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03
范围:第1-3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寻找诗意人生”活动,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语文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2分)所谓文学经典,如曹丕所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原作“坙”(图一),好像织布机上排列着的纵线。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典”(图二)的意思是:两只手捧着“册”(竹简)。
2.(2分)“经”字的本义是织物的纵线,后引申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四书五经”中的“经”;也可以引申为从事、治理,如“经纬天下”中的“经”。那么,“典”本义是重要的①文献或书籍,后来引申为准则、制度等含义,如“经典”“②引经据典(典故、典雅、典范、典章等皆可)”等词语。
3.(2分)在活动过程中,宣传部的同学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请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词,分别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不禁秋②都入酒
上联:明月映江,长亭一曲,过客离愁②
下联:清风醉人,细雨千弦,旷野归鸿①
4.(8分)在“与经典诗文邂逅”环节,八年级(2)班同学的朗诵词不完善,请你帮忙补写。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欣赏古文,我们惊叹于王叔远雕刻的核舟“罔不因势象形,①各具情态”的精巧逼真(魏学洢《核舟
记》);感慨于桃花源“②芳草鲜美,③落英缤纷”的亦真亦幻
(陶渊明《桃花源记》)。品读古诗,我们看到洞庭湖“④气蒸云梦泽,⑤波撼岳阳城”的汹涌澎湃(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听到劳役者对统治阶级“微君之故,⑥胡为乎中露”的质问
(《式微》);感受到男子“求之不得,⑦寤寐思服”的执着
(《关雎》);猜测到女子约会不遇“一日不见,⑧如三月兮”的失落惆怅(《子衿》)……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领略它的多姿多彩。
5.(3分)在古诗文朗诵环节,小意把下面这张图片作为背景图放置在大屏幕上。请你从图片的内容和构思特点两方面简述选用它的理由。
【示例】①内容:画面中有一条江,一个渔翁撑着小舟在江面前行。左边有一棵高大的垂柳,其下有一棵松树和一只鹤。江面远处是连绵群山,山上有几只鹤飞过。画面右边写着“中华古诗文朗诵”几个大字。(1分)②构思:这是一幅由江、小舟、渔翁、垂柳等元素组成的水墨画,这些元素都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古典韵味;文字“中华古诗文朗诵”与古诗文朗诵的环节相吻合。(2分)
6.(3分)“寻找诗意人生”活动即将结束,小诗撰写了一段活动总结。请你阅读以下文字,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台上精彩留不住,诗文虽过涤(tiáo)胸怀”。此次“寻找诗意人生”活动顺利落下维幕。古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suǐ),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A】古典文化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B】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热情高涨,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C】今后我们还会举行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涤”应读作“dí”。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维”应改为“帷”。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B】句有语病,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2024·荆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②。
静女其娈③,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④女美。自牧归荑⑤,洵⑥美且异。匪⑦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shū):美好,漂亮。②踟蹰(chíchú):徘徊、犹豫。③娈(luán):美好。④说怿(yì):说,同“悦”。怿,喜爱。⑤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象征婚姻。⑥洵:实在,诚然。⑦匪:同“非”,意为不、不是。
7.(2分)诗中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所表现的因思念而内心状态的不平静与《关雎》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
8.(2分)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与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仅一字不同,这里运用了重章叠句手法,达到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A)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B)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C)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选自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有删改)
【注释】①儋:儋州。②罗浮: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悔改。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文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潭中鱼可百许头 课内迁移法: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1)大约
葺茅竹而居之 根据语境推断:上文说“置家罗浮之下” (2)居住
书来告曰 查阅词典法:①书写,记载。②文字。③书信 (3)书写,记载 (填汉字)
犹可考也 联想成语法:历历可考 (4)考察
10.(2分)请将“而”“亦”“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乃)B.(亦)C.(而)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答案]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的原因。
13.(4分)【甲】【乙】两文中,柳宗元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排解苦闷?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柳宗元面对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先是感到快乐,而后因环境过于清冷,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最终选择离开,以离开的方式排解苦闷,体现了他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2分)苏轼被贬后,喜欢陶渊明的诗和为人,希望以陶渊明为榜样度过晚年,借对陶渊明的推崇来排解苦闷,体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仍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2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用茅草、竹子搭建房屋居住,每天吃苦菜和芋头。先生一生唯独喜欢作诗。这时,我也被贬到海康,他写信告诉我说:“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喜欢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然而他的诗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不过我对于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像他的为人,实在让我有所感慨。我如今做了半辈子官,触犯了世间的祸患,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
的原因。”唉!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一束带拜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做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磨困扰,最终也不能悔改,以至于遭遇大难,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谁会相信他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的君子,他们一定会给以正确的评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小小斑头雁,何以飞越喜马拉雅?
赵雪冰
①在喜马拉雅山,低温、缺氧,人类呼吸都困难。可为了迁徙,
斑头雁却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斑头雁平均体重2.5公斤,是世界公认的飞行高度最高的鸟类之一。斑头雁为什么可以飞这么高?
