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广西高考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的《考工记》最早记载了我国古代精炼蚕丝工艺“以涚水(草木灰水)沤(长时间浸泡)其丝,七日……”可除去蚕丝中的丝胶等杂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木灰经水浸、分液得到涚水 B.涚水的主要溶质是草酸钾
C.丝胶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 D.蚕丝纤维与棉纤维主要成分相同
2.已知一定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球棍模型为
B.中键的重叠方式为
C.该反应中有键的断裂和形成
D.含有3个孤电子对
3.利用下列装置或仪器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或仪器
实验目的 A.分离蔗糖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B.制备NO气体
装置或仪器
实验目的 C.灼烧碳酸钙制氧化钙 D.利用图示仪器进行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4.《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连钱草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B.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为7种 D.该化合物最多与发生反应
5.常用于实验室检验,其可由与反应制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B.元素K和均在周期表的d区
C.电负性:
D.和中和的配位数相同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处理废水中的:
B.水解制备: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D.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7.最近,科学家发现对LiTFSI(一种亲水有机盐)进行掺杂和改进,可提高锂离子电池传输电荷的能力。LiTFSI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C与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为D>B>C>A
B.B、C、E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相同
C.该化合物中A、B、C、D元素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与E的简单阴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8.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H4)2S2O8 (过二硫酸铵)的性质,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及现象
① 向甲、乙试管中均加入溶液、溶液和0.1g(NH4)2S2O8固体,振荡使固体溶解。然后,向甲试管中加入2滴溶液,乙试管中不加,在相同温度下的水浴中持续加热,观察到甲试管中溶液较快变为紫红色,乙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缓慢变为紫红色
② 在甲试管中滴加硫酸溶液、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并产生气泡
③ 在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②中甲试管中的溶液,产生黑色沉淀(MnO2),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甲试管中较快出现紫红色是因为Ag+起到了催化作用
B.实验②中,产生的气体是CO2,溶液紫色褪去是因为(NH4)2S2O8被还原
C.实验③中,褪色后溶液的酸性比褪色前溶液的酸性弱
D.该实验中,(NH4)2S2O8中S的化合价为+7,表现强氧化性
9.我国科学家采用天然赤铁矿基电解系统能有效地将光伏废水中的转化为,主要是通过电极上的电子转移将还原为,而铁氧化还原过程在随后的转化为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X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反应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升高,促进NH3的生成
C.α-Fe2O3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D.若生成1mol(NH4)2SO4,理论上有8mol电子流入α-Fe2O3电极
10.已知HCHO(g)与O2(g)在催化剂Ca5(PO4)3(OH) (简写为HAP)表面催化生成CO2(g)和H2O(g)的历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 S<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为E
B.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HAP不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11.单质Li在N2中燃烧生成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
已知:晶胞底面是边长为a pm的菱形;2号和3号Li+均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3N
B.底面上的Li+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C.底面上的Li+中,与1号N3-最近的有6个
D.底面上Li+的配位数为3,棱上Li+的配位数为2
12.氮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总数为
B.反应②中每生成3.0g N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C.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D.的稀硝酸中,含有的数目为
13.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将烟气中的还原为,实现变废为宝,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反应①②的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B.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时,反应③的
D.反应③中,每生成,同时断裂键
14.室温下,向饱和溶液中持续缓慢通入,得到如下图像。横坐标正半轴为的通入量、虚线部分表示不再溶配;横坐标负半轴为溶液中含碳物种(、或)浓度的对数,纵坐标表示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室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代表B.室温下,的
