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专项复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专项复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5 09:29: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专项复习卷
一、单选题
1.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关于饮茶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茶时,茶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B.茶水温度越高,茶水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茶水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减少
D.茶水温度降至室温时,茶水的内能减为零
2.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
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
3.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
A.铜块的末温高 B.铁块的末温高
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
A.细雨濛濛 B.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凋落
5.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
B.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6.如图所示,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燃气灶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锯木材锯子会发烫
7.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8.茶叶是一种闻名于世的保健饮品,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泡茶时,通过热传递增加了茶叶的内能
B.喝茶时,可以闻到茶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茶水温度降低,茶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D.茶水温度降低,茶水的比热容减小
9.下列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饮水机加热 B.冬天对手哈气手变暖
C.钻木取火 D.将冰块放入可乐中,可乐变凉
10.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的是(  )
A.培育水稻秧苗时在傍晚往稻田里灌水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
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
二、填空题
11.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课堂上,李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了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冷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    。
12.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   现象。
13.利用“万家乐”牌某型号天然气热水器烧水,已知该热水器的效率为60%,为使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则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    [ , ]。
1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   这两种,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而哈气取暖是通过   来改变内能的。
15.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基本属性是稳定不变的,如物质的比热容、燃料的热值是稳定不变的。假如物质的基本属性发生了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请仿照示例,从比热容、热值中选择一个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问题:如果水的沸点变高了,煮熟食物的时间将如何变化;猜想:煮熟食物的时间将变短。
问题:   ;
猜想:   。
1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里的石头内也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   。
17.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变化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较多.
18.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炸串店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对油炸食物的关注。炸串是利用了   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提供的能量约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   ℃。[]
三、计算题
19.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在6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2.52×107J的热量,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5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
(2)此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η。
20.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由20℃降低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
℃) )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求:
(1)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的热量;
(2)加热满2min时,沙子吸收的热量;
(3)沙子的比热容(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所示,为了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设计实验方案时,小明确定以下需控制的量,其中多余的是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装不同液体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t/min
甲 10 30 40 6
乙 10 30 40 3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   乙吸收的热量,推导得出   (均选填<、>或=);
23.如图甲所示,小佳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情况。
(1)小佳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加热6min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A”或“B”),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J/(kg ℃)。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 20 45 70
食用油的温度/℃ 20 70 120
(4)如图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曲线C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24.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使用的烧杯相同,水与沙的质量和初温等也相同,这是应用了物理实验中的   方法.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专项复习卷
一、单选题
1.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关于饮茶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茶时,茶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B.茶水温度越高,茶水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茶水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减少
D.茶水温度降至室温时,茶水的内能减为零
【答案】D
2.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
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
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雅女湖中有大量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叶是由于红叶只能反射红光,C错误,符合题意;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发光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
3.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则(  )
A.铜块的末温高 B.铁块的末温高
C.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Q吸=cm△t可知,铜块的温度降低的多;因为铁和铜的初温未知,所以无法判断末温的高低.
故选C.
【分析】由吸热公式Q吸=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降低少,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多.
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
A.细雨濛濛 B.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凋落
【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因此,细雨濛濛、雪花飞舞、树叶凋落都不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B.
5.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
B.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D.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
B、用打气筒打气,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筒壁发热;故B错误;
C、锯木头时,摩擦生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发热;故C错误;
D、冬天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手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如图所示,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燃气灶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锯木材锯子会发烫
【答案】B
【解析】【解答】A、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炉烧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升温是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锯木材锯子会发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根据具体物理情境分析判断。
7.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答案】B
8.茶叶是一种闻名于世的保健饮品,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泡茶时,通过热传递增加了茶叶的内能
B.喝茶时,可以闻到茶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茶水温度降低,茶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D.茶水温度降低,茶水的比热容减小
【答案】A
【解析】【解答】A.泡茶时,茶叶从热水中吸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茶叶的内能,A符合题意;
B.喝茶时,可以闻到茶的香味,是分子热运动(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茶水温度降低,茶水的比热容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运动。
9.下列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饮水机加热 B.冬天对手哈气手变暖
C.钻木取火 D.将冰块放入可乐中,可乐变凉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用饮水机加热,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B错误;
C、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因为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D、将冰块放入可乐中,冰块吸收热量,可乐放出热量,温度变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时时是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0.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的是(  )
A.培育水稻秧苗时在傍晚往稻田里灌水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
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
【答案】C
【解析】【解答】A.培育水稻秧苗时在傍晚往稻田里灌水,夜晚降温水的比热容大,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的小,故A符合题意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水比热容大吸热后温度升高慢,故B符合题意
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是液体蒸发吸热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表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能力强
二、填空题
11.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课堂上,李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了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冷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引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2.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   现象。
【答案】扩散
【解析】【解答】闻到鸡肉的浓香味,是分子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13.利用“万家乐”牌某型号天然气热水器烧水,已知该热水器的效率为60%,为使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则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    [ , ]。
【答案】5250
【解析】【解答】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100kg×(50℃-20℃)=1.26×107J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2.1×107J
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5.25m3=5250dm3
【分析】水吸收热量为有用功,除以加热效率为总功,即为燃料释放的热量,除以燃料的热值即为燃料的体积。
1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   这两种,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而哈气取暖是通过   来改变内能的。
【答案】热传递;做功;热传递
【解析】【解答】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而哈气取暖是利用温度差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15.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基本属性是稳定不变的,如物质的比热容、燃料的热值是稳定不变的。假如物质的基本属性发生了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请仿照示例,从比热容、热值中选择一个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问题:如果水的沸点变高了,煮熟食物的时间将如何变化;猜想:煮熟食物的时间将变短。
问题:   ;
猜想:   。
【答案】如果在城市建人工湖,会对城市有作用吗;水的比热容较大,能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解析】【解答】问题:如果在城市建人工湖,会对城市有作用吗?
