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2 10:57:08

文档简介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初二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语文试题共 6 页,包括三道大题,共 22 道小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5 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1-4 题。
社会民俗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民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人情世故。《社戏》 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 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
“社 ”字由“示 ”“土 ”构成,“示 ”表示祭祀,“土 ”表示土地。社戏实际上是祭祀社神风俗 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 q í①福、文化娱乐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的“春赛 ”属 于民间娱乐,未当家的女儿在夏季归省②属于社会习俗。《灯笼》中也描写了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 看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 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 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拼音。(2分) q í①福 归省②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人情世故 B.成群结队
C.叹为观止 D.屏息敛声
3. 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病句类型及修改意见(2分)
4. 语段中两处方框内应填入的相同的标点符号是 (2分)
5.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名句。(7 分)
品味诗词,感受文人情思。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1) ,白露为霜 ”的美好意
境中;徘徊城头,从《子衿》“(2) ,悠悠我心 ”中感受恋人深情的告白;遥望山河,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 ,(4) ”中欣赏洞庭湖水的汹涌澎湃;浪迹
天涯,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 (6) ”中感受跨越空间的真挚
友情;遥望泥地,体悟《式微》“(7) ,胡为乎泥中 ”的工作环境。
二、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6-11 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 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 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 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 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有删改)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6.甲文的作者是 , 时期著名的诗人。(2 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屋舍俨然 ( ) ②便要还家 ( )
8.甲文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桃花源的美好图景的并指出美好的具体表现。 (3 分)
9.甲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请你说说桃源人“叹惋 ”什么? (3 分)
10.用“/ ”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划两处)(2 分)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11.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曾照彩云归
①高三那年,母亲陪我一起将课桌搬到了山坡上的教学楼。傍晚时分,天空红得仿佛燃起了一 场大火,而天边的彩云则是落在我们身上滚烫的尘屑。
②“ 没事的时候,你多往窗外看看,对眼睛好。”临走时,母亲如此叮嘱。而我一声不吭,只将拳 头攥得死紧, 以此表达心底的不满:这是最为艰苦的高三,我怎么会有“ 没事 ”的时候呢?6 点钟 起床,做早操,读语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吞下一个包子,把前一天不会做的题全部标红,赶在老 师进教室前去办公室问清楚……
③我当时很喜欢一句话:“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而母亲对我经历的苦难
初二语文 第 1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2 页(共 6 页)
一无所知。彼时,她正在一家生鲜店里当采购,每天凌晨3 点钟起床进货,留给我的,只有门和锁 重合的“咔嗒 ”声,短促而轻微。等我下晚自习回家时,她早已睡着,长长短短的鼾声与笔尖在试 卷上的摩擦声相互应和,蚕食了浓厚、粘稠的夜。
④我们有那样深刻的血缘关系,可我们仍然是孤独的,只能在各自的人生中沉默。
⑤高三一模,我只考了400 多分,与理想的大学相距十万八千里。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 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但彩云易散,而人仍要继续前行,哪怕一片漆黑,哪怕不知方向。
