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阅读中复现生字,借助题目初步感知寓言的意思。
环节二:细读课文,随文识字,感悟寓意
学生自读后教师带读。重点带读下列几个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自由朗读。
①圈画本课所有生字和认读字,借助拼音和查字典等进行识记。
②标画自然段。
③在阅读复现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
2.跟读句子。
第一句:复现生字:圈、钻、叼、窟窿。
与穴和洞穴有关的字都用穴。认识:洞穴、窑洞、窄小。
第二句:复现生字:坊。
第三句:复现生字:悔,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后悔”的意思。
第四句:理解“赶紧、结结实实”的意思。
第五句:复现生字:此。
3.同桌互读。
①力争读准字音、读音清晰/洪亮、读成句子、读出节奏、读得流利、通顺,尽可能避免字读、断读,试着做到一口气读一个句子。让同桌听听——)
②结成学生帮扶小组,学会同自己性格迥异,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并合作。
4.合作学习。
①四位同学一个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开始……接着……后来……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说说这个故事。
a.读和看的过程中进一步复现生字。
复现生字:亡、羊、牢、圈、钻、叼、坊、悔、
b.边听边思考。
c.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有没有“赶紧”对表达的影响: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在田里转来转去。
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d.同桌合作,借助顺接连词说说故事内容。
②指名读课文,感悟道理。
③小组合作讲故事,并感悟对待窟窿的不同视角。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达到识字目的。培养合作能力,初步感受审辨式思维。
环节三:学习检测
1.认读藏在白羊里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顺序读、乱序读。
2.观察、描红并书写。
①学生独立观察本课需要书写的左右结构的生字的汉字结构。重点关注“钻、劝”。
②通过标识框自己标画结构安排,独立观察生字占格,提示“劝”字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
③学生描红、书写,评价后修改。
【设计意图】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
环节四:开启多维视角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的事例。
通过学习两则寓言,学生可了解了故事内容,也明白了故事的寓意。结合故事的寓意,会发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是存在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事,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这样的事情以后,我们该如何去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开启多维视角主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起因-圈破丢羊
经过-不听劝再丢羊 为时不晚
结果-修补羊圈,未再丢羊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禾苗快长
经过-一课一棵拔高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结果-枯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