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2 12:47:34

文档简介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第一次考试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C A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C B C
1.C 2.C
【解析】1.读图可知,2002—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D项错误。
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
3.A 4.D
【解析】3.美国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丰富,美国自页岩油(气)革命后,成为石油输出国之一,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油气份额继续增加,A正确;与欧盟相比,美国同属发达地区,能源开发技术、能源消费量情况类似,B、C错误;美国国土辽阔,可再生能源丰富,D错误。故选A。
4.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最高,但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煤炭在化石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快速下降将导致能源自给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到能源安全,会快速发展新能源以填补煤炭的空缺,D正确,A错误;会加大对风能、光能的开发建设,弃风弃光率会下降,B错误,煤炭比重下降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C错误。故选C。
5.C 6.A
【解析】5.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分为干湿情况和冷暖情况两部分。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可知,全球平均气温存在波动,有些时期气温高,有些时期气温低,说明全球气候处于冷暖交替状态;从全球平均降水变化曲线可知,全球平均降水也存在波动,说明全球气候处于干湿交替状态,C正确,AB错误;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致,D错误。故选C。
6.据图可知,a阶段全球平均气温由暖变冷,全球平均降水由湿变干,说明此阶段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A正确;全球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降低,高山地区冰雪融化量减少,雪线降低。BCD错误。故选A。
7.D 8.C
【解析】7.阅读黄河流域城市PM2.5浓度年变化特征可知上游地区PM2.5浓度明显大于中游和下游,因而可以推测黄河流域PM2.5的来源最可能与上游区域特征有关,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大面积土地裸露,大风扬尘,提供大量PM2.5,D正确,交通排放、煤炭燃烧也会产生PM2.5,但这些多出现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但不是最最可能来源,AC错误;臭氧是一种污染性气体,不会转化为固体颗粒物,B错误。故选D。
8.固体颗粒物污染浓度降低主要受风、降水影响,沉降,夏季浓度低主要是由于降水多,C正确;气温高、光照强、植被多对污染物浓度降低作用小,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9.B 10.D 11.A
【解析】9.獐子岛海域等深线数值小,说明海水较浅,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生息,①正确;与周边海域水体交换良好,说明海水运动以表层海水流动为主,与上升补偿流无关,②错误;与周边海域水体交换良好,海水流动性强,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优良,③正确;没有信息表明当地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排除④。故选B。
10.据图示獐子岛东南海域等深线分布较密集可知海底地形陡峭,投放人工鱼礁不容易固定,所以未投放人工鱼礁,D正确;题目没有信息表明獐子岛东南海域为重要航道,无法判断,排除A;海水腐蚀性在獐子岛周边海域并无明显差别,不是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原因,B错误;题目没有信息表明獐子岛东南海域水流稳定,无法判断,排除C。故选D。
11.依托自然岸线的延伸开展近岸人工鱼礁和藻礁的构建,能为鱼类提供生息地,尤其可以为幼鱼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藻礁的构建有利于藻类生物繁衍,可以为鱼类丰富食物来源,①②正确;人工鱼礁对鱼类产卵和繁殖时间几乎没有影响,人工鱼礁不能大幅度改变海水温度,热带鱼类不会到该海域。③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12.A 13.B
【解析】1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的河流由于径流量较大而自净能力较强,所以水质一般较好,①正确;同理,同一条河流,由于夏季水量较大而自净能力强,从而夏季水质好于冬季,④正确。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工业较发达,可能会排放大量废水影响水质,故水质一般较差,③错误;一般非季风区人口、工业分布少,污染小,排污量小,河流水质较好,②错误。故选A。
13.一般来说,水质与河流径流量、污水排放量直接相关。河流径流量大,河水自净能力强,水质较好,④正确;污水排放量大,水质较差,②正确。水质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①③错误,故选B。
14.C 15.B 16.C
【解析】14.秦巴山区某迁出村的搬迁户与耕地之间的距离从搬迁前的2.9km增加到搬迁后的21.1km,距离较远,成本高,导致该村出现耕地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的现象,C正确;无法判断该地耕地土壤是否贫瘠,耕地是否破碎,AB错误;该地耕地没有被占用,D错误,故选C。
15.鼓励农户承包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提高耕地利用率,B正确;回迁部分村民与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不符,A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不能提高耕地利用率,B错误;作物熟制主要由热量决定,与提高耕地利用率无关,D错误。故选B。
16.“人一地一业”发展模式前期土地整治成本较高,①错误;减少耕地撂荒,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规模,②正确;促进农业、旅游业、加工业发展,利用乡村现代化的建设,③正确;能够促进产业发展,但不可能均衡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地形:地形崎岖,耕地分散,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等。(4分)
(2)高标准农田具有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特点,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益。高标准农田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等。(4分)
(3)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益。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如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等。(6分,任答3点6分)
18.(1)时间:傍晚(日落后)。理由:傍晚(日照后)光伏发电量锐减直至为零。稳定的低空急流尚未完全形成,风速较小。此时大多数人尚未休息,仍处于用电高峰期。 (8分)
(2)太阳能—水能。原因:夏季降水量大,雅砻江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6分)
(3)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维护国家资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且减轻森林破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任答2点4分)
19.(1)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原因:全球变暖,使得适合南极磷虾摄食的藻类大量减少。全球变暖海冰冰期及厚度明显缩减,不利于磷虾的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6分)