②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低温、缺氧,对任何动物来说都是严峻挑战。斑头雁之所以能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与其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斑头雁的肺更大、更扁平,这样的肺部结构让斑头雁得以尽可能多地吸入氧气;与此同时,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不仅如此,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
飞行。种种因素叠加,斑头雁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其储氧、用氧能力均更胜一筹。
③除此之外,为了飞得更高、更远,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特别是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鸟群会格外谨慎。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后,便会结成齐整优美的“人”字队形,飞越喜马拉雅山。
④飞越喜马拉雅山,虽然理论上需要飞到近9000米的高空,但卫星追踪数据显示,大部分斑头雁平常的飞行高度往往在5000米到
7000米之间。这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
⑤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与斑头雁差不多同一时间段迁徙的赤麻鸭,选择的迁徙策略便是绕开喜马拉雅山脉,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到川西和云贵高原过冬。选择哪条线路、飞行多长时间,又越过多少障碍,不同候鸟有不同的进化答案。唯一不变的是,在一次次南来北往中,候鸟克服山高路远的困难,如约出发、按期抵达。
⑥观察发现,除了鸟类自身基因,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候鸟个体是否迁徙。统计显示,越往高纬度地区,候鸟所占比例越高。因为越是高纬度地区,冬季越漫长、温度也更低,这也直接导致鸟类的食物数量相应减少。候鸟为了更好地生存,只能迁徙。而如果食物充足,加上人工诱导,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但多数候鸟依然会遵循本能,继续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
⑦尽管我们很早就发现了候鸟会迁徙,但关于候鸟迁徙,依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谜。有些幼鸟会独自迁徙,毫无经验为什么也能识别线路?相应的导航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这些问题依然需要研究者持续收集候鸟迁徙数据。从环志到如今的卫星定位,对候鸟迁徙过程数据的收集更加精准,也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进而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8日,有删改)
14.(2分)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飞行,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
B.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唯一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其他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C.为了更好地生存,多数候鸟会遵循本能,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但并不排除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
D.精准收集候鸟迁徙过程的数据,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将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解析]B项,根据第⑤段“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可知,斑头雁是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
15.(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加以分析。
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
●
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
“约”表估计、推测,说明“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中的“1.5倍”只是一个概数(1分),这样的表述更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6.(4分)斑头雁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①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②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鸟群会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③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④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每点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过年的干菠菜
肖复兴
①以前,过年之前,老北京人都要准备一些干菠菜。
②当然,这里说的老北京人,指的是一般人家,富裕人家是不屑于吃干菠菜的。
③过年必须得吃饺子,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包顿饺子。不吃饺子,不算是过年。北京人一般有穷讲究的毛病,就像老舍先生说的:
“即使吃咸菜疙瘩,也得切得跟头发丝一样的细才行。”因此,过年的饺子馅里,必须得翘一点儿韭菜,为的是韭菜的那一点儿绿,这样便有了一点儿迎接春的意思。这和过去讲究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一样的,过年的民俗,是几辈人传承下来的,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的一点儿愿景。
④过去的年月里,春节前的韭菜,是棚子菜,可不是一般人家买得起的。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用菠菜代替。菠菜是春天的菜,人们会在春天买了菠菜后晾干,留到过年包饺子时用。干菠菜,从开春到冬末,走过漫长的四季,来到年夜饭的饺子馅中,真是不容易,它是我们中国人守候过年的真诚心意的体现。
⑤以往的岁月,过年之前,有小贩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篮子里,专门卖的是干菠菜,赚的就是一般人家过年饺子馅里图的那一点儿绿的那一点儿钱。
⑥买干菠菜,是有讲究的,得要点儿经验,要不容易上当,饺子馅里的那一点儿绿,就打了折扣。清末《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凡是带着黄土,全都打了绺儿的,才是地道的干菠菜呢;要是干干净净,
挺支楞,就是泡过水的。”泡过水的,再用水发,就不会那么绿了。所以说,买干菠菜,别光看表面,卖相好,不见得真的好。再小的生意,卖的人都比买的人精。
⑦小时候,年前还能够听到小贩卖干菠菜的吆喝声,但街坊们很少买。我妈更是说谁花这冤枉钱!开春的时候,她会买点儿火牙儿菠菜,开春季节,火牙儿菠菜和鸡脖儿韭菜先后上市,最嫩。所谓火牙儿菠菜的火牙儿,指菠菜头儿是红的。开春时节一过,大量的菠菜上市,火牙儿就见不到了,也就没有那么嫩了。我妈及时买点儿火牙儿菠菜,自己晾成干菠菜,留到过年包饺子时候翘在饺子馅里,图那一点点的绿。
⑧晾干的菠菜,头儿上的红色,已经看不出来了,有些发白,但其余部分,在温水里浸泡之后,像水发海带一样,膨胀开来,特别是那些叶子,还魂一般,又有了春天般的绿意。这真的是贫穷百姓过年智慧的体现。晾晒干菜,并非菠菜一种,豆角、茄子、白菜等都可以晾成干菜。但是,都赶不上干菠菜,水发之后,立刻能够精神抖擞地变绿。
⑨当然,晾干菠菜,也有学问。我妈的法子是买来的菠菜,不能过水洗,就那么摊平,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不能到太阳底下去晒,那样一晒,再好的火牙儿菠菜,也没法子还阳返绿了。我妈说,那是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⑩那时候,没觉得我妈说得对。现在想想,再不济的日子,过年,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选自《今晚报》2024年2月3日,有删改)
17.(4分)梳理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线索 事件
①过年的干菠菜 过年买不起韭菜,就用干菠菜代替
②买干菠菜有讲究,需要经验
③妈妈买来火牙儿菠菜,晾成过年的干菠菜
④晾干菠菜也有学问,要保留住菠菜的精气神儿
18.(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我妈说,那是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②过年,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第①句中的“精气神儿”指的是晾干后的菠菜经过温水浸泡之后立刻能够精神抖擞地变绿,让人感受到一点儿春天的意思。(1分)第②句中的“精气神儿”指的是人处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仍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1分)
19.(3分)文章讲的虽是过去北京一般人家过年的讲究,但在第③段却引用了老舍先生的话,又在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的内容,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第③段引用老舍先生的话解释了老北京人“穷讲究”的原因,是对他们“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的一点儿愿景”思想的肯定(1分);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卖干菠菜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1分)。这两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1分)
20.(3分)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示例】①通过对老北京人过年追求“那一点儿绿”的描述,流露出作者对老北京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精神的赞扬之情;②通过介绍人们制作过年的干菠菜的情形,赞扬了贫穷百姓过年的智慧;③通过文末对妈妈说的话的认识的改变,流露出作者对妈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④作为老北京人中的一员,整篇文章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艰难岁月中的简单幸福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班级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甲】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心思的。……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