C.室温下,的电离常数D.溶液先变浑浊,后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澄清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硒(Se)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及其化合物在医药、催化、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工业上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含、、、、、等)中提取硒,同时回收部分金属,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硒(Se)的熔点217℃,沸点684.9℃,带有金属光泽。
②硒(Se)可作半导体材料,500℃下可与氧气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化焙烧”即将阳极泥与浓硫酸混合均匀,在350~500℃下焙烧,为了加快该过程反应速率,该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回答一条即可)
(2)O、S、Se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
(3)烟气的主要成分为、,是焙烧中与浓反应而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原理为,反萃取剂最好选用 (填化学式)溶液;操作II为 、 、过滤、洗涤、干燥。
(5)Li、Fe、Se可形成一种新型超导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超导材料距离Se原子最近的Fe原子的个数为 。
②晶胞的部分参数如图所示,且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晶体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用含a、b和的式子表示)。
16.(14分)氯化亚铜(CuCl,)可用作催化剂、杀菌剂、媒染剂、脱色剂等。实验室采用氨法浸取制备氯化亚铜以实现废弃物铜电线的有效利用。其制备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等略)及步骤如下:
①向烧杯中加入固体(0.1mol),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然后向所制氯化铜溶液中加氨水,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②向三颈烧瓶中加入7g铜电线(过量),磁力搅拌下通过仪器a向其中加入①所得溶液,控制温度为30~40℃之间,充分反应至固体不再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滤去不溶固体;
③向所得滤液中缓慢滴入盐酸至溶液呈弱酸性,过滤得到CuCl固体;
④依次用稀盐酸、乙醇洗涤CuCl固体,真空干燥后称重,得产品19.0g。
回答下列问题:
(1)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仪器a的名称为 。
(2)步骤①中深蓝色溶液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已知其阳离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方形,则其中心离子的杂化方式为 。
A. B. C. D.
(3)步骤②中滤液的成分为,该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③中加入盐酸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用乙醇洗涤的优点是 ;真空干燥的目的为 。
(6)本实验中CuCl的产率为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7.(15分)“碳达峰 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的减排、吸收、封存及转化,都是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课题。
(1)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I:
Ⅱ:
还原能力可衡量转化效率,(同一时段内与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常压下和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某一时段内和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1,时的值为 ,请在下图2中画出间的变化趋势,并标明时值 。
(2)与2-甲基咪唑(结构简式:)的酸根离子(可形成一种金属有机骨架结构ZIF-8,ZIF-8具有空间笼状骨架(结构如下图3),其空隙可以吸附,并促进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①ZIF-8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能循环利用。然而,在潮湿的酸性环境中使用时,会有生成,以表示ZIF-8,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潮湿环境下ZIF-8重复捕获的能力将大大降低的原因是 。
②ZIF-8催化转化为环状碳酸酯的可能机理如下:
在上述催化过程中,ZIF-8由提供空轨道作为活性位点,与反应物的孤电子对结合。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的中间体完成反应:I、Ⅱ依次为 。
(3)催化电解吸收的KOH溶液可将转化为CO或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恒定通过电解池的电量,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下图4所示。
其中,表示电解生成还原产物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表示法拉第常数。
①阴极由生成CO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在相同条件下,催化电解相同时间,阴极施加的电解电压过高或过低,生成CO的量都会减少,原因是 。
③阴极施加的电解电压为1.0V,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共产生了0.46molCO,该过程同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18.(15分)盐酸雷莫司琼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时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肠胃反应,其中间体(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E的反应类型是 。
(4)已知是平面形分子,则B中显碱性的N原子是 (填“①”或“②”)。
(5)M是比A多一个碳原子的A的同系物,含四个取代基的M可能结构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4∶3∶2∶1的M的结构简式 。(写出一种即可)