⑥学校食堂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因此,一模后,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午饭,之后午睡。仔细 算来,那应该是一天中我与母亲唯一清醒相对的时刻,然而,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温情 脉脉,相反一片狼藉。那时,我正因焦虑而频繁失眠,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只能睁着干涩的眼 睛发呆。久而久之,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我无法容忍一丝噪音的存在,连筷子碰撞瓷碗碗口的声音 都被我视作挑衅,继而与母亲爆发激烈的争吵。后来,母亲把家里所有的餐具都换成了塑料的,并 且在我午睡时,沉默地在沙发上枯坐半小时,仿佛在完成一场艰苦卓绝的修为。
⑦可是这无法安抚我,高考这把利剑使我的灵魂不得安宁。我常常一个人跑到天台上看晚霞, 直到火从天上烧到心里,才下楼将卷子翻到另一面,像是翻过了一座险峰。就这样,高三上学期便 在我反复的自我怀疑中结束了。
⑧教学楼前已经拉起大红色的百日誓师横幅,校长在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台下热情高涨,唯 独我,看着浮云掠过的天空,心想,不要勉强自己了,要不算了吧。
⑨直到那天中午,我照例回家午睡。迷糊间醒来,看到母亲举着竿子,在粘窗外树上的蝉。夏 天的树郁郁葱葱,像一捧碧色的玉。而她赤着脚,身体微微前倾,手上握着纤长的竹竿,像一个一 往无前的战士,在挥舞手上的军旗。
⑩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荒谬,我总以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战役,其实不是的, 我经历的那些挣扎与痛苦,都在母亲那里翻了倍,成了她的劫难。而她沉默地忍耐着,任凭汗水自 额头滴落,落在地上,蒸腾上升,变成笼罩在我头顶的一朵云,一朵彩色的云。
可是,母亲不是易散的彩云,她是当空的明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母亲仍在店里工作。我飞奔进去,告诉她我的分数足以上一所重点大学, 她随 口应了一声,然后抬起手,用袖子挡住了眼睛。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 分)
事件 “我 ”的情感
上高三,母亲嘱我多往窗外看 ①
下晚自习回家,母亲早已睡着 孤独
一模后,我中午回家吃饭 ②
③ 理解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
14.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说到自己的“荒谬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何会觉得自己荒谬 体现了作者什 么情感 (4 分)
15.文章以“ 曾照彩云归 ”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乙)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9 题。
【材料一】
弘扬非遗之美,体现民族魅力
①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一大特色。非遗来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其发展 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土壤。植根于乡村土地之上,在海南,不少乡土文博馆以地方非遗为主题,展示 着非遗独特的风情。
②在文昌市东郊镇航天大道旁,背靠万亩椰林,坐落着一座海南椰雕文化展览馆。馆内藏有千 余件椰雕作品,主要以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传承人符史琼所制作的椰雕作品为主。 栩栩如生的鹤、惟妙惟肖的耕牛、工艺精湛的各类容器……不起眼的椰子壳也能成为艺术品,在展 览馆里细细观赏,感受独具海南色彩的椰风海韵。
③截至 目前,海南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32 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82项,市县户黎族、苗族等 少上非遗项 目 300 多项 。其数民族数民族聚居区积累的非遗是海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 。 除了这些小众的乡土文博馆,群众艺术馆也承担着弘扬非遗的职能。据介绍, 目前海南共有 23 个 群众艺术馆,通过在群众艺术馆开设非遗相关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宣传普及非遗,扩大非遗的影响 力。
④位于儋州市那大镇发源路的儋州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获得传统音乐“儋州调 声 ”、传统技艺“晒盐技艺 ”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该文化馆还打造了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 心,对公众长期免费开放,通过图片、音像和实物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一站式 ”参观儋州国家级、 省级、市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能感觉到气氛很欢快。”来自江西南昌的旅客刘晓昀第一次听 到了儋州调声,这让她对儋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材料二】
探索非遗跨界+融合,推动非遗焕发生机
①近年来,省群艺馆聚力创新服务模式,以“跨界+融合+创新 ”的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的 生机。3D 动画片《漫话琼剧》就是探索成果之一。
