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北冥有鱼》
—— 探寻庄子笔下的奇幻世界与哲学智慧
目录
contents
庄子与《庄子》
01
《北冥有鱼》原文解读
03
02
鲲鹏形象与象征意义
04
《北冥有鱼》的哲学思想
05
《北冥有鱼》的文学魅力
06
《北冥有鱼》朗读设计
庄子与《庄子》
01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目睹了世间的种种纷争与不公,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逍遥自在,他的思想核心在于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束缚和功利。“庄子梦蝶”,他在梦中幻化为蝶,醒来后却不知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他对现实与虚幻、物我界限的思考。
01
02
庄子其人
《庄子》的文章风格独特,想象丰富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寓言、神话等形式来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鲁迅先生评价其“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庄子》其书
《北冥有鱼》朗读设计
02
核心主题:通过鲲鹏展翅的寓言,展现庄子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与对世俗局限的超越。
情感脉络:
鲲鱼的蛰伏(深沉、神秘)
化鹏的觉醒(激昂、壮阔)
自由地翱翔(舒展、豪迈)
哲理的思考(思辨、悠远)
【设计提示】
鲲的蛰伏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设计:
重音:“北冥”“鲲”“鹏” 重读,突出主体。
停顿:在 “鲲之大” 后稍作停顿,引发想象。
语气:低沉、缓慢,带有神秘感,以表现鲲的蛰伏,为化鹏蓄力。
化鹏与展翅
原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设计:
语气:激昂、充满力量感。
重音:“怒”“垂天之云” 重读,表现鹏的气势。
节奏:加速,配合 “怒而飞” 的动态感。
声调:由低到高,模拟翅膀展开的画面。
翱翔天际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设计:
语气:舒展、悠远,表现自由翱翔的意境。
重音:“海运”“徙”“天池” 轻读,营造空间感。
停顿:在 “天池也” 后延长,引发听众遐想。
引用《齐谐》
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设计:
语气:转为叙述性,稍显庄重。
重音:“志怪”“水击”“抟扶摇” 重读,突出奇伟景象。
节奏:平稳中带起伏,如讲故事般生动。
《北冥有鱼》原文解读
0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01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02
北冥之鱼,化而为鹏
振奋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01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02
海运迁徙,志在南冥
盘旋飞翔
记载
这
迁徙
凭借
离开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野马尘埃,万物相依
湛蓝
它,大鹏
表选择
吗
就罢了,表限止关系
鲲鹏形象与象征意义
03
体型硕大无比:“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些描述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鲲鹏那超乎想象的巨大体型,它的存在仿佛超越了我们对生物大小的认知界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01
力量强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巨浪,借助旋风能冲上九万里的高空,这种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出一种无可阻挡的气势。
02
志向高远:鲲鹏从北冥迁徙到南冥,跨越了漫长的距离,这一行为体现了它远大的志向和对远方的不懈追求。它不满足于眼前的安逸,而是勇敢地向着未知的远方前行,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03
形象特点
01
02
03
对自由的追求:庄子通过鲲鹏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鲲鹏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不受世俗的束缚,象征着人们对摆脱现实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超越平凡:鲲鹏的巨大和强大,与周围平凡的事物形成鲜明对比,它象征着一种超越平凡、突破局限的精神。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小目标和小成就所限制,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
道家思想的体现:鲲鹏的变化和迁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它借助海运和旋风的力量实现迁徙,暗示着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违背自然,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象征意义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北冥有鱼》的哲学思想
04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一种无所依赖、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鲲鹏体型硕大、力量强大、高飞远翔,但它仍然需要借助海运和旋风的力量,并非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游是要超越物质的束缚,达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完全自由的境界。
Part 01
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需要忘却物我的界限,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就是要超越自我中心,不被个人的欲望和偏见所左右;“无功”就是不追求功利和成就,不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束缚;“无名”就是不追求名誉和地位,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逍遥。
Part 02
逍遥游的境界
这种万物相对性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不要片面地评价事物的好坏、大小、高低。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
