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八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八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2 15: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整体感知
中国现代史
1.时间界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①1949-1956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巩固政权(1949-1953);“一化三改”(1953-1956)
②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时期:曲折发展
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④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整体感知
中国现代史
1.一条主线: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努力的历史
2.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两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①1956年中共八大—2017年: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2017年中共十八大—至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单元脉络
单元脉络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政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民族团结
军事: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目的:保家卫国(出兵的根本原因: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开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实质: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是私有制)
意义: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首都、国旗、代国歌、公元纪年、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意义:(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独立自主、当家做主):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单元脉络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政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军事: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经济: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政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民族团结
2.军事: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目的:保家卫国
史实: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上甘岭战役;黄继光(堵枪口)、邱少云(大火中纹丝不动)
意义:(国内)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地位);
(国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3.经济: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开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实质: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是私有制)
意义:①(土地所有制/阶级结构)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国家政权)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④(国家经济)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特点:
民主性、广泛性、代表性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以下图文中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来;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材料二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讲义本P101-102·探究1
(2)从材料二歌曲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 这对新中国成立有何影响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影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坚定了中华儿女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革命到底的信念。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真实的照片,第一手史料。
油画《开国大典》
讲义本P102·探究1
图四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4)图四中历史场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新中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开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结束于天安门。
——周恩来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开国大典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家地位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封建地主势力) 当家做主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2024·青岛)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不准百姓通行。1949年9
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以供群众集会使用。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用途的变化反映了( )
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中国己经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023·江苏镇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2023·江苏泰州)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A】
【C】
【A】
视角2 解决内部问题
材料三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生的中央人民政府解放西藏的方式。
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协议,和平解放。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
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群众欢迎
讲义本P102·探究2
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西藏的先行政治制度不变;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民族大团结
对西藏的管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军事:抗美援朝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P9 材料研读
出兵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军事:抗美援朝
视角1 抵御侵略扩张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情况表
时间 1950—1953年
主要范围 朝鲜半岛
性质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原因 援助朝鲜人民,保卫我国安全
交战双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军民对战以美国军队为主的侵略军
结果 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斗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等
讲义本P102·探究2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
原因:①属于反侵略战争,具有正义性;②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③涌现出众多战斗英雄。
中国人民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军事:抗美援朝
2.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P12 课后活动
讲义本P102·探究2 视角1(2)
意义:①打击了国内外反动气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国际意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军事:抗美援朝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长眠朝鲜的毛岸英
堵枪口的黄继光
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了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许多值得纪念的英雄,如杨根思、罗盛教等。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并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P12 课后活动
舍己救人的罗盛教
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经济: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状况 成分 占全国农户总数比重 占全国耕地总数比重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
如何识读历史表格:
①看表标题(时间、地点、主题)
②看数据类别
③看各类数据变化
原因/背景:
①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依据表格数据并结合解放战争一课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经济: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P14 材料研读
土地改革的内容?有何历史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P16 课后活动
内容: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给地主留一份份地自己耕种;(实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仍是私有制)
意义:
①土地所有制/阶级结构;②农民地位;
③国家政权;④国家经济(农业、工业)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2022.湖南长沙)以下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在不同时期的家庭情况对比表。他家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近代以来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政治上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 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经济上 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A】
(2023·福建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B】
【C】
(2024·四川南充)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 D.“八字方针”
4.(2024·广西中考)1950年秋,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秋收起义 B.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D.抗美援朝
5.(2024·福建中考)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餐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6.(2024·四川广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筹备新中国
成立新中国
巩固新中国
【D】
【C】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