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蜀道难》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蜀道难》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10: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蜀道难
李白
李白
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 ,号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 ”、“ ”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到朝廷为官。”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太白
青莲居士
济苍生
安社稷
李白的诗歌
他逸兴遄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
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
内容: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自己的见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风格: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言《硕鼠》、五言《孔雀东南飞》
七言《琵琶行》、杂言《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8句
绝句
4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12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元代成就最高
——宋代成就最高
《诗经》
《楚辞》
宋词
元曲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李 白:浪漫主义
杜 甫:现实主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乐府诗标题上一般有“歌”“行”“吟”等标志
现代诗歌
新体诗
格律诗(新诗采用旧体)
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 :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2、 :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
3、语言 。
强烈的抒情性
和谐的音乐美
凝练、形象、含蓄
1.“初唐四杰”: 、 、 、 。
2.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佛 和 。边塞诗代表诗人有:诗家天子 ,还有 和 。
3.“大李杜”是 和 ,“小李杜”是 和 。
4.中唐时并称“韩白”的是 和 。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岑参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韩愈 白居易
孟浩然
杜牧
状语后置句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出现了几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
整体把握
三次:开头、中间、结尾
诗人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反复)的修辞手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作用:一唱三叹:一叹高, 二叹险,三叹乱;富有节奏,突出内容,加强情感。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 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南到四川成都。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等地,全长450公里。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壮丽。
蜀中
锦城
秦岭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山脉
长江
长安
太白山
青泥岭
剑阁
大巴山脉
横断山脉
看完蜀道你有什么感觉?
同样是写蜀道,《三秦民谣》是这样写的: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lónɡ),势与天通 。
翻译: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
阅读第1段,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思考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危:高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比
及:和
何:副词,多么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然,……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指示代词,那。
岁:年
塞:名词,关塞,山川险要的地方.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当:正对着
绝:横渡,越过【而绝江河——《劝学》】
摧:崩塌
然后:这样以后
钩连:动词,沟通相连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扬雄《蜀王本纪》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日鱼凫。
《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日鱼凫。
从今天的考古材料看,三星堆的确出土了不少与蚕丛氏相貌一致的器物,如人像面具中的纵目式面具和椎髻左衽服饰等。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文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崩塌

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栈道
沟通相连
引用“远古蜀君蚕丛、鱼凫开国”的传说,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
运用用典和夸张手法,从时间的久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与外界如此长时间隔绝,正因山高。
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指出蜀道的开通非人力可开凿的,点明蜀道开凿的艰辛,赋予蜀道高险的神秘色彩。
历史:蜀地历史悠久、与世隔绝
文本解读
写蜀道之难,为啥要引用神话传说?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传说中的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
神话传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突出蜀道的高峻
回:使动,使…回转
高标:高耸的山峰,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倒流,水流回旋
回川:回旋的急流,有漩涡的河流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夸张、侧面烘托、以虚衬实
为…发愁
黄鹄,善飞的大鸟
穿越
尚且

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盘旋曲折的样子
盘绕
山峰
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细节描写
副词,多么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
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等细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李白用二十个字就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可供揣想的情景:
一个人,站在古寺的高楼之上,
一伸手,就触碰到了星辰,
一张口,就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恰恰这样的无理、这样的夸张,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危”和“高”,这就是无理之妙吧。
扪:摸
历:经过,穿越
胁息:屏住呼吸。胁,收敛。
以:用
膺yīng:胸。【义愤填膺】
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文本解读
诗人是怎样写蜀道之高的?
①先借用神话传说,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山之高,水之险,路之难,展现出蜀道高险地貌。
②又运用反衬的手法,善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攀的猿猱“愁攀援”,可见蜀道之高险。
③接着直接描写、点面结合蜀道的盘旋曲折,极写蜀道之高险和山行之难。
④最后又用想象、夸张,借助细节刻画,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让人感觉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表现行人对此攀援的无可奈何,侧面写出山之高危。
一叹高
蜀道来历
(侧面写高)
蜀道高峻
(正侧结合)
行人感受
(神情、动作)
蜀道历史
五丁开山
神话传说(用典)
上: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下:万仞深渊 激流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虚实结合
虚写映衬
夸张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形状和畏惧心理
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小结
1.通过想象(虚写)和衬托,表现蜀道的雄奇高峻的句子是: , 。
2.以夸张手法表明蜀国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3.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是: , 。
5.《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6.李白借助细节(动作、神态)描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加以刻画的句子
是: , 。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理解默写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指入蜀
可怕的路途
只听见
悲鸣
跟随
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高而险的山岩
“见”“闻”互文见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表达出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切。
借景抒情
子规,蜀地最多,鸣声悲哀,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若云“不如归去”。总是朝着北方叫,七八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
《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3、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4、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1、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2、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思考:“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文本解析
鸟是“悲鸟”,树是“古木”,古木荒凉、鸟声悲凄。飞鸟雌雄相依,不敢失伴;月夜空山寂寥,子规声悲。诗人巧妙地融情于景,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
“愁空山”一句“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诗人用这些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愁思和蜀道苍凉荒寂的环境氛围,
视听结合,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险。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去:距离
盈:满,足
倚:依靠
喧豗huī:形容轰响
砯pīng:拟声词作动,冲击
转:使……滚动
尔:人称代词,你
胡为:为什么。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何、安、胡、孰、曷、焉、奚、恶。
文本解析
思考:
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妙在何处?
①运用夸张 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②动静结合 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
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
③远近结合 远景:“去天不盈尺”的山峰
近景:“倒挂枯松”
④拟人 “争”形象地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
⑤视听结合 视觉:山之高峻、壁之险绝
听觉:水之湍急咆哮,令人胆战心惊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二叹险
景物凄凉
山水险恶
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借景抒情
渲染烘托
视听结合
拟人手法
视听结合
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
夸张手法
渲染凄寂苍凉的环境,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峥嵘、崔嵬cuī wéi: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当:这里指把守
或:倘若
匪:同“非”,不是。
亲:亲信
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朝……,夕……:互文见义
吮shǔn血:吸血
西:名作状,向西 咨嗟:叹息
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
文本解析
全诗最后一段写蜀道险要的背后是否有言外之意
本段极写剑阁的险要,目的在于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诗人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劝诫友人早日归还。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劝诫友人
担忧国事
感叹人生
非是李白独处险,人间处处蜀道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不同:前两节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节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
好处:与前两节形成了一种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使诗歌语言富于变化。
文本解读
第三节的句式和前两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回顾
一高:
叹开辟之难
自古难行——提示友人
二险:
叹度越之难
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三乱:
叹安居之难
自古险乱——告诫友人
诗歌主旨
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说说《蜀道难》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色
1.神话传说,想象瑰丽。(雄伟奇险、强烈深刻)全诗用了很多神话及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使人不仅从空间上想象到蜀道之难,而且能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想象,同时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2.大胆的夸张。(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是夸大。在描绘高峻险曲时,用“六龙回日”“百步九折”“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等词语,进一步具体形容,使人惊心动魄。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是夸大。在描绘高峻险曲时,用“六龙回日”“百步九折”“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等词语,进一步具体形容,使人惊心动魄。
3.感情强烈,(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全诗贯穿反复咏叹的情调,连续的感叹词,重复的惊叹句和咏叹式的小结语,三者交互使用,形成结构上的盘旋反复,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节奏感。
4.变幻的句式。(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没有严格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的限制,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
艺术特色
1.(2022年新高考Ⅰ卷)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