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
(选自《经典常谈》)
【乙】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选自《朝花夕拾》)
21.(2分)《经典常谈》这部书中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其中
《说文解字》是一部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而《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22.(3分)《经典常谈》按照“经、史、子、集”对书籍进行分类,如果将《朝花夕拾》里的文章也进行分类,请拟定一个主题,选出相应篇目(不少于三个),阐述分类理由。
主题:童年的“趣”与“憾”
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分类理由:在百草园嬉戏,得到《山海经》的惊喜,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隐鼠被误踩,被要求背书而耽误看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
23.(2分)两个选段中,体现出了朱自清和鲁迅对待传统典籍、传统文化的怎样的态度?
朱自清: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典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传统文化。
鲁迅:《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残忍虚伪,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嘲讽与批判。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2024·十堰期末)五四青年节,央视推出专题节目“闪光的青春”颁奖盛典,向在自己的青春站位上勇担当、有作为的“追光者”致敬!请你和小雅一起为活动出份力。
任务一: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
请选择你最喜爱的“追光者”,为其写一则颁奖辞。(80字左右)
【示例】我心中的“追光者”是黄文秀,我为她写的颁奖辞是: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任务二:“光”或许引发了你的想象与联想,请你写一首小诗,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在黑暗中徘徊/寻觅着那一丝光芒/它如微光闪烁/指引内心的方向
【示例二】光,温馨而明亮/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它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勇敢地迈向未来
【示例三】光,如同希望的火种/在我心中燃烧/它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跨越了无数的障碍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自然的洗礼、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自然之光、关爱之光、富有深意之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忍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请以《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只要一直在追光的路上,我们平凡的生命也能画出一条星光闪耀的轨迹。
请将《微光也有》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追逐光,遇见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光,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光,会激发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4张PPT)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统编版八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03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寻找诗意人生”活动,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语文活动。请
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2分)所谓文学经典,如曹丕所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原作“坙”(图一),好像织布机上排列着的纵线。按照这样的方
式,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典”(图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两只手捧着“册” (竹简)
2.(2分)“经”字的本义是织物的纵线,后引申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
著作,如“四书五经”中的“经”;也可以引申为从事、治理,如“经纬天
下”中的“经”。那么,“典”本义是重要的①____________,后来引申为
准则、制度等含义,如“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词语。
文献或书籍
引经据典(典故、典雅、典范、典章等皆可)
3.(2分)在活动过程中,宣传部的同学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
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请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词,
分别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不禁秋 ②都入酒
上联:明月映江,长亭一曲,过客离愁____
下联:清风醉人,细雨千弦,旷野归鸿____
②
①
4.(8分)在“与经典诗文邂逅”环节,八年级(2)班同学的朗诵词不
完善,请你帮忙补写。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可以从
中看到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欣赏古文,我们惊叹于王叔远雕刻
的核舟“罔不因势象形,①__________”的精巧逼真(魏学洢《核舟
记》);感慨于桃花源“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的亦真亦幻
(陶渊明《桃花源记》)。品读古诗,我们看到洞庭湖“④__________
__,⑤____________”的汹涌澎湃(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各具情态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听到劳役者对统治阶级“微君之故,⑥____________”的质问
(《式微》);感受到男子“求之不得,⑦__________”的执着
(《关雎》);猜测到女子约会不遇“一日不见,⑧__________”的失
落惆怅(《子衿》)……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领略它的多姿多彩。
胡为乎中露
寤寐思服
如三月兮
5.(3分)在古诗文朗诵环节,小意把下面这张图片作为背景图放置在
大屏幕上。请你从图片的内容和构思特点两方面简述选用它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内容:画面中有一条江,一个渔翁撑着小舟在江面前行。
左边有一棵高大的垂柳,其下有一棵松树和一只鹤。江面远处是连绵
群山,山上有几只鹤飞过。画面右边写着“中华古诗文朗诵”几个大字。
(1分)②构思:这是一幅由江、小舟、渔翁、垂柳等元素组成的水墨
画,这些元素都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古典韵味;文字“中华古
诗文朗诵”与古诗文朗诵的环节相吻合。(2分)
6.(3分)“寻找诗意人生”活动即将结束,小诗撰写了一段活动总结。
请你阅读以下文字,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台上精彩留不住,诗文虽过涤(tiáo)胸怀”。此次“寻找诗意人
生”活动顺利落下维幕。古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suǐ),也是
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A】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
古典文化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热情高涨,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今后我们还会举行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涤”应读作“dí”
“维”应改为“帷”
【B】句有语病,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2024·荆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静 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 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shū):美好,漂亮。②踟蹰(chíchú):徘徊、
犹豫。③娈(luán):美好。④说怿(yì):说,同“悦”。怿,喜爱。
⑤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象征婚姻。⑥洵:实在,诚然。⑦
匪:同“非”,意为不、不是。
7.(2分)诗中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所表现的因思念而内心状态的
不平静与《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2分) 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与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仅一字不
同,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达到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A)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 之下。葺茅竹而居之,
日啖荼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B)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
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
