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10: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教案
教学目标
1.分享、交流并积累孝亲敬老的故事。
2.理解“孝”在不同时代的内涵,探究“孝”在当代的新特征。
3.讨论撰写家规家训,传承优良家风。
教学重点
1.分享、交流并积累孝亲敬老的故事。
2.理解“孝”在不同时代的内涵,探究“孝”在当代的新特征。
教学难点
讨论撰写家规家训,传承优良家风。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积累整理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从小到大,父母的牵挂是藏在我们褶皱时光里最舒展的温暖,然而家不应是单行道上的孤独灯光:
当我们接过清晨温热的牛奶时,也应记得傍晚为父母整理歪斜的拖鞋;
当我们身着整洁的衣裳奔赴学校时,也要学会为父母泡一杯解乏的清茶;
当我们带着满书包的知识回家后,更该把自己的成绩化作点亮他们眼角的星光。
家有父母给予我们的暖意,还应有我们回馈父母的微光。古人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我们做子女的义务,更是一个家庭形成良好家风的基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解读“孝”的内涵,共同传承优良家风。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二、任务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的模范事迹。下面请让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从古至今的孝亲敬老故事,并合作完成板报设计。
活动1.搜集古代孝亲敬老故事
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知道“二十四孝图”或历史上其他有关“孝”的故事吗?这些故事中,哪些值得我们效仿?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从中选出有价值的故事。
(2)请你根据示例讲述一个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并填写表格。
示例:
名称 朝代 故事 启示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 舜的生父瞽叟偏心后妻之子象,多次试图谋杀舜。舜逃亡时仍以孝心对待父母,耕作供养家人。他的孝行感动天地,最终继承尧位,成为贤君。 至孝能化解家庭矛盾,感召天地。
交流点拨:
(1)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道的故事分享及价值辨析
①故事参考
二十四孝图: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
其他孝顺故事:黄香温席、负母逃难、敬母拒金、韩伯愈泣杖、背母攀藤。
②故事价值评判
值得提倡的故事: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体现子女对父母的细心照料,符合现代孝道内涵。
百里负米(子路):展现对父母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值得效仿。
啮指痛心(曾参):强调亲情的感应,虽带有夸张色彩,但核心是孝心传递。
芦衣顺母(闵子骞):以德报怨,维护家庭和谐,符合传统美德。
拾葚异器(蔡顺):在困境中优先照顾母亲,体现智慧与孝心。
涤亲溺器(黄庭坚):亲力亲为侍奉父母,无封建糟粕,可提倡。
弃官寻母(朱寿昌):孝心感人,但需结合现代社会强调责任与孝道的平衡。
行佣供母(江革):通过劳动供养母亲,体现责任与担当。
戏彩娱亲(老莱子):以幽默方式让父母开心,符合现代家庭情感表达。
怀橘遗亲(陆绩):从小培养孝心,适合儿童教育。
扇枕温衾(黄香):与 “黄香温席” 重复,故事本身体现体贴父母,值得提倡。
不宜提倡的:
埋儿奉母(郭巨):活埋亲生骨肉,严重违反法律与伦理,绝对禁止。
卖身葬父(董永):涉及人身买卖,违背现代人权原则。
孝感动天(舜):依赖 “大象耕田、小鸟除草” 的神话,含迷信色彩。
刻木事亲(丁兰):将孝心形式化,缺乏实际关怀。
恣蚊饱血(吴猛):危害自身健康,不科学且不可取。
卧冰求鲤(王祥):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尝粪忧心(庾黔娄):通过尝粪判断病情,不卫生且不科学。
扼虎救父(杨香):徒手打虎违背安全常识,应提倡理性避险。
(2)请你根据示例讲述一个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并填写表格。
名称 朝代 故事 启示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 舜的生父瞽叟偏心后妻之子象,多次试图谋杀舜。舜逃亡时仍以孝心对待父母,努力耕作供养家人。他的孝行感动天地,最终继承尧位,成为贤君。 至孝能化解家庭矛盾,感召天地。
单衣顺母 春秋时期 闵子骞生母去世,继母虐待他,偏爱自己所生的孩子,寒冬中给他穿芦花衣。父亲鞭打时,衣服碎裂露出芦花,继母被揭穿。闵子骞跪求饶恕继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靠自己的真诚打动父亲,也感化了继母。 宽容与隐忍维系家庭和睦。
