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3月模拟(五)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
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分(1~2题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甲】《梅岭三章》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诗人以“泉台”
“(fg)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难,表达了
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é)报”、
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乙】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取义成仁,
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伤痕累累的壮丽诗篇。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
战精神,失志不渝地努力奋斗。
【丙】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生逢盛世,青年即使面
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时
代使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
代为荣 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
(1)根据甲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feng)烟
②(jié)报
(2)给甲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斩阎罗
②旌旗
(3)乙段文字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血雨腥风
B.取义成仁
C.伤痕累累
D.矢志不渝
(4)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
(5)请在丙段文字的方框内填人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2.根据下图,推测“幽深”一词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2分)
雅
幽雅:幽静而雅致。
幽
组合→
(僻静)
爸
幽远:远而幽静。
深
幽深:
第二部分(3~19题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学校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的开场白。(6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吟诵中国古典诗文,感受古人自强不息
的精神。自强不息,是李白“①,②”中希望像姜尚、伊尹一样
被重用的真诚期待;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③”中想要收复失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地、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是苏轼“持节云中,④”中渴望被朝廷重
用、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是范仲淹“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
遭遇革新失败的境况仍能进退皆忧的政治情怀;是宋濂“天大寒,砚冰坚,
⑥,弗之怠”中读书条件艰苦,也不放松抄录书的坚持不懈。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探寻“君子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汲取奋进的力量。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共6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 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④。
亦知合被⑤才名折⑥,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任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
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分别写诗相赠。②国手:一国中最
擅长某种技艺的人。③不奈何:无可奈何。④蹉跎:比喻失意,经历坎坷。
这里指失意贬官。⑤合被:应该被。合,应该。⑥折:折损,损害。
4,白居易的赠诗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
”所累。
两诗相比,《
》的感情基调更为深沉。(2分)
5.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和情境补充对话。(4分)
白居易:“梦得,你诗才一流,却遭遇二十三年的磨难,(1)
刘禹锡:“乐天,我虽遭贬滴,滞留南方漂泊了二十三年,但我想对你说,
(2)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共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
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庄宗好畋猎①,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 马而谏,为民请。
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⑧敬新磨①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
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吾天子好猎乎?奈何纵民稼穑⑤,以
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
亟行刑,诸伶共唱和⑦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注】①畋猎:打猎。②当:阻挡。③伶人:唱戏的演员。④敬新磨:人
名。⑤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⑥亟:立刻。⑦共唱和:一同高
声附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山而居
B.数月之后
擒至马前,数之曰
C.燕、赵、韩、魏闻之
独不闻吾天子好猎乎
D.皆朝于齐
于是人朝见威王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