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刘禹锡
0
认识作者
解题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文辞精炼,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
陋室:简陋的房屋
预习检测
断 句 读
一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苔 痕 上 阶 绿 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南 阳 诸 葛 庐 西 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只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
类比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博学的人
平民
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不加装饰的琴
译文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翻阅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铭
译文·知意
二
预习检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
重
点
句
子
翻
译
陋
室
铭
咏文·赏韵
一
品文·悟情
三
思 考:
1、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2、这些句子体现了“陋室”的哪些特点?
3、文中哪些语句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呢?
4、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走进陋室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陋
室
铭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环境
幽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交往
儒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生活
高雅
读了课文,谈谈你对“陋室”的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用原文回答)
陋
室
铭
生活
高雅
体现了“陋室”的哪些特点?
文中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呢?
作者借“陋室”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高洁傲岸的情操
安贫乐道的志趣
诵文·明志
四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志
陋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诵文·明志
四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寄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指感情,还包括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拓展延伸
五
当今社会,人们大多追求丰富的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愉悦,学习了《陋室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主旨概括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 、 、 、的描绘,极言“ ”,围绕“ ”这一中心,表现了作者 的情操和 的志趣。
人
景
事
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小结
五
《陋室铭》作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数语,却给人以隽永畅达的气韵和回味无穷的思考。
修辞拓展
对比和类比的区别:
1.定义
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
类比: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两者放在一起比较。
2.对象
对比:相反的人或物,目的是赞扬或贬低
类比:相同或相似性质,目的是论证观点
3.定位
对比:修辞手法
类比:文学修辞,主要用于说明和论证
修辞拓展
对比和类比的判断:
1.小明相比于小华,更加的稳重和冷静。
对比
2.一个部队的将军对于士兵来说就像是火车头与车厢。
类比
3.今天比昨天热的多啦。
对比
4.恰当的赞扬对孩子的作用就像阳光对于花朵的作用。
类比
文本探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惟吾德馨
类比
斯是陋室
引出主旨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而名和灵的性质。
默写
(1)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中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株洲中考)《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分别以“山”“水”类比“陋室”,用“仙”“龙”类
比“德馨”的人,意在引出全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实写作者室中之事,从正面表
现陋室主人对寻欢作乐的官僚生活的厌弃和讽刺。
C.作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例证“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两句联系上文还可见作者在这里有自况之意。
D.本文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美。同时,全文主要由
四、五言的对句组成,铿锵上口,富有音韵美。
B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自得。
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惟吾德馨
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一词多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动词,出名、有名
名词,名字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之
名
有仙则名
卷卷有爷名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苔痕上阶绿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