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1 23: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情 境 导2 入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背景
(1)视频说明唐玄宗在位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
李林甫
杨国忠
(2)重用这些人给朝政带来哪些危害?
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材料一 从713—755年,唐朝战争不断,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加上其他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1.背景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2)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1.背景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成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
(3)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755-763年)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南逃入川,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
(马嵬驿兵变)
唐肃宗继位,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在回纥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763年,平叛成功。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占领长安。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政权。
2.过程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3.影响
(1)经济方面
材料一 时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十亡八九。
——《通鉴直解》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2)政治方面
材料三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历代兵制》
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3.影响
(3)社会方面
材料四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618年
907年
755年
政治清明
人口众多
经济繁荣
人口锐减
藩镇割据
经济萧条
一、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3.影响
二、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1.黄巢其人
黄巢,曹州人,出身于富豪家庭,屡举进士不第,以武装贩私盐为生。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黄巢被推为起义军首领,采取大规模流动作战的方式,壮大了起义队伍。黄巢率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在唐军的联合围剿下,被迫退出长安。后因寡不敌众,黄巢在狼虎谷兵败身亡。
2.背景
材料一 唐玄宗让宦官出任监军,自此宦官监军就成了中晚唐历史上的一大弊政……唐廷对安史降将采取妥协政策,出现了黄河以北独霸一方的河朔三镇。节度使的设置由边镇扩及内地,藩镇割据局面日益加剧。
材料二 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生活困苦。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
(1)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
(2)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二、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1)874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死后,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
(2)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
3.经过
(3)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二、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4.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参加
起义军
同州防御使
投降
唐军
篡位
建后梁
朱温的人生

朱温(852-912)
二、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
1.概况
五代十国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政权。
十国指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岐国因政权独立性弱和持续时间短 ,不被列入五代十国之中)
2.特点
(1)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
(2)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材料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3)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稳定与发展更为显著。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3.周世宗改革
措施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
经济 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 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周世宗改革使后周政权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三、亡后格局——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与
唐朝灭亡
时间:755—763年
背景: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时期:907—960年
特征: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 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影响: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归纳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