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改
造
我
们
的
学
习
导 入
同学们,说起毛泽东,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一首很有气魄的诗词是《沁园春 长沙》,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所作的一篇论辩性很强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3.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目
录
1、知人论世
3、品读探究
2、初读感悟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亦称巨擘,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他的诗词里包含着他咏叹景物、军事指挥、治国领导、人际交往等思想和体验,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文学成就
文体知识: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评述或论证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重要问題的各种议论文,也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政治性评论文章。
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语言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手法。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3)严密性: 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
资料链接1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到一个新阶段一列宁主义阶段。
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的一种临时官职。钦,意为皇帝,钦差即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 担任该官职的往往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担任此职本身也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取消。
在清代钦差又称钦使,统兵者则称钦帅。例如,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就是以钦差身份前往。
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基层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党的作风纯洁,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
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一、20年来,几次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错误纠正不彻底
三、新的思想问题的出现
不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出发,不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列主义理论。
遵义会议后曾对错误进行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中,对根源没来得及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思想没有彻底转变,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根据地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为纯洁作风,清算机会主义影响,提高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
我们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的方面:方法和制度
理由:为什么改正以及怎么改
一、中国共产党的20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二、如果不纠正这类观点,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三、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四、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的工作了。
核心:
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初读文章
初读第一部分
1.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
2.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
3.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
4.二者的结合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第一部分结尾写:“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很好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是两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基础,是二者进行结合的前提。而二者的结合、统一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达到救国救民这一学习目的的关键。
(2)第一部分写到的四个方面的“好现象”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这对全党进行“学习改造”有哪些启示
“改造”是在肯定和坚持基础上的“调整”。坚持学习内容,坚定学习目标,反思学习方法
初读第二部分
请根据这部分内容填好下表
三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
研究现状
研究历史
学习国际经验
不系统、不周密 ,研究氛围不浓厚
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没能有组织地进行,研究氛围不浓厚
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不是为革命实践而学习,而是为了单纯地学习。
现状:现在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历史:过去中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运用真理,指导实际
国际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中国的实际
先进的理论
相
结
合
两部分都是在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来写的,前后一致,逻辑清晰。这部分从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反思了在研究“中国实际”和“马列主义理论”时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明确了“学习改造”的必要性。
这两句话用了两组关联词“是……不是……”“但是……而且……”。
先强调这些问题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现象。
接着转而肯定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最后强调这些问题为害之广之大。
这样既表明了在学习上不是一无是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表达很客观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的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1.分析对比手法, 理解问题实质,明确改造方向
2. 扣住核心话题,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主观主义态度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作风、产生的现象。马列主义态度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作风、产生的现象。
呼应前文,在“研究实际(现状、历史)、学习国际经验”的方法和制度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文章第二部分反思了“研究中国实际”“学习马列主义真理”方面存在的缺点,为更彻底地对这些缺点进行改造,就要进一步深入反思产生这 些缺点的根本原因 ,明确消除这些缺点的做法。
为此,作者在第三部分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进行了对照。请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二者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1)依照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角度 主观主义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和缺点的关系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
脱离实际、单凭热情,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
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
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列主"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和缺点的关系
实质
形成作风
产生的危害
应对的方式
比较角度 马列主义态度
和缺点的关系
实质
形成作风
产生的好处
应对的方式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在这种态度下,就是……。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和实际统一
引出实际情况固有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引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2)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概括回答可以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哪些结论。
改造的目标:
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
改造的关键之处:
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法。
(3)在两种态度进行对比时,一开始各用了三次“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把第二部分中已经谈到的关于现在学习缺点又重复了两次,这是否太啰嗦 说说你理解。
在主观主义的态度下
对现状:不作系统周密研究,凭主观热情工作,对现状认识清。
对历史:割断历史,对中国历史无知。
对国际经验:工作抽象且无目的,无的放矢。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下
对现状:调查研究系统周密,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对历史:懂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懂得中国革命史
对国际经验:有目的地去研究,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1、分别连用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构成了一组排比句;用相同的排比句式,对同样的缺点从正反两面对比,酣畅淋漓、透彻鲜明地揭示了两种态度和存在的缺点间的关系。指出了缺点产生的原因及改造的方向。气势连贯,揭露深刻。
2、前文从这三个方面指出了学习中存在的缺点,这一部分又从这三个部分分析缺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后文仍从这三个方面给出改造建议。使文章前后一致,逻辑连贯。因此,这部分内容并不啰嗦。
(4)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①在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照时,能否先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后阐释“主观主义态度” 理由是什么
②读此文,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爱憎分明。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③本文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理论性很强,但我们却没有觉得多么抽象、深奥,相反很通俗生动。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①在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照时,能否先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后阐释“主观主义态度” 理由是什么
主观主义态度是出现缺点的根本原因,是改造的对象;马列主义态度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保证,是改造的目标。二者对照,先指出改造对象,再明确改造目标,逻辑清晰。
前文第二部分指出了学习中的缺点,这一部分紧承前文,先写这些缺点产生的根源,即主观主义态度。进一步指出其实质、所形成的恶劣作风及危害,逻辑严谨地论证了改造的必要性。
后写马列主义态度的实质、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及产生的好处。为后文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习的具体意见作好了铺垫,水到渠成,逻辑严谨地阐释了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②读此文,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爱憎分明。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把主观主义作风对自己、别人、革命的危害列出;
把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民族的大敌列出;把打倒主观主义,马列主义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列出;
多处使用排比,语势连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作风的憎悟。
“无…….有……….”“有……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正反对比,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爱憎分明。
③本文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理论性很强,但我们却没有觉得多么抽象、深奥,相反很通俗生动。这种表达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用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尊重实际,单凭主观,想当然,通俗易懂而有趣味。
“钦差大臣” 比喻主观主义者 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 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用“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作喻,给主观主义者画像,形象地写出了这类人没有科学态度,没有真才实学,徒有虚名的特点,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有针对性地巧妙解释成语“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清楚明白地说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这一马列主义作风及方法的实质。
(1)文章第四部分依然是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革命经验”三方面提出改造学习的意见,请概括其内容。
①研究现状:向全党提出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调查和研究,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
②研究历史:聚集人材,先分工分部门,再合作综合,克服无组织状态。
③学习国际革命经验: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的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
(2)文章第四部分提出的改造学习的意见,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核心及本文第一句话提出的学习改造的两个方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两方面提出的意见,就是针对“研究中国革命实践”提出的意见,要进行的是学习制度的改造。
②从“学习国际经验”方面提出的意见,就是针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提出的意见,要进行是学习方法的改造。
全文四个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紧扣中国革命实际,马列主义真理这两个重点,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经验三个领域,分成“回顾好现象”“反思缺点”“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四个层次,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改造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
探 究2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
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
引证法
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的论述,增强了论证效果。
对比论证。
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
探 究3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试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①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
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运用排比,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不以为耻,反以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运用对偶,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探 究3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试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②词语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
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文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探 究3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试从修辞、句式、词语运用等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③运用多种句式使行文灵活自如,节奏富于变化。
一是长短结合,多用长句。如:“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而是”是一个长复句,而“找观点,找方法”又是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中的短句。长短句结合使得表意严密、灵活,行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二是整散结合。如:“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条。”“对……对……”是整句,“他们心……就是…”是散句,整散结合,使得语句灵活自然,语气舒卷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