(6)另一种由合成B的路径如图所示。
则X的结构简式是 ,Y→B使用的试剂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草木灰中含有K2CO3,碳酸钾易溶于水,草木灰经水浸、过滤得到涚水,故A错误;
B.草木灰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故B错误;
C.蚕丝中的丝胶是一种由小分子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酰胺键在碱性溶液中彻底水解,即丝胶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故C正确;
D.蚕丝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两者主要成分不同,故D错误;
答案为C。
2.C
【详解】A.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为直线形分子,球棍模型正确,A正确;
B.中氢氯形成的σ键为键,B正确;
C.反应乙炔中碳碳叁键中1个π键断裂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存在π键断裂和σ键生成,C错误;
D.分子中碳氢没有孤电子对,氯含有3个孤电子对,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蔗糖和氯化钠均能溶于水,半透膜不能分离蔗糖和氯化钠,A不符合题意;
B.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会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会使启普发生器炸裂,B不符合题意;
C.灼烧碳酸钙制氧化钙需要高温,需要酒精喷灯;灼烧碳酸钙需要坩埚等耐高温仪器,C符合题意;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具体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和冷却结晶,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该分子中苯环和碳氧双键中碳均为杂化,而非苯环的六元环上碳为饱和碳原子,为杂化,碳原子有2种杂化方式,故A正确;
B.该化合物中含有含有羟基、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该化合物中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同时也可以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根据结构简式,苯环上的H都是不等效的,苯环上有7种H,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为7种,故C正确;
D.酯基和羧基中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反应,不过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该化合物最多与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已知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ⅡA与ⅢA、ⅤA与ⅥA反常,故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A错误;
B.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最后进入的能级将元素周期表分为五个区,其中元素K位于s区,位于周期表的d区,B错误;
C.已知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电负性依次增大,非金属的电负性强于金属,故电负性:,C错误;
D.和中和的配位数相同,均为6,D正确;
故答案为:D。
6.B
【详解】A.FeS的溶度积常数大于HgS的溶度积常数,则FeS可除去废水中的Hg2+,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水解生成和HCl,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过量浓氨水会与Ag+形成络离子,而非生成AgOH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SO2氧化为而非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3ClO-=Cl-+2HClO+,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A、B、C、D为同一短周期元素,C与E位于同一主族,A形成4个共价键,A为碳;D形成1个共价键,为氟;E形成6个共价键,E为硫,则C为氧、B为氮;
A.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为F>N>O>C,A正确;
B.B、C、E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2S,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均为4,则VSEPR模型相同,B正确;
C.8电子稳定结构即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A为C,成键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4,和为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为N,成键数为2,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为5,和为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为O,成键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和为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为F,成键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7,和为8,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E为S,成键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6,和不为8,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该化合物中只有A、B、C、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与在溶液中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和,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实验①中,甲试管中加入Ag2SO4溶液后较快出现紫红色,对比乙试管,说明Ag+起到了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A项正确;
B.实验②中,(NH4)2S2O8先将Mn2+氧化为(溶液呈紫色),则紫色褪去是因为被H2C2O4还原生成无色Mn2+,B项错误;
