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水的运动 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水的运动 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3 12: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水圈构成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中
C.内流区
D.大气圈中
[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末]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约265千米,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下图示意克兰河1980—1989年和2001—2005年径流量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克兰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河流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  )
A.区域气候变暖 B.区域气候变冷
C.冬季降水增多 D.夏季降水减少
[2024·山东青岛高二期中]下图为鄱阳湖五河入湖流量、出湖流量、湖区水位和长江中游干流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中五河指注入鄱阳湖的五条主要河流,其合计水量约占总入湖水量的83%。据此完成5~6题。
5.鄱阳湖对长江补给量最大的时段为(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6.鄱阳湖最高水位出现在7—8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湖河流进入汛期
B.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C.长江干流顶托作用
D.出湖流量快速下降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江苏省阜宁县地处淮河附近,为典型的河网平原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其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交互频繁,每年3—5月地下水位最低。下图为阜宁县2021年1月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单位:米),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据此完成7~8题。
7.1月,阜宁县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乡镇是(  )
A.罗桥镇 B.陈集镇
C.沟墩镇 D.东沟镇
8.春季,阜宁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苏北灌渠水 D.积雪融水
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B.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C.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D.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10.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夏季流量 B.秋季流量
C.冬季流量 D.春季流量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水量平衡的补给项和损失项进而引起湖泊的变化,降水、气温、融水和蒸发等都对湖泊水量平衡产生影响。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水文变化能反映当地气候与环境变化。图1为青海湖流域简图,图2为1961—2015年青海湖水位变化图,图3为1961—2015年青海湖湖面降水量、蒸发量和入湖径流量变化趋势图。
图1
图2
图3
(1)简述1961—2015年青海湖水位的年际变化特点,并指出青海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从水量补给项和损失项的角度分析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近年来的水位变化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第四章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B 2.A 解析 第1题,陆地水体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则乙水体为陆地淡水,甲水体为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陆地淡水,以冰川为主,则丙水体为冰川。第2题,由上题可知,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C 4.A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中信息,该河流量偏小(最大径流量小于100立方米/秒),根据径流量季节变化图,春季河流流量开始增大,流量最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流量减少,因此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正确;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呈正相关,理论上夏季达到最大值,根据图中径流量变化来看,冰川融水较少,A错误;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阿尔泰山强烈抬升,会形成雨水补给,但是由于距离大西洋遥远,水汽损失量大,且该地位于南坡,故大气降水不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B错误;地下水补给稳定,D错误。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河流径流量峰值提前,说明季节性积雪提前融化。据此判断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由于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快,导致季节性积雪融化早,河流的汛期提前,A正确,B错误;冬季降水增多更多的是影响汛期流量峰值,而不是汛期的早晚,C错误;夏季降水减少与汛期峰值提前无关,D错误。故选A。
5.B 6.C 解析 第5题,鄱阳湖对长江补给最多的月份是出湖流量最多的月份。读图可知,4—6月份鄱阳湖出湖流量最大,补充长江水量最大。第6题,读图可知,7、8月份长江水量最大,对湖泊有顶托作用,使湖水不能外流,湖泊水位达到最大值;入湖河流进入汛期时,入湖水量大,但同时出湖水量也大,湖泊水位不是最大;湖泊泥沙淤积会抬高湖床,但水量不一定最大;出湖流量快速下降,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不是湖泊水位高的原因。
7.C 8.B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罗桥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2.6米,东沟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2.2米,陈集镇为1.4—2.2米,沟墩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为1.0—1.8米。因此1月,沟墩镇地下水埋深最浅,故阜宁县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乡镇是沟墩镇,C正确。第8题,该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区,春季降水量少,因此,春季,阜宁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不是大气降水;该地冬季降水量少,因此春季积雪融水少;苏北灌渠是人为修建的,因此下渗量少,故补给量少。综上分析,春季该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河流水。
9.B 10.A 解析 第9题,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增加,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补给减少,而据图分析,4—5月份该地降水量增加。第10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车尔臣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而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故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夏季流量。
11.答案 (1)年际变化特点:1961—2004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后呈上升趋势。主要补给类型:高山冰雪融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
(2)青海湖水量补给项包括入湖径流量和降水量,由图可知,入湖径流量自1991年呈增加趋势,湖面降水量自1990年呈增加趋势;损失项主要是湖面蒸发量,由图可知,1998年后湖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根据补给项和损失项的数据可知,2005年后补给项大于损失项,且差值逐渐增大,导致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
(3)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等,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2中信息可知,1961—2004年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2005年后呈上升趋势。结合材料信息“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水量平衡的补给项和损失项进而引起湖泊的变化”,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加,补给增多,导致湖泊水位有所回升,同时根据图3可以推测本地区存在局地环流,存在降水补给湖泊的情况。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青海湖水量补给项包括入湖径流量和降水量,根据上题可知,青海湖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汇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降水补给。由图3可知,入湖径流量自1991年呈增加趋势,湖面降水量自1990年呈增加趋势,补给量较多;而损失项主要是湖面蒸发,根据图3可知,湖面蒸发量在1998年后呈下降趋势。当补给大于损失时,湖泊水位上升,差值越大,湖泊水位上升越明显,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青海湖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加,湿地面积扩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促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当地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