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初学科调研测试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共18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第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 如图所示为小王家电能表的表盘,他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电路中工作30min,电能表的转盘转了60圈,则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A. 空调 B. 微波炉 C. 电热水器 D. 液晶电视
2.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考验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属于冬奥会比赛项目。如图所示是冰壶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壶受到的重力和冰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冰壶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冰壶受到惯性
C. 运动的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冰壶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推力
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和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下列选项中的节气名与其中蕴含的与物态变化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A.“大雪”节气—瑞雪可期,春意可待,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谷雨”节气—雨生百谷,寒潮已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白露”节气——夜寒昼热,水露苍茫,簬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 “霜降”节气—一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4. 秋日晴空万里,河上碧波荡漾。10月14日上午,在浑河城市中心段水域,2023年浑南区中小学赛艇嘉年华盛大启幕。如图所示为同学们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学们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比赛开始前同学们看到水中的桨发生了弯折,这是光的折射的缘故
C. 比赛时赛艇的桨是省力杠杆
D. 比赛时运动员相对于他的赛艇是运动的
5.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6日0时23分,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王亚萍老师在时隔8年后,再一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做了“浮力消失实验”,该项实验也展示了浮力和重力伴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A. 图甲载人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电能
B.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 地面工作人员是利用超声波将指令传到飞船,来控制飞船的分离、变轨和对接的
D. 既然浮力和重力是伴生的,那么在地球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6. 有关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发电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B. 图乙中电磁起重机上的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C. 图丙中扬声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
D. 图丁奥斯特实验,说明磁能生电
7. 如果你用心去体验和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下列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盘山公路是利用斜面达到省力的目的
B. 图乙: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进行遥控的
C. 图丙:高原地区用压力锅煮食物,是利用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的原理
D. 图丁:货车安很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
B.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D. 内燃机做功冲程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灯泡变暗
B.电路总功率变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C.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变大
D.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0. 2025年春晚中,秘鲁排箫(如图所示)出现在歌曲《山鹰和兰花花》的节目中。这个节目融合了秘鲁排箫与中国乐器笛子、唢呐的演奏,成为整场晚会的一大亮点。秘鲁排箫由多个长短不一的竹管或木管组成,这些管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了排箫独特的外观。管子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通过吹气来进行演奏。它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吹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吸管向两球中间迅速吹气,则将看到两个乒乓球向______(选填“两边分开”或“中间靠拢”),理由是用吸管吹气时使两球中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______。
12. 石墨烯是一种高分子构成的片状结构材料,我国95后天才少年曹原一天两登上Na-ture,被誉为“石墨烯驾驭者”。他带领团队成功使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电阻降为零,该条件下石墨烯属于______材料。该材料______用于电饭锅的发热丝(选填“能”或“不能”)。
13. 在如图甲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L不亮,小王猜测是灯泡L短路造成的。于是他用试电笔测试A点,发现氖管______(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则他的猜测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确定灯不亮的原因,他取下保险丝,接入一个与L规格相同的灯泡L1,如图乙所示,若闭合开关后,L1也不亮,则故障可能是灯______。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 如图所示滑轮组,用50N 的力将重为120N的物体以20c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做功的功率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15.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此时金属箔带______电荷,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的瞬间会有电流从______(选填“橡胶棒流向金属箔”或“金属箔流向橡胶棒”)。
三、作图题(共4分,每小题2分)
16.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7. 图甲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拾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图乙为它的简化图,请你在乙图中画出巨木对横杆的拉力F2,的力臂及人们在A点施加抬巨木的最小力F1。
四、实验题(24分,四道题)
18.(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王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所用的装置。
(1)纸板除了起到防止沸腾时水的飞溅以外,还有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_;纸板上额
外开一个小孔的目的是______。
(2)当观察到置______时,说明水正在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则水的沸点为______°C 。
(3)若想验证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收热量,小王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王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可知,水在
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