C.实验③中发生的反应为,故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更强,C项错误;
D.过二硫酸铵中存在过氧键,形成过氧键的O显-1价,则中有2个O显-1是,6个O显-2价,所以S原子的化合价为=+6价,过二硫酸铵中含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D项错误;
故选A。
9.B
【分析】由题干装置图可知,电极X为H2O转化为O2,该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则该电极为阳极,α-Fe2O3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O+,+8H++6e-=+2H2O,该电极为阴极,据此分析解题。
A.由分析可知,电极X为阳极,则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阴极区生成了铵根离子,故阴极区溶液的pH升高,可促进NH3的生成,B正确;
C.由分析可知,α-Fe2O3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O+,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由转化为,即由+5价降低到-3价,若生成1mol(NH4)2SO4,理论上有2×8=16mol电子流入α-Fe2O3电极,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
【详解】A.反应热为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值,而E为过渡态与反应物的能量差值,是正反应的活化能,A不正确;
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其键能越小,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不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但△H<0,所以可能自发进行,C正确;
D.HAP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不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在晶胞中,N3-位于晶胞的顶点,则晶胞中含有N3-的数目为=1;Li+位于棱心和面心,则晶胞中含有Li+的数目为=3,则N3-、Li+的个数比为1:3。
A.由分析可知,晶胞中N3-、Li+的个数比为1: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3N,A正确;
B.2号和3号Li+均处于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则底面上的Li+之间的最小距离是从一个正三角形中心到另一个正三角形中心的距离,由于底面是边长为apm的棱形,且内角为60°,底面上Li+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而不是,B错误;
C.底面上1号N3-被6个晶胞共用,也被3个底面共用,每个底面有3个Li+与N3-的距离相等,则与1号N3-最近的Li+有6个,C正确;
D.2号和3号Li+均处于正三角形的中心,所以底面上Li+的配位数为3,棱上Li+与同一条棱上的2个N3-距离最近且相等,所以Li+配位数为2,D正确;
故选B。
12.B
【分析】氮气和氢气催化反应生成氨气,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NO,NO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硝酸;
A.工业合成氨反应进行不完全,氮气不能完全转化为氨气,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总数小于,A错误;
B.反应②中氮化合价由0变为+2,则每生成3.0g NO(0.1mol),转移0.2mol电子,电子数目为,B正确;
C.未指明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能计算出其物质的量,C错误;
D.未指明稀硝酸的体积,无法计算氢离子的数目,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A.△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经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放热,故△H<0,即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A正确;
B.由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B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③间满足关系:△H3=6△H1-4△H2,则,;时,,C正确;
D.反应③中,每生成,同时断裂键,D错误;
故答案选D。
14.D
【分析】根据a点可知,饱和溶液的=12.35,,,,则的;随的通入,发生反应,浓度增大,至有沉淀生成,即,浓度增大程度减小,至沉淀接近完全,发生反应浓度逐渐减小,浓度逐渐增大,沉淀溶解平衡正移,继续通入,发生反应,浓度增大;故曲线代表、曲线代表、曲线代表。
A.根据上述分析,曲线代表,A项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室温下,的,B项正确;
C.曲线代表、曲线代表,则由b点坐标,可知的电离常数;曲线代表、曲线代表,则由c点坐标,可知的电离常数,解得,C项正确;
D.根据d点坐标、,溶液中,小于原饱和溶液=,则说明沉淀未完全溶解,D项错误;
答案选D。
15.(1)搅拌(或将阳极泥粉碎等) (2分)
(2)H2O>H2Se>H2S(2分)
(3)CuSe+4H2SO4(浓)CuSO4+3SO2↑+SeO2+4H2O(2分)
(4) H2SO4(2分)蒸发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
(5)4(2分)(2分)
【分析】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含有Se、Au、Ag、Cu、CuSe、Ag2Se等)中加入98%的浓硫酸并搅拌,通入氧气焙烧,得到的烧渣中含有CuSO4、Ag2SO4、Au等,得到的烟气中含有SO2、SeO2,烟气中加入H2O得到H2SeO3溶液,SO2和H2SeO3反应生成Se和H2SO4。粗硒经减压蒸馏得到单质硒。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使Cu2+变为R2Cu进入有机相,然后加入稀硫酸作反萃取剂分离得到CuSO4溶液,然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胆矾。在固体X中含有Ag2SO4、Au,向其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沉淀转化Ag2SO4(s)+2Cl-(aq)2AgCl(s)+(aq),得到AgCl沉淀,然后经一系列处理得到粗银。
(1)“硫酸化焙烧”即将阳极泥与浓硫酸混合均匀,在350~500℃下焙烧,焙烧过程为了加快该过程反应速率,该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搅拌、粉碎固体等,故答案是搅拌(或将阳极泥粉碎等)。
