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示意不同视角下的地球经纬网,据此完成1~2题。
1.四图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每年的5—11月为其旅游旺季。下图示意留尼汪岛部分地理要素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与圣但尼相比,圣约瑟夫( )
A.自转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大
C.自转线速度小,角速度相同
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小
4.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地球公转速度( )
A.逐渐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022年10月12日,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此次“天宫课堂”,在北京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设分课堂,新晋三位“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实验舱与地面学生进行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a、d之间 B.d、c之间
C.c、b之间 D.b、a之间
6.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
B.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某摄影师在北京长城(40°N,116°E)上连续拍摄6小时,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图(见下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星轨运动轨迹( )
A.由恒星运动形成
B.顺时针运动了约60°
C.由地球公转形成
D.逆时针运动了约90°
8.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 )
A.40° B.30° C.45° D.60°
[2024·山东济宁高二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0.图中a、b两点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返回舱成功降落东风着陆场。中国空间站的公转周期是1.5小时,每天日出日落16次。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④之间,在向②方向运动
B.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
C.②③之间,在向③方向运动
D.③④之间,在向④方向运动
12.中国空间站昼夜交替频繁的原因是( )
A.空间站自转 B.绕地球公转
C.绕地球自转 D.绕太阳公转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A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代表的自转方向可知,甲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正确;乙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B错误;丙图地球自转方位为自东向西,C错误;丁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D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①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
3.C 4.D 解析 第3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该岛位于南半球,圣约瑟夫纬度较圣但尼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小;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C正确。第4题,地球公转到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到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因此,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即5—11月,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
5.D 6.C 解析 第5题,此次太空授课当天是2022年10月12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图中a为冬至日,b是秋分日,c是夏至日,d是春分日。因此,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b、a之间。第6题,2022年10月12日,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因此,第二次太空授课应该是在4月份,4—10月,太阳直射点先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到南半球,故A、B错误;4—10月,地球经过了远日点,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C正确,D错误。
7.D 8.A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的星轨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星轨运动轨迹为逆时针;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时,连续拍摄6小时,则星轨运动了约90°,故D正确。第8题,由于北京位于北半球,各天体绕转的中心为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由于该地纬度为40°,故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40°,A正确。
9.A 10.A 解析 第9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 670千米/时,其他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值;南北纬30°的自转线速度约是1 447千米/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是837千米/时;低纬度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已知纬线L1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且L1在L2的北侧,可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第10题,由图示影像可知,a、b两点海拔不同,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1.B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①是冬至日,②是秋分日,③是夏至日,④是春分日,12月4日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B正确。第12题,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但是因为中国空间站的公转周期是1.5小时(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快于地球自转,在中国空间站里,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B正确;与空间站自转、绕地球自转、绕太阳公转无关。
13.答案 (1)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而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从而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可以清晰地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跟踪观测效果比较好。
解析 第(1)题,文昌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限制。文昌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第(2)题,傍晚或黎明前,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光线微弱,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但是高空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火箭点火升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而此时在地面看到的天空背景较暗,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会形成较大的反差,在地面上的观测者,观察光学跟踪测量仪器时的效果比较好,并且很清晰,对于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效果比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