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清单(含答案)
一、字音字形
巅( ) □ 劈( ) □ 摁( ) □
掰( ) □
气pò( ) □ 狂lán( ) □ 宛( )转 □
屏( )障 □ 哺( )育 □ bǎnɡ( )样 □
pān( )谈 □ 峭( )壁 □ 骨碌( ) □
咀jué( ) □ 呜咽( ) □ dū( )促 □
ɡuàn( )输 □ 坚rèn( ) □ 淳朴( ) □
谦xùn( ) □ fù( )灭 □ 过yǐn( ) □
huò( )亮 □ 犁耙( ) □ 军隅( )里 □
什( )物 □ shì( )言 □ 胸tánɡ( ) □
嗥( )鸣 □ 山涧( ) □ 高liánɡ( )□
斑lán( ) □ chán( )绕 □ 亘( )古 □
默qì( ) □ 田lǒnɡ( ) □ 埋zànɡ( ) □
镐( )头 □ 土壤( ) □ 禾dào( ) □
丰ráo( ) □ 污秽( ) □ chǐ( )辱 □
谰( )语 □
浩浩dànɡ dànɡ( )( )□ 苛juān( )杂税□ hān( )然入梦□
不可捉mō( )□
二、词语积累
1.请你用本单元涉及的词语填写,并勾选好词放入积累本。
□(1)( ):十分希望。
□(2)( ):闲谈,交谈。
□(3)( ):指繁重的捐税。
□(4)( ):滚动。
□(5)( ):畅快地入睡。
□(6)( ):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7)( ):指家庭日常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8)( ):宽敞明亮。
□(9)( ):诚恳而痛切。
□(10)( ):笔直。
□(11)( ):(野兽)大声嚎叫。
□(12)( ):没有根据的话。
□(13)( ):整个古代。课文中指远古。
□(14)( ):家族世系。课文中比喻“我”和土地的血肉联系。
□(15)( ):刨土用的工具。
□(16)( ):肮脏的东西。
2.测试训练
(1)基础巩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眨眼功夫,天空中乌云滚滚,浩浩荡荡,犹如千军万马。
B.他当即感到他是世界上最大的笨蛋,真是荒唐至极,不可捉摸。
C.在温馨的床上躺下,我酣然入梦,沉浸在美好的幻境中。
D.越来越高的苛捐杂税使商业凋敝,城镇人口减少。
(2)提升训练:请你从上方词语列表中挑选两至四个写一段话。
三、文言词句积累
1.重点字词
(1)关键字词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
当:
户:
②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机杼声:
唯:
③问女何所忆
忆:
④愿为市鞍马
为:
市:
鞍马:
⑤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鞯:
辔头:
⑥旦辞爷娘去
旦:
⑦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溅溅:
⑧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
啾啾:
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
度:
⑩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
铁衣:
赏赐百千强
强:
出郭相扶将
郭:
扶将:
当户理红妆
红妆:
磨刀霍霍向猪羊
霍霍:
著我旧时裳
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云鬓:
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
惊忙:
双兔傍地走
傍:
走: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
(3)古今异义
①从此替爷征
古义:
今义: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
今义:
③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①市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②机
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③将
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④帖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词类活用
①愿为市鞍马
市:
②策勋十二转
策:
③当窗理云鬓
云:
2.重点句子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2)省略句
昨夜见军帖( )。
愿为市鞍马( )。
四、句段背诵默写
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 , 。 ,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 , , 。
3.《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 , 。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 。
5.《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 ?