(2)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南极磷虾摄食大量富含碳的浮游藻类,将碳固定在体内;同时向深层海水迁徙,排放在深海中的粪便、磷虾残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物,它们所携带的碳会长期或永久性固存在海底。(6分)
(3)困难:狂风急浪,浮冰和冰山,酷寒,补给困难。(任答1点2分)
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任答3点6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 理 试 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
一、单选题(16题,共48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近年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受能源禀赋,技术、核事故等特殊事件的影响,能源结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近年来,日本化石能源份额逆向增加,煤炭份额也因此出现回升,而近年来我国的能源自给率快速下降,煤炭在化石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下降明显。下图示意2018年全球及主要国家或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3.与欧盟相比,造成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份额高的原因是美国( )
A.化石能源丰富 B.能源开发技术先进
C.能源消费量大 D.可再生能源较短缺
4.若我国煤炭在化石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快速下降,其影响是( )
A.新能源开发受阻 B.弃风弃光率上升
C.水资源短缺加剧 D.能源安全度下降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6.a阶段(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不断上升
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目前,黄河流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仍存在较大的环境代价。下图示意201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PM2.5浓度年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河流域PM2.5的来源最可能是( )
A.交通排放 B.臭氧转化 C.煤炭燃烧 D.大风扬尘
8.该流域夏季PM2.5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降水多 D.植被多
獐子岛位于黄海北部,海底地貌以岩礁和平坦的砾石沙泥底质为主,与周边海域水体交换良好,海域环境优良,是许多重要鱼类的生息场。在该海域内,依托自然岸线的延伸开展近岸人工鱼礁和藻礁的构建。图2示意獐子岛人工鱼礁区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獐子岛海域成为重要鱼类生息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光照充足 ②海水上泛 ③水质优良 ④寒暖流交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獐子岛东南部近海海域未投放人工鱼礁的主要原因是( )
A.为重要航道,减少船舶触礁威胁 B.海水腐蚀性强,后期维护成本高
C.水流稳定,维护鱼类原生环境 D.海底地形陡峭,鱼礁不稳定
11.人工鱼礁对獐子岛海域鱼类活动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为幼鱼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 ②丰富鱼类的食物来源
③缩短鱼类产卵和繁殖时间 ④吸引热带鱼类定期洄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I类、Ⅱ类、Ⅲ类、Ⅳ类和V类。下图为我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
②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
③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
④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流域内人口密度 ②流域内污水排放量 ③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 ④河流径流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异地扶贫搬迁调研数据显示:秦巴山区某迁出村的搬迁户与耕地之间的距离从搬迁前的2.9km增加到搬迁后的21.1km,导致该村出现耕地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的现象。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有学者提出了迁出村“人—地—业”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该村耕地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撂荒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贫瘠,粮食产量低 B.耕地破碎,种植规模小
C.距离较远,种植成本高 D.资源重组,耕地被占用
15.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当地可以( )
A.回迁部分村民 B.加快土地流转 C.退耕还林还草 D.改变作物熟制
16.迁出村推行“人一地一业”发展模式有利于( )
①降低前期土地整治成本 ②稳定粮食生产规模
③促进乡村现代化的建设 ④协调产业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其中高丘低山、中丘中谷、低丘带坝类型大体各占1/3。近年来南充市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但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撂荒少。下图为南充市不同基础条件撂荒面积占比(%)图。
(1)简析南充市耕地撂荒率高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高标准农田比传统农田撂荒率低的原因。(4分)
(3)请你为南充市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雅砻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全长1570km,流域面积约13.6万平方千米。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正进行大规模“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干流上共规划了23座梯级水电站、80个风电场、25个光伏电场,全部建成后该地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雅砻江流域中下游的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互补性。观测表明,在特殊的地形和辐射影响下,该地的低空急流在日落之后开始形成,从午夜到清晨最强,在日出后开始减弱。水电在一日内的某一段时间需要发挥调节功能。下图示意雅砻江流域中下游清洁能源电站分布。
(1)水力发电在一日内最需要发挥调节功能的时间是正午还是傍晚,并简述理由。(8分)
(2)指出当地在季节尺度上具有互补性的两类能源,并分析原因。(6分)
(3)分析雅砻江流域中下游“风—光—水”一体化电能开发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南极磷虾具有“固碳”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在海底的有机碳。磷虾具有垂直迁徙的习性,白天躲在海水底层,夜里会上浮进食,吃饱后潜入深层海水,每天夜里反复数次。所以,磷虾粪便和残体里的含碳量都很高。南极海洋中,大量的浮游藻类是磷虾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又是南极鲸类、海豹、企鹤、海鸟等的食物。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猎。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南极磷虾数量减少。下图左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说出南极磷虾的密集分布区,并分析近些年磷虾减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南极磷虾的“固碳”作用过程。(6分)
(3)列举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
高2023级地理试卷 第1页,共2页
高2023级地理试卷 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