②《漫话琼剧》第二季全面升级,拓宽了文化视角、创新了叙事结构,共选取 10 个经典剧目 中的经典唱段,对唱段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个性特点、唱腔唱词等内容进行解析。部分剧集还 别具匠心地插入了东坡文化等海南特色元素,让青少年能够通过一部动画片记住琼剧知识、经典故 事、经典唱段,同时学习海南传统文化。视频最后,主创方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帮助观众记住 重要知识点,并将琼剧经典唱段进行动画演绎、加上唱词字幕,由琼剧名家配音领唱,以便进一步 传唱。
【材料三】
非遗数字化发展,绽放时代魅力
如何让蕴藏丰厚的非遗资源更好绽放时代魅力 不断传承创新,让非进“ 活 ”起来、“火 ”起来
初二语文 第 3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4 页(共 6 页)
是关键。非遗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展示和传播的过程,包 括但不限于3D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通(AR)、在线博物馆、数字档案等手段。通过这些 技术,不仅可以高精度地还原和保存传统的艺术形式,还能让更多的观众以互动的方式体验非遗的 魅力。非遗数字化过程的不断推进,也为非遗资源的活化传承不断注入活力。例如,在大型文化节 目《非遗里的中国》中,中国歌剧舞剧院为 11 个省份的六大非遗门类、27 项非遗技艺进行了秀演, 通过 3D 影像技术为人们还原古代自然人文生活场景;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共 举办了6200 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上活动2400 多项,通过AI、全息投影等方式完美呈 现非遗传统文化。无论是非遗传统技艺通过社交网络、视频直播等路径广为传播,还是非遗档案和 文化记忆通过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得以存续,抑或先进数字技术手段给人们带来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 “非遗+数字 ”的有机结合,都为其现代化传承提供了蓬勃动力。
1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海南的乡土文博馆植根于乡村土地之上,都以地方非遗为主题。
B.材料二第②段运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说明顺序对《漫话琼剧》第二季展开了介绍。
C.材料三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如何解决问题,采用了“总一分 ”的结构进行说明。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非遗文化,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之美。
17.有同学认为【材料一】第③段加点词“截至目前 ”可以删去,你赞同吗 请表明态度并简述理由。 (3 分)
18.请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整合一条信息,印证【材料三】中“非遗+数字 ”有机结合 发展的说法。(2 分)
19.【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说明其作用。(3 分)
(三)名著阅读(5 分)
20.览名著,传承文化经典。
文段一: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 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做了宦者做的官,中令书,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 他死后,他的外孙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文段二: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 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
(1)【文段一】中的“他 ”是指 ,“书 ”是指《 》,此“书 ”共 篇.(3 分)
(2)【文段二】中的“这部书 ”是指(2 分)
A.《汉书》 B.《国语》
C.《春秋》 D.《战国策》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21.班级开展以“巧妙应对,彰显涵养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你被推选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并拟写了下面这段开场白。其中不恰当或不得体的一 句是(2 分)
①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持人晓阳。②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面对 他人的提问、建议、质疑,那如何得体、巧妙地做出回应呢?③今天,我们会聚贵班,便是为了听
取大家的鄙见,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得体地应对各种情况。④让我们在活动中,用心感受,积 极表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A. ①句 B. ②句 C. ③句 D. ④句
(2)任务二: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力求恰切;听人讲话,要能听出发话人的言外之意。请认真阅 读下面人物的对话,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者胡适,长于文章,也善于辞令,但有一次却因言辞不当讨了个难堪。
在一次宴会上,胡先生遇到八十多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的说了这么一句:“齐先生,我 看你活到九十岁绝无问题!”
