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2 11: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2分)
班级举行“学以成君子”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完成下面的小题。
【学为君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世人多争名逐利,而孔子却主张“学为君子”:读书人应当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基,以仁爱为依托,以六艺为修养。君子níng( )视内心,当爱人,孝悌,忠恕,博施济众。君子固穷,不追求生活的阔绰,而_____;君子志道,当在千里,胸襟旷远,不踌躇,不偏不倚。
【行为君子】①颂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是我们中国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②君子有成人之美,我们可为他人介绍益友,消灭误会,促成合作。③君子周而不比,我们当严正而不好争吵争夺,合群而不结党营私,从而做到和而不同。④君子坦荡荡,内心光明磊落,外在爽朗豪迈。
1. 请为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níng视( ) (2)旷远( )
2.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踌躇() (2)孜孜不倦( )
3. 填入“学为君子”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 B. 殚精竭虑
C. 安贫乐道 D. 敬业乐群
4. “行为君子”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5. 卡片一的资料中,对“君”字的说明文字缺失。小广查找了一些信息(卡片二),为“君”字补充内涵解释,使资料卡信息完整。若将卡片二的句子填到卡片一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卡片一
君——汉语文字
所属类别:汉字
(拼音:jū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_______________。
卡片二
①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
②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
③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
④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6. 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君子风骨,日月可鉴。
君子有所感,再逢老友的刘禹锡,一句“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历经世事的洒脱;君子忧苍生,“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崇高的政治抱负;君子有所待,“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身处苦寒而心怀滚烫的理想;君子豪情万丈,“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是_______(人名)锐意进取的姿态。君子心系国,“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是夏完淳诀别故乡而心系故土的深情。
7. 班级将开展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作为活动的主办方,请仿照示例,完善活动步骤。
赛前准备:①征集演讲稿件 ②_____________ ③推选演讲主持
现场比赛:④组织演讲比赛 ⑤_____________ ⑥颁发演讲奖项
(2)君子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学以成君子”主题活动中,你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个人学习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12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8分)
【材料一】
古人用玉比喻人的美好品格:温润表示仁,表里如一表示义,声音清越表示智等等。西周的组玉佩是用来约束人行走仪态的。组玉佩挂在身上,行走时却不能发出玉相撞的声响。级别越高的人,身上的组玉佩就越长,行走时的步子就越小越缓和雍容。1994年在山西沃北赵村六三号墓出土的周代组玉佩,长约150厘米,据此估计佩戴者的身高起码在175厘米以上,身材高大。佩戴时组玉佩会从脖子一直悬至脚踝(huái),相应地,佩戴者在走路时也就必须行止温文端庄。组玉佩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当如美玉,不是发不出声音,但是绝对不可以轻易地发出声音;一天到晚丁零当啷不断发声的人,无异于“驴特”,是不值得别人尊重的。这件组玉佩的佩戴方法是用丝带将组玉佩挂在脖子上。到了东周,组玉佩改为系在腰间,不再往颈部套了。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材料二】
【A】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了君子何以与竹相类,君子看见竹子牢固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B】白居易看到竹子,想到的是“树德”。
