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六年级下册期中情境题自测(统编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主题任务:欢欢所在的小学举办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学营开营了,同学们快来参加吧!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9分)
活动一·开启研学营
1.开营仪式上,王老师作了活动寄语。请你根据拼音补充老师的寄语,开启研学之旅。(14分)
亲爱的同学们,文化的传承能穿越 màn cháng( )的时光,历久弥新,在wàn xiàng gēng xīn( )的时代焕发生机。听——节日里隆隆的 biān pào( )声,街道上 bǎi tānr( )小 fàn( )热情的吆喝声,舞台上情感 fēng yíng( )的婉转戏腔等;看——茶楼里戏曲艺人bō nòng( )古琴,庭院中幼稚孩童描画风zhēng( ),yuán xiāo jié(元宵节)合家老小编扎灯笼;对话名家——我们能体会朱自清在匆匆时光中的深切tàn xī( ),史铁生在岁月长河中的 pái huái( )思索;回溯历史——英烈们的壮烈xī shēng( ),让我们chè dǐ( )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意义;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真切期待着中国人民为祖国奋斗的华彩piān zhāng( )……míng mèi( )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加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学营,体验各地的风俗,品味文化的魅力。
活动二·研汉字秘密
2.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欢迎大家来到“汉字天地”,请与欢欢班的同学们一起研汉字秘密!(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藤蔓(wàn) 分外(fèn) 坚劲(jìng) 翻箱倒柜(dǎo)
B.搅和(hé) 圈养(quān) 绽放(zhàn) 炊烟袅袅(chuī)
C.喝彩(hè) 脉络(mài) 正月(zhèng) 悬灯结彩(jiē)
D.钥匙(chí) 挪动(nuó) 迢迢(tiáo) 奄奄一息(y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薄弱 薄荷 势单力薄 B.脉络 山脉 含情脉脉
C.间断 中间 亲密无间 D.收藏 躲藏 藏龙卧虎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侵袭 书藉 姿格 头晕目眩 B.碗筷 霄夜 挑剔 焉知非福
C.覆盖 褐色 彼此 穷乡辟壤 D.眨眼 开凿 水缸 死得其所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所未闻(听到) 纤纤擢素手(伸出)
B.弄巧成拙(聪明) 终日不成章(花纹)
C.一拥而入(拥戴) 今夜月明人尽望(盼望)
D.安土重迁(迁移)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其他词语不一样的一项是 ( )。(2分)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C.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观众在吃喝玩耍中悠闲地看戏。
D.在静谧的午后,郑燮于古朴的庭院中,手执一卷书,享受着那份难得的闲适与宁静。
(6)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3分)
在足球赛场上,六(1)班和六(2)班 旗鼓相当,最后以1:1握手言和;在象棋比赛中,六(1)班的状状和六(2)班的才才的棋艺 平分秋色 ,比赛以平局收场;在田径赛场上,六(1)班和六(2)班也是 势均力敌 ,各自获得了三项冠军。这两个班真是不分伯仲啊!
