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
③ 现代诗二首
刘大白 (1880—1932), 现
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 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用白话 作诗,是新诗的倡导者,尝试派 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 《卖布谣》等。
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嘉 兴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 冷翠的一夜》等。
字词识记
cháo
归巢
luó
剪秋罗
wěi
芦苇
bà zhàn
霸 占
鸟儿归巢
罗
巢 霸
占
苇
词语解释
1.回到自己的窝。 ( C )
2.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A ) 3.形容旋转或流动。 ( D )
4.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B )
A.一瞬 B. 斜阳 C. 归巢 D. 滴溜溜
归鸟、斜阳
秋晚的江上
头白的芦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描述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归 鸟 斜 阳
课文品读
再读课文,给前后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取 一个恰当的名字。
日 落 图
归 鸟 图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
飞在江面之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 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图
驮(联系紧密)
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
归 巢 的 鸟儿 ,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拟人化的想象,同时
也是作者情感的移入。
斜阳西坠
倦鸟返巢
背景衬托
日落图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 瞬的红颜了。
双翅— ( ◇动作描写
把斜阳掉在 江上; ◎夸张
实际画面 想象画面
飞鸟 斜阳 飞鸟 斜阳
(被动) (主动) (主动) (被动)
照 掉
色彩:白 → 红 时间:一瞬
画面色彩的迅速切换,既充满神奇, 又透 着生机。
头 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拟人
视角转换
江边
江上
◎勾勒简洁
◎想象夸引《 独 特 五鬼丽、浪漫
◎修辞巧妙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倦鸟返巢 斜阳西坠 余晖浸染
热爱自然 语言美 意 境 美 画面美
《秋晚的江上》作者描
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 绚丽美景,表达了作者对 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整体感知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有哪些不同的活动
坐 眠 走 做梦
课文品读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说一说:诗中有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
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动景
生动地描绘出天空白云朵朵的情景。
◎视线:草地里——天上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 云霸占了半个天。
静景
调皮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心情愉悦。
原 蒙
小花牛——顽皮、可爱
动景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静景
悄无声息、不知不觉、慢慢地
花牛——做梦 太阳——偷 渡 拟人
静谧、悠闲自在
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 说一
说,写一写。
花牛吃草图 花牛玩耍图 花牛唱歌图
画面——动静交替
结构——匀称整齐
形象——生动突出
语言——活泼生动
节奏——回环往复
一边朗读, 一边将四幅画面连起来想象,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景物美— 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
太阳、青峰
画面美 —— 动静交替 律动之美
情感美 — 恬淡悠然 热爱自然
花牛歌
课文主题
《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 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里的花牛行 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作者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1. 鸟巢 (cáo) 芦 苇 (wěi)
一瞬 (shùn)( )
2. 睡眠 (mián) 霸道 (bà)
偷渡 (dù) ( √ )
3. 占据 (zhàn) 麦穗 (suì)
剪秋罗 (nuó)
课堂练习
一、在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后面打“ √”。
()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花牛的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1.他的头摇得 像拨浪鼓一样 O
2. 妹妹笑 得 弯下了腰 O
1.接着诗歌写几句,并为自
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自然美景的诗歌。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