齐先生先是一愣,然后沉着脸说道:“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年过九旬,精神矍铄的老叟,大 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他勃然大怒说:‘我又不吃你家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岁? ’”
胡适一听急忙道歉:“ ”。
①胡适的本意是: ,但在齐先生听来,却是: 。(4 分)
②齐先生讲故事的目的是: 。(2 分)
③根据情境,补写出胡适道歉的话: 。(2 分)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作文(1)蹒跚学步时,陪伴是妈妈的手,在前方一次次的扶持,一寸寸把我的足迹丈量;寒窗灯影 时,陪伴是父亲的家书,折了又拆,拆了又折,折成一方小小的纸船,载着一声声叨念,漂泊在我 的心海……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请以“陪伴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骆驼走得虽然慢,但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大路走尽了还有小路,只要不停下脚步,人生的旅途 中就能有数不尽的风光。有了坚持虽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一定会失败。不放弃的时间延长一 秒,成功的希望就能多一分。
作文要求: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初二语文 第 5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6 页(共 6 页)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初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 (15分)
1.①祈 ② xǐng 2.D
3. 语序不当,应将“世代传承”和“创造”调换位置。
4.、或顿号
评分说明:本题8分。每小题2分。
5. (1)兼葭苍苍
(2)青青子衿
(3)气蒸云梦泽,(4)波撼岳阳城
(5)海内存知己,(6)天涯若比邻
(7)微君之躬
评分说明:本题共7分。每句一分,错字、别字、漏字、增字均不得分。
二 、阅 读 (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陶渊明 东晋
评分说明:本题2分,每空1分。
7.整齐的样子; 同“邀”,邀请
评分说明:本题2分,每空1分。
8. 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自由快乐
评分说明:本题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为世外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而叹惋。
评分说明:本题3分,任答三点即可。
10.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评分说明:本题2分,每“/” 处1分。
11.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和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评分说明:本题3分。暗示内容1分,愿望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12 . ①不满 ②暴躁 ③看到母亲赤脚举竿粘蝉
评分说明: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彩云比作春潮,生动形象地写出晚霞的美丽,既反衬出“我”一模考试失 利后的失落心情,又蕴含着坚定前行的决心。
评分说明: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14.“荒谬”在文中指“我”一直认为母亲不了解“我”的苦恼和学习压力,认为高考是自己一个人的 战役。而实际上,母亲不仅深刻理解“我”的痛苦,而且成了她的劫难。
“荒谬”反映了儿子对母爱的不理解,以及醒悟后的自责之情。
评分说明: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15.①标题暗喻母亲在“我”高三苦恼时期给予的帮助、引导,巧妙揭示了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 旨,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②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③标题富有文采,增加意 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本题4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6.D
评分说明: 本 题 2 分 。
17.不赞同。“截至目前”是“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截至当前海南统计出 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的数量,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评分说明:本题3分。
18.材料一中儋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通过图片、音像和实物等多种形式,让游客 “一站式”参观儋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了“非遗+数字”的有机结合发展;材料二中《 漫话琼剧》通过3D影像技术,以动画片形式向观众展示琼剧,印证了“非遗+数字”的有机结合 与发展。
评分说明: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9.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数字化为非遗资源的活化传承注入了活力,使说明更有 说服力。
评分说明:本题3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0 . (1)司马迁 《史记》 130 (2)D
评分说明:本题5分。(1)3分,每空1分,(2)2分。
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1 . (1)(2分)C
评分说明:本题2分。
( 2 ) ① ( 4 分 ) ② ( 2 分 ) ③ ( 2 分 )
评分说明:本题8分,每空2分,意思对,语言通畅即可。
22.评分说明:本题50 分。评分标准依据中考作文评分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初二语文试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语文试题共 6 页,包括三道大题,共 22 道小题。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注意事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积累与运用( 15 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 1-4 题。
志,遂迷,不复得路。
