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九年级历史
题 客观题 主观题
总分
号 1—15 16 17 18 19
得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面表格
对应题号的方框中。本大题共有 15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序号
1.距今约 5000 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多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
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这说明,当时 ( )
A.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文明进程呈现多样 C.阶级分化尚未形成 D.部落联盟逐渐壮大
2.《商君书·画策》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下列印证“妇织而衣”的说法中,可信
度最高的是 ( )
A.民间流传的“织麻为布,成作衣裳”传说 B.《礼记》记载炎帝“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C.仰韶遗址出土了陶纺轮、骨针等纺织工具 D.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
3.“长城以北的草原文化,骑马、射箭、摔跤、歌舞音乐通过长城沿线的经贸互市传到了长城南
面的许多城市,传到帝都北京政及全国许多城市,长城以南的文学作品、诗歌、戏剧、文化、绘画
等也通过长城沿线的开放城市传到了长城以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长城抵御了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B.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B. 长城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经济结构 D.长城使交易的产品种类变少
4.行省制是元朝统治的一大创举。观察如图,今山西省隶属于当时的 ( )
A.河南江北行省
B.甘肃行省
C.陕西行省
D.中书省
5.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
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6.如图是同学们在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油画。选
项中与油画内容相关的诗词是 ( )
A. 扫除帝制建丰功,革命仍愁阻万重
B.一叶红船荡碧波,南湖共棹启新歌
《红军长征》油画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1938 年 2 月,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不断涌现,
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
了徐州会战。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某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其中②应填写的是 ( )
① ② ③
1950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6 年 1978 年
A. “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
A.和平解放西藏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建交
10.人民币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在 1953 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壹分钱上的图案
是一辆车;贰分钱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这些设计寓意我国
A.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 B.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2.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时,绘制了如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格处应填的主题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 D.解放区经济的发展
13.下列两段材料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次阅兵,这一变化得益于 ( )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 2019 年 10 月 1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放军炮兵部队刚刚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 主 70 周年的国庆调兵中接受检网的手弹
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 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防空等弹、甘
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地面打击。 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
A.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统一进程的不断加快 D.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14.小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史后绘制了这则思维导图,请你为他制定一个相应的标题 ( )
A.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亚非拉人民的斗争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5.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催生政治极化、种族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
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世界各国应 (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科技研发的能力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4 道大题,其中 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45 分。
16. 走进中华英雄,崇尚英雄气概。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中华英雄故事会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故事会,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感受其精神力量,形成责任
担当意识,增强家国情怀。
【项目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民族英雄”为主题,整理了下列历史人物,开展故事交流会。请你根据
下表中的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历史
人物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郑成功 图三 林则徐 图四 左权
诗句:“遥知百国微 称号:开台圣王 台词:若鸦片一日未 史实:在日军对太行山
茫外,未敢忘为负岁 史实:郑成功收复 绝,本大臣一日不 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
华”。“封侯非吾意, 台湾。 回,誓与此事相始 荡”期间不幸牺牲。
交流 但愿海波平”。 品质:②________ 终,断无中止之理。 时期:④___________
内容 史实: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史实:③__________ 品质:体现出视死如
品质:反映了戚继光 ________________ 品质:坚持到底、爱 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
以天下为己任的高 _______________。 国爱民、抗击侵略 节;不畏强暴、血战到
度社会责任感 等。 底的英雄气概。
任务二 第二组同学以“英雄成就”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故事会展板。
①都江堰 ②《伤寒杂病论》 ③《兰亭集序》 《诵④《清明上河图》
⑤泥活字印刷 ⑥《愚公移山》(徐悲鸿) ⑦籼型杂交水稻 ⑧青蒿素
问题 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写出你从中感受到的民族精神内涵。
(4 分)
前言 展板一 展板二
感受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 科技城就: 艺术成就:
的业绩,从中获取精神力量。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类交往使世界历史突破狭隘,从孤立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时代
战争 和平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隋唐
唐太宗进攻突厥 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
时期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 金灭北宋 澶渊之盟
金元时 岳飞抗金 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期 文天祥抗元 回族形成
明清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土尔扈特部东归,设置伊犁将军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特点。(3
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
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 分)
材料三 早在 15-16 世纪,随着沟通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
随之出现。16-18 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8 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即西方国家工业化获得巨大成就和垄断之确立之际,在西方国家统治、控制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
的条件下,终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二
战后,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的成立,加速了走向
一体的经济交流。
一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3) 根据材料三,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4 分)
18.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
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
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
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 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
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
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 20 多年
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
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一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2 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4 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4 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 分)
19.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需要从历史变局中汲取智慧。李老师以“百年变局
智慧应对”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伟人—领略“识变之智"】(4分)
(1)“识变之智”是面对变局敏锐的洞察力。下面两位伟人对时局的论断如何推动了局势的发
展?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我为你们 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新政” 手段。”
---1933 年罗斯福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任务二【释读碑文一感悟“求变之勇”](4 分)
(2)“求变之勇”是面对变局具有勇敢的行动力。分别简述下面两座纪念碑碑文发出的时
代呼声及这些呼声产生的影响。
来克星顿纪念碑碑文(部分 五四运动纪念碑碑文(部分):
英文译文):坚守阵地。在 五四下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 的学生举着用白布写好的对联
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疑种碑
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 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
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 死有头”首先到达天安门广场,
开始吧! 陆续到会的还有十三所学校的
三千余人。
任务三 【阐述史事一一总结“应变之策”](7 分)
(3)“应变之策”是面对变局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请选择下面时间轴上任意三个事,结合所
学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25 学年九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序号 B C B D D C C D C A B C D B A
二、主观题
16.问题 1:①戚继光抗倭;②维护主权,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③虎门
销烟;④抗战时期(4 分)
问题 2:展板一:①②⑤⑦⑧;展板二:③④⑥
精神内涵:与时俱进开拓钻研的创新精神;深入实践服务民生的务实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
态度;奉献世界的担当精神等。(4分)
17.(1)方式:战争、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等。(答出任意 1点得 1 分,共 2 分)
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方式多样,民族众多;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加速了
民族交融等。(答出任意 1 点得 1 分)
(2)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加速了人类从传
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开辟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 1 点得 1 分,共 3 分。
(1)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早期
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或地区被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掠
夺原料,抢占殖民地,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
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信息时代的来临,加速世界市场走向经济全球化。
(4 分)
18.(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
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
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合作又有摩擦。(2 分)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
林
危机”等。(4 分)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
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
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
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4 分)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2分)
19.面对 1929 年--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
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3)调
整农业政策,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
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行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2 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受姓“社”姓“资”问题困扰,改革开放迈不开
步子: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阶段,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
响。
评分说明:分别从背景和影响等方面各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4 分。
(2)呼声:莱克星顿碑文: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 分)五四运动碑文:维护国家
主权、严惩卖国贼。(1 分)
影响:莱克星顿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美国独
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 分)
(4)示例:观点 1:改革有利于化解危机,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19 世纪中期的日本,内部处于幕府封建统治之下,外部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对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通过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改革,改革后,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29 年-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沉重打击了美国,罗斯福就任后,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在金融、工业、农业、
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
影响;“文革”结束后,面对当时的经济困难,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作出把党和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实现了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使中国经济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可见,改革创新可以将危机转化为
机遇,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观点 2:会议作出的正确决策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论述:(略)
评分标准:观点正确得 1 分,选择三件史事紧扣观点史论结合加以论述各得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