(2)O、S、Se属于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而O的简单氢化物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其他同族的氢化物大,故答案是H2O>H2Se>H2S。
(3)根据信息,烟气的主要成分为、,是焙烧中与浓反应而产生,分析S和Se元素,化合价分别降低和升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e+4H2SO4(浓)CuSO4+3SO2↑+SeO2+4H2O。
(4)根据2RH+Cu2+R2Cu+2H+,增大氢离子浓度,反应逆向进行,反萃取得到硫酸铜溶液,则“反萃取剂”最好选用H2SO4溶液;得到的水相中含有CuSO4溶液,从中获得胆矾,根据CuSO4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可采用的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Li位于顶点和体内,个数为,Fe位于面上,个数为,Se位于棱上和体内,个数为,该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LiFe2Se2;由晶胞图可知距离Se原子最近的Fe原子的个数为4;晶胞的质量为,晶胞的体积为,晶体密度为。
16.(1) (1分)分液漏斗(1分)
(2) (1分)B(1分)
(3) (2分)
(4) (2分)
(5)减少溶解损失,便于固体干燥(2分)防止干燥过程中CuCl被空气中的氧化(2分)
(6)95.5%(2分)
【分析】实验室以氯化铜溶液加入氨水形成配合物[Cu(NH3)4]Cl2,再与铜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Cu(NH3)2]Cl,充分反应至固体不再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滤去不溶固体,向所得滤液中缓慢滴入盐酸至溶液呈弱酸性,过滤得到CuCl固体,依次用稀盐酸、乙醇洗涤CuCl固体,真空干燥后得产品;
(1)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ⅠB族,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步骤①中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深蓝色溶液的成分为;阳离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方形,可知中心离子有4个杂化轨道,因杂化为四面体形,则其中心离子的杂化方式应该为dsp2;
(3)步骤②中,[Cu(NH3)4]Cl2与铜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Cu(NH3)2]Cl,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③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中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用乙醇洗涤固体的优点是减少溶解损失,便于固体干燥;CuCl有还原性,真空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干燥过程中CuCl被空气中的氧化;
(6)原料的物质的量为0.1mol,CuCl的理论产量是0.2mol,即19.9g,产率为。
17.(1) 1.8 (2分)(2分)
(2) (2分)与2-甲基咪唑根之间的配位键(或共价键)被破坏,笼状骨架结构坍塌(或空隙减少、活性位点减少),吸附的能力降低(2分)BD(1分)
(3)(2分)电压过高,阴极生成等副产物的比例增大;电压过低,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少,生成的CO少(2分)0.896L(2分)
【详解】(1)600℃以下,甲烷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程度大于二氧化碳转化率,该阶段R减小,600℃以上,二氧化碳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程度大于甲烷转化率,该阶段R增大,根据图1可知1000℃时,CH4转化率为100%,即,CO2转化率为60%,即,故,400~1 000℃间R的变化趋势如图:;
(2)①在潮湿的酸性环境中会有生成,根据原子守恒,;潮湿环境下ZIF-8重复捕获的能力将大大降低的原因是与2-甲基咪唑根之间的配位键(或共价键)被破坏,笼状骨架结构坍塌(或空隙减少、活性位点减少),吸附的能力降低,潮湿环境下ZIF-8重复捕获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②环酯中酯基水解生成,环状碳酸酯由ZIF-8催化转化,则物质Ⅰ为,物质Ⅱ为,故BD正确;
(3)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碳酸氢根得电子生成一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压过高,阴极生成等副产物的比例增大;电压过低,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少,生成的CO少,在相同条件下,催化电解相同时间,阴极施加的电解电压过高或过低,生成CO的量都会减少;
③阴极施加的电解电压为1.0V,电极反应为,,产生了0.46molCO,结合图像生成H2物质的量为0.46mol×=0.04mol,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4mol×22.4L/mol=0.896L。
18.(1)3,4-二氨基苯甲酸(2分)
(2) (2分)
(3)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1分)
(4)①(2分)
(5)16(2分)或(2分)
(6) (2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分)
【分析】A到B发生的是成环的反应,结合B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B到C发生的是酯化反应,D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到F是用HCl替换H2SO4,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
(1)A的母体为羧基,因此化学名称为3,4—二氨基苯甲酸;
(2)由D推得C的结构为:,因此B→C为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E为“加氢”反应,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4)中,①号N原子的孤电子对位于杂化轨道上,可以显出碱性;②号N原子的孤电子对要参与形成大键,因此不易给出表现碱性;
(5)M是比A多一个碳原子的A的同系物,若含有四个取代基,则四个取代基为两个氨基、一个甲基和一个羧基。的一取代物有3种,的一取代物有2种,的一取代物有3种,的一取代物有3种,的一取代物有2种,的一取代物有3种。因此苯环上2X1Y1Z四个取代基有16种可能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4∶3∶2∶1的M的结构简式为或;
(6)根据题中信息,X→Y为两个氨基成环,所以X的结构简式为,Y→B为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使用的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