而实腴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
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C)子瞻出仕三
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 ,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
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
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选自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有删改)
【注释】 ①儋:儋州。②罗浮: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qú)
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
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悔改。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文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潭中鱼可百许头 课内迁移法: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 (1)______
葺茅竹而居之 根据语境推断:上文说“置家 罗浮之下” (2)______
书来告曰 查阅词典法:①书写,记 载。②文字。③书信 (3)____________
(填汉字)
犹可考也 联想成语法:历历可考 (4)______
大约
居住
书写,记载
考察
10.(2分)请将“而”“亦”“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乃
亦
而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
处)。
乃 欲 以 桑 榆 之 末 景 自 托 于 渊 明 其 谁 肯 信 之
[答案] 乃 欲 以 桑 榆 之 末 景/自 托 于 渊 明/其 谁 肯 信 之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的原因。
13.(4分)【甲】【乙】两文中,柳宗元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分别
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排解苦闷?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面对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先是感到快乐,而后因环境过于清冷,
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最终选择离开,以离开的方式排解苦闷,
体现了他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2分) 苏轼被贬后,喜欢陶渊
明的诗和为人,希望以陶渊明为榜样度过晚年,借对陶渊明的推崇来
排解苦闷,体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仍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2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用茅草、竹子搭
建房屋居住,每天吃苦菜和芋头。 先生一生唯独喜欢作诗。这时,我
也被贬到海康,他写信告诉我说:“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喜欢的,唯
独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然而他的诗平实中透着文采的
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不过我对于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
诗吗?像他的为人,实在让我有所感慨。我如今做了半辈子官,触犯
了世间的祸患,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
的原因。” 唉!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一束带拜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做
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磨困扰,最终也不能悔改,以至于遭遇大难,
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谁会相信他呢?虽然这样,子瞻
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的君子,他
们一定会给以正确的评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小小斑头雁,何以飞越喜马拉雅?
赵雪冰
①在喜马拉雅山,低温、缺氧,人类呼吸都困难。可为了迁徙,
斑头雁却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斑头雁平均体重2.5公斤,是世界公
认的飞行高度最高的鸟类之一。斑头雁为什么可以飞这么高?
②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低温、缺氧,对任何动物来说都
是严峻挑战。斑头雁之所以能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与其对氧气
“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与重量相似的其
他鸟类相比,斑头雁的肺更大、更扁平,这样的肺部结构让斑头雁得
以尽可能多地吸入氧气;与此同时,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
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
输送到身体各处。不仅如此,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
谢和心率都会减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
飞行。种种因素叠加,斑头雁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其储氧、
用氧能力均更胜一筹。
③除此之外,为了飞得更高、更远,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
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特别是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
之前,鸟群会格外谨慎。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
后,便会结成齐整优美的“人”字队形,飞越喜马拉雅山。
④飞越喜马拉雅山,虽然理论上需要飞到近9 000米的高空,但卫
星追踪数据显示,大部分斑头雁平常的飞行高度往往在5 000米到
7 000米之间。这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会
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
⑤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
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与斑头
雁差不多同一时间段迁徙的赤麻鸭,选择的迁徙策略便是绕开喜马拉
雅山脉,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到川西和云贵高原过冬。选择哪条线路、
飞行多长时间,又越过多少障碍,不同候鸟有不同的进化答案。唯一
不变的是,在一次次南来北往中,候鸟克服山高路远的困难,如约出
发、按期抵达。
⑥观察发现,除了鸟类自身基因,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候鸟个体是
否迁徙。统计显示,越往高纬度地区,候鸟所占比例越高。因为越是
高纬度地区,冬季越漫长、温度也更低,这也直接导致鸟类的食物数
量相应减少。候鸟为了更好地生存,只能迁徙。而如果食物充足,加
上人工诱导,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但多数候鸟依然
会遵循本能,继续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
⑦尽管我们很早就发现了候鸟会迁徙,但关于候鸟迁徙,依然存
在大量未解之谜。有些幼鸟会独自迁徙,毫无经验为什么也能识别线
路?相应的导航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这些问题依然需要研究者
持续收集候鸟迁徙数据。从环志到如今的卫星定位,对候鸟迁徙过程
数据的收集更加精准,也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进
而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8日,有删改)
14.(2分)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A.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飞行,成年斑头雁
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
B. 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唯一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
的候鸟,其他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C. 为了更好地生存,多数候鸟会遵循本能,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
但并不排除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
D. 精准收集候鸟迁徙过程的数据,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将有利
于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解析] B项,根据第⑤段“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
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
条件”可知,斑头雁是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并不
是唯一的。
15.(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加
以分析。
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
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表估计、推测,说明“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
他鸟类的1.5倍”中的“1.5倍”只是一个概数(1分),这样的表述更符合
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6.(4分)斑头雁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②在穿越喜马拉雅