(7)“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请给习俗选择对应的寓意。(填序号)(2分)
A.年年有余 B.福气盈门 C.祈福健康 D.辞旧迎新
大年三十守岁:( ) 过年的时候吃鱼:( )
端午节挂艾草:( ) 建筑上雕刻蝙蝠:( )
(8)与“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
D.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活动三·品古诗之韵
3.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欢迎来到“古诗文大会”,和欢欢班的同学们一起品古诗之韵。(12分)
(1)在古代,“柳”谐音“留”,常用来表达惜别之情。中国古诗中还有很多意象,含有特别的寓意,下列意象与寓意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月亮——团圆、思乡 B.丁香——忧愁苦闷
C.莲——隐逸脱俗 D.松柏——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2)欢欢想用诗句或俗语鼓励同学们在前行的路上要有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心态,他会选择( )(2分)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根据所学的古诗填空。(3分)
传统节日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盈盈一水间, ”是源自七夕的浪漫;“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独属中秋的思念;“春城无处不飞花, ”则描摹了寒食节的风光与习俗。
(4)在研学时,老师为同学们送上了祝福,请你运用你的积累来填一填吧。(5分)
孩子们,愿你们亲近智者,其言胜万卷书,正所谓“ ,
”。面对直言批评,应怀“良药苦口利于病,
”之心,虚心受教;当学习懈怠时,可以用“ ,一字值千金”来提醒自己;我们不能仅凭一面之缘就断定别人的人品,而要在长期的相处中去了解别人,正所谓“ ,日久见人心”。孩子们,愿你们热爱古诗,悟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 ”之洁,感郑燮“ ,
”之刚;孩子们,愿你们继往开来,秉持“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乐观,肩负“位卑 ”的担当,成就非凡。
4.为了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
陈谏议①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⑥,贾人安能畜⑦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仆养之终老。
【注释】①陈谏议:北宋陈省华,字善则,官至谏议大夫,故称之。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控制。③啮:咬。④贾人:商人。⑤遽:急忙,赶快。⑥制:控制,制服。⑦畜:养。⑧直:同“值”,价值。这里指钱。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不见是马: 而偿其直: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
(3)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的原因: 。(2分)
(4)陈谏议教子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是( )。(2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5.赶非遗文化大集,体验传统文化魅力。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 随着《端午奇妙游》的播出,在《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再次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而“出圈”。“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当很多人、很多平台都在追求流量、推崇娱乐明星之时,河南卫视如一股清流般席卷海内外,重新燃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信。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虽然没有明星大咖,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舞台,大部分都是实地取景,但是节目背后却有着无尽的文化资源和节目组所有人员对中原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钻研。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只有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出台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在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光明网充分调动多种优质资源,线上线下结合,通过“致非遗,敬匠心”“青春遇见戏”等直播活动,让网友近距离地了解非遗技艺,了解非遗传承人,并把传承人培育成“网红”,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起了网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非遗“激活”了。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x”。(4分)
①河南卫视通过借鉴其他卫视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栏目,推出自己的《端午奇妙游》而获得众多赞誉。 ( )
②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耕细作,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能“出圈”。( )
③我国有专门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
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应“以古人之规矩”。( )
(2)《端午奇妙游》之所以会获得众多赞誉,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 ,二是
。(2分)
(3)读了这三则材料,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观点?( )(2分)
A.我们要认真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B.要想“出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C.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文化强国。
(4)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简要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说出两点)(2分)
6、一位记者采访了传统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吴水根师傅,下面是记者整理出的采访素材,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14分)
精雕细磨 华美耀眼