社会民俗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民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人.情.世.故.。《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 【乙】
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
“社”字由“示”“土”构成,“示”表示祭祀,“土”表示土地。社戏实际上是祭祀社神风俗 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
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 qí①福、文化娱乐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的“春赛”属 不复知处。
于民间娱乐,未当家的女儿在夏季归省②属于社会习俗。《灯笼》中也描写了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
看跑马灯 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 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
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
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有删改)
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拼音。(2分)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qí①福_____ 归省②_____ 6.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2 分).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A.人情世故 B.成群结队 ①屋舍俨.然.( ) ②便要.还家( )
C.叹为观止 D.屏息敛声 8.甲文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桃花源的美好图景的并指出美好的具体表现。(3 分)
3. 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病句类型及修改意见(2分) 9.甲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桃源人“叹惋”什么?(3 分)
4. 语段中两处方框内应填入的相同的标点符号是_____(2 分) 10.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2 分)
5.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名句。(7分)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品味诗词,感受文人情思。伫立江畔,迷离在《蒹葭》“(1)__________,白露为霜”的美好意 11.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3
境中;徘徊城头,从《子衿》“(2)__________,悠悠我心”中感受恋人深情的告白;遥望山河,从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中欣赏洞庭湖水的汹涌澎湃;浪迹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天涯,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中感受跨越空间的真挚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友情;遥望泥地,体悟《式微》“(7)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的工作环境。 曾照彩云归
①高三那年,母亲陪我一起将课桌搬到了山坡上的教学楼。傍晚时分,天空红得仿佛燃起了一
二、阅读(45 分)
场大火,而天边的彩云则是落在我们身上滚烫的尘屑。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②“没事的时候,你多往窗外看看,对眼睛好。”临走时,母亲如此叮嘱。而我一声不吭,只将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6-11 题。 头攥得死紧,以此表达心底的不满:这是最为艰苦的高三,我怎么会有“没事”的时候呢?6点钟
【甲】 起床,做早操,读语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吞下一个包子,把前一天不会做的题全部标红,赶在老
桃花源记 师进教室前去办公室问清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③我当时很喜欢一句话:“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而母亲对我经历的苦难
初二语文 第 1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2页(共 6 页)
一无所知。彼时,她正在一家生鲜店里当采购,每天凌晨 3点钟起床进货,留给我的,只有门和锁 14.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说到自己的“荒谬”,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何会觉得自己荒谬 体现了作者什
重合的“咔嗒”声,短促而轻微。等我下晚自习回家时,她早已睡着,长长短短的鼾声与笔尖在试 么情感 (4 分)
卷上的摩擦声相互应和,蚕食了浓厚、粘稠的夜。 15.文章以“曾照彩云归”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④我们有那样深刻的血缘关系,可我们仍然是孤独的,只能在各自的人生中沉默。 (乙)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9 题。
⑤高三一模,我只考了 400 多分,与理想的大学相距十万八千里。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 【材料一】
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但彩云易散,而人仍要继续前行,哪怕一片漆黑,哪怕不知方向。 弘扬非遗之美,体现民族魅力
⑥学校食堂的饭菜实在难以下咽,因此,一模后,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午饭,之后午睡。仔细 ①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文化的一大特色。非遗来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其发展
算来,那应该是一天中我与母亲唯一清醒相对的时刻,然而,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温情 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土壤。植根于乡村土地之上,在海南,不少乡土文博馆以地方非遗为主题,展示
脉脉,相反一片狼藉。那时,我正因焦虑而频繁失眠,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只能睁着干涩的眼 着非遗独特的风情。
