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练习巩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练习巩固(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1 19: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国外交的成长,不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重大成就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建交
D.中日建交
2.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这里的“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是指( )
A.发动朝鲜战争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美国允许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方针
4.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
A.成功举办APEC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入世贸组织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5.下图是1949—2008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直接导致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
C.1992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了建交新高潮
D.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
6.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从来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这说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③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邓小平曾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你认为下列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比较“清醒”的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B.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中国与它势不两立
C.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应该与它结盟
D.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上差异太大,没有合作的可能
8.下图是2015年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促使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9.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11.“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是
A.祝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祝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3.2014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日 APEC 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 2001 年 APEC 会议在上海举办 后,时隔 13 年后重回中国。APEC 的全称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4.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三次建交高峰,导致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亚非会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③重返联合国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17.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18.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艰难的探索历程 D.走向世界舞台
19.“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出席万隆会议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20.2015年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43周年。43年前,迫使日本急切要求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下列哪一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 )

21.1971年10月26日,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时说道,“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让基辛格惊诧的国际性事件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万隆会议召开
22.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3.1971年11月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照片,并写着“中国人来了!”这里“中国人来了!”说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
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4.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漫面《梅开三度》(如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其中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填空题
26.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 ”的伟大构想。
27.______(人名)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______(人名)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三、问答题
28.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会议?(1分)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起了什么作用?(2分)
29.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请你帮助小王理顺一下中美建交的基本过程。
30.

(1)图1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1分)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分)
(2)哪一外交成就,让图2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1分)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图3中“历史性的”握手所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四、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有关中国历史上哪位重要领导人的史实?
(2)材料一被概括为什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4)材料二被概括为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有何意义?
32.八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近现代外交”为主题创建了一个历史主页,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网页找到的图片和材料,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材料三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四 “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请你列举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周恩来的话。
(2)材料一图2和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从周恩来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3)材料一图3中的中国外交人员开怀大笑是因为什么事情?请你简单概述这一事件。
(4)小明在网页中把材料一图1与材料四组合到一起,写了一个标题叫“历史性的握手”,请你帮助注明时间是哪一年?在上世纪70年代除中美外交的发展外,我国还取得了许多外交成就,请列举3例。
(5)有网友在浏览网页时不理解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什么意思,发了一个提问帖,请你来帮他解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符合题意,A发生在1953年,C发生在1979年,D发生在1972年,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内容。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是“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题文选项可知,成功举办APEC会议是200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是1955年。其中,B选项属于20世纪70年代,A选项和C选项属于21世纪初,D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选项中B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识。从1949—2008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可以看出和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的体现。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所以C认识错误;直接导致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是尼克松访华,所以B认识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你啊提出,所以A认识错误,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
6.D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从来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这说明了两点: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不会去侵犯别国领土主权,但是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故A项正确。
B项,针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应坚持反对立场,但“势不两立”的说法错误,中美两国应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故B项错误。
C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与美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并不是与其“结盟”。故C项错误。
D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的不同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求同存异”发展战略,所以中美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2015年的60年前正好是1955年,因此这里的亚非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标志中两个a虽然造型不同,但却有着交集,反映了亚非各国虽然社会经济状况不同,但是仍然能够找到共同点,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这与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内涵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的处理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一边倒”是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政策,不结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对外政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A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为本题主要考查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此题选A。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可知,材料所述对象提出与外交活动有关;根据“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可知,这一外交政策提出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结合“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一意义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向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26届联大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 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终于被承认了。这是中国和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长期斗争而取 得的重大胜利。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成就。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BCD都是历史事实,所以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美关系的改善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0月,中日建交;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知道了时间,就可以知道正确选项。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小球转动打球”指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伙伴关系”指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因此,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内容。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求同,立异,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6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2015、43年前”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迫使日本急切要求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21.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1971年10月26日”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只有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的成就。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只有B.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发生在1971年,“中国人来了”当然是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大家庭,所以本题应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A.、B.、C.均为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所以本题应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26.求同存异 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7.邓小平 周恩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和周恩来的历史功绩。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构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走向社会主义之路·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万隆会议
28.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分)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9.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代表团的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重点是中美关系、中美建交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的再现。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历史事件的考查是材料分析题中的重要考点,我们必须掌握准确,并加以运用。
30.
(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1分)。求同存异(1分。)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分)。综合国力的提高(1分)。
(3)尼克松访华(1分)。结束了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图一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图二是《乔的笑》,主要反映的是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图三历史性的握手,反映的是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这一握手出现在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件中,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尼克松访华产生的影响是: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31.
(1)周恩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
(3)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4)求同存异方针;针对的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亚非会议刚一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分歧;有力的推动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2.
(1)《马关条约》(或《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1分)
(2)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1分)机智、果敢、心怀祖国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2分)
(3)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4)1972年。(1分)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与日本建交;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任取3条作答 3分)
(5)中美两国互相敌视(对立)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件事体现了周恩来机智、果敢、心怀祖国的优秀品质。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大会,心情激动,仰天大笑。
(4)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71年10 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图1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国与日本建交。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互相敌视的状态;“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