(节选自徐恺《君子何以与竹相类》,有改动)
【材料三】
兰作为一种植物成为描绘歌颂的对象,并不只是因为其特有的自然属性,更在于它人格化的特质满足了人们托物起兴,寄托情感的需求。
孔子将兰引入中国文化,用兰这个文化意象建筑起人所需要追求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经常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受其影响,品行高雅圣洁。孔子还将兰与“君子”对等,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君子即使不被发现重用,也会坚守高尚的品行。兰幽香高洁的高贵气质为“君子之德”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为中国兰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周代组玉配的长度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应该较高。
B. 材料一中,东周时期,组玉佩改为系在腰间是因为套在颈部太长了。
C. 材料二中,白居易认为竹似君子,只是因为它们神韵与君子相似。
D. 材料三中,阐释孔子用兰构建起人的精神追求时,运用了对比论证。
9. 校文学社准备出版一期主题为“学如君子”的校刊,美术编辑想从玉、竹、兰中选择一个作为封面设计主图,你会选择哪一个事物,请从该事物与君子美德之间的关系阐述理由。
10. 下面这段话还原至材料二中【A】【B】两处中哪一处更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曾暂时借住在别人的空房子里,刚住上便叫人种上竹子。有人说:只是暂时借住,何必这么麻烦?王徽之指着竹子,沉吟道:“何可一日无此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我是一个粉刷匠
彭明跃
①那一年秋天,稻子还没开镰,我走进了村里的小学,开始读书生涯。
②走进教室,讲桌上放着一堆书本,两盒粉笔,两瓶墨水,最显眼的是一根竹子做的教鞭,永远斜横着搁在讲桌的边上。
③老师姓丁,刚初中毕业,算是我们村文化最高的年轻人。他教语文、算术,还教音体美。第一个学期,他就教会我们唱《我是一个粉刷匠》《义勇军进行曲》等好几首歌曲。
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⑤很多时候,老师正在上课,门被敲了几声,探进一个头来,喊一声:报告!
⑥“李华国,你最近是怎么了!怎么天天迟到?”丁老师严厉地质问。
⑦“我放牛。”李华国同学的声音小小的。
⑧“放牛放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丁老师把教鞭在讲桌上打得啪啪地响。每一声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威严。
⑨河里的水逐渐变得温暖。
⑩李华国还是一如既往地迟到,只是有一天,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李华国已经在座位上坐好了。丁老师走进来,愣了一下,讲桌上那条教鞭不见了,放教鞭的地方摆了一瓶鲜花。“瓶子”是用竹筒做的,里面插的是几朵洁白的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丁老师一天都没骂人,温和了许多,有几次伸手想拿教鞭,又收了回来。
那一天,教室里香味弥漫,同学们也不再打闹,平静的教室显得十分温馨。
那以后,李华国总是班上来得最早的人。他家其实很远,走路大概要两个多小时,不知他怎么做到的,应该是早上没再放牛了吧。
讲桌上的花换了多次,老师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在我们心里,也习惯了花开,习惯了绿叶,一切显得和谐而美妙。
人生是很奇怪的,有些事情,当你习惯了的时候,又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李华国一连几天没有来上学了,讲桌上的花也渐渐枯萎,丁老师的脸也有些阴沉。早上上课的时候,他总会时不时地看着门外。可是门外再也没有小脑袋探进来喊报告。
“这个李华国,一天在搞啥子!我去把他逮回来!”丁老师自言自语。
放学后,丁老师穿上解放鞋,背了个黄布包,翻山越岭到李华国家家访去了。
第二天,丁老师走进教室,并没有把李华国逮来。讲桌上没有了花,只剩下竹筒,孤单单的,装满了失落。
池塘里荷花开了,快放假了。
我们再也没有李华国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我们一走进教室,突然看到老师的讲桌上又出现了一束鲜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它站在竹筒里,像一个久违的朋友。难道是李华国回来了?
丁老师来了,他走上讲桌,看着瓶子里的荷花,沉默了一阵。随后,他从瓶底下抽出一张纸条念起来:“丁老师,我是李华国,以前经常迟到很对不起您,因为我父亲病重,要帮家里做事。后来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牛也卖了,我才好好地读了几天书,感谢老师。我现在随母亲在湖南的舅舅家住,这次有个亲戚要过来,我就写了这封信,叫他带给您,我也拜托东东帮我换一换您桌子上的花……”
念着念着,丁老师的眼泪就流了出来。一个挺凶的男人,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看见他流泪。
日子慢慢流淌,很多人和事都慢慢变成记忆。只是,心中若有执念,或许又会重逢。
丁老师快要退休了,我们决定一起去看望丁老师。
我们又看到了李华国,他已经是大学老师了。本来他已经失学了,那次写信后,丁老师知道了他的地址,每年都给他寄学费,直到他大学毕业。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当丁老师踏进教室的时候,我们一下子起立,齐刷刷地喊了一声:报告!