睛发呆。久而久之,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我无法容忍一丝噪音的存在,连筷子碰撞瓷碗碗口的声音 ②在文昌市东郊镇航天大道旁,背靠万亩椰林,坐落着一座海南椰雕文化展览馆。馆内藏有千
都被我视作挑衅,继而与母亲爆发激烈的争吵。后来,母亲把家里所有的餐具都换成了塑料的,并 余件椰雕作品,主要以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传承人符史琼所制作的椰雕作品为主。
且在我午睡时,沉默地在沙发上枯坐半小时,仿佛在完成一场艰苦卓绝的修为。 栩栩如生的鹤、惟妙惟肖的耕牛、工艺精湛的各类容器……不起眼的椰子壳也能成为艺术品,在展
⑦可是这无法安抚我,高考这把利剑使我的灵魂不得安宁。我常常一个人跑到天台上看晚霞, 览馆里细细观赏,感受独具海南色彩的椰风海韵。
直到火从天上烧到心里,才下楼将卷子翻到另一面,像是翻过了一座险峰。就这样,高三上学期便 ③截.至.目.前.,海南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32 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82 项,市县户黎族、苗族等
在我反复的自我怀疑中结束了。 少上非遗项目 300 多项。其数民族数民族聚居区积累的非遗是海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
⑧教学楼前已经拉起大红色的百日誓师横幅,校长在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台下热情高涨,唯 除了这些小众的乡土文博馆,群众艺术馆也承担着弘扬非遗的职能。据介绍,目前海南共有 23 个
独我,看着浮云掠过的天空,心想,不要勉强自己了,要不算了吧。 群众艺术馆,通过在群众艺术馆开设非遗相关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宣传普及非遗,扩大非遗的影响
⑨直到那天中午,我照例回家午睡。迷糊间醒来,看到母亲举着竿子,在粘窗外树上的蝉。夏 力。
天的树郁郁葱葱,像一捧碧色的玉。而她赤着脚,身体微微前倾,手上握着纤长的竹竿,像一个一 ④位于儋州市那大镇发源路的儋州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获得传统音乐“儋州调
往无前的战士,在挥舞手上的军旗。 声”、传统技艺“晒盐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该文化馆还打造了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
⑩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荒谬,我总以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战役,其实不是的, 心,对公众长期免费开放,通过图片、音像和实物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一站式”参观儋州国家级、
我经历的那些挣扎与痛苦,都在母亲那里翻了倍,成了她的劫难。而她沉默地忍耐着,任凭汗水自 省级、市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额头滴落,落在地上,蒸腾上升,变成笼罩在我头顶的一朵云,一朵彩色的云。 ⑤“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能感觉到气氛很欢快。”来自江西南昌的旅客刘晓昀第一次听
可是,母亲不是易散的彩云,她是当空的明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到了儋州调声,这让她对儋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母亲仍在店里工作。我飞奔进去,告诉她我的分数足以上一所重点大学, 【材料二】
她随口应了一声,然后抬起手,用袖子挡住了眼睛。 探索非遗跨界+融合,推动非遗焕发生机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 分) ①近年来,省群艺馆聚力创新服务模式,以“跨界+融合+创新”的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焕发新的
生机。3D 动画片《漫话琼剧》就是探索成果之一。
事件 “我”的情感 ②《漫话琼剧》第二季全面升级,拓宽了文化视角、创新了叙事结构,共选取 10 个经典剧目
中的经典唱段,对唱段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个性特点、唱腔唱词等内容进行解析。部分剧集还
上高三,母亲嘱我多往窗外看 ①
别具匠心地插入了东坡文化等海南特色元素,让青少年能够通过一部动画片记住琼剧知识、经典故
下晚自习回家,母亲早已睡着 孤独 事、经典唱段,同时学习海南传统文化。视频最后,主创方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帮助观众记住
重要知识点,并将琼剧经典唱段进行动画演绎、加上唱词字幕,由琼剧名家配音领唱,以便进一步
一模后,我中午回家吃饭 ②
传唱。
③ 理解 【材料三】
非遗数字化发展,绽放时代魅力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如何让蕴藏丰厚的非遗资源更好绽放时代魅力 不断传承创新,让非进“活”起来、“火”起来
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窗外的晚霞很美,彩云仿若翻涌的春潮。
初二语文 第 3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4页(共 6 页)
是关键。非遗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展示和传播的过程,包 取大家的鄙见,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得体地应对各种情况。④让我们在活动中,用心感受,积
括但不限于 3D 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通(AR)、在线博物馆、数字档案等手段。通过这些 极表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技术,不仅可以高精度地还原和保存传统的艺术形式,还能让更多的观众以互动的方式体验非遗的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魅力。非遗数字化过程的不断推进,也为非遗资源的活化传承不断注入活力。例如,在大型文化节 (2)任务二: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力求恰切;听人讲话,要能听出发话人的言外之意。请认真阅
目《非遗里的中国》中,中国歌剧舞剧院为 11 个省份的六大非遗门类、27 项非遗技艺进行了秀演, 读下面人物的对话,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 3D 影像技术为人们还原古代自然人文生活场景;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共 大学者胡适,长于文章,也善于辞令,但有一次却因言辞不当讨了个难堪。
举办了 6200 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上活动 2400 多项,通过 AI、全息投影等方式完美呈 在一次宴会上,胡先生遇到八十多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的说了这么一句:“齐先生,我
现非遗传统文化。无论是非遗传统技艺通过社交网络、视频直播等路径广为传播,还是非遗档案和
看你活到九十岁绝无问题!”
