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2 15:29:21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一:科技兴盛——革新赋能,引领世界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写革命,文化引擎
2.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与传播:指向世界,炸裂时代
3. 天文学的发展:仰望苍穹,探索星象
学习目标二、文化繁荣——多元交融,璀璨星河
1. 理学:重塑思想,构建秩序
2. 宋词和元曲:韵律华章,时代心声
3. 《资治通鉴》:通览古今,资政启思
CONTENTS
目录
市民文化有何特征?
教学重点: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变革性影响;宋词元曲的市民文化特征;《授时历》的天文学突破与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联系。
教学难点:科技文化成就与民族交融、经济繁荣的互动关系;理学思想对社会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如伦理规范vs 思想束缚)。
“格物致知”核心内容?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练习
07
作业布置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素养目标:
1.梳理辽宋夏金元科技文化成就的时间轴,定位其历史坐标。(时空观念)
2.通过《梦溪笔谈》《资治通鉴》等文献分析,培养证据意识。(史料实证)
3.探讨科技繁荣与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多元历史动因。(历史解释)
4.分析理学思想与科技实践的互动,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
5.感悟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智慧”的世界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新知导入
“这些技术的源头在哪里?它们如何改变人类文明?”
烟花 复印机 车载导航仪 节气日历
烟花(火药)、复印机(活字印刷)、车载导航仪(指南针)、节气日历(天文历法)
点击播放视频
整体感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科技
活字印刷术
表现领域
文化
指南针
火药
天文学
理学
宋词、元曲
史学
绘画
part 01
学习目标一、科技兴盛
——革新赋能,引领世界
PART
01
上联:活字指南,火药学宫开盛世
下联:精研巧技,奇思硕果耀星河
横批:科技兴盛
材料1: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2: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材料3: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暴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缺点?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686年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局部)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雕刻版费工费时,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
需要大量木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雕版材料要求高,制作困难
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什么技术?
隋唐时期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写革命,文化引擎
新知讲解
发明者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说说上图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北宋 毕昇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
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概括活字印刷的几道工序?
可以再次排版
省时省力
经济快捷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新知讲解
点击播放视频
泥活字印刷术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元代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
王祯道:“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用这种方法试印了一部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印成100部。
铜活字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新知讲解
体现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发明历程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1)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2)促进了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
3.活字印刷术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影响
13世纪,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新知讲解
图说历史
这片书稿残页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的白象塔内发现的。经鉴定,书稿残页是在约1100年用活字技术印刷的,采用的是胶泥活字。这件印刷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书稿残页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
北宋末年,运用到航海领域
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司南(模型)
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朱彧《萍州可谈》
为什么在宋代指南针被迅速应用于航海领域?
宋代有发达的造船业,而且海外贸易繁荣
1.指南针的应用
新知讲解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指向世界,炸裂时代
①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指南针的传播与影响
新知讲解
想一想:指南针的深远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
使人类结束了原始航海时代,开辟了航海史上的新纪元;
促使世界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指南针应用在航,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指南针的传播与影响
新知讲解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火药,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元朝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
南宋时期,发明了突火枪。(枪炮始祖)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2.火药的应用
新知讲解
①火药的发展历程
【小组合作】为什么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中,并由此发明了突火枪、火铳等枪炮武器?
宋元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战争接连不断。
点击播放视频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学者德克·海德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火药的传播与影响
新知讲解
知识拓展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来说有什么重要贡献?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知识拓展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指南针
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指南针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来说有什么重要贡献?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发展的进程。
新知讲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科技繁荣的宋代
【小组合作】议一议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
新知讲解
议一议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毕昇
王祯
(1)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
(2)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新知讲解
沈括“十二气历”
合作探究(1):我国记录日期和时间的依据?
阴历、阳历
合作探究(2):为什么我们多用的是阳历?
阳历的使用,一可以和世界同步;二是算法简单。
我国的日历上边还是阳历、阴历并行,现在农民劳作,也多是以阴历的二十四节气来决定。我国的好多传统节日,也是以阴历来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端午、中秋等。
合作探究(3):什么时候用到阴历?