山脉之前,鸟群会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③在
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④为了尽
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
垭口等区域。(每点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过年的干菠菜
肖复兴
①以前,过年之前,老北京人都要准备一些干菠菜。
②当然,这里说的老北京人,指的是一般人家,富裕人家是不屑
于吃干菠菜的。
③过年必须得吃饺子,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包顿饺子。不吃饺
子,不算是过年。北京人一般有穷讲究的毛病,就像老舍先生说的:
“即使吃咸菜疙瘩,也得切得跟头发丝一样的细才行。”因此,过年的
饺子馅里,必须得翘一点儿韭菜,为的是韭菜的那一点儿绿,这样便
有了一点儿迎接春的意思。这和过去讲究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一样的,
过年的民俗,是几辈人传承下来的,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
的一点儿愿景。
④过去的年月里,春节前的韭菜,是棚子菜,可不是一般人家买
得起的。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用菠菜代替。菠菜是春天的菜,人们
会在春天买了菠菜后晾干,留到过年包饺子时用。干菠菜,从开春到
冬末,走过漫长的四季,来到年夜饭的饺子馅中,真是不容易,它是
我们中国人守候过年的真诚心意的体现。
⑤以往的岁月,过年之前,有小贩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篮子里,
专门卖的是干菠菜,赚的就是一般人家过年饺子馅里图的那一点儿绿
的那一点儿钱。
⑥买干菠菜,是有讲究的,得要点儿经验,要不容易上当,饺子
馅里的那一点儿绿,就打了折扣。清末《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凡是
带着黄土,全都打了绺儿的,才是地道的干菠菜呢;要是干干净净,
挺支楞,就是泡过水的。”泡过水的,再用水发,就不会那么绿了。所
以说,买干菠菜,别光看表面,卖相好,不见得真的好。再小的生意,
卖的人都比买的人精。
⑦小时候,年前还能够听到小贩卖干菠菜的吆喝声,但街坊们很
少买。我妈更是说谁花这冤枉钱!开春的时候,她会买点儿火牙儿菠
菜,开春季节,火牙儿菠菜和鸡脖儿韭菜先后上市,最嫩。所谓火牙
儿菠菜的火牙儿,指菠菜头儿是红的。开春时节一过,大量的菠菜上
市,火牙儿就见不到了,也就没有那么嫩了。我妈及时买点儿火牙儿
菠菜,自己晾成干菠菜,留到过年包饺子时候翘在饺子馅里,图那一
点点的绿。
⑧晾干的菠菜,头儿上的红色,已经看不出来了,有些发白,但其
余部分,在温水里浸泡之后,像水发海带一样,膨胀开来,特别是那些
叶子,还魂一般,又有了春天般的绿意。这真的是贫穷百姓过年智慧的
体现。晾晒干菜,并非菠菜一种,豆角、茄子、白菜等都可以晾成干菜。
但是,都赶不上干菠菜,水发之后,立刻能够精神抖擞地变绿。
⑨当然,晾干菠菜,也有学问。我妈的法子是买来的菠菜,不能
过水洗,就那么摊平,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不能到太阳底下去晒,
那样一晒,再好的火牙儿菠菜,也没法子还阳返绿了。我妈说,那是
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⑩那时候,没觉得我妈说得对。现在想想,再不济的日子,过年,
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选自《今晚报》2024年2月3日,有删改)
17.(4分)梳理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线索 事件
①_________ _____ 过年买不起韭菜,就用干菠菜代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的干菠菜
买干菠菜有讲究,需要经验
妈妈买来火牙儿菠菜,晾成过年的干菠菜
晾干菠菜也有学问,要保留住菠菜的精气神儿
18.(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我妈说,那是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②过年,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句中的“精气神儿”指的是晾干后的菠菜经过温水浸泡之后立刻能
够精神抖擞地变绿,让人感受到一点儿春天的意思。(1分)第②句中
的“精气神儿”指的是人处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仍能
热爱生活,追求美好。(1分)
19.(3分)文章讲的虽是过去北京一般人家过年的讲究,但在第③段
却引用了老舍先生的话,又在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的内容,
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引用老舍先生的话解释了老北京人“穷讲究”的原因,是对他们
“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的一点儿愿景”思想的肯定(1分);
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卖干菠菜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
(1分)。这两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增
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1分)
20.(3分)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通过对老北京人过年追求“那一点儿绿”的描述,流露出作
者对老北京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精神的赞扬之情;②通过介绍人们
制作过年的干菠菜的情形,赞扬了贫穷百姓过年的智慧;③通过文末
对妈妈说的话的认识的改变,流露出作者对妈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④作为老北京人中的一员,整篇文章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艰难岁月中
的简单幸福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每点1分,答
出三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班级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甲】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
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
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
传,是很费了心思的。……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
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
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
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
(选自《经典常谈》)
【乙】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
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
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
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
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选自《朝花夕拾》)
21.(2分)《经典常谈》这部书中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其中
《__________》是一部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而 《______》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说文解字
春秋
22.(3分)《经典常谈》按照“经、史、子、集”对书籍进行分类,如
果将《朝花夕拾》里的文章也进行分类,请拟定一个主题,选出相应
篇目(不少于三个),阐述分类理由。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
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趣”与“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在百草园嬉戏,得到《山海经》的惊喜,对庙会的好奇,
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隐鼠被误踩,被要求背书而耽
误看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
23.(2分)两个选段中,体现出了朱自清和鲁迅对待传统典籍、传统
文化的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典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传统文化。
鲁迅:《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残忍虚伪,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嘲讽与批判。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2024·十堰期末)五四青年节,央视推出专题节目“闪光
的青春”颁奖盛典,向在自己的青春站位上勇担当、有作为的“追光者”
致敬!请你和小雅一起为活动出份力。
任务一: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
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
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
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
请选择你最喜爱的“追光者”,为其写一则颁奖辞。(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心中的“追光者”是黄文秀,我为她写的颁奖辞是:有
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
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
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任务二:“光”或许引发了你的想象与联想,请你写一首小诗,在
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在黑暗中徘徊/寻觅着那一丝光芒/它如微光闪烁/指引内心的方向
【示例二】光,温馨而明亮/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它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勇敢地迈向未来
