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示意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气压中心分别为( )
A.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B.亚洲高压、冰岛低压
C.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
D.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2.图示时刻,丙地的盛行风向及其形成原因是( )
A.西北风;海陆的热力差异
B.东北风;海陆的热力差异
C.西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024·湖南衡阳高二检测]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4.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广大地区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①④—海陆的热力差异
B.②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④⑤—海陆的热力差异
D.③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图示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压带较明显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年年遭受洪水侵袭,洪水导致当地道路中断,农田毁坏,也阻碍了学生的上学之路。该国一位青年建筑师设计并筹措资金建造了“水上学校”,作为教学场所和交通工具。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运用至医疗、农作等方面。下图为孟加拉国“水上学校”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水上学校”每年开课的时间可能为(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8.“水上学校”开课时,当地盛行(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百帕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边界线。下图为几个时间段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与亚洲高压成因相同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
A.夏威夷高压 B.亚洲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冰岛低压
10.1951—1965年( )
A.亚洲冬季偏暖
B.亚洲高压势力较弱
C.我国北方降雪概率减少
D.我国冷空气活动更频繁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甲、乙分别为一年中非洲热带辐合带最南、最北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图表示的季节(北半球)是( )
A.甲为春季 B.乙为夏季
C.甲为秋季 D.乙为冬季
12.几内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夏季太阳辐射不同
B.东南信风水热状况改变
C.海陆的热力差异
D.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全球部分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指出甲地此季节的盛行风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D 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亚欧大陆,是一个高压中心,应为亚洲高压,为北半球的冬季;乙位于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位于太平洋上,印度低压位于印度半岛北部,两者是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位于大西洋。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图示时刻为北半球冬季,丙地为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
3.B 4.A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4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5.A 6.C 解析 第5题,①为西北季风,④为东南季风,其形成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A正确。②为东北季风,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而形成;⑤为西南季风,会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③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但⑥处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也受到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第6题,甲、丙位于北半球,甲为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丙为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乙、丁位于南半球,乙为陆地上的热低压,对副热带高压带有一定的影响,但切断不明显,丁为高压,不会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7.C 8.A 解析 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孟加拉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1—3月是枯水期;3—6月还没有达到降水量的最大值;9—12月,旱季来临,降水减少,洪水退去,水位降低,不需要在“水上学校”上课。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孟加拉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夏季)盛行西南风,旱季(冬季)盛行东北风。由上题分析可知,“水上学校”开课时间是每年6—9月,此时是夏季,盛行西南风。
9.B 10.D 解析 第9题,亚洲高压成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亚洲低压是亚洲大陆夏季气温高,形成热低压,与亚洲高压成因相同;夏威夷高压是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高压中心,而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是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低压中心,与亚洲高压成因不相同。第10题,读图可知,1 025百帕等压线的位置变动反映了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1951—1965年1 025百帕等压线的范围向北、向东、向南扩展,说明亚洲高压势力较强,受其影响,亚洲冬季偏冷,我国北方降雪概率增大,我国冷空气活动更频繁。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热带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已知甲、乙分别为一年中非洲热带辐合带最南、最北位置分布图,甲图中热带辐合带退到一年中的最南位置,应为北半球冬季,乙图中的热带辐合带北进到一年中的最北位置,应为北半球夏季。第12题,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13.答案 (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理由:30°N附近,亚欧大陆出现低压中心,大洋上为高压中心,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为北半球夏季。
(2)西南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夏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大陆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导致低压中心南部的甲地此季节盛行西南风。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片可知,亚欧大陆上在30°N附近形成低压中心(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海风),可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南侧,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此时(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夏季陆地增温快,在中南半岛的北部,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形成低压中心,导致甲地盛行西南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