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古人对音乐的描写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唐崔珏《和人听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贝多芬
李贺
学习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诗风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感悟斟酌字词的魅力,体察“诗鬼”“鬼诗”的奇诡。
3.通过品鉴诗歌,把握诗歌正侧面描写声音的特点。鉴赏诗歌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壹
李贺简介
李贺 ,字长吉,中唐诗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家居昌谷(在今河南宜阳),世称“李长吉、李昌谷、李奉礼”。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被誉为“诗鬼”。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知人论世——知人
“长吉体”
在构思上: 追求独创性;
在意象的选用上: 前所未有;
在遣词方面: “泣,腥,冷,血,死”;
在设置色彩方面: 追求冷艳怪丽。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写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杜甫曾写过《江南逢李龟年》)。
题 解
李凭箜篌引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古代一种拨弦乐器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它是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箜篌
贰
李 凭 箜 篌 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wā
kōng hóu
jiāo
yù
jiāo
yǐ
韵脚(四次换韵)秋 流 愁 篌/
叫 笑/
光 皇/
处 雨 妪 舞 树 兔
初读诗歌
1.李凭准备开一场演奏会,请为李凭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穿越的“你”,还有哪些特殊人物也被美妙的箜篌声吸引过来。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一下这群特殊的“粉丝”。
1.请为李凭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
箜篌大师李凭演奏会海报 时间
地点 主演 嘉宾 深秋九月
都城——长安
李凭(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李凭精湛的技艺为她圈粉无数,在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如思如慕。美妙的乐声同时还吸引了一批特殊“粉丝”,他们是湘水女神江娥、善于鼓瑟的月宫仙子素女、天帝、当今皇上、创世纪女神女娲、擅长弹箜篌的神妪、平常都宅在深山幽涧中的老鱼、瘦蛟、整天伐桂的吴刚、嫦娥的宠物寒兔。看,优美悦耳的歌声一传出,天空的浮云,仿佛都在俯首谛听。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穿越的“你”,还有哪些特殊人物也被美妙的箜篌声吸引过来。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一下这群特殊的“粉丝”。
江娥:湘妃,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悲痛欲绝。
素女:月宫仙子。善鼓瑟的湘娥素女,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
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女娲:创世纪女神。远古天裂地塌,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才使剧烈动荡的宇由安定下来。听乐入迷,忘记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签侯。虚心向李凭学习。
老鱼、瘦蛟: 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吴质:吴刚,月宫神仙,整天伐桂。倚着桂树听乐,忘了睡眠。
寒兔:嫦娥的宠物。蹲伏一旁听乐,露水滴在身上都未察觉。
云: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为乐音凝滞,俯首谛听。
十二门前的百姓:唐都城长安有十二座城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乐声中,连深秋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问题】听完李贺和李凭的诗歌个歌曲后,大家都被他们的才华所折服,请找出各类嘉宾听到音乐后的反应。
贰
思考1:哪句诗交代了中心事件?前三句起什么作用?
李凭中国弹箜篌:人物、地点、事件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侧面烘托音乐的神奇动听,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鉴赏诗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运用比喻,以玉碎声和凤凰叫喻乐声,“芙蓉”一句以形写声,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用“芙蓉泣露”写悲切的琴声,以露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伤。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有耳闻目睹的效果。
鉴赏诗歌
思考2: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直接描写音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
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
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清·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以声写声(比喻)
以形写声(通感)
这两句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清冷乐声致使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且乐声打动皇帝的场景,侧面表现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鉴赏诗歌
思考2: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一语双关,指神仙或皇帝。
长安城
箜篌的乐声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运用典故和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女娲所补石头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的场景,侧面表现箜篌声音之高亢和乐声的和缓忧伤。
鉴赏诗歌
思考2: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激越忽而低沉,意境奇特,难以描述。现比喻诗文、议论不同凡响或事件发展出奇而惊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鱼和瘦蛟被音乐感染的场景,侧面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
鉴赏诗歌
思考2: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鱼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妪:成夫人 (好音乐,能弹箜篌)
教:李凭技艺之精湛连神仙也佩服,愿意向他学习。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反衬手法,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运用想象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在音乐声中吴质忘眠、玉兔不离的场景,侧面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
鉴赏诗歌
思考2: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总结
天空浮云
江娥素女
至上紫皇
补天女娲
山中神妪
老鱼瘦蛟
伐树吴刚
月宫玉兔
停步聆听
如醉如痴
通宵不眠
跳跃起舞
折服请教
听得入迷
扣动心弦
愁啼哀思
听众
反应
效果
侧面烘托
悲切感人
清脆尖锐
激越高亢
幽咽哀伤
欢快愉悦
清冷感人
惊天动地
变化多端
引人沉醉
箜篌声音特点
思考:李贺被誉为“诗鬼”,那么就本诗而言,李贺的诗“鬼”在哪里?
意象诡异:用江娥、素女、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紫皇、女娲石、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桂树、月兔等意象,营造奇幻神秘的意境。
用词新奇:选取“张、颓、碎、叫、笑、融、逗、老鱼、瘦蛟”等词语,力求给人以陌生感,追新逐奇,有一种独特的神韵,神出鬼没。
诗歌风格:诡谲怪异。大量使用“泣”、“腥”、“冷”、“血”、“死”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营造新奇瑰丽、凄冷诡谲的意境。
总结全诗
这是一首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瑰丽的辞采、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叁
情境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的“ ”和“ ”,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
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 。
3.凄伤是李凭箜篌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 ”一句可以读出。
4.《李凭箜篌引》运用拟人、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 , 。
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情境默写
5.凄清美妙的箜篌曲让唐都长安的秋天多了一份寒意,也打动了大唐皇帝唐宪宗李纯。有关语句是: , 。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 。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 《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情境默写
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巨大的感染力。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 。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 。
12.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 ”,水中也出现“ ”的景象。
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江娥啼竹素女愁
老鱼跳波瘦蛟舞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秋雨
陆
对比鉴赏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1、请阅读《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音乐描写的异同,结合各自的内容与艺术风格分析
考点:①比较写作手法;②比较意象内容;③对比语言风格;④对比思想感情及主旨
同:
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②都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弹奏者高超技艺。
对比阅读
思考:对比《琵琶行》和本诗,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异:
①手法不同。《李》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侧重侧面描写;《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侧重正面描写。
②内容不同。《李》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琵》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
③风格不同。《李》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属于浪漫主义; 《琵》风格平易感伤,属于现实主义。
对比阅读
思考:对比《琵琶行》和本诗,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