【示例三】光,如同希望的火种/在我心中燃烧/它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跨越了无数的障碍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自然的洗
礼、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自
然之光、关爱之光、富有深意之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
成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
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忍
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请以《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只要一直在追光的路上,我们平
凡的生命也能画出一条星光闪耀的轨迹。
请将《微光也有____》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追逐光,遇见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光,会
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光,会激发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
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
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期中测试03
范围:第1-3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寻找诗意人生”活动,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语文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2分)所谓文学经典,如曹丕所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经”原作“坙”(图一),好像织布机上排列着的纵线。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典”(图二)的意思是:两只手捧着“册”(竹简)。
2.(2分)“经”字的本义是织物的纵线,后引申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四书五经”中的“经”;也可以引申为从事、治理,如“经纬天下”中的“经”。那么,“典”本义是重要的①文献或书籍,后来引申为准则、制度等含义,如“经典”“②引经据典(典故、典雅、典范、典章等皆可)”等词语。
3.(2分)在活动过程中,宣传部的同学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请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词,分别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不禁秋②都入酒
上联:明月映江,长亭一曲,过客离愁②
下联:清风醉人,细雨千弦,旷野归鸿①
4.(8分)在“与经典诗文邂逅”环节,八年级(2)班同学的朗诵词不完善,请你帮忙补写。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欣赏古文,我们惊叹于王叔远雕刻的核舟“罔不因势象形,①各具情态”的精巧逼真(魏学洢《核舟
记》);感慨于桃花源“②芳草鲜美,③落英缤纷”的亦真亦幻
(陶渊明《桃花源记》)。品读古诗,我们看到洞庭湖“④气蒸云梦泽,⑤波撼岳阳城”的汹涌澎湃(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听到劳役者对统治阶级“微君之故,⑥胡为乎中露”的质问
(《式微》);感受到男子“求之不得,⑦寤寐思服”的执着
(《关雎》);猜测到女子约会不遇“一日不见,⑧如三月兮”的失落惆怅(《子衿》)……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领略它的多姿多彩。
5.(3分)在古诗文朗诵环节,小意把下面这张图片作为背景图放置在大屏幕上。请你从图片的内容和构思特点两方面简述选用它的理由。
【示例】①内容:画面中有一条江,一个渔翁撑着小舟在江面前行。左边有一棵高大的垂柳,其下有一棵松树和一只鹤。江面远处是连绵群山,山上有几只鹤飞过。画面右边写着“中华古诗文朗诵”几个大字。(1分)②构思:这是一幅由江、小舟、渔翁、垂柳等元素组成的水墨画,这些元素都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具有古典韵味;文字“中华古诗文朗诵”与古诗文朗诵的环节相吻合。(2分)
6.(3分)“寻找诗意人生”活动即将结束,小诗撰写了一段活动总结。请你阅读以下文字,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台上精彩留不住,诗文虽过涤(tiáo)胸怀”。此次“寻找诗意人生”活动顺利落下维幕。古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suǐ),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A】古典文化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B】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热情高涨,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C】今后我们还会举行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1)语段中有一处读音有误,请找出并修改:“涤”应读作“dí”。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维”应改为“帷”。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该句并修改语病:【B】句有语病,删去“通过”或“使”。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2024·荆州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②。
静女其娈③,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④女美。自牧归荑⑤,洵⑥美且异。匪⑦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shū):美好,漂亮。②踟蹰(chíchú):徘徊、犹豫。③娈(luán):美好。④说怿(yì):说,同“悦”。怿,喜爱。⑤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象征婚姻。⑥洵:实在,诚然。⑦匪:同“非”,意为不、不是。
7.(2分)诗中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所表现的因思念而内心状态的不平静与《关雎》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
8.(2分)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与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仅一字不同,这里运用了重章叠句手法,达到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A)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B)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C)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选自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有删改)
【注释】①儋:儋州。②罗浮: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悔改。
9.(4分)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言文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潭中鱼可百许头 课内迁移法: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1)大约
葺茅竹而居之 根据语境推断:上文说“置家罗浮之下” (2)居住
书来告曰 查阅词典法:①书写,记载。②文字。③书信 (3)书写,记载 (填汉字)
犹可考也 联想成语法:历历可考 (4)考察
10.(2分)请将“而”“亦”“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乃)B.(亦)C.(而)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答案]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12.(2分)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的原因。
13.(4分)【甲】【乙】两文中,柳宗元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排解苦闷?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柳宗元面对小石潭清幽的环境,先是感到快乐,而后因环境过于清冷,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最终选择离开,以离开的方式排解苦闷,体现了他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2分)苏轼被贬后,喜欢陶渊明的诗和为人,希望以陶渊明为榜样度过晚年,借对陶渊明的推崇来排解苦闷,体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仍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2分)
[解析]附【乙】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用茅草、竹子搭建房屋居住,每天吃苦菜和芋头。先生一生唯独喜欢作诗。这时,我也被贬到海康,他写信告诉我说:“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喜欢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然而他的诗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不过我对于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像他的为人,实在让我有所感慨。我如今做了半辈子官,触犯了世间的祸患,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的万分之一
的原因。”唉!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一束带拜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做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磨困扰,最终也不能悔改,以至于遭遇大难,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谁会相信他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的君子,他们一定会给以正确的评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小小斑头雁,何以飞越喜马拉雅?