①“当当当……”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换了好几种不同型号的錾子后,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戴着帽子的人正策马扬鞭。吴水根拿起银片,在灯光下反复检查后,将银片与其他成品放在一起。
②吴水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这门手艺传到吴水根手里时,已是第八代了。
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绕过村口的广场,沿着石板小巷走几步,便来到吴水根的家,他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墨绿色的储物柜堆满了东西,两个对角放着煤气罐,中间的小桌上随意摆放着錾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还有几把小凳子。
④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吴水根每天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用心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银饰。做银饰的第一步是熔银子,将装着碎银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温下,银子熔成了银水。再将银水倒入长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却后,用锤子将银条打至筷子粗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拉丝了。”吴水根介绍。
⑤双手拿着擀面杖粗细的木棍,一脚踩着拉丝板,将银条从拉丝板上最粗的孔穿过绕到木棍上,再旋转、提拉木棍,银条便逐渐变细。“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
⑥“做银饰最基础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样是银丝,一样是银片。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雕刻和装饰图案了。”吴水根银饰制作手艺的精髓也在于此。
⑦墨绿色储物柜的下层,堆着不少椭圆形的石块。“这是图案的模具,分为阴阳两面。”拿起一块模具,吴水根掰开向记者介绍,“把银片放进去,一压,图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像这样的模具,吴水根有上万个,都由他亲自设计制作而成。既有传统的苗族图案,又有现代生活中的时尚元素。
⑧“图案雏形出来后,还需要用錾子雕刻,让图案更加清晰。”将压好的银片放到中间的小桌上,吴水根拿起锤子,摸了个錾子开始雕刻图案。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就出现在了吴水根的手中。
⑨“可别小看这些錾子,乍看都一样,像普通的钉子,但錾头的纹样大有不同。”吴水根说。三角的、扁平的、圆形的……100多种型号的錾子,是吴水根多年来根据工艺需要慢慢制作积累起来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图案的雕刻需求。这么多錾子,怎样快速选到最合适的呢?“经常用,一看就知道。”吴水根说。
⑩在贵州深山的苗乡里,吴水根并非只会“埋头苦干”,他对新的银饰制作技术也有所了解:“现在银饰制作所有环节都能用机器替代了。”吴水根坦言,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他们要用电脑作图,而我的图案就在脑子里,想到什么立刻就能做出来,这种创造性是无法替代的。”
现在,吴水根觉得最难的是手艺的传承。“我手把手带了17个徒弟,但很多人都干别的去了。”吴水根介绍,他的女儿已经成为家族手艺的第九代传人。
“现在只要有年轻人愿意来学,我就愿意教!”吴水根一边说一边走出了工作室,来到作品陈列室。在这里,用银子打造的风雨桥、龙船等承载着苗族同胞共同记忆的摆件整齐摆放,在灯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1.请根据采访素材梳理吴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并概括填空,每空不超过5个字。(3分)
2.采访结束后,乔乔和木木对第⑤段和第⑩段中两处素材存疑,请你为他们解惑。(5分)
(1)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 。(3分)
(2)第⑩段画“ ”的句子中,吴水根师傅的最根本的底气来自( )(2分)
A.对传统手工的热爱 B.传统工匠的创造性 C.传统工艺的传承性 D.现代技术的机械性
3.乔乔和木木想用采访素材为吴师傅制作一期“工匠精神”主题的纪录片,他们分别选择了第①段和第③段画“ ”的句子描述的场景作为主要镜头,请你分析原因。(3分)
4.纪录片制作完后,乔乔和木木要为本片命名,乔乔选择“传承·坚守”,木木选择“传承·技艺”,你更倾向于谁的选择呢?请说明理由。(3分)
活动四·书传统文化
7.请你总结本次研学之旅的收获,按要求完成习作。(25分)
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阅读古典名著、学习欣赏传统艺术(书法、国画、舞蹈、器乐、戏曲等)、享受民俗活动(放风筝、品茶、剪纸、篆刻、中国结等)、穿着传统服饰、共度传统节日等,我们在其中徜徉流连,陶冶浸润,自信传承。
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过怎样的亲密接触,或者你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看法,请任选一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漫长 万象更新 鞭炮 摆摊儿 贩 丰盈 拨弄 筝 元宵节 叹息
徘徊 牺牲 彻底 篇章 明媚
2.(1-5)A D D C A (6) 旗鼓相当 平分秋色 势均力敌 (7)DACB
(8)C
3.(1)C (2)D (3)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寒食东风御柳斜
(4)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忠言逆耳利于行 读书须用意 路遥知马力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万水千山只等闲 未敢忘忧国
4.(1)这(2)偿还 (3)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3.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4)A
5.(1)×√√√
(2)实地取景 展现了我国无尽的文化资源和节目组所有人员对中原文化、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钻研
(3)C
(4)(示例)①完善法律法规,保护传统节日;②举办各种相关活动,发扬传统习俗;③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呈现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发人们的兴趣。
6.
1.拉银丝 压模具 雕刻图案 2.(1)语言动作 吴水根师傅的专注、敬业和对技艺的精准把握 (2)B 3.第①段和第③段画“”的句子所描述的场景,具体详细地展现了吴水根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和工作室的艰苦环境,体现了他对技艺的传承和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因此适合作为纪录片的主要镜头。4.示例:我选择“传承·坚守”。因为这个标题既体现了吴水根师傅对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又突出了他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同时,这个标题简洁,富有内涵,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