文化记忆通过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得以存续,抑或先进数字技术手段给人们带来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
齐先生先是一愣,然后沉着脸说道:“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年过九旬,精神矍铄的老叟,大
“非遗+数字”的有机结合,都为其现代化传承提供了蓬勃动力。
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他勃然大怒说:‘我又不吃你家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岁?’”
1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
胡适一听急忙道歉:“____________ ”。
A.海南的乡土文博馆植根于乡村土地之上,都以地方非遗为主题。
①胡适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但在齐先生听来,却是:_______________ 。(4 分)
B.材料二第②段运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说明顺序对《漫话琼剧》第二季展开了介绍。
②齐先生讲故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C.材料三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如何解决问题,采用了“总一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③根据情境,补写出胡适道歉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非遗文化,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之美。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17.有同学认为【材料一】第③段加点词“截至目前”可以删去,你赞同吗 请表明态度并简述理由。
作文(1)蹒跚学步时,陪伴是妈妈的手,在前方一次次的扶持,一寸寸把我的足迹丈量;寒窗灯影
(3分)
时,陪伴是父亲的家书,折了又拆,拆了又折,折成一方小小的纸船,载着一声声叨念,漂泊在我
18.请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整合一条信息,印证【材料三】中“非遗+数字”有机结合
的心海……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发展的说法。(2 分)
请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9.【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说明其作用。(3 分)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三)名著阅读(5 分)
骆驼走得虽然慢,但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大路走尽了还有小路,只要不停下脚步,人生的旅途
20.览名著,传承文化经典。
中就能有数不尽的风光。有了坚持虽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一定会失败。不放弃的时间延长一
文段一: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
秒,成功的希望就能多一分。
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做了宦者做的官,中令书,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
作文要求:
他死后,他的外孙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段二: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1)【文段一】中的“他”是指_______,“书”是指《 》,此“书”共_____篇.(3 分)
(2)【文段二】中的“这部书”是指(2分)
A.《汉书》 B.《国语》
C.《春秋》 D.《战国策》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21.班级开展以“巧妙应对,彰显涵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你被推选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并拟写了下面这段开场白。其中不恰当或不得体的一
句是(2分)
①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持人晓阳。②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面对
他人的提问、建议、质疑,那如何得体、巧妙地做出回应呢?③今天,我们会聚贵班,便是为了听
初二语文 第 5 页(共 6 页) 初二语文 第 6页(共 6 页)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彩云比作春潮,生动形象地写出晚霞的美丽,既反衬出“我”一模考试失
利后的失落心情,又蕴含着坚定前行的决心。
14.“荒谬”在文中指“我”一直认为母亲不了解“我”的苦恼和学习压力,认为高考是自己一个人的
1.①祈 ②xǐng 战役。而实际上,母亲不仅深刻理解“我”的痛苦,而且成了她的劫难。
“荒谬”反映了儿子对母爱的不理解,以及醒悟后的自责之情。
2.D
3.语序不当,应将“世代传承”和“创造”调换位置。
4.、或顿号
15.①标题暗喻母亲在“我”高三苦恼时期给予的帮助、引导,巧妙揭示了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
5.(1)蒹葭苍苍 旨,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②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③标题富有文采,增加意
(2)青青子衿 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气蒸云梦泽,(4)波撼岳阳城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5)海内存知己,(6)天涯若比邻
(7)微君之躬 16.D
2
17.不赞同。“截至目前”是“到现在为止”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截至当前海南统计出
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的数量,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6.陶渊明 东晋
18.材料一中儋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通过图片、音像和实物等多种形式,让游客
“一站式”参观儋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了“非遗+数字”的有机结合发展;材料二中《
7.整齐的样子; 同“邀”,邀请
漫话琼剧》通过3D影像技术,以动画片形式向观众展示琼剧,印证了“非遗+数字”的有机结合
与发展。
8. 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19.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数字化为非遗资源的活化传承注入了活力,使说明更有
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自由快乐 说服力。
9.为世外的战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而叹惋。
20.(1)司马迁 《史记》 130
(2)D
10.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
11.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和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 ①不满 ②暴躁 ③看到母亲赤脚举竿粘蝉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