赵雪冰
①在喜马拉雅山,低温、缺氧,人类呼吸都困难。可为了迁徙,
斑头雁却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斑头雁平均体重2.5公斤,是世界公认的飞行高度最高的鸟类之一。斑头雁为什么可以飞这么高?
②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恶劣,低温、缺氧,对任何动物来说都是严峻挑战。斑头雁之所以能每年两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与其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斑头雁的肺更大、更扁平,这样的肺部结构让斑头雁得以尽可能多地吸入氧气;与此同时,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不仅如此,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
飞行。种种因素叠加,斑头雁与重量相似的其他鸟类相比,其储氧、用氧能力均更胜一筹。
③除此之外,为了飞得更高、更远,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特别是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鸟群会格外谨慎。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后,便会结成齐整优美的“人”字队形,飞越喜马拉雅山。
④飞越喜马拉雅山,虽然理论上需要飞到近9000米的高空,但卫星追踪数据显示,大部分斑头雁平常的飞行高度往往在5000米到
7000米之间。这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
⑤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与斑头雁差不多同一时间段迁徙的赤麻鸭,选择的迁徙策略便是绕开喜马拉雅山脉,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到川西和云贵高原过冬。选择哪条线路、飞行多长时间,又越过多少障碍,不同候鸟有不同的进化答案。唯一不变的是,在一次次南来北往中,候鸟克服山高路远的困难,如约出发、按期抵达。
⑥观察发现,除了鸟类自身基因,生存环境也会影响候鸟个体是否迁徙。统计显示,越往高纬度地区,候鸟所占比例越高。因为越是高纬度地区,冬季越漫长、温度也更低,这也直接导致鸟类的食物数量相应减少。候鸟为了更好地生存,只能迁徙。而如果食物充足,加上人工诱导,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但多数候鸟依然会遵循本能,继续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
⑦尽管我们很早就发现了候鸟会迁徙,但关于候鸟迁徙,依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谜。有些幼鸟会独自迁徙,毫无经验为什么也能识别线路?相应的导航机制是如何形成的?要解答这些问题依然需要研究者持续收集候鸟迁徙数据。从环志到如今的卫星定位,对候鸟迁徙过程数据的收集更加精准,也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进而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8日,有删改)
14.(2分)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尽可能将能量用于飞行,成年斑头雁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减慢。
B.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唯一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其他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C.为了更好地生存,多数候鸟会遵循本能,踏上充满未知的迁徙之路;但并不排除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有些鸟类个体也可能从候鸟变成留鸟。
D.精准收集候鸟迁徙过程的数据,全面地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将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候鸟。
[解析]B项,根据第⑤段“依靠物种独特的生理条件,斑头雁成为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很多小型候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可知,斑头雁是少数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候鸟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
15.(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试加以分析。
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强大
●
的心脏可以将肺部吸收的氧气更快地输送到身体各处。
“约”表估计、推测,说明“斑头雁心脏与身体质量的比值更大,约为其他鸟类的1.5倍”中的“1.5倍”只是一个概数(1分),这样的表述更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6.(4分)斑头雁能成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①对氧气“吸得多、送得快、用得好”有直接关系;②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之前,鸟群会囤积脂肪、观测天气、研究线路,做足准备;③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集群飞行,一路飞飞停停,不断补充能量;④为了尽可能降低飞行难度,斑头雁迁徙过程中会优先选择海拔较低的山谷、垭口等区域。(每点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过年的干菠菜
肖复兴
①以前,过年之前,老北京人都要准备一些干菠菜。
②当然,这里说的老北京人,指的是一般人家,富裕人家是不屑于吃干菠菜的。
③过年必须得吃饺子,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包顿饺子。不吃饺子,不算是过年。北京人一般有穷讲究的毛病,就像老舍先生说的:
“即使吃咸菜疙瘩,也得切得跟头发丝一样的细才行。”因此,过年的饺子馅里,必须得翘一点儿韭菜,为的是韭菜的那一点儿绿,这样便有了一点儿迎接春的意思。这和过去讲究新桃换旧符的意思是一样的,过年的民俗,是几辈人传承下来的,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的一点儿愿景。
④过去的年月里,春节前的韭菜,是棚子菜,可不是一般人家买得起的。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用菠菜代替。菠菜是春天的菜,人们会在春天买了菠菜后晾干,留到过年包饺子时用。干菠菜,从开春到冬末,走过漫长的四季,来到年夜饭的饺子馅中,真是不容易,它是我们中国人守候过年的真诚心意的体现。
⑤以往的岁月,过年之前,有小贩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篮子里,专门卖的是干菠菜,赚的就是一般人家过年饺子馅里图的那一点儿绿的那一点儿钱。
⑥买干菠菜,是有讲究的,得要点儿经验,要不容易上当,饺子馅里的那一点儿绿,就打了折扣。清末《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凡是带着黄土,全都打了绺儿的,才是地道的干菠菜呢;要是干干净净,
挺支楞,就是泡过水的。”泡过水的,再用水发,就不会那么绿了。所以说,买干菠菜,别光看表面,卖相好,不见得真的好。再小的生意,卖的人都比买的人精。
⑦小时候,年前还能够听到小贩卖干菠菜的吆喝声,但街坊们很少买。我妈更是说谁花这冤枉钱!开春的时候,她会买点儿火牙儿菠菜,开春季节,火牙儿菠菜和鸡脖儿韭菜先后上市,最嫩。所谓火牙儿菠菜的火牙儿,指菠菜头儿是红的。开春时节一过,大量的菠菜上市,火牙儿就见不到了,也就没有那么嫩了。我妈及时买点儿火牙儿菠菜,自己晾成干菠菜,留到过年包饺子时候翘在饺子馅里,图那一点点的绿。