猜想: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更小,能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更小。
1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里的石头内也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   。
【答案】扩散;无规则运动
17.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变化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食用油;水
【解析】【解答】∵Q吸=cm△t,c水>c油,m相同,Q吸相同,
∴△t水<△t油,
即: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大;
∵Q吸=cm△t,c水>c油,m相同,△t相同,
∴水吸收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食用油,水.
【分析】结合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分析解答即可.
18. 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炸串店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大家对油炸食物的关注。炸串是利用了   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   比水的高。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提供的能量约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   ℃。[]
【答案】热传递;沸点;60
【解析】【解答】1、热量从油到食物,故炸串是利用了热传递使内能增加;
2、油炸食物比水煮熟的快,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热量为1.26×106J,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45℃的水吸收,根据。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比水的高;
3、利用比热容的变形公式求解。
三、计算题
19.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在6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2.52×107J的热量,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5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
(2)此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η。
【答案】(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
答: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 ;
(2)此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
答:此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为50%。
【解析】【分析】(1)结合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利用比热容公式求解水吸收的热量即可;
(2)利用水吸收的热量除以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即为加热效率。
20.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由20℃降低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
℃) )
【答案】解: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由20℃降低到100℃,需吸收的热量
答:需吸收1.68×106J热量
【解析】【分析】利用Q=cm△t分析解答即可.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求:
(1)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的热量;
(2)加热满2min时,沙子吸收的热量;
(3)沙子的比热容(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4.2×104J
(2)4.2×104J
(3)0.9×103J/(kg ℃)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所示,为了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设计实验方案时,小明确定以下需控制的量,其中多余的是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装不同液体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t/min
甲 10 30 40 6
乙 10 30 40 3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   乙吸收的热量,推导得出   (均选填<、>或=);
【答案】(1)B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解析】【解答】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和酒精量无关,B多余;ABC均需要保持一致;
综上选B
2) 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综上 第1空为加热时间
3)由表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所以选择方案二;且甲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时间长,所以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根据Q=cmΔt可知,甲的比热容大
综上第1空为方案二;第2空为>;第3空为>
【分析】根据物体吸收热量的试验原理填空
物体吸收热量的试验原理:原理为Q=cmΔt ,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同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和酒精量无关
23.如图甲所示,小佳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情况。
(1)小佳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加热6min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A”或“B”),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J/(kg ℃)。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 20 45 70
食用油的温度/℃ 20 70 120
(4)如图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曲线C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答案】(1)相等
(2)等于
(3)水;B;2.1×103
(4)内陆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选实验中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温度变化小,水的吸热本领强,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B图;根据实验数据知,加热12min的时间,水和食用油温度变化量之比是
根据可知,在吸热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温度变化量之比的反比,即
所以,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4)由图丙气温变化曲线得出,D所示的城市的气温变化小,C曲线所示城市的气温变化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内陆的温度变化明显,所以D曲线表示的是沿海地区,曲线C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选实验中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温度变化小,水的吸热本领强,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B图;根据实验数据知,加热12min的时间,水和食用油温度变化量之比;食用油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
(4)由图丙气温变化曲线得出,D所示的城市的气温变化小,C曲线所示城市的气温变化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内陆的温度变化明显,所以D曲线表示的是沿海地区,曲线C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24.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使用的烧杯相同,水与沙的质量和初温等也相同,这是应用了物理实验中的   方法.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吸收热量的多少
(2)大于
(3)沙子
(4)控制变量
(5)刚开始沙子受热不均匀
【解析】【解答】(1)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长,沙子吸收的热量就多.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了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用的加热时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相等,根据Q Cm△t,沙子比热容小,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使用的烧杯相同,水与沙的质量和初温等也相同,这是应用了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方法;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刚开始沙子受热不均匀。
故答案为:(1)吸收热量的多少; (2)大于;(3)沙子;(4)控制变量;(5)刚开始沙子受热不均匀.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学生对吸热公式Q=cm△t要会熟练应用.要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2)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比热容大的 吸收的热量就多;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利用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即可判断;
(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5)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相符,可能是因为物体受热不均匀造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