三、天文学的发展:仰望苍穹,探索星象
我国传统的历法有两大缺点:一是以12个月配春夏秋冬四季,一季3个月,有闰月则有一季为4个月,太不整齐。二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在一年中的位置前后游移达一个月,一般人无法掌握。我们使用的格里历(公历)没有天文意义,历月的天数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并且排列不规则。两大历法各有优劣。但在北宋时就有更合理的历法。
1.沈括“十二气历”
新知讲解
1.沈括“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实行阳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参照节气定月。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年的第一天为立春。十二气历的原理和现今的阳历是一样的。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因此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
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结晶。
节气入选非遗,体现其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沈括(1031--1095)
【相关史事】沈括提出了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他在考察太行山地形时,发现许多贝壳和砾石,推断出华北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形成的;他在陕北发现石油矿藏,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石油”这一名称,就是他开始使用的。
新知讲解
2.沈括《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英国科学史家 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新知讲解
3.苏颂:水运仪象项台
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新知讲解
4.郭守敬《授时历》
“自古及今,其推验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
——《元史》卷五二,《历志一》
《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实际周期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格里哥利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公历的创制早三百年。
“敬授民时”之意
简仪
简仪是元朝时期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结构简化,精度提高。图中简仪为明朝铸造,现收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仪器的创新
仰仪用于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为编制历法提供准确数据,推动天文学发展。
郭守敬编撰《授时历》,精确计算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历法高峰。
《授时历》采用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简仪、仰仪,提高天文观测精度。
part 02
学习目标二、文化繁荣
——多元交融,璀璨星河
PART
02
上联:宋韵元声,词章曲赋书千卷
下联:儒宗史鉴,理趣文心灿万秋
横批:文化繁荣
新知讲解
一、理学:重塑思想,构建秩序
合作探究:根据课本概括程朱理学的思想?
①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②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知先行后。
⑤由外而内。
程朱理学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理学的社会价值?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①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
②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
③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这一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朱熹的思想还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乃至欧洲。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合作探究2:根据课本概括程朱理学的影响?
什么是“词”?大家熟知的词牌有哪些?
念奴娇、满江红、永遇乐、卜算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浣溪纱、渔家傲、醉花阴、破阵子……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游词曲大会
二、宋词和元曲:韵律华章,时代心声
1.宋词:
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旧唐书》
思考:宋词发展的原因?
商业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新知讲解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4D1E8F9C5C0F93950BB6E67189253128CB4CC10DD950E610AA1804868DB122757151FA29222EA3B16A523ACA7102234C9C4D0095596060F70F31D123E569ACF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豪放派
李清照
辛弃疾

词曲文化魅力
婉约派
豪放派
军旅家国
苏轼
宋词(代表性派别)
1.宋词:
词风豪迈而飘逸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新知讲解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思考:你认为哪个作品更好懂?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世俗化、平民化
新知讲解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4D1E8F9C5C0F93950BB6E67189253128CB4CC10DD950E610AA1804868DB122757151FA29222EA3B16A523ACA7102234C9C4D0095596060F70F31D123E569ACF
元曲
散曲
杂剧
南戏
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时兴盛于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2.元曲:
元曲:最接地气的诗之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合作探究】:元曲的形式有哪些?
南戏
宋元时期,在中国南方地区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
熟形式之一。
新知讲解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4D1E8F9C5C0F93950BB6E67189253128CB4CC10DD950E610AA1804868DB122757151FA29222EA3B16A523ACA7102234C9C4D0095596060F70F31D123E569ACF
关汉卿
(约1220年---1300年)
代表剧目——《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反映鲜明生活,语言通俗易懂。
直面社会现实批判黑暗腐败
2.元曲:
元曲:最接地气的诗之美
王实甫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新知讲解
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唐___
宋___
元___



自由化、通俗化,
更加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元曲
推动
新知讲解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4D1E8F9C5C0F93950BB6E67189253128CB4CC10DD950E610AA1804868DB122757151FA29222EA3B16A523ACA7102234C9C4D0095596060F70F31D123E569ACF
宋英宗皇帝命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为编年一书,神宗皇帝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曰《资治通鉴》且为序。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司马光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战国---五代,约1300多年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通览古今,资政启思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作者
体例
内容
《资治通鉴》
新知讲解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史记》
司马迁
司马光
西汉
北宋
纪传体
编年体
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
历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反映历史事件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
有关历史事件
新知讲解
材料一:(东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华录·序》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摘自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
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活动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社会相对安定
经济发展,城市和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
崇文抑武的政策
新知讲解
板书设计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4D1E8F9C5C0F93950BB6E67189253128CB4CC10DD950E610AA1804868DB122757151FA29222EA3B16A523ACA7102234C9C4D0095596060F70F31D123E569ACF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春节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宋·陆游
端午节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元宵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宋·孟昶
宋代称
春节为
元旦
知识拓展
宋代的节日
点击播放视频
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创立 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 D.印刷术的发展
2.(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
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3.(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D
C
课堂练习
C
作业布置
探究任务:
“选择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一项科技或文化成就,查阅资料,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学生可分组进行探究,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资料,撰写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