⑧晾干的菠菜,头儿上的红色,已经看不出来了,有些发白,但其余部分,在温水里浸泡之后,像水发海带一样,膨胀开来,特别是那些叶子,还魂一般,又有了春天般的绿意。这真的是贫穷百姓过年智慧的体现。晾晒干菜,并非菠菜一种,豆角、茄子、白菜等都可以晾成干菜。但是,都赶不上干菠菜,水发之后,立刻能够精神抖擞地变绿。
⑨当然,晾干菠菜,也有学问。我妈的法子是买来的菠菜,不能过水洗,就那么摊平,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不能到太阳底下去晒,那样一晒,再好的火牙儿菠菜,也没法子还阳返绿了。我妈说,那是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⑩那时候,没觉得我妈说得对。现在想想,再不济的日子,过年,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选自《今晚报》2024年2月3日,有删改)
17.(4分)梳理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线索 事件
①过年的干菠菜 过年买不起韭菜,就用干菠菜代替
②买干菠菜有讲究,需要经验
③妈妈买来火牙儿菠菜,晾成过年的干菠菜
④晾干菠菜也有学问,要保留住菠菜的精气神儿
18.(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我妈说,那是把菠菜的精气神儿给晒得没魂儿了!
②过年,可不就是过个精气神儿··嘛!
第①句中的“精气神儿”指的是晾干后的菠菜经过温水浸泡之后立刻能够精神抖擞地变绿,让人感受到一点儿春天的意思。(1分)第②句中的“精气神儿”指的是人处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仍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1分)
19.(3分)文章讲的虽是过去北京一般人家过年的讲究,但在第③段却引用了老舍先生的话,又在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的内容,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第③段引用老舍先生的话解释了老北京人“穷讲究”的原因,是对他们“借助过年,满足心底哪怕再微薄的一点儿愿景”思想的肯定(1分);第⑥段引用《燕市积弊》一书中说卖干菠菜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1分)。这两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1分)
20.(3分)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示例】①通过对老北京人过年追求“那一点儿绿”的描述,流露出作者对老北京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精神的赞扬之情;②通过介绍人们制作过年的干菠菜的情形,赞扬了贫穷百姓过年的智慧;③通过文末对妈妈说的话的认识的改变,流露出作者对妈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④作为老北京人中的一员,整篇文章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艰难岁月中的简单幸福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班级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甲】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心思的。……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
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
(选自《经典常谈》)
【乙】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僊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选自《朝花夕拾》)
21.(2分)《经典常谈》这部书中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其中
《说文解字》是一部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而《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
22.(3分)《经典常谈》按照“经、史、子、集”对书籍进行分类,如果将《朝花夕拾》里的文章也进行分类,请拟定一个主题,选出相应篇目(不少于三个),阐述分类理由。
主题:童年的“趣”与“憾”
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分类理由:在百草园嬉戏,得到《山海经》的惊喜,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隐鼠被误踩,被要求背书而耽误看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
23.(2分)两个选段中,体现出了朱自清和鲁迅对待传统典籍、传统文化的怎样的态度?
朱自清: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典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传统文化。
鲁迅:《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残忍虚伪,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强烈的嘲讽与批判。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2024·十堰期末)五四青年节,央视推出专题节目“闪光的青春”颁奖盛典,向在自己的青春站位上勇担当、有作为的“追光者”致敬!请你和小雅一起为活动出份力。
任务一: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
请选择你最喜爱的“追光者”,为其写一则颁奖辞。(80字左右)
【示例】我心中的“追光者”是黄文秀,我为她写的颁奖辞是: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任务二:“光”或许引发了你的想象与联想,请你写一首小诗,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在黑暗中徘徊/寻觅着那一丝光芒/它如微光闪烁/指引内心的方向
【示例二】光,温馨而明亮/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它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勇敢地迈向未来
【示例三】光,如同希望的火种/在我心中燃烧/它给我力量,给我勇气/让我跨越了无数的障碍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自然的洗礼、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自然之光、关爱之光、富有深意之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忍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请以《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只要一直在追光的路上,我们平凡的生命也能画出一条星光闪耀的轨迹。
请将《微光也有》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追逐光,遇见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光,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光,会激发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