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3 11: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安徽芜湖高二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为断层,N为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而广阔的侵蚀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规划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隧道,仅从地质条件考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北侧岩块相对上升
C.比侵蚀面N形成的时间早
D.与图中褶皱同时形成
[2024·山东青岛胶州高二期中]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B.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
C.③处总有泉水出露
D.④处低地的形成受外力作用影响
黄河流域的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下图为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5.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B.褶皱凹陷—断裂下陷
C.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6.大旱年份,最适合深挖机井抗旱的地点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储藏地下水条件最好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处地表高于乙处,主要是因为(  )
A.背斜隆起 B.差异沉积
C.差异侵蚀 D.断裂上升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图中等高距为30米。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较老,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较新。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10.若在③处钻50米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50米 B.75米
C.105米 D.145米
[2024·广东惠州高二期末]不同地层之间接触界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内外力作用的过程。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丁、甲、丙、乙
B.乙、丙、甲、丁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12.图示水平地层中,受到“沉积—侵蚀—再沉积”的外力作用过程有(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油气资源一般分布于沉积岩中,对岩层的致密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内陆河、湖沉积环境和大陆架(浅海环境)是油气资源的富集区。下图为我国青海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地质考察队在Ⅰ、Ⅱ、Ⅲ、Ⅳ四个区域进行了油气资源勘探活动。
(1)判断地质考察队可能勘探到含有油气的区域,并说出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其成因。
(2)a、b处有断层分布,指出其相对上升的岩块,并说明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第1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貌
1.A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隧道的选址一般选择在排水良好,天然拱形构造的背斜处最合适,据图判断甲为背斜,乙为断层,丙为向斜,丁处有裂隙,因此甲处最合适。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砂砾石层沉积完整,因此断层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A错误;北侧岩层相对下降,B错误;侵蚀面位于上部,断层位于下部,因此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侵蚀面N,C正确;褶皱先形成,当岩层受到的压力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D错误。
3.A 4.A 解析 第3题,图中①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③④处地层断裂下陷,为断层构造。第4题,①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易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故A正确;②处为向斜,地下水资源丰富,故B错误;③处为断层,可能有泉水出露,故C错误;④处低地的形成主要是断裂下陷导致,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错误。
5.C 6.B 解析 第5题,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平原。第6题,图中Ⅱ处为向斜构造中心,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Ⅰ处附近有断层,Ⅲ处位于向斜的两翼处,Ⅳ处位于背斜顶部,不适合挖机井。
7.C 8.D 解析 第7题,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乙、丁为背斜或断层,不利于储水。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处的同一岩层有错位,说明甲、乙之间有一个断层(岩浆沿断层侵入),而甲处岩层是上升的,所以甲处高于乙处,故D正确。背斜隆起、差异沉积、差异侵蚀都不是甲处地表高于乙处的主要原因。
9.A 10.C 解析 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文材料可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图中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说明此处为河谷。故选A。第10题,由图可知,③地为河流一级阶地,地势低于⑤地,图中等高距为30米,等高线相差2条。根据高差公式可计算两地高差H大于30米,小于90米,若在③处钻50米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大于80米小于140米。故选C。
11.D 12.C 解析 第11题,先有岩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冷却形成甲岩层,甲岩层形成时,周边岩层受高温高压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丙岩层;甲、丙岩层的形成未影响到乙岩层,说明乙岩层形成时间晚于甲、丙;丁断层使得岩层乙断裂,所以丁形成时间比乙晚,故形成先后顺序为甲、丙、乙、丁,故选D。第12题,由材料“不同地层之间接触界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内外力作用的过程”,物质沉积的过程经常会被中断而导致地层不连续,岩石中记录这些中断的地方被称为不整合面,图示有两个不整合面,代表图示水平地层中受到2次“沉积—侵蚀—再沉积”的外力作用过程,故选C。
13.答案 (1)区域:Ⅱ、Ⅳ。地质构造:背斜谷。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而产生裂隙,岩层易破碎被侵蚀,从而形成了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
(2)上升岩块:a。依据:a与b岩块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在断层两侧,相同的岩层中a岩块的岩层在b岩块岩层的上部,说明a岩块相对于b岩块上升。
解析 第(1)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Ⅱ、Ⅳ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所以地质考察队可能勘探到含有油气的区域是Ⅱ、Ⅳ。根据图中信息,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但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岩层易被侵蚀,形成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因此甲处为背斜谷。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明显看出,在断层两侧,a岩块的岩层N1、N2、K2-E三个岩层明显在b岩块相应岩层的上部,说明a岩块相对于b岩块上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