鲲鹏虽然强大,但它需要借助海运和旋风才能迁徙;而微小的尘埃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也依赖生物的气息才能飘动。这表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没有绝对的强大和弱小,也没有绝对的自由和束缚。
万物的相对性
《北冥有鱼》的文学魅力
05
例如,鲲鹏从鱼化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在迁徙过程中的种种神奇表现,都是庄子丰富想象力的体现。这种想象不仅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为庄子传达哲学思想提供了生动的载体。
庄子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鲲鹏这一奇幻的形象,以及北冥、南冥、天池等神秘的场景。这些想象超越了现实的限制,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
本文通过鲲鹏的寓言故事,将深刻的哲学思想蕴含其中,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以其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人生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学会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生动的寓言
庄子的语言汪洋恣肆、富有变化,运用了夸张、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夸张的描写,突出了鲲鹏的巨大和力量;“其翼若垂天之云”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鹏翅膀的巨大和壮观。
同时,庄子的语言还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北冥有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特的语言
总结与启示
《北冥有鱼》通过对鲲鹏形象的塑造和其迁徙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篇文章不仅是庄子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瑰宝。
对《北冥有鱼》的总结
0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鲲鹏的志向高远,不被眼前的困难和局限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学会顺应自然规律,不要盲目蛮干,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02
此外,我们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摆脱世俗的偏见和功利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富足。正如庄子所说,只有忘却物我,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让我们从《北冥有鱼》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豁达、自由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对我们的启示
【真题演练】
鲲鹏记
大 解
森林里有一棵大树,非常羡慕天上的飞鸟,幻想有一天也能飞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它的树枝尽力向两边伸展,像树干上长出了翅膀。
有了翅膀,飞翔就不再是奢望。每当有风吹过,树林里的其他树木都在摇晃,唯有它,伸展的树枝上下翻动,仿佛在吃力地飞翔。
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地里,尽管大树费力振翅,也无法离开土地半步。作为一棵树,能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了,但它不满足,它的理想是像大鹏那样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地之间自由来往。它还想飞到天外,飞到太阳的后面也不停下。
这棵大树经过多年的练习,终于有一天拔地而起,飞到了天空中。
当大树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大地发出了轰鸣,从树根拔起处喷发出一股带血的泥浆。当时,大地不仅松开了树根下的泥土,也使出了洪荒之力,把大树送入了天空。人们惊讶地望着这棵飞到天空中的大树,看见它的根须渐渐收缩,变成了锋利的爪子,它的树冠变成了鸟的头颅,一棵大树成功地完成了变身。
大树起飞以后,大地留下了伤口,泥浆向外喷涌。天空也震惊了,退到更高的地方,远近的白云也纷纷闪开,给飞翔的大树让出一条路。不,不是让出一条路,而是所有的白云都在瞬间长出了翅膀,跟在大树的身后飞翔。
一棵大树,变成了鲲鹏。
……
不,不是每一棵树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它是被大地养育和托举,也是被天空选择和邀请的冒险者,它之所以能实现飞翔之梦,也源于自己的夙愿、不断的努力和蜕变,直至超越了自身。
飞翔即历险,谁能说这不是一次赴死的过程?但是,在芸芸众生中,只有它把自己推到了绝路。时候到了,树根松动,大地准备喷发和推举,天空在召唤,太阳冒出了火苗,等待它升空。它必须把自己拔起来,在致命的一跃中完成涅槃。
飞起来以后,鲲鹏才有自己的领空。它飞起来了,但不是为了博取人们的惊呼和赞许,而是在天空中搏命。
起初,它飞得非常吃力,甚至危险重重。它在高空中差点被暴风剪断翅膀,甚至曾短暂地晕过去,昏死在空中。但是它又活了过来,它挺住了,继续飞。渐渐地,它的羽毛从绿色变为黑色,然后又变成火红色。最后,它像一个火焰精灵在天空中翱翔。
行走在天空中的大师,乃鲲鹏。
它飞着。如果天空失去边界,它就是边界;如果信仰在人间熄灭,它就燃烧,从自己的身体里捧出炽热的灰烬。在它的身体里,比飞翔更持久、更坚毅的,是它的信心。
很久以后的一天,鲲鹏从天外回来,降落在一个山巅上。并非时间挡住了去路,而是它要在泥土中重新汲取能量,完成下一次涅槃。它回到大地上,是归宿,是寻根,是赴死,还是重生?
……多年以后,有人从天空的背面回来,说鲲鹏并没有死去,它在天空中烧毁了自己的身体,从火焰中提炼出了自己的灵魂,它的灵魂依然在飞,只是寻常不可视见,有时它在时间的外面,有时在透明的光中。
(2)回顾活动过程,综合对《鲲鹏记》和表格内容的理解,阐述设计“鲲鹏”主题文化衫活动的价值。
【2023 温州卷】(1)填空。
庄子笔下的“鲲鹏”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毛泽东等就诗词借“鲲鹏”表达人生理想和 志趣追求。可见,通过“鲲鹏”表达志向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选择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文化衫,以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鲲鹏记》中的大树梦想飞上天空,凭借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变身鲲鹏,涅槃后成为永恒 的灵魂。以“鲲鹏”为主题设计文化衫,也是对“鲲鹏”这一形象的创造性使用,表达对同学们在逐梦路上不畏艰难、超越自我、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