19.(6分)小王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如图甲所示,小王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
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线处,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3)小王将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将光屏移至图乙中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若此时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
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想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______移动,得到的像
将比原来______。
20.(6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重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滑轮,一个不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各一个。
(2)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G;
②组装好实验器材,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根据公式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⑤改变物重,重复上面的实验;
⑥改变动滑轮重,重做实验。
(3)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第2次实验时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论证】
(4)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滑轮组是按图______的绕线方式组装的。
(5)分析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分析第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分析第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
【交流与评估】
(6) 小王在实验中发现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很难稳定,为此他提出让弹簧
测力计保持静止时读数,你认为小王的这种想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
21.(6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1A”。
(1)小王连接电路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x”改正。
(2)将电路改正后,小玉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_____W。
(3)小王做完实验后将数据表格交给老师,老师觉得第_____次实验中的数据一定是他编出来的。
(4)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被损坏,小张又想出一种测量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法,于是找到老师要来一个开关,和一个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电路设计如图丙所示,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S1,断开S2,将P1滑到最右端,调节P2直至电流表示数为_____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片P2不动,__________,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_____。(用U额、R0、I表示)。
五、综合应用题(共22分,每道计算题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综合应用题6分。)
22.(8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重5N,底面积 20cm2的容器,向容器中装入0.3kg的水后,水深10cm,g取 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如图乙所示,将一个边长力5cm 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当木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75 cm3,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23.(8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滑动变阻器R2规格力“500.5A”。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
(1)R1的阻值;
(2)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3)R2接入电路阻值最小时,R2在10min 内消耗的电能。
24.(6分)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于是新能源汽车就顺势而生了,很多汽车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观念,生产了油电混动汽车。某款油电混动汽车不仅可以使用电力当作动力,也可以使用汽油当作动力。当车辆快速行驶或蓄电池储存电能过低时,只有内燃机工作,车前进的同时给蓄电池充电,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指有效利用能量占全部能量的百分比)。并且该油电混动汽车行驶时,“油门”踏板一旦被松开,汽车便启动动力回收系统,将减速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1)车轮胎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
(2)内燃机工作时,飞轮转了4000转,则该过程中发动机对外做_______次功。
(3)汽车内燃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常用水做工作物质,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大的特点。
(4)启用动力回收系统后,刹车距离比不启用时要_______(选填“长”或“短”)。
(5)某次测试人员驾驶一辆油电混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h,消耗燃油5kg,行驶时汽车所受阻力为1000N。此过程中,蓄电池储存的能量由满电的30%增大至满电的70%。在测试过程中牵引力做功为_______J,能量利用率为_______%;(燃油热值q=4×107J /kg,满电时电池緒存能量4.5×103J)。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A 6、B 7、ABC 8、AD 9、BC
二、填空题
10.空气(或空气柱);音调 11.中间靠拢;变小(或小) 12. 超导(或超导体);不能
13. 发光;断路 14. 30 ;80% 15. 负(或“-”或“同种”);金属箔流向橡胶棒
三、作图题
16. 如果折射光线画左侧出现线没接上的,扣 1 分。
17.注意:画出力臂 L,画出 F1,如果是垂直不画垂直符号也给分,力臂虚实、双箭头形式 都给分,力的长短不赋分。如果两个都画对,但都没标符号,整体扣 1 分。
四、实验题
18.(1)减少热损失(或“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或“缩短加热实验”或“缩短实验时间”); 使内外大气压相等(或平衡内外大气压) ; (2)气泡上升、变大;99; (3)熄灭酒精灯(或将烧杯取下来); (4)不变。
19.(1)10.0; (2)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缩小;右(或远离透镜方向);大或小均给分。
20.(2)②匀速;(3)74.1%;(4)B;(5)越高;3、5;(6)不合理(答出不合理即得分)。
21.(1)如右图; (2)0.7; (3)1; (4)①U额/RO ;②闭合 SS2,断开 S1(或“只断开 S1”,或“闭合 S2,断开 S1”);③U额(I- U额/RO)。
五.综合应用题
22.(1)p=ρgh=1.0×103kg/m3×10N/kg×0.1m =1.0×103Pa
由p=F/S得 F= pS=1×103Pa×2×10-3m2=2N
(2)G=mg=0.3kg×10N/kg=3N
∵在水平桌面上 ∴F1=G容+G=5N+3N=8N
p1=F1/S=8N/2×10-3m2=4×103Pa
(3)V=(0.05m)3=1.25×10-4m3 V 排=75cm3=7.5×10-5m3
F浮=G排=水g V排=1.0×103kg/m3×10N/kg×7.5×10-5m3=0.75N
∵漂浮 ∴F浮=G木=0.75N
∴m= G木/g=0.75N/10N/kg=0.075kg
∴木=m木/V =0.075kg/1.25×10-4m3=0.6×103kg/m3
23.(1)当 P 在中点时,R1R2串联
∵I= U /R ∴R= U/ I=6V/0.2A=30
∵R=R1+R2 ∴R1= R-R2=30Ω-25Ω=5Ω
(2)当电流为 0.5A 时,R2最小 R'= U/ I'=6V/0.5A=12
∴R2 '= R'-R1=12Ω-5Ω=7Ω
(3)W=U2I't=I'2R2 't=(0.5A)2×7Ω×600s=1050J
*注意:答案不唯一
24.(1)增大摩擦(力);(2)2000;(3)比热容;(4)短;(5)1×108J;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