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2 21: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第三单元复习
核心概念:
(九)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能复述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排序、日地月运动现象等核心知识。
2. 能描述银河系基本结构与人类宇宙探索历程。
科学思维
1. 能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2. 能用科学证据解释天体现象(如日食成因)。
探究实践
1. 能通过思维导图系统梳理单元知识。
2. 能结合星图辨识典型星座与天体位置。
态度责任
1. 感受宇宙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合作意识与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思维导图分层梳理"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索"知识网络。
难点:辨析日食/月食的成因差异,理解银河系尺度与宇宙膨胀理论。
教具学具
教具:天体系统动态演示视频、可擦写白板思维导图框架、星座投影图、日食模拟实验材料。
学具:学生单元笔记、彩色思维导图模板、星座连线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播放宇宙探索视频)同学们,刚才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今天我们要为第三单元《宇宙》做复习。假设有位外星朋友来地球考察,需要你用思维导图向他介绍这个单元的核心知识,你会怎么设计?
(板书课题:《宇宙》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大挑战)
(预设1:先讲太阳系,再讲银河系!/2:应该从地球开始,慢慢扩大到整个宇宙。)
2.大家很有层次感!复习的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挑战任务,共同搭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入复习主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复习效果。)
二、知识重构(20分钟)
任务1:集体构建思维导图(10分钟)
1.(展示空白思维导图框架)框架分为四部分: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索。每组负责一板块,2分钟讨论后派代表补充关键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补充内容: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易错点:有学生写"冥王星属于行星",教师用红笔划掉并标注"矮行星")
太阳系:恒星(太阳黑子/日冕)、八大行星排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银河系:棒旋结构、直径约10万光年
宇宙探索:伽利略望远镜、宇宙膨胀理论)
3.小组分享答案,仔细阅读,你认为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补充或改进的?
4.看来听取他人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知识。
任务2:重点突破实验(10分钟)
这个单元我们还做了很多模拟实验,你还记得哪些模拟实验?
现在我们要用身体模拟日食现象。(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球)
(教师指令: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成一条直线时——
学生动作:"月球"举起圆纸板遮挡"太阳"灯光,地面出现阴影。)
3.为什么日食不是每月都发生?
(预设1:因为月球的轨道是倾斜的,不是每次都对齐。/预设2:只有农历初一才有可能发生!)
4.没错!月球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有约5°倾角,所以对齐机会少。(播放轨道倾角动画验证)
5.日食和月食有可能同一天发生吗?为什么?
(预设: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了解日食在初一白天发生,月食在十五的夜晚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单元核心知识,培养合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纠正易错点,强化天体系统层级和宇宙结构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突破日食现象的重点知识,借助学生互动和动画验证,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区别,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天文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12分钟)
1.这个单元我们还了解了很多星座和星群。(投影夏季星空图)请各小组在20秒内完成两项任务:①圈出天鹅座 ②用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
(学生用电子笔标注,教师投屏展示答案)
(预设1:把天琴座当作天鹅座。(教师对比星座连线图:天鹅座形似十字,天琴座为竖琴))
(预设2:北斗七星勺口延长线5倍距离未对准北极星。(教师用激光笔演示延长线校准法))
2.夏季大三角分别是哪三颗星?请个小组在星空图中找出来,并标出名字。
(预设1:把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名称标错了(教师对比星座连线图,将银河的方位与屏幕的方位对齐,重新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星图辨识赛,引导学生快速识别星座和星群,强化对夏季星空特征的掌握。设置任务圈出天鹅座、用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以及标注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通过对比星座连线图和教师演示,纠正学生常见错误,提升学生对星座位置和特征的精准认知,激发学习天文的兴趣。)
四、总结升华(8分钟)
1.现在请大家用绿色笔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补充两个刚才遗漏的知识点。
(预设:学生补充"轨道倾角影响日月食频率""银河系包含2000亿颗恒星"等)
2.从伽利略用望远镜仰望星空,到今天的韦伯望远镜探索宇宙边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不断更新。也许未来的天文发现,就藏在你们今天的思考中。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遗漏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天文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将思考转化为未来的发现。)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在课后小组合作,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带着这份思维导图,继续做宇宙奥秘的探索者吧!下课!
板书设计:
《宇宙》单元思维导图
├─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 太阳系:
│ ├─ 恒星(黑子/日冕/占质量99.86%)
│ └─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 银河系:棒旋结构/直径10万光年
└─ 宇宙探索:望远镜发展史/宇宙膨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思维导图复习,实现了知识结构化和思维可视化。学生在梳理天体系统时,通过互动清晰了层级关系,并在易错点上结合科学史实进行了辩证分析。具身学习活动,如日食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和科学原理。但抽象概念教学需加强,部分学生对宇宙膨胀的理解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未来可通过模拟实验和思维导图创作的改进,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概念和建立知识网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