那张经历岁月洗礼的讲桌上,堆满了竹筒盛装的鲜花。老师笑了一下,从身后拿出来一根教鞭,大吼一声,安静!教室里异常安静,只见老师挥动教鞭,轻轻唱了起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大家也跟着唱:“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阳光透过木窗照射进来,也跟着我们一起唱:“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选自2024年第3期《阅读季风》,有删改)
11. 阅读完文章后,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李华国的成长经历,请你补充完整。
时间 李华国的经历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被批评,李华国为丁老师摆上鲜花,也不再迟到,但没过多久他再也没来学校
池塘里的荷花快开了,快放假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次聚会 李华国已经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12. 小广在阅读文章时做了几条疑问式批注,请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帮他解答。
(1)最显眼的是一根竹子做的教鞭,永远斜横着搁在讲桌的边上。(说说“斜横”的表达效果。)
(2)“瓶子”是用竹筒做的,里面插的是几朵洁白的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这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13. 你如何理解“粉刷”的含义?李华国和丁老师,谁才是“粉刷匠”?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14. 语文老师提到课内外联读有助于把握文章主题,并建议将选文与教材同类型篇目组合学习,你认为选文应选入下面哪一单元?请简要分析。
七上第三单元 九上第四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1《论语》十二章 15故乡/鲁迅1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7★孤独之旅/曹文轩
(三)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扬子江
南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文天祥起兵抗元,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本诗写于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词为军旅题材,上片写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写战斗场面。
B. 【甲】词结尾以“可怜白发生”一句作结,积极乐观,余味无穷。
C. 【乙】诗首句叙述文天祥从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泊了数日。
D. 【乙】诗“回从扬子大江头”,指文天祥从大江口南归,经历艰险。
16. 小广读完两首诗词后,认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壮”词,《扬子江》也是“壮”诗。请你结合诗词句子,从内容、写法、语言、主旨等任一角度,说说两首诗词分别是如何体现“壮”的。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下有以见信于人,公六出征魏,使之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
【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B. 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君信之,士大夫仰之 弗敢加也,必以信
D. 敌人畏之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8.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B. 【甲】文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 【乙】文诸葛亮原本一介布衣,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
D. 【乙】文诸葛亮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19. 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上有以取信于主,下有以见信于人。
2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报先帝”,一语呼应甲文中的哪两件事?
21. 诸葛亮是“仁义礼智信”古代君子道德准则的践行者,请结合你对君子的理解及【甲】【乙】两文内容,为诸葛亮撰写颁奖词,赞扬他的君子品行。
(五)名著阅读。(7分)
22. 名著阅读
(1)班级举行读书会。阅读完《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四部作品之后,小语、小文和小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将他们三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内心光明的意思。我觉得“向往光明,追求正义”是《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的一个共同主题。
小文:我同意,艾青的诗歌中,①_______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光明、希望和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小广:对的,《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帮助金家父女脱困,匡扶正义;简·爱虽然是一位女性,但是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同意,正面人物给人力量,反面人物亦值得思考,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塑造了一批反面人物,如周进、范进等,其真实用意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别具匠心啊!
(2)班级准备设计“名著里的真君子”系列书签,请根据“君子”的内涵,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书签的背景人物,并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说说理由。
名著 人物
《儒林外史》 王冕、杜少卿
我选择①_________理由:②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3. 按要求作文
“勇者不惧”自古是人们推崇的君子品格之一。在新时代里,“勇”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面对责任的勇敢担当,也可以是直视自身弱点的无畏修炼,还可以是在挫折逆境中的勇毅前行……
请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勇者不惧,可为君子”主题演讲比赛中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流露真情,表达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