啮指痛心 春秋时期 曾子上山砍柴,家中突然来了客人。母亲因家中贫寒,一时不知如何招待,情急之下咬破自己的手指。此时,正在山上劳作的曾子突然感到心口剧痛,他立刻意识到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放下柴刀,飞奔回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访,我咬手指是为了提醒你快回来。” 曾子随即以礼招待客人,妥善处理了家中事务。 孝道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需用心体察父母的情感需求,及时回应他们的期待。
行佣供母 东汉时期 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后值战乱,江革背母逃难,路遇匪盗,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后来江革因为孝顺被举荐为官。 孝需要躬身实践、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孝顺是人的底线。
活动2:搜集整理当今时代孝行楷模。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亲自访谈或其他方式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的孝行,深入了解他们故事中的动人细节,搜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
示例1:
古稀儿媳侍奉百岁婆婆十余载
山东定陶区冉堌镇董庄村72岁的村民胡印粉,每日坚持为103岁的婆婆进行晨间护理(擦脸、梳头)、定制养生餐食(如核桃仁红枣粥),并保持十余年睡前洗脚按摩的习惯。为让老人住得舒适,她定期晾晒被褥、更换床单,天气晴朗时还会推婆婆外出散步。面对高龄婆婆的寂寞,她耐心倾听往事、分享生活趣事,成为老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示例2:
癌症患者坚守病母床榻近30年
山东青州市黄楼街道村民冯玉香,在母亲瘫痪后,主动承担照料责任,每日制作软烂营养餐(如打成糊状的饭菜和果汁),并坚持为母亲擦洗身体、保持居室清洁,即使确诊癌症后仍未中断照料。为缓解母亲因病产生的抑郁情绪,她长期陪聊、讲笑话,甚至根据老人饮食偏好调整菜谱(如长时间炖煮肉类),用细心观察满足老人需求。
示例3:
大学生“背母求学”感动社会
河南许昌市大学生张尚昀在2000年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后,母亲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他毅然选择背着母亲赴校,半工半读维持生计并支付医疗费用。五年间辗转多地打工,坚持在工地扛水泥、做服务员等体力活,同时保持优异学业成绩,被媒体称为“当代孝子”典范 。
活动3:设计“孝亲敬老”板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以下要求完成板报设计大纲,各小组提交本组认为满意的设计大纲,并交由全班评选,得分最高者将制作成实体板报。
①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大纲需要体现图文排版。
②除了讲述孝行故事,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行为、品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给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可以自行撰写。
③请各小组填写下列表格。
示例:
子路负米 事迹:孔子弟子子路早年家贫,为满足父母食米之愿,翻山越岭往返百里借粮。父母去世后,他感叹道:“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他官至高位仍感叹:“若能再为双亲负米,何其幸也!” 评论:子路以 “生时尽力,死后思念” 的孝行,展现了物质奉养与精神追思的统一。孔子赞其 “孝哉”,后世则以 “负米” 喻子女尽心赡养父母的责任。
大学生“背母求学” 事迹:河南许昌市大学生张尚昀在2000年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后,母亲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他毅然选择背着母亲赴校,半工半读维持生计并支付医疗费用。五年间辗转多地打工,坚持在工地扛水泥、做服务员等体力活,同时保持优异学业成绩,被媒体称为“当代孝子”典范 。 颁奖词:单薄的肩膀扛起病母与学业,工地的汗水映照知识的星光。五载辗转,他用水泥袋垒出求学路,以经济学公式解构孝道新章——钢筋水泥般的脊梁,既托起生命的重量,更竖起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丰碑!
孝道名言警句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里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开宗明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迅
排版思路 ①最上方写板报标题。 ②板报整体布局采用“古今对话”式布局,左侧展示传统二十四孝图某个故事,右侧对应现代孝行案例。
③用“孝”字书法作为背景水印,左下角位置配合手绘萱草或康乃馨进行点缀。 ④右下角部分点缀部分关于孝行的名人名言。
三、任务二:合作探究理解孝的内涵
“孝”的观念植根于子女对父母天然爱敬的情感,涉及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理解“孝”的内涵,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请同学们浅谈下你对“孝”的理解以及当下的我们应该如何尽孝?