一、文体知识积累
1.组诗
组诗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
2.通讯
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的一种新闻文体。通讯具有新闻性、评论性、文学性。
按照形式,通讯可以分为:一般通讯、新闻小故事、特写、速写、侧记、谈访录等。按照报道的内容,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以记人为主的通讯)、事件通讯(以记叙事件为主的通讯)、工作通讯(是一种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成就的通讯)、概貌通讯(是报道某个地方、单位、部门的某种气象、今昔变化,或介绍地方风情特色、风俗习惯的一种通讯)、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是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而进行报道的通讯)、小通讯(这种通讯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情节性强,又称“新闻小故事”)。
3.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散文的特点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4.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辞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歌辞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北朝民歌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
歌辞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它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气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的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二、文学知识积累
排比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一般说来,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这时就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例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句中构成排比的四个短语,“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和“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相连,“像山泉在鸣咽”和“像波涛在澎湃”相连,将声音的细切与洪大、低沉与高亢描摹得极为细腻逼真。
三、文化常识积累
1.作家作品
(1)光未然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光未然的著作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2)陆定一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他的代表作有《金色的鱼钩》《老山界》。
(3)魏巍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男,河南郑州人,中国散文作家、诗人、小说家。魏巍年轻时家境贫寒,读过免费的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到延安,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和文化工作。代表作有1951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4)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 (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端木蕻良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
(4)《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
2.历史文化人物
花木兰(412-502),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她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目前,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有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3.时代背景
(1)《黄河大合唱》写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2)《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背景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者那时刚刚调到总政,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完成调查任务后,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而后魏巍上了前线。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1951年的2月,魏巍从朝鲜回国。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
四、测试训练
1.基础巩固
(1)填空
①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叫 。
②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 、 、 这几个特点。
③北朝民歌指 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 机关采集而存的,主要收录在 中。今存北朝民歌以 最为著名。
④《木兰辞》是一首讲述花木兰的故事的叙事诗,最早出现于 时期,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这个句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B.《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C.《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于1951年,最初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作者是魏巍。
D.木兰诗又称《木兰辞》,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中国古代妇女坚毅勇敢的性格和纯洁高尚的胸襟,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渴望。
2.提升训练
用排比的手法,撰写一个片段,要求能充分体现这一手法的作用。
做批注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习惯使用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自己体会,则是间接抒情。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兼用这两种抒情方式。
一般来说,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的方法很多,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用比喻将“愁”具体化,形象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用有代表性的形象暗示思乡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感情。这种种方法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体会、积累并运用。
【语言积累】
一、字音字形
巅(diān) □ 劈(pī ) □ 摁(èn ) □
掰(bāi ) □
气pò(魄 ) □ 狂lán(澜 ) □ 宛( wǎn )转 □
屏(pínɡ)障 □ 哺(bǔ )育 □ bǎnɡ( 榜)样 □
pān(攀 )谈 □ 峭(qiào)壁 □ 骨碌(lu ) □
咀jué(嚼 ) □ 呜咽(yàn ) □ dū(督 )促 □
ɡuàn(灌 )输 □ 坚rèn(韧 ) □ 淳朴(pǔ ) □
谦xùn(逊 ) □ fù(覆 )灭 □ 过yǐn(瘾 ) □
huò(豁 )亮 □ 犁耙(bà ) □ 军隅(yú )里 □
什(shí)物 □ shì(誓 )言 □ 胸tánɡ( 膛 )□
嗥(háo)鸣 □ 山涧(jiàn) □ 高liánɡ( 粱 )□
斑lán(斓 ) □ chán(缠 )绕 □ 亘(ɡèn)古 □
默qì(契 ) □ 田lǒnɡ(垄 ) □ 埋zànɡ( 葬 )□
镐(ɡǎo )头 □ 土壤(rǎnɡ ) □ 禾dào( 稻 ) □
丰ráo(饶 ) □ 污秽( huì ) □ chǐ(耻 )辱 □
谰(lán )语 □
浩浩dànɡ dànɡ(荡)(荡)□ 苛juān(捐)杂税 □ hān(酣 )然入梦 □
不可捉mō(摸) □
二、词语积累
1.请你用本单元涉及的词语填写,并勾选好词放入积累本。
(1)满望 (2)攀谈 (3)苛捐杂税 (4)骨碌 (5)酣然入梦
(6)细切 (7)什物 (8)豁亮 (9)挚痛 (10)标直
(11)嗥鸣 (12)谰语 (13)亘古 (14)族系 (15)镐头
(16)污秽
2.测试训练
(1)B
解析:不可捉摸意思为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不适用与本句,应改为“不可思议”。
(2)略
三、古诗关键词句
1.重点字词
(1)关键字词
①唧唧:叹息声。
当:对着。
户:门。
②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唯:只。
③忆:思虑、思量。
④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⑤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⑥旦:早晨。
⑦溅溅:水流声。
⑧胡骑:胡人的战马。
啾啾:鸟兽虫等的鸣叫声,文中指马叫的声音。
⑨戎机:战事。
度:越过。
⑩朔:北方。
铁衣:铁甲,古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强:有余。
郭:外城。
扶将:搀扶,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衣)。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后引申为同伴之意,现在多写作“伙伴”。
惊忙:惊讶迷茫。
傍:贴近,靠近。
走:跑。
(2)通假字
帖:同“贴”,贴上,粘贴。
(3)古今异义
①古义:父亲
今义:父亲的父亲
②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③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一词多义
①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②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③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④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贴上,粘贴。
词类活用
①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②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③云:名词用作状语,像云那样的。
2.重点句子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我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
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
四、句段背诵默写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学文化常识】
四、测试训练
1.基础巩固
(1)填空
①组诗
②新闻性、评论性、文学性
③南北朝 乐府 《乐府诗集》《敕勒歌》
④南北朝 《古今乐录》
(2)B
解析:《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2.略
7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