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3.“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两弹一星
C.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
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6.下列关于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
B.为了执行中共“八大”所定的任务
C.为了贯彻1958年总路线
D.建设社会主义时急于求成
7.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8.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 ( )
A、农村纷纷实行赎买政策
B、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规模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10.“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1.下图是根据盐城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的正确判断是
A.1958年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B.袁隆平作出重要贡献
C.此表反映情况属实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12.1958年8月15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丰硕
B.大跃进浮夸成风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显著
D.农业科技大显神威
13.下列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事件不同,这个事件是( )
A.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 B.“大跃进”的开展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1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B、决定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5.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认识不清
C、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D、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
16.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右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C.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8.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首诗中的“一桥”指的是( )
A.钱塘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青藏公路
20.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21.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22.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23.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口号、标语、宣传画往往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宣传画应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4.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重大失误,下列一组图片是对 “大跃进”时期的社会现象的反映,这些图片反映的现象是(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2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二、填空题
26.1958年后,党中央发动了 和 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7.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的 。
28.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1分)
29.1956年中共 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的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78年中共 完成了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0.中国共产党不断地与时俱进,领导中国人民在机遇与挑战中劈波斩浪。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 。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 的战略决策。
(4)1992年邓小平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三、问答题
31.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四、综合题
33.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了什么成果?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哪两次重大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4.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A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运动主要在什么区域开展?它的推行使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B农民报名入社,“社”是指什么?这场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农村土地由“分”而“和”的目的是什么?
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左倾错误的表现有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题干的“多快好省”不符合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应是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C进行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D“文化大革命”从1966-1976年,都不符合时间要求,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就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通过分析题干可知,“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属于浮夸风;“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属于“共产”风,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根据课本所学可知A、C、D项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B两弹一星是六七年代的成就,是探索时期的成就。而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B不在一五计划期间,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根据课本所学,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6.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制定后,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所以错误的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执行中共“八大”所定的任务不是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文化大革命是党和人民错误发动的,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实行的,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图片就是浮夸风的体现,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是党和人民错误发动的,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上述打油诗反映的是“大跃进”时的浮夸风。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图片所给提示信息:1958年的亩产量达到2500斤以上。因为现在的水稻亩产量还达不到2500斤;1958年的亩产量达到2500斤以上这一数据不可信。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图片“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1958年8月15日的《人民日报》 。因为这是典型的浮夸风,这种现象是发生在大跃进期间。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3.
【解析】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8年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造成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忽视客观规律,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的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由于我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事发生在1960年,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走向社会主义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不能全面概括题干,A排除;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指的是大跃进,不合题意,排除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是浮夸风的体现,“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至1957年,杂交水稻最早培育成功是在197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1978年,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生产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诗词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1956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有可能,因为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 产出第一辆汽车;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和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不可能发生,因为这一现象只有在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的现象不可能出现,因为这种现象只能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才可能见到。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来完成此题,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应的时间段是1966——1976年,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要求,因此,③应予以排除,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2.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的会议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要求选出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上对当时的中国国内形势做了正确的分析,认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之间的矛盾,明确指出了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高指标、浮夸风盛行,所以根据上述口号、标语、宣传画可判断,应出现在“大跃进”时期,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运动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浮夸风1958年至1960年间大跃进时 期的产物,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 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 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地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B点到C点,指的是从1957年到1960年,这一阶段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都是左倾错误的集中体现,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6.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所以答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7.武汉长江大桥
【解析】
试题分析:毛泽东诗词中的这座桥是“一五”计划时期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
考点:武汉长江大桥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掌握“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的成就。
28.焦裕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就有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29.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试题分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30.(1)良好开端(2)多快好省(3)改革开放(4)南方谈话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成果与良好开端,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纠正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
31.
(1)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2)公私合营 赎买 三大改造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的措施是: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 战争,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政策又是赎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2.
(1)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2)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八大的背景:1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左倾错误依然存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的曲折过程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的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后,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我们得到的认识是: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33.
(1)答:“一五”计划时期。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或答:形成了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
(3)答: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标志是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义改造。
(4)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5)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要搞个人崇拜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起步”指的是“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成果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等重要的会议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二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都在首都北京召开。其中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度建立”指的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1958-1960年全国范围里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 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 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要搞个人崇拜。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4.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新解放区 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发展农村生产力 提高农民积极性
(4)党和政府要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以维护农民最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A指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这场运动主要在新解放区开展;它的推行使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的变化是: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B农民报名入社,“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场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此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农村土地由“分”而“和”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给农民谋福利,有利于发展农业,同时为工业化的开展,准备基础。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的道理是:党和政府要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以维护农民最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促进农业的大力发展,保证经济的建设。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