1.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论著等方式,搜集古人有关“孝”的论述,仔细阅读,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关于“孝”的内涵,并填写表格。
示例:
论述 译文 “孝”的内涵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孝”,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的人。从字形上看,上面是 “老” 字的一部分,下面是 “子” 字,表示子女搀扶、照顾老人。 孝是善于侍奉父母,孝也是子女的责任。
点拨:
论述 译文 内涵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孝”,就是好好侍奉父母的人。从字形上看,上面是 “老” 字的一部分,下面是 “子” 字,表示子女搀扶、照顾老人。 孝是善于侍奉父母,孝也是子女的责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说:“现在的人认为孝顺就是能养活父母。可是连狗和马都能被养活,如果只是养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 孝不仅是物质赡养,更是精神敬爱,是以对长辈的尊敬为前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孝顺的孩子能做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真正的孝顺不是只做表面的事,而是要从内心尊重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真正深爱父母的孩子,一定会对父母态度温和;态度温和的人,脸上自然会有开心的表情;脸上有开心表情的人,看起来就会温柔亲切。 真正的孝顺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心底深爱父母,自然会通过态度和表情表现出来。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一个人的孝顺行为,根源在于真诚的心。即使一些表面的礼节没做到,也能感动天地万物。 真诚的孝心比任何形式都重要。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下应该如何尽孝?
①敏锐察觉父母需求, 及时回应 ,主动行动。
②对待父母要发自内心爱戴,不能以虚情假意应付。
③侍奉父母要态度恭顺。
④不要做让父母担忧的事。
⑤注重情感陪伴,而非仅重视物质供给,要精神和物质同步。
3.有人认为,当代青少年讲究个性、重视独立,与“孝”有矛盾之处。也有人认为,“孝”的本意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与青少年追求自我实现并不矛盾。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流程组织讨论,并在最后得出结论。
环节 内容
教师提问环节 “这两种情况算不算‘孝顺?’为什么?” ① 父母要求周末补课,但自己执意参加篮球队比赛,拒绝父母安排。 ② 不记得父母生日,偶然得知父母生日后,送父母礼物后发朋友圈炫耀。
学生思考环节 每组领取1个核心问题,并先在组内传阅,如: ① 什么时候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② 哪些事应该考虑父母的感受? ③ 如何协调自己与父母的冲突?
小组发言环节 各小组提出自己的核心问题,其他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由提出问题的小组负责记录答案并汇总。
建议环节 各小组提出一项孝顺父母的建议措施。
教师总结 由教师汇总可行的观点和措施,并作总结。
小结:
①经常和父母聊些新鲜事,拒绝“嗯哦”式简单敷衍对话。
②当自己与父母理念发生冲突时,要注意与父母进行沟通,不能任性而为,要学会倾听父母的建议。
③ 健康自律即尽孝,坚持运动早睡,避免生病让父母操心劳累。
④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担心,不让父母为难就是最大的孝顺。
⑤对待父母不过分在意外在形式,随时随地及时用心去做。
四、任务三:“家风寻根”探索优秀家风
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都是传统的家庭美德。在今天,传承优良家风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分享家风
请同学们根据示例,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家风,每小组再选派一人在全班分享本组认为最好的家风故事,并据此总结家风的特点和作用。
示例:
我家有个用了十几年的保温桶,据说那是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为了给在产房的妈妈送小米粥特意买的。当时奶奶有关节炎,而我恰好出生在闷热潮湿的六月。那时家里没有电梯,往日奶奶在这个季节都因为腿疼很少下楼,但在我出生的那个夏天,奶奶每天都从四楼步行下楼,用这个保温桶给妈妈送饭。
在我长大后的今天,周末陪妈妈去医院送饭,我才知道奶奶关节炎犯了却不肯告诉子女。消毒水味刺鼻的走廊里,妈妈咳嗽着走到奶奶的病房。
奶奶对妈妈说:“你不舒服就别过来了。”妈妈笑着走到奶奶身边,一边给她揉腿一边说:“妈,您当年带三个孩子,不也是发着高烧给他们包饺子吗?还有我生孩子的那年,你不也是抻着这个病腿跑上跑下的给我送饭吗?”当保温桶揭开时,山药排骨的香气漫出来,奶奶别过脸去擦眼镜片,说热气熏着眼睛了。
妈妈回到家后,顾不上身体不舒服就去单位加班了,我学习网上做八宝粥的教程为妈妈熬了一锅粥,我抱着保温桶骑车去她的单位,我冲进办公室,看见她烧得满脸通红还在为学生批改作业。我把保温桶往桌上一墩:“现在轮到你听话了!”她愣了几秒,忽然笑得像小时候给我读绘本时那样温柔。
我们家的保温桶,装过奶奶给妈妈熬的小米粥,装过妈妈给奶奶做的排骨汤,还装过我给妈妈的八宝粥。原来这就是爸妈从不说出口的家风——像保温桶一样,不需要多漂亮,但永远把温暖默默地一代代传递下去。
家风的特点:
代代相传、生活场景中潜移默化、长辈言传身教。
家风的作用:
①道德约束与品格塑造:通过日常行为准则与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塑造个体的价值观与道德判断力,形成优良品格。
②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承载家族历史记忆与道德标准,如勤俭持家、重视教育等传统通过传承得以延续。
③社会示范与风气引领:家庭和谐直接关联社会和谐,良好家风能带动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形成。
2.学习家风
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请同学们根据示例搜集材料,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填写表格,先在小组讨论后再选派一名优秀的同学到全班进行分享。
示例:
家训、家规 译文 内涵理解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礼记》里讲:“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可自满。”天地宇宙尚且有边界,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只有减少贪念、懂得知足,给自己立下底线,才能守住人生的分寸。 贪心和自满会让人失去方向,学会满足才能保持快乐和安全。
点拨:
家训、家规 译文 内涵理解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礼记》里讲:"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可自满。"天地宇宙尚且有边界,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只有减少贪念、懂得知足,给自己立下底线,才能守住人生的分寸。 贪心和自满会让人失去方向,学会满足才能保持快乐和安全。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家规,见《宋史·包拯传》) 今后凡我子孙做官者,若敢贪赃枉法,生前逐出家族不得归宗,死后不得安葬于祖坟。不遵此训之人,便不是我真正的子孙! 这条家规以铁律明志,约束后人: 严禁贪赃枉法; 通过逐出宗族、禁葬祖茔等措施严惩不守族规的后人,维护集体名誉;通过断绝亲缘的训诫,维护正直家风。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毛泽东1947年10月8日给毛岸英的信) 毛主席在家风训导中体现了革命家庭教育注重务实奉献、反对功利虚荣的价值取向,彰显个人发展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的伦理追求。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烈士就义前给母亲陈云凤的信) 昭示革命理想高于个人存亡价值观,既传承着忠孝大义的传统伦理,又塑造了红色家庭献身真理、化小爱为大爱的精神基因,彰显革命者家族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传递信仰的崇高家训。
小结:这些家训告诉我们要控制欲望、保持廉洁、脚踏实地、心怀家国,这些品质就像建造房子的基石,能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3.与家人一起撰写家训家规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与父母、祖辈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先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每组再选派一名优秀的同学参加全班组织的“我的家风”展示会。
①注意语句简洁凝练,同时配上对其内容的具体解释。
②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或数字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家训、家规。
③参照已提供的或自己搜集整理的家规、家训完成。
示例1:
晨昏省亲,早晚念亲;勤学惜时,笃行不懈。一衣一饭,常思艰辛;半言半诺,当守承诺。里仁为美,避奸远佞;守拙安贫,家风自清。
解释:
早晚问候父母冷暖,时常挂念父母。勤奋读书、珍惜时光,实践当持恒心毅力。衣物饮食来之不易,常怀感恩节俭之心。信守言语承诺,皆以诚信为本。与有仁爱之心的人相聚,远离奸佞之人。甘守质朴不慕浮华,淡泊名利家道清明。
示例2:
诗书明德,敬业报国;孝悌睦邻,诚信立身。
持家尚俭,遵纪守法。善行载籍,振铎传馨。
解释:
诵读经典修养品德,精研本职工作报效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诚信待人共建和谐。节俭持家杜绝奢靡,遵纪守法。记载善良言行,以美好品德教育后人。
五、课堂总结
本课引领我们从古今历史长河中撷取“孝”的典范,领悟其精神内核。通过分析二十四孝经典案例,不仅使“孝”的文化基因深植心田,更启发我们将孝道化作晨昏定省的温暖践行。本节课还通过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了解知名家规家训,了解了古今名人的家风。
学习本课,可以促使我们每个人树立“从我做起,孝亲敬老,传承优良家风”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为文明社会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六、课堂作业
1.完成板报的绘制。
2.每名同学提交一份自己家规、家训的书法作品。
3.下图是“全国敬老月”的活动图标,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图标的内容及含义。
点拨:图标外部为圆形,圆形内上方写有“全国敬老月活动”字样,下方写有“全国敬老月”拼音字样,表明主题,构图和谐。中心部分图形以重阳节的“9.9”为设计元素,以圆点化作夕阳,寓意老年人如夕阳红。圆点与中间两弧线构成手舞足蹈快乐无比的老人,“99”二字的线条绕成心形,表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